前言:今天是感恩節禮拜,將有兄姐的見證分享,在見證分享之前,我們先來探討保羅、西拉、提摩太如何「獻上感恩」。
一、 得著福音的人:
1. 在乎言語:領受真道,效法使徒們。
2. 在乎權能:離棄偶像,歸向神。
3. 在乎聖靈:在大難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
二、 在神面前記念眾人:
1. 因信心所做的工:雖然看似不可能,卻願意做。
2. 因愛心所受的勞苦:雖然受苦,卻不埋怨。
3. 因盼望所存的忍耐:雖然百般的忍耐幾乎絕望,卻仍然心存盼望。
三、 獻上感恩:
1. 尋找榜樣:領受真道
2. 效法榜樣:愛所當愛的,恨所當恨的
3. 專心等候:將來的盼望
結論:成為基督徒,並不是我們特別有智慧,也不是特別有才華;而是上帝先愛我們,揀選我們,我們所要做的只有:離棄偶像,單單歸向上帝。所以,對於愛我們的上帝,我們要獻上感恩的心,將我們全心、全人都獻給祂。
◎小組討論問題:
1. 得著福音的人與尚未得著福音的人,最大的差別在哪裡?福音帶給我甚麼改變?
2.當想到教會的弟兄姐妹時,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哪一件呢?
3.誰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為什麼我們要獻上感恩呢?我們要如何獻上感恩呢?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2011.11.20...感恩的人...
前言:誰是「感恩的人」?「感恩的人」有何特質?如何成為「感恩的人」?
一、 敬畏神:
1. 我是耶和華:認識神
2.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3. 拯救我們的神:
二、 尊敬人:
1. 尊敬白髮人:在白髮人面前要站起來
2. 接納寄居的:愛他如己
3. 接納過去的自己:曾做過寄居的
三、 感恩的人:
1. 接受上帝為我們的拯救:
2. 愛人如己:
3. 見人比自己強:
結論:只有當我們清楚認識神時,我們才會知道:原來所有的巧合,都是上帝的安排;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只有當我們清楚認識人時,我們才會知道:接納別人,就是接那過去的自己;尊敬老人,就是尊敬未來的自己。
◎小組討論問題:
1.誰是我們身邊最懂得感恩的人呢?為何你認為他是最懂得感恩的人呢?
2.我從何時開始學會感恩?為甚麼呢?
3.我們是否是感恩的人呢?感恩的事項是甚麼呢?
一、 敬畏神:
1. 我是耶和華:認識神
2.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3. 拯救我們的神:
二、 尊敬人:
1. 尊敬白髮人:在白髮人面前要站起來
2. 接納寄居的:愛他如己
3. 接納過去的自己:曾做過寄居的
三、 感恩的人:
1. 接受上帝為我們的拯救:
2. 愛人如己:
3. 見人比自己強:
結論:只有當我們清楚認識神時,我們才會知道:原來所有的巧合,都是上帝的安排;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只有當我們清楚認識人時,我們才會知道:接納別人,就是接那過去的自己;尊敬老人,就是尊敬未來的自己。
◎小組討論問題:
1.誰是我們身邊最懂得感恩的人呢?為何你認為他是最懂得感恩的人呢?
2.我從何時開始學會感恩?為甚麼呢?
3.我們是否是感恩的人呢?感恩的事項是甚麼呢?
2011.11.13...學習感恩...尊重生命
前言:利未記是一本“祭司手冊”,可以說是祭司的學習筆記。這當中有許多典章、律例,表面上看來非常枯燥乏味;事實上,藏在典章、律例後面的正是現在道德與精神生活所需要的指南,利未記告訴我們:「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們也不可在地上的爬物污穢自己」(利未記11章44節)。今天將從上帝教導以色列人「禁止吃血」來“學習感恩”的課程。
一、 感恩的源頭:
1、 創造生命的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尊重生命的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使生命更新的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感恩的行為:
1、 尊重上帝:不可吃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尊重生命:將獵到的禽獸,放出來的血用土掩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個人更新:洗衣服、用水洗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學習感恩:
1、 尊重上帝的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學習從模仿開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不間斷的學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我們的生命是從神而來,神卻不勉強我們相信祂,而且給了我們自由意志,尊重我們的選擇;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祂又想盡辦法要幫助我們。因此,恩典滿滿的我們要從上帝的安排中得著智慧,學習向上帝感恩,不斷地更新我們自己,成為上帝聖潔的百姓。
◎小組討論問題:
1. 上帝創造了生命,而且繼續不斷地培育我們,我們是否可感受到上帝的帶領呢?
2. 上帝尊重我們、愛我們,那麼我們要如何活出尊重上帝的生活呢?
3. 當我們沒有辦法感恩時,是否意謂著我們還不能接受上帝的安排?在上帝所給予的環境中,我們要如何學習感恩呢?感恩如何帶來醫治呢?
一、 感恩的源頭:
1、 創造生命的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尊重生命的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使生命更新的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感恩的行為:
1、 尊重上帝:不可吃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尊重生命:將獵到的禽獸,放出來的血用土掩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個人更新:洗衣服、用水洗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學習感恩:
1、 尊重上帝的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學習從模仿開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不間斷的學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我們的生命是從神而來,神卻不勉強我們相信祂,而且給了我們自由意志,尊重我們的選擇;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祂又想盡辦法要幫助我們。因此,恩典滿滿的我們要從上帝的安排中得著智慧,學習向上帝感恩,不斷地更新我們自己,成為上帝聖潔的百姓。
◎小組討論問題:
1. 上帝創造了生命,而且繼續不斷地培育我們,我們是否可感受到上帝的帶領呢?
2. 上帝尊重我們、愛我們,那麼我們要如何活出尊重上帝的生活呢?
3. 當我們沒有辦法感恩時,是否意謂著我們還不能接受上帝的安排?在上帝所給予的環境中,我們要如何學習感恩呢?感恩如何帶來醫治呢?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2011.11.6...感恩之心...痲瘋病者的感恩...
題目:〈感恩之心〉
經文:利未記14章25~32節
聖詩:460首(客語315首)、456首(客語31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9篇
前言:本會11月份是「感恩月」,有感恩的心勝過所有感恩的行動,今天將配合《活潑的生命》進度,探討痲瘋病人的感恩之心。。
一、 來到祭司(基督徒)面前:
1、 確定是大痲瘋:痲瘋病會傳染,會發散開。
利未記13章至14章,敘述著痲瘋病和皮膚病的情形,以利未記的角度來說:痲瘋病患者和皮膚病患者是否潔淨,要來到祭司面前接受檢查,經由祭司診斷確定是否為不潔淨的。
倘若經過祭司的診斷,病徵明顯直接可以確定為痲瘋病,那麼這個人就是不潔淨的。
在1940年抗生素還沒問世以前,痲瘋病屬於不治之症,就像是今天的癌症或者是愛滋病一般;因為痲瘋病沒有藥物可以治療,而且會傳染,大家聽到痲瘋病就非常的懼怕,深怕受到感染;以色列規定痲瘋病人,要出到營外不能和一般人一同生活,而且要撕裂衣服、披頭散髮,看到有人接近時,就要遮住上嘴唇反覆喊者“不潔淨、不潔淨”;告知所有人,不要接近以免被傳染痲瘋病。這種規定似乎會讓痲瘋病患者感到非常的羞恥,實際上是要將患者隔離,一方面避免傳染;二方面讓患者將恢復的盼望單單的放在上帝身上。
接著我們來看看,有關痲瘋病的簡單介紹和一些痲瘋病人的圖片。
痲瘋病人可以說是被社會遺棄,同時被排除在宗教之外的一群人;從屬靈的角度來說:痲瘋病患象徵著無法接納自己、放棄自己、甚至是否定自己的人;這樣的人通常會感覺別人拒絕他,不願意接受他人的協助,這類型的人生活是孤單黯淡的。
2、 懷疑是大痲瘋:關鎖七天(to isolate)
倘若祭司還不確定是否為痲瘋病,那麼祭司就要將有災病的人關鎖七天,關鎖七天的用意就是先隔離有災病的人,以免在等待期傳染給其他人。關鎖七天讓病情的發展更清楚,如果還是不清楚時,還可再關鎖七天。一方面減少誤判的機率,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傳染給他人。關鎖七天我認為是非常有智慧的做法。等待不是猶豫不決,等待不是優柔寡斷,等待是讓我們更清楚上帝的聲音。
很多時候,我們都須要等待期,在這等待期中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想法;比如說,我常常會接到一些是否需要貸款,或者是否需要保險的電話。這些推銷員總是極盡所能的要讓顧客接受他們的產品,他們常用的術語就是:你是某某信用卡的優良客戶、你是電腦特別選出的幸願人士、錯過這次的機會就沒有下次……等等。
當我聽到這類型的電話,我會請他們把詳細的資料寄給我看,如果他們要傳真資料,我會告訴她們:我希望可以寄信來,因為傳真紙看的不清楚。透過這種方式,給自己一個思想的空間與時間;即使真的要買產品,也比較不會後悔。
上帝給患者有七天的等待期,上帝也給祭司七天的確認期,那麼親愛的弟兄姐妹,面對很多事情,我們是否有給自己一些緩衝期呢?當我們留些時間、空間給別人時,同時也是留些時間、空間給自己。
請大家跟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我們需要一些緩衝期。」
3、 產生火斑:原處止住(unchanged)
關鎖七天之後,如果發散開來越來越嚴重,那就是不潔淨的;關鎖七天之後,如果在原處止住,沒有發散,就只是個痕跡,那麼祭司就要定他為潔淨的。
俗語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確,不論發生過甚麼事情,一定會造成一些的影響,不管時間過了多久,或多或少還是有所影響。利未記告訴我們:如果只是個痕跡,已經不會繼續擴散了,那麼我們就要定他為潔淨的。
我聽說過有一間做了很多社區事工的教會,有很多學生到教會讀書;但是,有些學生在教會做不該做的事情,經過了十幾二十年,那些做不該做的學生早就不知道跑去哪裡了;可是,每次提到社區事工時,教會還是會將十幾二十年前發生的事情提出來說,因此教會開始對於社區事工越來越冷淡,漸漸就不願意開放教會,就會就變成了基督徒的聚樂部,而不再對社區有任何異象與宣教了。
親愛的弟兄姐妹,已經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不要拿過去的事來折磨自己;如果已經原處止住了,相信上帝已經有了最好的處理。
請大家跟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事情到我為止。」
二、 尋求潔淨的方式:
1、 尋求潔淨的人: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大痲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馬可福音1:40~42)
痲瘋病患象徵著無法接納自己的人,這樣的人當然也會感覺別人拒絕他,在心靈陪伴的過程中發現,許多人都有這種無法接納自己的問題,這個痲瘋病患者來求耶穌,在祂面前承認自己的無力感,但是,他跟耶穌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這句話隱藏了一個心靈陪伴的陷阱,就是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耶穌,來求助我們的人也往往抱著這種心態,希望我們能解決他所有的問題。
「求潔淨的人當洗衣服,剃去毛髮,用水洗澡,就潔淨了;然後可以進營,只是要在自己的帳棚外居住七天。第七天,再把頭上所有的頭髮與鬍鬚、眉毛,並全身的毛,都剃了;又要洗衣服,用水洗身,就潔淨了」(利未記14章8~9節)
利未記告訴我們,求潔淨的人也當做一些事。
輔導者陪伴的過程中常掉入陷阱中,希望成為特別好的心靈陪伴者,因為來尋求協助的人會說:我曾經找過這個牧師、我曾經找過那個神父,但是對我都沒有幫助…,在我的心裡就會產生一種企圖心,就是我可以幫助你,我比較厲害,對方也就認定我應該要解決掉他所有的問題。
但耶穌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醫治這個痲瘋病患者,第一個步驟是:對他產生了惻隱之心。耶穌深深地感受到這個人內心的苦痛;第二個步驟:耶穌伸出他的手,與痲瘋病患者建立關係。許多尋求心理諮商者都是一種關係失落者,他無法與別人建立好的關係,所以我們有責任與他建立好的關係,讓他勇於面對自己的真實面,如此才能使心靈陪伴更容易成功;第三個步驟:耶穌觸摸了他。耶穌並不害怕觸摸他,因為祂將自己定根在上帝裡面,許多的心靈陪伴者都會害怕被對方的問題所淹沒,怕對方將所有的痛苦加到我們身上來,對基督徒來說,在情緒表面要為對方打開心門,但在心靈寂靜的深處,是上帝居住的地方,沒有任何人的問題可以進到這個地方來,如此一來才能在每一次的談話後沉靜心靈。第四個步驟:耶穌說我願意,你潔淨了。耶穌並不是把他的問題除去,而是說我接納你,你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接納自己,許多尋求心靈陪伴者,心裡頭都有「但是」魔鬼,也就是當我們建議他可以如何做時,他們就會說「但是這個在我行不通」、「但是我做不到」…,我們必須相信自己心靈的聲音,也就是我已經告訴你所能做的事,至於你做不做那真的是在於你。
2、 祭司的處置:
上帝給了祭司特別的使命,所以要將患病的人帶到祭司面前。
祭司是人與神之間的橋樑,當人們離開神時,祭司要把人拉回上帝中;祭司的角色是要將人的問題帶到上帝面前,是要求上帝來幫助人們;相反的,祭司不是要把人帶到人的面前,本來只有一個人知道的事情,要召告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祭司更不是要把人的問題放大,放大到認為連上帝都不能解決。
祭司的角色是要把上帝放大,把人的問題縮小,求上帝動工解決人的問題。
祭司如何協助人,使他們成為潔淨的呢?
「要宰了贖愆祭的羊羔,取些贖愆祭牲的血,抹在那求潔淨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祭司要把些油倒在自己的左手掌裡,把左手裡的油,在耶和華面前,用右手的一個指頭彈七次,又把手裡的油抹些在那求潔淨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就是抹贖愆祭之血的原處。」(利未記14章25~28節)
這是很有趣的經文,為什麼祭物的血要抹在那求潔淨人的右耳垂上呢?是否因為我們常常耳根子太軟,常常聽一些不潔淨的事情,所以我們的耳朵需要最先被潔淨。
接著要抹在右手的大拇指,當我們聽到一些不潔淨的事情,我們會把事情帶到上帝面前呢?還是我們開始寫信攻擊那些不潔淨的事情呢?
最後,把血抹在右腳的大拇指上,我們要為上帝努力奔跑呢?還是我們要成為惡者的僕人,奔跑攻擊他人。
當我們的耳朵聽到不該聽的話語時,我們是否開始學習,告訴那跟我們說這些話的人:「你告訴我就好了,我會向上帝說,請你不要再把這種事情告訴其他人,這件事情到我為止。」
當我們的手想做不該做的事情時,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手已經被上帝所潔淨了,我要做上帝要我做的事情,不是我想做甚麼事情就做甚麼事情。
當我們的腳想要去做不該做的事情時,要記得,我們的腳是被上帝的血潔淨過的,我們要努力為上帝來奔跑,不是單為了自己的事努力而已。
3、 獻上感恩:
上帝明明的告誡以色列人,衪並不需要人們供奉任何的牛羊等祭物,上帝要他們以感恩為祭獻給衪。我們或許會疑惑難道上帝需要人的感恩呢?上帝是不需要人們對他的感恩,上帝不會因此而更偉大、榮耀,其實衪的要求是為了人們而不是為了衪自己。
因著上帝為我們做了這麼多,所以我們要獻上感恩的心。
感恩的人充滿了喜樂、滿足和盼望,他們的人生富有感染力;反觀不感恩的人殺傷力也極強。辦公室有一兩個不感恩的人,工作很難做;家裡有不感恩的人,日子很難過;慈善家因為感恩而服務社會;心理學家讓他們的病人有感恩的心而得醫治。
三、 感恩的心:
1、 上帝使我們有潔淨的耳、手、腳:
不是我們能力強,有智慧,而是上帝讓我們有潔淨的耳朵、潔淨的手、潔淨的腳。
當我們有潔淨的耳朵、潔淨的手、潔淨的腳:那麼我們所做的,自然是上帝所喜悅的。
曾經有一位知名作家,在某天早晨,和朋友一起去一家商店買報紙。那一天,店家老闆娘似乎心情不太好,臉色很臭!在給他報紙時,是直接坐在店裡把報紙用力扔出店外,並嚷著要他自己將零錢給放在門口的櫃子上。
那位名作家照著老闆娘的話,將零錢給放在門口的櫃子上,便從地上撿起被扔在地上的報紙,向著店裡非常有風度地鞠了個躬,又說了聲「謝謝」,但裡面的老闆娘依舊是臭著一張臉。同行的友人非常為他抱不平!問他:「對這樣一個無禮的瘋婆子,還對她說什麼『謝謝』?為什麼不教訓她兩句呢?」那位名作家卻說:「為什麼要這樣呢?不管對方是不是一個淑女,我都要選擇作一個紳士。」
很多時候別人怎麼對待我們,我們常常會用相同的方式對待別人,這是很平常的;但是,耶穌告訴我們:「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要如數收回。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路加福音6章31~35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告訴大家這些,不是代表我都已完全了,而是要大家一起來努力,完成上帝要我們做的工。
2、 上帝派祭司(基督徒)協助我們:
在地上我們可以尋找祭司的幫助,祭司可以將我們的問題帶到上帝面前,可以教導我們學習將自己的問題交託給上帝。
當問題解決時,我們要成為願意協助他人來到上帝面前的祭司,讓上帝的國度在的如在天。
3、 上帝的恩典夠用 :
保羅三次請求主叫刺離開他,最後主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歌林多後書12:9)
當我們遭遇苦難時,不是上帝的恩典不見了,而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當我們憑著信心瞭解上帝的話語時,我們會清楚知道上帝的恩典夠用。
結論:當一個人得到痲瘋病或者是癌症時,心中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是我?」從不敢相信,到不得不相信,最後勉強來到祭司(基督徒)面前,尋求上帝的幫助,這個過程是不容易的;然而,當我們願意這麼做時,上帝的醫治與能力將臨到我們,上帝不輕看微薄的祭物,上帝看重我們有顆「感恩的心」。
最後,用兩個父子騎馬的故事,來做今天的結束。
◎小組討論問題:
1. 舊約時代教導以色列人長痲瘋病時,要來到祭司面前,最主要的原因是甚麼呢?
2. 有了疾病或者是錯誤的想法、習慣……等,要如何改變呢?如何可以得著潔淨呢?
3. 身體有疾病或者是錯誤的想法,得著上帝的醫治與改變之後,如何獻上感恩呢?
經文:利未記14章25~32節
聖詩:460首(客語315首)、456首(客語31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9篇
前言:本會11月份是「感恩月」,有感恩的心勝過所有感恩的行動,今天將配合《活潑的生命》進度,探討痲瘋病人的感恩之心。。
一、 來到祭司(基督徒)面前:
1、 確定是大痲瘋:痲瘋病會傳染,會發散開。
利未記13章至14章,敘述著痲瘋病和皮膚病的情形,以利未記的角度來說:痲瘋病患者和皮膚病患者是否潔淨,要來到祭司面前接受檢查,經由祭司診斷確定是否為不潔淨的。
倘若經過祭司的診斷,病徵明顯直接可以確定為痲瘋病,那麼這個人就是不潔淨的。
在1940年抗生素還沒問世以前,痲瘋病屬於不治之症,就像是今天的癌症或者是愛滋病一般;因為痲瘋病沒有藥物可以治療,而且會傳染,大家聽到痲瘋病就非常的懼怕,深怕受到感染;以色列規定痲瘋病人,要出到營外不能和一般人一同生活,而且要撕裂衣服、披頭散髮,看到有人接近時,就要遮住上嘴唇反覆喊者“不潔淨、不潔淨”;告知所有人,不要接近以免被傳染痲瘋病。這種規定似乎會讓痲瘋病患者感到非常的羞恥,實際上是要將患者隔離,一方面避免傳染;二方面讓患者將恢復的盼望單單的放在上帝身上。
接著我們來看看,有關痲瘋病的簡單介紹和一些痲瘋病人的圖片。
痲瘋病人可以說是被社會遺棄,同時被排除在宗教之外的一群人;從屬靈的角度來說:痲瘋病患象徵著無法接納自己、放棄自己、甚至是否定自己的人;這樣的人通常會感覺別人拒絕他,不願意接受他人的協助,這類型的人生活是孤單黯淡的。
2、 懷疑是大痲瘋:關鎖七天(to isolate)
倘若祭司還不確定是否為痲瘋病,那麼祭司就要將有災病的人關鎖七天,關鎖七天的用意就是先隔離有災病的人,以免在等待期傳染給其他人。關鎖七天讓病情的發展更清楚,如果還是不清楚時,還可再關鎖七天。一方面減少誤判的機率,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傳染給他人。關鎖七天我認為是非常有智慧的做法。等待不是猶豫不決,等待不是優柔寡斷,等待是讓我們更清楚上帝的聲音。
很多時候,我們都須要等待期,在這等待期中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想法;比如說,我常常會接到一些是否需要貸款,或者是否需要保險的電話。這些推銷員總是極盡所能的要讓顧客接受他們的產品,他們常用的術語就是:你是某某信用卡的優良客戶、你是電腦特別選出的幸願人士、錯過這次的機會就沒有下次……等等。
當我聽到這類型的電話,我會請他們把詳細的資料寄給我看,如果他們要傳真資料,我會告訴她們:我希望可以寄信來,因為傳真紙看的不清楚。透過這種方式,給自己一個思想的空間與時間;即使真的要買產品,也比較不會後悔。
上帝給患者有七天的等待期,上帝也給祭司七天的確認期,那麼親愛的弟兄姐妹,面對很多事情,我們是否有給自己一些緩衝期呢?當我們留些時間、空間給別人時,同時也是留些時間、空間給自己。
請大家跟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我們需要一些緩衝期。」
3、 產生火斑:原處止住(unchanged)
關鎖七天之後,如果發散開來越來越嚴重,那就是不潔淨的;關鎖七天之後,如果在原處止住,沒有發散,就只是個痕跡,那麼祭司就要定他為潔淨的。
俗語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確,不論發生過甚麼事情,一定會造成一些的影響,不管時間過了多久,或多或少還是有所影響。利未記告訴我們:如果只是個痕跡,已經不會繼續擴散了,那麼我們就要定他為潔淨的。
我聽說過有一間做了很多社區事工的教會,有很多學生到教會讀書;但是,有些學生在教會做不該做的事情,經過了十幾二十年,那些做不該做的學生早就不知道跑去哪裡了;可是,每次提到社區事工時,教會還是會將十幾二十年前發生的事情提出來說,因此教會開始對於社區事工越來越冷淡,漸漸就不願意開放教會,就會就變成了基督徒的聚樂部,而不再對社區有任何異象與宣教了。
親愛的弟兄姐妹,已經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不要拿過去的事來折磨自己;如果已經原處止住了,相信上帝已經有了最好的處理。
請大家跟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事情到我為止。」
二、 尋求潔淨的方式:
1、 尋求潔淨的人: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大痲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馬可福音1:40~42)
痲瘋病患象徵著無法接納自己的人,這樣的人當然也會感覺別人拒絕他,在心靈陪伴的過程中發現,許多人都有這種無法接納自己的問題,這個痲瘋病患者來求耶穌,在祂面前承認自己的無力感,但是,他跟耶穌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這句話隱藏了一個心靈陪伴的陷阱,就是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耶穌,來求助我們的人也往往抱著這種心態,希望我們能解決他所有的問題。
「求潔淨的人當洗衣服,剃去毛髮,用水洗澡,就潔淨了;然後可以進營,只是要在自己的帳棚外居住七天。第七天,再把頭上所有的頭髮與鬍鬚、眉毛,並全身的毛,都剃了;又要洗衣服,用水洗身,就潔淨了」(利未記14章8~9節)
利未記告訴我們,求潔淨的人也當做一些事。
輔導者陪伴的過程中常掉入陷阱中,希望成為特別好的心靈陪伴者,因為來尋求協助的人會說:我曾經找過這個牧師、我曾經找過那個神父,但是對我都沒有幫助…,在我的心裡就會產生一種企圖心,就是我可以幫助你,我比較厲害,對方也就認定我應該要解決掉他所有的問題。
但耶穌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醫治這個痲瘋病患者,第一個步驟是:對他產生了惻隱之心。耶穌深深地感受到這個人內心的苦痛;第二個步驟:耶穌伸出他的手,與痲瘋病患者建立關係。許多尋求心理諮商者都是一種關係失落者,他無法與別人建立好的關係,所以我們有責任與他建立好的關係,讓他勇於面對自己的真實面,如此才能使心靈陪伴更容易成功;第三個步驟:耶穌觸摸了他。耶穌並不害怕觸摸他,因為祂將自己定根在上帝裡面,許多的心靈陪伴者都會害怕被對方的問題所淹沒,怕對方將所有的痛苦加到我們身上來,對基督徒來說,在情緒表面要為對方打開心門,但在心靈寂靜的深處,是上帝居住的地方,沒有任何人的問題可以進到這個地方來,如此一來才能在每一次的談話後沉靜心靈。第四個步驟:耶穌說我願意,你潔淨了。耶穌並不是把他的問題除去,而是說我接納你,你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接納自己,許多尋求心靈陪伴者,心裡頭都有「但是」魔鬼,也就是當我們建議他可以如何做時,他們就會說「但是這個在我行不通」、「但是我做不到」…,我們必須相信自己心靈的聲音,也就是我已經告訴你所能做的事,至於你做不做那真的是在於你。
2、 祭司的處置:
上帝給了祭司特別的使命,所以要將患病的人帶到祭司面前。
祭司是人與神之間的橋樑,當人們離開神時,祭司要把人拉回上帝中;祭司的角色是要將人的問題帶到上帝面前,是要求上帝來幫助人們;相反的,祭司不是要把人帶到人的面前,本來只有一個人知道的事情,要召告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祭司更不是要把人的問題放大,放大到認為連上帝都不能解決。
祭司的角色是要把上帝放大,把人的問題縮小,求上帝動工解決人的問題。
祭司如何協助人,使他們成為潔淨的呢?
「要宰了贖愆祭的羊羔,取些贖愆祭牲的血,抹在那求潔淨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祭司要把些油倒在自己的左手掌裡,把左手裡的油,在耶和華面前,用右手的一個指頭彈七次,又把手裡的油抹些在那求潔淨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就是抹贖愆祭之血的原處。」(利未記14章25~28節)
這是很有趣的經文,為什麼祭物的血要抹在那求潔淨人的右耳垂上呢?是否因為我們常常耳根子太軟,常常聽一些不潔淨的事情,所以我們的耳朵需要最先被潔淨。
接著要抹在右手的大拇指,當我們聽到一些不潔淨的事情,我們會把事情帶到上帝面前呢?還是我們開始寫信攻擊那些不潔淨的事情呢?
最後,把血抹在右腳的大拇指上,我們要為上帝努力奔跑呢?還是我們要成為惡者的僕人,奔跑攻擊他人。
當我們的耳朵聽到不該聽的話語時,我們是否開始學習,告訴那跟我們說這些話的人:「你告訴我就好了,我會向上帝說,請你不要再把這種事情告訴其他人,這件事情到我為止。」
當我們的手想做不該做的事情時,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手已經被上帝所潔淨了,我要做上帝要我做的事情,不是我想做甚麼事情就做甚麼事情。
當我們的腳想要去做不該做的事情時,要記得,我們的腳是被上帝的血潔淨過的,我們要努力為上帝來奔跑,不是單為了自己的事努力而已。
3、 獻上感恩:
上帝明明的告誡以色列人,衪並不需要人們供奉任何的牛羊等祭物,上帝要他們以感恩為祭獻給衪。我們或許會疑惑難道上帝需要人的感恩呢?上帝是不需要人們對他的感恩,上帝不會因此而更偉大、榮耀,其實衪的要求是為了人們而不是為了衪自己。
因著上帝為我們做了這麼多,所以我們要獻上感恩的心。
感恩的人充滿了喜樂、滿足和盼望,他們的人生富有感染力;反觀不感恩的人殺傷力也極強。辦公室有一兩個不感恩的人,工作很難做;家裡有不感恩的人,日子很難過;慈善家因為感恩而服務社會;心理學家讓他們的病人有感恩的心而得醫治。
三、 感恩的心:
1、 上帝使我們有潔淨的耳、手、腳:
不是我們能力強,有智慧,而是上帝讓我們有潔淨的耳朵、潔淨的手、潔淨的腳。
當我們有潔淨的耳朵、潔淨的手、潔淨的腳:那麼我們所做的,自然是上帝所喜悅的。
曾經有一位知名作家,在某天早晨,和朋友一起去一家商店買報紙。那一天,店家老闆娘似乎心情不太好,臉色很臭!在給他報紙時,是直接坐在店裡把報紙用力扔出店外,並嚷著要他自己將零錢給放在門口的櫃子上。
那位名作家照著老闆娘的話,將零錢給放在門口的櫃子上,便從地上撿起被扔在地上的報紙,向著店裡非常有風度地鞠了個躬,又說了聲「謝謝」,但裡面的老闆娘依舊是臭著一張臉。同行的友人非常為他抱不平!問他:「對這樣一個無禮的瘋婆子,還對她說什麼『謝謝』?為什麼不教訓她兩句呢?」那位名作家卻說:「為什麼要這樣呢?不管對方是不是一個淑女,我都要選擇作一個紳士。」
很多時候別人怎麼對待我們,我們常常會用相同的方式對待別人,這是很平常的;但是,耶穌告訴我們:「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要如數收回。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路加福音6章31~35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告訴大家這些,不是代表我都已完全了,而是要大家一起來努力,完成上帝要我們做的工。
2、 上帝派祭司(基督徒)協助我們:
在地上我們可以尋找祭司的幫助,祭司可以將我們的問題帶到上帝面前,可以教導我們學習將自己的問題交託給上帝。
當問題解決時,我們要成為願意協助他人來到上帝面前的祭司,讓上帝的國度在的如在天。
3、 上帝的恩典夠用 :
保羅三次請求主叫刺離開他,最後主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歌林多後書12:9)
當我們遭遇苦難時,不是上帝的恩典不見了,而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當我們憑著信心瞭解上帝的話語時,我們會清楚知道上帝的恩典夠用。
結論:當一個人得到痲瘋病或者是癌症時,心中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是我?」從不敢相信,到不得不相信,最後勉強來到祭司(基督徒)面前,尋求上帝的幫助,這個過程是不容易的;然而,當我們願意這麼做時,上帝的醫治與能力將臨到我們,上帝不輕看微薄的祭物,上帝看重我們有顆「感恩的心」。
最後,用兩個父子騎馬的故事,來做今天的結束。
◎小組討論問題:
1. 舊約時代教導以色列人長痲瘋病時,要來到祭司面前,最主要的原因是甚麼呢?
2. 有了疾病或者是錯誤的想法、習慣……等,要如何改變呢?如何可以得著潔淨呢?
3. 身體有疾病或者是錯誤的想法,得著上帝的醫治與改變之後,如何獻上感恩呢?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2011.10.23...基督家族...話語的真理...
題目:〈基督家族〉
經文:詩篇119篇41~48節
聖詩:433首(客語289首)、250首(客語140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8篇
前言:基督家族和一般家族相似的地方,在於家族中都有家人般的稱呼,家族中的弟兄姐妹遇到困難時,家族中的成員都會盡力幫忙。這個世界有些東西可以選擇,比如:出生在哪個家庭或者是成為家族成員,這些是沒辦法選擇的;基督家族也是一樣,當我們受洗歸入主的門下之後,就是同一個基督家族的成員,這也是我們沒辦法選擇的。這也是為什麼基督徒到任何地方,都會去尋找教會,可以把教會當成自己的家一般。當我還沒有來中原教會時,中原教會會員中我幾乎都不認識;感謝主,如今我可以認識大家,和大家成為基督家族的一份子。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們都是基督家族」。
基督家族和一般家族不同的地方在於:一般家族是因彼此有著血緣關係或者是姻親關係而成為家族的一份子;基督家族則是因著耶穌基督的關係而成為基督家族的一份子,因此基督在基督家族中是最重要的關鍵與連結。接著我們從詩篇119篇來了解基督家族的風貌。
一、 上帝的話語:「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約翰福音1章1~2節)
「道」在天主教翻譯為「言」,英文是「Word」,相當於希臘文「邏各斯」。耶穌基督降世之前,就是「道」,就是上帝的話語,是與上帝同在的。由此可知,我們要了解基督,就必須先從了解上帝的話語開始,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上帝的話語就是「應許的話語」、「真理的話語」、「命令的話語」。
1、 應許的話語:上帝的話語是應許的話語,上帝有著無止境的愛臨到我們,上帝應許要拯救我們。我們可以想想看,我們曾經說過多少未曾實現的諾言?我們曾經答應過多少人,卻都還沒有做到,甚至是已經沒有機會完成的?假如,真的會「食言而肥」,那麼我想這個世界的人都會像胖虎一樣。
人非常容易隨環境而改變,上帝應許要拯救我們的話語卻從不改變。俗語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上帝卻為了愛我們,而犧牲了自己的兒子。上帝的愛是如此的長闊高深,讓我們深刻的體會,是上帝已經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我們才能成為「基督家族」的一份子。上帝的應許是慈愛的、是美好的,卻也是非常貴重的;所以我們絕對不要輕忽自己是基督家族的一份子,相對的我們也有責任告訴那些還不知道上帝應許的人們,上帝將他的應許向我們顯明,我們也要將上帝的應許向世人顯明,讓世人都知道:「上帝的應許,上帝的心願就是拯救我們」。
2、 真理的話語:要如何才不會變成胖虎呢?就是我們要說上帝真理的話。
「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翰福音1章17節)
真理不是我們說的算,真理是從耶穌基督來的,真理是從上帝而來的。我們有限的人所說的,常常是有限的觀點,只有從上帝而來的才是真正的真理。為什麼我們所說的不可能是真理呢?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約翰一書1章8節)
事實是,因為我們都是罪人,有罪的人要如何能說:「真理」呢?如果說:「我沒罪」,那就是自己欺騙自己。雖然我們是基督家族,卻不是無罪的;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的來到真理的源頭,上帝的話語中,求上帝赦免我們,賞賜真理給我們。
在聖經中,記載著一位先知,這位先知很特別,怎麼個特別呢?這位先知所說的每一句話都不落空,而且從南到北所有以色列人都知道這位是耶和華所立的先知。請問這位先知是誰?
「撒母耳長大了,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從但到別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華立撒母耳為先知。」(撒母耳記上3章19~20節)
這位說話連一句都不落空的先知,不是因為他很聰明、也不是他很有智慧;而是這個人有耶和華與他同在,更重要的是,撒母耳只說上帝真理的話,是上帝真理的話,上帝自然不會讓他的真理落空。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一起來學習撒母耳,努力講上帝的真理。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講真理」。
3、 命令的話語:上帝的應許是美的,上帝的真理是信實的,上帝的話語更是命令的話語。
上帝的應許是上帝主動給我們的,很像是平輩間的約定,我們可以選擇不理會;上帝的真理是上帝自己的,似乎距離我們很遠;上帝的命令卻是清楚要給我們的,是上對下的關係,就算我們不想要也不行。
成為基督家族必須遵守上帝的命令,必須按照上帝的遊戲規則,我們不能違背上帝的命令。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縱使天子犯法,亦與庶民同罪。」就連上帝自己想要拯救人類,上帝也犧牲了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成為代罪的羔羊,我們才得以被拯救。可見得上帝尚且遵守祂自己所設的命令,更何況是我們人類呢?
今天有長執選舉,我們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屬下的教會,我們自然也要遵守教會法規的規定,就算是會友、執事、長老、牧師、小會員、中委牧師……等等都一樣,只要我們隸屬於長老教會的一天,我們就必須遵守長老教會所設立的法規,法規對我們來說:「就是命令」,我們不遵照法規也不行。
二、 基督徒的話語:
1、 有話可說:
當我們被羞辱時,是我們最想挖個地洞把頭埋起來的時候;然而,當我們倚靠上帝時,上帝不是要我們把頭埋起來,上帝讓我們有話可說。上帝讓我們敢於面對羞辱,就算是被羞辱,上帝仍要賜下話語,上帝仍要拯救我們。
當大衛的兒子押撒龍叛變的時候,示每落井下石,在大衛逃難的路上咒詛他,拿石頭丟他。他部下將軍受不了,就說:「容我過去把他的頭一刀砍下來。」
大衛卻說:「由他咒罵吧!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或者我被這人咒罵,耶和華就施恩與我。」(撒母耳記下十六11-12)
大衛被示每羞辱,沒有馬上向他動怒,看起來似乎很懦弱;事實上,大衛是自我反省是否上帝透過示每告訴他事情,即使是被罵,也不會無故被咒罵,而是即將有上帝的恩典臨到。
親愛的弟兄姐妹,成為基督家族還是會被羞辱,還是會遇到苦難;不同的是,上帝將帶領我們脫離苦難,勝過苦難。
2、 話不離口:
上帝不單單賞賜給我們話語,上帝更賞賜我們真理的話語。要說真理的話已經不容易了,詩人還告訴我們,「真理的話總不離開我口」,言下之意就是:我們嘴巴所講的都要是真理的話。
有一本書說:有一種牧者,多做事、少說話,說的時候說當說的,而且有智慧;有一種牧者善於使用耳朵聆聽;有一種牧者,聽到許多話,雖然嘴巴不說,卻為此事禱告許久。牧師要努力做的,是多用耳朵聆聽、少說自己的話,口要說上帝的話語,用上帝的話語來安慰造就人。
也是因為如此,如果有人問我對這次長執選舉看法如何?我認為:「大家都很優秀,“大多數”人選出的長執,一定有上帝的美意。」重要的不是要選出誰,重要的是大家如何共同來面對教會的未來?教會的未來要去哪裡?我們要如何只說上帝的真理?我們要如何帶領社區認識真理的上帝?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不是真理,我不說」。
3、 在王前說:
為什麼詩人告訴我們:「要在君王面前論說你的法度呢?」在君王面前有何特別含意呢?通常我們在王的面前會覺得約束,很不自在;在王的面前講話不能隨便,要很小心,以免惹王的生氣。由此可知,當我們敢於在王面前論說時,代表著我所說的是我有把握的,我所說的是真實的,我所說的是有幫助的。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所說的話可以在王的面前說嗎?我們基督家族是否常以上帝的話語為依歸呢?
三、 基督家族:從這段經文中,我們來看基督家族應該要有哪些風貌呢?
1、 主話語的充滿與內住:
首先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上帝話語的充滿與內住,當我們有上帝話語的充滿時,上帝的話語就會成為我們處事的原則標準;當我們有上帝話語的內住時,邪惡的思想自然就不會傷害我們。接下來要問的是:上帝的話語如何充滿我們?如何內住在我們心中呢?基督家族最重要的就是有著上帝的話語,有耶穌基督在我們心中,透過上帝的話語,我們可以彼此鼓勵。自從上次吳炳偉牧師前來講道之後,吳牧師每天都有分享他讀經心得,經過吳牧師的許可,我將這些讀經心得放在網路論壇和臉書團契中,讓每一位論壇和臉書團契的契友們,都可以得著上帝話語的分享,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成為主話語充滿與內住的基督徒了。
2、 成為主話語的出口:
我們不單是要有主話語的充滿與內主,我們也要將上帝的話語傳遞出去。當我們願意將主的話語分享出去時,我們的生命自然會不斷的成長,上帝會有更多的話語進入我們心中。反之,就像是死海一般,當死海的水沒有出口時,死海的鹽份就非常高,很少生物可以在其中生存。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是基督家族,那麼我們何時將上帝的話語分享給朋友們呢?我們會在何地分享上帝的話語呢?
3、 主命令為樂:
詩人非但努力完成主的命令,尚且在主的命令中歡喜快樂,為什麼命令這麼嚴肅的話題,卻還是能夠很喜樂呢?
如果我們深入瞭解,為什麼上帝要有命令的話語呢?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有命令呢?為什麼要這麼嚴肅呢?上帝命令的話語,不外乎要幫助我們,讓我們可以渡過難關,因此得著真正的自由。
這就像是明年二月一日,坐汽車後座的人沒有綁安全帶會被處罰;政府立這個法令,不外乎要我們在意外發生時減少人員的損傷。親愛的弟兄姐妹,長老教會為什麼要有法規呢?不外乎要幫助教會,讓教會不要在許多的事情上受到太大的傷害。使教會可以有個依循,走在規定的道路上。
結論:基督家族是很特別的族群,有著和社會不同的想法。一般的團體只重視自己團體內的人員;基督家族除了關心家族成員之外,也非常在乎還沒成為家族的人們,希望所有人都能成為家族的一份子,要如何達成基督的使命呢?唯有我們願意成為上帝話語的僕人。
◎小組討論問題:
1. 今天是長執改選,選上長執與沒選上長執,對於基督家族而言,差別在哪裡?
2. 要成為基督家族成員最大的困難在哪裡?我們要如何協助受傷的家族成員?
3. 基督家族彼此之間如何連結?成為基督家族何時最喜樂?
經文:詩篇119篇41~48節
聖詩:433首(客語289首)、250首(客語140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8篇
前言:基督家族和一般家族相似的地方,在於家族中都有家人般的稱呼,家族中的弟兄姐妹遇到困難時,家族中的成員都會盡力幫忙。這個世界有些東西可以選擇,比如:出生在哪個家庭或者是成為家族成員,這些是沒辦法選擇的;基督家族也是一樣,當我們受洗歸入主的門下之後,就是同一個基督家族的成員,這也是我們沒辦法選擇的。這也是為什麼基督徒到任何地方,都會去尋找教會,可以把教會當成自己的家一般。當我還沒有來中原教會時,中原教會會員中我幾乎都不認識;感謝主,如今我可以認識大家,和大家成為基督家族的一份子。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們都是基督家族」。
基督家族和一般家族不同的地方在於:一般家族是因彼此有著血緣關係或者是姻親關係而成為家族的一份子;基督家族則是因著耶穌基督的關係而成為基督家族的一份子,因此基督在基督家族中是最重要的關鍵與連結。接著我們從詩篇119篇來了解基督家族的風貌。
一、 上帝的話語:「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約翰福音1章1~2節)
「道」在天主教翻譯為「言」,英文是「Word」,相當於希臘文「邏各斯」。耶穌基督降世之前,就是「道」,就是上帝的話語,是與上帝同在的。由此可知,我們要了解基督,就必須先從了解上帝的話語開始,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上帝的話語就是「應許的話語」、「真理的話語」、「命令的話語」。
1、 應許的話語:上帝的話語是應許的話語,上帝有著無止境的愛臨到我們,上帝應許要拯救我們。我們可以想想看,我們曾經說過多少未曾實現的諾言?我們曾經答應過多少人,卻都還沒有做到,甚至是已經沒有機會完成的?假如,真的會「食言而肥」,那麼我想這個世界的人都會像胖虎一樣。
人非常容易隨環境而改變,上帝應許要拯救我們的話語卻從不改變。俗語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上帝卻為了愛我們,而犧牲了自己的兒子。上帝的愛是如此的長闊高深,讓我們深刻的體會,是上帝已經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我們才能成為「基督家族」的一份子。上帝的應許是慈愛的、是美好的,卻也是非常貴重的;所以我們絕對不要輕忽自己是基督家族的一份子,相對的我們也有責任告訴那些還不知道上帝應許的人們,上帝將他的應許向我們顯明,我們也要將上帝的應許向世人顯明,讓世人都知道:「上帝的應許,上帝的心願就是拯救我們」。
2、 真理的話語:要如何才不會變成胖虎呢?就是我們要說上帝真理的話。
「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翰福音1章17節)
真理不是我們說的算,真理是從耶穌基督來的,真理是從上帝而來的。我們有限的人所說的,常常是有限的觀點,只有從上帝而來的才是真正的真理。為什麼我們所說的不可能是真理呢?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約翰一書1章8節)
事實是,因為我們都是罪人,有罪的人要如何能說:「真理」呢?如果說:「我沒罪」,那就是自己欺騙自己。雖然我們是基督家族,卻不是無罪的;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的來到真理的源頭,上帝的話語中,求上帝赦免我們,賞賜真理給我們。
在聖經中,記載著一位先知,這位先知很特別,怎麼個特別呢?這位先知所說的每一句話都不落空,而且從南到北所有以色列人都知道這位是耶和華所立的先知。請問這位先知是誰?
「撒母耳長大了,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從但到別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華立撒母耳為先知。」(撒母耳記上3章19~20節)
這位說話連一句都不落空的先知,不是因為他很聰明、也不是他很有智慧;而是這個人有耶和華與他同在,更重要的是,撒母耳只說上帝真理的話,是上帝真理的話,上帝自然不會讓他的真理落空。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一起來學習撒母耳,努力講上帝的真理。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講真理」。
3、 命令的話語:上帝的應許是美的,上帝的真理是信實的,上帝的話語更是命令的話語。
上帝的應許是上帝主動給我們的,很像是平輩間的約定,我們可以選擇不理會;上帝的真理是上帝自己的,似乎距離我們很遠;上帝的命令卻是清楚要給我們的,是上對下的關係,就算我們不想要也不行。
成為基督家族必須遵守上帝的命令,必須按照上帝的遊戲規則,我們不能違背上帝的命令。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縱使天子犯法,亦與庶民同罪。」就連上帝自己想要拯救人類,上帝也犧牲了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成為代罪的羔羊,我們才得以被拯救。可見得上帝尚且遵守祂自己所設的命令,更何況是我們人類呢?
今天有長執選舉,我們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屬下的教會,我們自然也要遵守教會法規的規定,就算是會友、執事、長老、牧師、小會員、中委牧師……等等都一樣,只要我們隸屬於長老教會的一天,我們就必須遵守長老教會所設立的法規,法規對我們來說:「就是命令」,我們不遵照法規也不行。
二、 基督徒的話語:
1、 有話可說:
當我們被羞辱時,是我們最想挖個地洞把頭埋起來的時候;然而,當我們倚靠上帝時,上帝不是要我們把頭埋起來,上帝讓我們有話可說。上帝讓我們敢於面對羞辱,就算是被羞辱,上帝仍要賜下話語,上帝仍要拯救我們。
當大衛的兒子押撒龍叛變的時候,示每落井下石,在大衛逃難的路上咒詛他,拿石頭丟他。他部下將軍受不了,就說:「容我過去把他的頭一刀砍下來。」
大衛卻說:「由他咒罵吧!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或者我被這人咒罵,耶和華就施恩與我。」(撒母耳記下十六11-12)
大衛被示每羞辱,沒有馬上向他動怒,看起來似乎很懦弱;事實上,大衛是自我反省是否上帝透過示每告訴他事情,即使是被罵,也不會無故被咒罵,而是即將有上帝的恩典臨到。
親愛的弟兄姐妹,成為基督家族還是會被羞辱,還是會遇到苦難;不同的是,上帝將帶領我們脫離苦難,勝過苦難。
2、 話不離口:
上帝不單單賞賜給我們話語,上帝更賞賜我們真理的話語。要說真理的話已經不容易了,詩人還告訴我們,「真理的話總不離開我口」,言下之意就是:我們嘴巴所講的都要是真理的話。
有一本書說:有一種牧者,多做事、少說話,說的時候說當說的,而且有智慧;有一種牧者善於使用耳朵聆聽;有一種牧者,聽到許多話,雖然嘴巴不說,卻為此事禱告許久。牧師要努力做的,是多用耳朵聆聽、少說自己的話,口要說上帝的話語,用上帝的話語來安慰造就人。
也是因為如此,如果有人問我對這次長執選舉看法如何?我認為:「大家都很優秀,“大多數”人選出的長執,一定有上帝的美意。」重要的不是要選出誰,重要的是大家如何共同來面對教會的未來?教會的未來要去哪裡?我們要如何只說上帝的真理?我們要如何帶領社區認識真理的上帝?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不是真理,我不說」。
3、 在王前說:
為什麼詩人告訴我們:「要在君王面前論說你的法度呢?」在君王面前有何特別含意呢?通常我們在王的面前會覺得約束,很不自在;在王的面前講話不能隨便,要很小心,以免惹王的生氣。由此可知,當我們敢於在王面前論說時,代表著我所說的是我有把握的,我所說的是真實的,我所說的是有幫助的。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所說的話可以在王的面前說嗎?我們基督家族是否常以上帝的話語為依歸呢?
三、 基督家族:從這段經文中,我們來看基督家族應該要有哪些風貌呢?
1、 主話語的充滿與內住:
首先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上帝話語的充滿與內住,當我們有上帝話語的充滿時,上帝的話語就會成為我們處事的原則標準;當我們有上帝話語的內住時,邪惡的思想自然就不會傷害我們。接下來要問的是:上帝的話語如何充滿我們?如何內住在我們心中呢?基督家族最重要的就是有著上帝的話語,有耶穌基督在我們心中,透過上帝的話語,我們可以彼此鼓勵。自從上次吳炳偉牧師前來講道之後,吳牧師每天都有分享他讀經心得,經過吳牧師的許可,我將這些讀經心得放在網路論壇和臉書團契中,讓每一位論壇和臉書團契的契友們,都可以得著上帝話語的分享,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成為主話語充滿與內住的基督徒了。
2、 成為主話語的出口:
我們不單是要有主話語的充滿與內主,我們也要將上帝的話語傳遞出去。當我們願意將主的話語分享出去時,我們的生命自然會不斷的成長,上帝會有更多的話語進入我們心中。反之,就像是死海一般,當死海的水沒有出口時,死海的鹽份就非常高,很少生物可以在其中生存。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是基督家族,那麼我們何時將上帝的話語分享給朋友們呢?我們會在何地分享上帝的話語呢?
3、 主命令為樂:
詩人非但努力完成主的命令,尚且在主的命令中歡喜快樂,為什麼命令這麼嚴肅的話題,卻還是能夠很喜樂呢?
如果我們深入瞭解,為什麼上帝要有命令的話語呢?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有命令呢?為什麼要這麼嚴肅呢?上帝命令的話語,不外乎要幫助我們,讓我們可以渡過難關,因此得著真正的自由。
這就像是明年二月一日,坐汽車後座的人沒有綁安全帶會被處罰;政府立這個法令,不外乎要我們在意外發生時減少人員的損傷。親愛的弟兄姐妹,長老教會為什麼要有法規呢?不外乎要幫助教會,讓教會不要在許多的事情上受到太大的傷害。使教會可以有個依循,走在規定的道路上。
結論:基督家族是很特別的族群,有著和社會不同的想法。一般的團體只重視自己團體內的人員;基督家族除了關心家族成員之外,也非常在乎還沒成為家族的人們,希望所有人都能成為家族的一份子,要如何達成基督的使命呢?唯有我們願意成為上帝話語的僕人。
◎小組討論問題:
1. 今天是長執改選,選上長執與沒選上長執,對於基督家族而言,差別在哪裡?
2. 要成為基督家族成員最大的困難在哪裡?我們要如何協助受傷的家族成員?
3. 基督家族彼此之間如何連結?成為基督家族何時最喜樂?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2011.10.16...幸福家人...蒙福的人
題目:〈幸福家人〉
經文:詩篇119篇1~8節
聖詩:454首(客語312首)、249A首(客語146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7篇
前言:「幸福嗎?很美滿!」這是一句五、六年級生所熟悉的廣告台詞,願上帝祝福大家,都可以過著很幸福與美滿的人生。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一定要幸福喔」!
一、 蒙福的人:詩篇119篇是詩篇中最長的一首詩,也是所有聖經中最長的一章,這段經文不單是長,從原文的編排更感受到詩人心思的細膩,詩篇119篇特別按照希伯來文22個子音字母順序排列,以每八節為一段,共有22段、總共有176節,可想而知詩篇119篇是非常具有文學素養的詩人所寫,就像是唐朝的詩一般,有相當的難度。
詩篇119篇整首詩有著三大重心和兩大福氣,全詩起首兩節,把三大重心和兩大福氣都說出來。今天所看的1~8節,就是用希伯來文第一個子音α(Alef)當每一句的第一個字母,第一個字是「有福」,可見得詩篇119篇,主要告訴我們,遵行上帝話語的是有福的。
1、 遵行上帝的律法:三大重心的第一個重心,就是全篇最常用的「律法」。
最狹義的律法指十誡;比較狹義的律法指申命記;通常所謂律法指摩西五經;較為廣義的律法,指全部舊約;最廣義的律法,乃指全部聖經。本詩所有的語句,都圍繞看聖經這個重心,提醒基督徒們一定要以『誦讀聖經、遵守聖經』為信仰生活的中心。
宗教改革時期神的僕人馬丁路德所高舉的口號就是:「唯獨聖經!」他曾向那些審判他要定他罪的人如此說:「我堅信持守聖經,這也是我所呼籲的,我的良心已作了神的話的俘虜,我不能,也不願宣佈放棄任何東西……這就是我的立場。除此我別無他法,願神幫助我。阿們。」
親愛的弟兄姐妹,宗教改革時期這麼偉大的馬丁路德,他成為上帝話語的俘虜,於是為上帝做了許多的事工;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有心要為上帝做工的人,是否也要學習馬丁路德的執著,認真研讀上帝的話語,並努力遵行上帝的話語。
2、 全心尋求上帝:三大重心的第二個重心,乃是「神」。我們若把詩中『耶和華』,『神』和『祂』這幾個辭語合併計算,共有三百多次。此事表明全詩辭句,環繞著一個更大的中心,就是耶和華神。我們以聖經為生活的重心,就當建立在真神的根基上面,我們要透過研讀聖經瞭解真神上帝,熟悉上帝的作為。
為何我們要尋求上帝呢?而且是要全心(一心)的尋求呢?
因為,耶穌告訴我們:「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章33~34節)
現在的人們常常是相反的,常常先求經濟上的富足,總是把上帝放在第二線,甚至是第三線……等等。事實上,上帝愛我們,只要我們願意來尋求祂,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接下來的一句是:「這些都要加給你們了」,上帝是恩典的神,上帝希望我們將所有的憂慮交託給祂。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詩篇19篇7節)
因著耶和華的律法全備,所以我們來尋求上帝,來看上帝的話語;如此一來,正是讓我們這有限的人、容易犯錯的人,交給上帝全備的律法來調整我們,使我們可以不斷更新,透過上帝的話語成為新創造的人。
3、 行為完全:
詩篇119篇所環繞的第三個重心,就是禱告。讀經和禱告,好比呼吸,是分不開的;除了透過常常讀經禱告,不然我們很難成為行為完全的人。讀經祈禱必須合而為一,這是作為一個基督徒基本的要求,也是基督徒的兩大福氣。雖然我們想要得到上帝的祝福,只是人們受到罪的捆綁,沒辦法承受上帝的祝福,只要人們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過著因信而稱義的生活,那麼我們可以回到聖經的應許中:
「惡人雖然連手,必不免受罰;義人的後裔必得拯救。」(箴言11章21節)
這就說明了為什麼只有義人能承受上帝的祝福;除此之外,出埃及記載:
「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埃及記33章19節)
「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埃及記20章6節)
一般父母對子女最大的願望不外乎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待子女成為有出息的人,父母希望子女能做有意義的事,更進一步能對社會、國家有所貢獻。
美國作家瑪瑞琳.希刻(Marilyn Hickey)曾做過幾個家族調查:其中一位被上帝重用的僕人名叫強納森.安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他非常的愛主,並且與一位非常敬虔的姊妹結婚,這個調查追蹤他的一千三百多位子孫,調查中發現,有295位是大學畢業,而其中56位成為大學教授,13位大學校長,還有3位美國的參議員,3位成為美國的州長;另外有30位子孫成為法官,100位律師,其中一位成為美國著名的法學院院長;另外有56位是開業醫師,其中一位當了醫院院長;75位成了軍官;100位著名的宣教師、作家和牧師。子孫有80位成了美國政府的官員,三位是大城市的市長,有一位擔任過美國財政部長,另一位曾任美國副總統。由這調查顯示,上帝不只祝福強納森.安德華滋,也祝福他的世世代代子孫。
近代宣教之父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他為了上帝的國度在印度工作了41年,從未回英國休假,當他的兒子菲利克斯(Felix)被政府指派要前往緬甸當大使時,他並沒有感到自豪,反而寫信給眾人說:「請為我的兒子菲利克斯禱告,他本應獻上一切服事萬王之王的,現在他反而將要去成為英國政府駐緬甸的大使。」屬基督的威廉克理他的想法和一般人不同,才會認為當駐外大使是很可惜的。
由此可知,基督徒所說的「行為完全」,其實和一般人所說的不同;「行為完全」;基督徒是以聖經中的觀點讓我們逐漸走向上帝所悅納的道路上。
二、 蒙福之路:
1、 不做不義的事:
上帝所悅納的道路是甚麼呢?最基本的就是不做不義的事。
「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22節)
為什麼要用「禁戒」兩個字呢?這兩個字告訴我們,我們常常會不小心踏入禁區,甚至會習慣性的想去做惡事,就像是成癮,上癮了一般;所以保羅告訴我們惡事要「禁戒不做」。
「那行不義的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歌羅西書3章25節)
聖經告訴我們,不要做惡事,歌羅西書也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做不義的事情,會遭受到不義的報應;所以我們要特別提醒自己要遠離惡事。
「弟兄們,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惡事上要作嬰孩,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哥林多前書14章20節)
上帝不單單是不希望我們不要做不義的事,更是希望我們在惡事上要作嬰孩;這不是要大家被惡人欺騙或傷害,而是告訴我們絕對不要去傷害他人。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
當然,我們沒辦法把事情做的十全十美、完全沒有瑕疵;然而,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的上帝,如果我們承認自己的罪,上帝要赦免我們的罪。
2、 遵守主的訓詞,讚美神:
上帝給人類的訓詞,不是放著好看,而是要我們努力遵守的。
瑪拉基書2章15節說:
「雖然神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他不是單造一人嗎﹖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他願人得虔誠的後裔。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誰也不可以詭詐待幼年所娶的妻。」(瑪拉基書2章15節)
上帝創造亞當時,上帝原可以輕易再創造許多人;但是先知瑪拉基說上帝只創造了一人亞當,上帝希望由亞當和夏娃孕育教養出敬虔的後代,世世代代能承受上帝的恩典。所以,上帝將生養與教導的責任交給人們,透過婚姻的關係讓人的後裔在家庭中可以得到父母適當的照顧與教導,特別是要以上帝的原則來培養敬虔的下一代。
以現代的生產線上的理論說:將生養與教導的責任放在各個不同的家庭中,這是很冒險的,因為每個家庭的差異性很大,所以培養出來的差別性很大,失敗的風險很大;比較保險的方法應該是要大量生產,教導者有一定的水準,才能造就出敬虔的後裔。
很明顯的,我們的上帝並不是要造就超級奶爸或者是明星老師,上帝要每個人的父母都承擔起教養的責任。
3、 堅定遵守主的律例,不至於羞愧:
上帝不單單是給我們律例,上帝更希望我們可以堅定遵從上帝的律例,為何要「堅定遵守」呢?因為持守上帝的律例是不容易的。要堅持做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就像是我們拿一個裝滿水的馬克杯,這本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當我們要用手拿兩小時的馬克杯就有些難度了。上帝的話語也是這樣,短時間內要將上帝的話語行出來,比較不是問題;但是長時間要遵守上帝的話語,這可就不容易了。雖然不容易堅定遵守,確是很值得我們努力的,因為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如此做時,就會「不至於羞愧」。這也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站在主的話語中,我們就不用擔心從人來的批評與攻擊;即使有從人來的批評與攻擊,上帝的話語將成為我們的幫助與保護,我們不用害怕會受到羞辱。
三、 幸福家人:
1、 尋求上帝之路:
上帝喜悅尋求祂的人,上帝創造人的目的與心意,就是要與祂所造的人建立親密關係。上帝原先也讓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神和人這種密切的關係不僅是和亞當與夏娃而已,也是要和他們之後的世世代代同在。同樣地,當上帝與我們建立關係之後,上帝所希望的不是只有我們這一代能認識祂,上帝更盼望我們的子子孫孫都能認識祂。
當我們已經是基督徒了,上帝也期待我們的子孫也能是基督徒,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能回到上帝那裡,得著真正的平安與喜樂;反過來說,如果教會的小孩不認識上帝,不願意成為基督徒,不願意回到上帝那裡,那麼這將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遺憾。
有人說:「沒有下一代,就沒有教會。」(Church is only one generation away from extinction.)如果教會不願意培養下一代,那麼我們就忽略了上帝給予我們的大祝福,更是沒有做到上帝託付給教會的大使命。詩篇記載著上帝的心意與藍圖:
「願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願你一生一世看見耶路撒冷的好處!願你看見你兒女的兒女!願平安歸於以色列!」(詩篇128篇5~6節)
上帝的心意是要我們尋求她的人,子子孫孫都有著平安與我們同行。
2、 順服上帝之路:
上帝的祝福要臨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這就是上帝奇異的恩典,不過因著人的犯罪,導致人必須與上帝分開;除非人接受了耶穌基督,不然人將被罪給淹沒,而沒辦法回到上帝那裡。所以,人得到上帝祝福的先決條件是接受耶穌基督為個人的救主,順服上帝的帶領。
初代教會時即有這方面的教導:
「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使徒行傳2章37~39節)
由舊約和新約可知,敬畏耶和華、遵行他道的人、願意順服上帝話語的人、這些義人的後代將要蒙上帝的祝福。
3、 堅定走上帝之路:
為什麼我們要走上帝(信仰)之路呢?而且是堅定的走呢?因為上帝的道路才是我們真正要走的路。當我們走上帝的道路時,我們會有「落葉歸根(Getting Home)」的感受;這就像是我們的心靈一般,擁有再多的事情都不能滿足我們,只有當我們回歸上帝時,我們才能有真正的平安與喜樂。
為什麼我們會有「落葉歸根(Getting Home)」的感受呢?
因為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1:26)
我們是上帝所創造的,我們有上帝的形象。就像是當父母親和小孩站在一起時,最常有的感覺就是:「果然是一個模子出來的」;從外觀來說,親子之間總是有許多的相似處。我們是按著上帝的形象所造的,我們要走上帝的路就沒有甚麼奇怪的了。
我們除了有上帝的形象,我們還有上帝的生氣。我們都有上帝的生氣(我們是有靈的活人):
「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2:7)
我們都是塵土所造的,有人研究說:「若把人體分解來看? 人體約有60%的水分、相當於7塊肥皂的脂肪、可以製作出7.6公分長鐵釘的鐵質、900支鉛筆的碳素、2,200根火柴的磷、塗製相當於一間廁所大小的倉庫的石灰粉、一湯匙左右的硫磺……等等。」
從有機物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的本質的確是土壤;然而,上帝創造世界萬物是:「說有就有,命立就立」;唯獨在創造人的時候,上帝親自用生氣吹入人的裡面。上帝不將我們當成是土壤般的沒有價值,上帝願意將祂的生氣吹進人的裏面,讓人成為有靈的活人,或許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我們在吹蠟燭時,嘴巴要很接近蠟燭,那麼上帝要將氣吹進人的裏面時,是否也要很接近人呢?如果這種觀念可以成立的話,那麼人真的是上帝非常特別的創作。
所以,我們要走上帝的道路,只要上帝的道路才會是我們真正要走的路,而且是最平安的道路。
我們一起和旁邊和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我要走主的道路」!
結論:最後以連加恩醫生寫給他兩歲小孩的信當做結論,曾經在布吉納法索服替代役的連加恩醫生,寫給他兩歲的兒子一封信,信上有一句話說:「小學老師告訴我們:『不要成為手心向上,而要成為手心向下的人,因為向下是給,向上代表乞討。』如果我是小學老師,我會講一句相反的話:『大家要先學會成為一個手心向上的人,當你把手心朝上,可以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幸福的接受者,不斷從這個社會、國家、爸媽、老師、校長和上帝那裡領受愛的灌注,那麼,你就可以把手心向下翻,把福氣分享給其他的人。』孩子,你要先體會自己是一個幸福的接受者—『知道自己從上天白白領受恩典』,然後分享你所領受的福氣給人。上帝會給你更多,你就越有力量幫助更多的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迴路。這種情況下,你更不需要比,『You've got nothing to lose !』在人生這件事上,你只會越贏越多。」
當我們願意尋求上帝時,上帝的救恩將臨到我們,我們就是被主祝福的,我們的家人就會是幸福的家人。
◎小組討論問題:
1. 下個星期將有長執改選,我們要如何成為上帝所祝福的教會呢?
2. 教會要如何才能不斷的被上帝更新呢?教會要如何成為美滿的教會呢?
3. 如果選上長執後,要如何為上帝服事呢?沒有選上長執,要如何被主使用呢?
經文:詩篇119篇1~8節
聖詩:454首(客語312首)、249A首(客語146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7篇
前言:「幸福嗎?很美滿!」這是一句五、六年級生所熟悉的廣告台詞,願上帝祝福大家,都可以過著很幸福與美滿的人生。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一定要幸福喔」!
一、 蒙福的人:詩篇119篇是詩篇中最長的一首詩,也是所有聖經中最長的一章,這段經文不單是長,從原文的編排更感受到詩人心思的細膩,詩篇119篇特別按照希伯來文22個子音字母順序排列,以每八節為一段,共有22段、總共有176節,可想而知詩篇119篇是非常具有文學素養的詩人所寫,就像是唐朝的詩一般,有相當的難度。
詩篇119篇整首詩有著三大重心和兩大福氣,全詩起首兩節,把三大重心和兩大福氣都說出來。今天所看的1~8節,就是用希伯來文第一個子音α(Alef)當每一句的第一個字母,第一個字是「有福」,可見得詩篇119篇,主要告訴我們,遵行上帝話語的是有福的。
1、 遵行上帝的律法:三大重心的第一個重心,就是全篇最常用的「律法」。
最狹義的律法指十誡;比較狹義的律法指申命記;通常所謂律法指摩西五經;較為廣義的律法,指全部舊約;最廣義的律法,乃指全部聖經。本詩所有的語句,都圍繞看聖經這個重心,提醒基督徒們一定要以『誦讀聖經、遵守聖經』為信仰生活的中心。
宗教改革時期神的僕人馬丁路德所高舉的口號就是:「唯獨聖經!」他曾向那些審判他要定他罪的人如此說:「我堅信持守聖經,這也是我所呼籲的,我的良心已作了神的話的俘虜,我不能,也不願宣佈放棄任何東西……這就是我的立場。除此我別無他法,願神幫助我。阿們。」
親愛的弟兄姐妹,宗教改革時期這麼偉大的馬丁路德,他成為上帝話語的俘虜,於是為上帝做了許多的事工;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有心要為上帝做工的人,是否也要學習馬丁路德的執著,認真研讀上帝的話語,並努力遵行上帝的話語。
2、 全心尋求上帝:三大重心的第二個重心,乃是「神」。我們若把詩中『耶和華』,『神』和『祂』這幾個辭語合併計算,共有三百多次。此事表明全詩辭句,環繞著一個更大的中心,就是耶和華神。我們以聖經為生活的重心,就當建立在真神的根基上面,我們要透過研讀聖經瞭解真神上帝,熟悉上帝的作為。
為何我們要尋求上帝呢?而且是要全心(一心)的尋求呢?
因為,耶穌告訴我們:「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章33~34節)
現在的人們常常是相反的,常常先求經濟上的富足,總是把上帝放在第二線,甚至是第三線……等等。事實上,上帝愛我們,只要我們願意來尋求祂,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接下來的一句是:「這些都要加給你們了」,上帝是恩典的神,上帝希望我們將所有的憂慮交託給祂。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詩篇19篇7節)
因著耶和華的律法全備,所以我們來尋求上帝,來看上帝的話語;如此一來,正是讓我們這有限的人、容易犯錯的人,交給上帝全備的律法來調整我們,使我們可以不斷更新,透過上帝的話語成為新創造的人。
3、 行為完全:
詩篇119篇所環繞的第三個重心,就是禱告。讀經和禱告,好比呼吸,是分不開的;除了透過常常讀經禱告,不然我們很難成為行為完全的人。讀經祈禱必須合而為一,這是作為一個基督徒基本的要求,也是基督徒的兩大福氣。雖然我們想要得到上帝的祝福,只是人們受到罪的捆綁,沒辦法承受上帝的祝福,只要人們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過著因信而稱義的生活,那麼我們可以回到聖經的應許中:
「惡人雖然連手,必不免受罰;義人的後裔必得拯救。」(箴言11章21節)
這就說明了為什麼只有義人能承受上帝的祝福;除此之外,出埃及記載:
「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埃及記33章19節)
「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埃及記20章6節)
一般父母對子女最大的願望不外乎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待子女成為有出息的人,父母希望子女能做有意義的事,更進一步能對社會、國家有所貢獻。
美國作家瑪瑞琳.希刻(Marilyn Hickey)曾做過幾個家族調查:其中一位被上帝重用的僕人名叫強納森.安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他非常的愛主,並且與一位非常敬虔的姊妹結婚,這個調查追蹤他的一千三百多位子孫,調查中發現,有295位是大學畢業,而其中56位成為大學教授,13位大學校長,還有3位美國的參議員,3位成為美國的州長;另外有30位子孫成為法官,100位律師,其中一位成為美國著名的法學院院長;另外有56位是開業醫師,其中一位當了醫院院長;75位成了軍官;100位著名的宣教師、作家和牧師。子孫有80位成了美國政府的官員,三位是大城市的市長,有一位擔任過美國財政部長,另一位曾任美國副總統。由這調查顯示,上帝不只祝福強納森.安德華滋,也祝福他的世世代代子孫。
近代宣教之父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他為了上帝的國度在印度工作了41年,從未回英國休假,當他的兒子菲利克斯(Felix)被政府指派要前往緬甸當大使時,他並沒有感到自豪,反而寫信給眾人說:「請為我的兒子菲利克斯禱告,他本應獻上一切服事萬王之王的,現在他反而將要去成為英國政府駐緬甸的大使。」屬基督的威廉克理他的想法和一般人不同,才會認為當駐外大使是很可惜的。
由此可知,基督徒所說的「行為完全」,其實和一般人所說的不同;「行為完全」;基督徒是以聖經中的觀點讓我們逐漸走向上帝所悅納的道路上。
二、 蒙福之路:
1、 不做不義的事:
上帝所悅納的道路是甚麼呢?最基本的就是不做不義的事。
「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22節)
為什麼要用「禁戒」兩個字呢?這兩個字告訴我們,我們常常會不小心踏入禁區,甚至會習慣性的想去做惡事,就像是成癮,上癮了一般;所以保羅告訴我們惡事要「禁戒不做」。
「那行不義的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歌羅西書3章25節)
聖經告訴我們,不要做惡事,歌羅西書也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做不義的事情,會遭受到不義的報應;所以我們要特別提醒自己要遠離惡事。
「弟兄們,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惡事上要作嬰孩,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哥林多前書14章20節)
上帝不單單是不希望我們不要做不義的事,更是希望我們在惡事上要作嬰孩;這不是要大家被惡人欺騙或傷害,而是告訴我們絕對不要去傷害他人。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
當然,我們沒辦法把事情做的十全十美、完全沒有瑕疵;然而,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的上帝,如果我們承認自己的罪,上帝要赦免我們的罪。
2、 遵守主的訓詞,讚美神:
上帝給人類的訓詞,不是放著好看,而是要我們努力遵守的。
瑪拉基書2章15節說:
「雖然神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他不是單造一人嗎﹖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他願人得虔誠的後裔。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誰也不可以詭詐待幼年所娶的妻。」(瑪拉基書2章15節)
上帝創造亞當時,上帝原可以輕易再創造許多人;但是先知瑪拉基說上帝只創造了一人亞當,上帝希望由亞當和夏娃孕育教養出敬虔的後代,世世代代能承受上帝的恩典。所以,上帝將生養與教導的責任交給人們,透過婚姻的關係讓人的後裔在家庭中可以得到父母適當的照顧與教導,特別是要以上帝的原則來培養敬虔的下一代。
以現代的生產線上的理論說:將生養與教導的責任放在各個不同的家庭中,這是很冒險的,因為每個家庭的差異性很大,所以培養出來的差別性很大,失敗的風險很大;比較保險的方法應該是要大量生產,教導者有一定的水準,才能造就出敬虔的後裔。
很明顯的,我們的上帝並不是要造就超級奶爸或者是明星老師,上帝要每個人的父母都承擔起教養的責任。
3、 堅定遵守主的律例,不至於羞愧:
上帝不單單是給我們律例,上帝更希望我們可以堅定遵從上帝的律例,為何要「堅定遵守」呢?因為持守上帝的律例是不容易的。要堅持做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就像是我們拿一個裝滿水的馬克杯,這本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當我們要用手拿兩小時的馬克杯就有些難度了。上帝的話語也是這樣,短時間內要將上帝的話語行出來,比較不是問題;但是長時間要遵守上帝的話語,這可就不容易了。雖然不容易堅定遵守,確是很值得我們努力的,因為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如此做時,就會「不至於羞愧」。這也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站在主的話語中,我們就不用擔心從人來的批評與攻擊;即使有從人來的批評與攻擊,上帝的話語將成為我們的幫助與保護,我們不用害怕會受到羞辱。
三、 幸福家人:
1、 尋求上帝之路:
上帝喜悅尋求祂的人,上帝創造人的目的與心意,就是要與祂所造的人建立親密關係。上帝原先也讓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神和人這種密切的關係不僅是和亞當與夏娃而已,也是要和他們之後的世世代代同在。同樣地,當上帝與我們建立關係之後,上帝所希望的不是只有我們這一代能認識祂,上帝更盼望我們的子子孫孫都能認識祂。
當我們已經是基督徒了,上帝也期待我們的子孫也能是基督徒,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能回到上帝那裡,得著真正的平安與喜樂;反過來說,如果教會的小孩不認識上帝,不願意成為基督徒,不願意回到上帝那裡,那麼這將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遺憾。
有人說:「沒有下一代,就沒有教會。」(Church is only one generation away from extinction.)如果教會不願意培養下一代,那麼我們就忽略了上帝給予我們的大祝福,更是沒有做到上帝託付給教會的大使命。詩篇記載著上帝的心意與藍圖:
「願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願你一生一世看見耶路撒冷的好處!願你看見你兒女的兒女!願平安歸於以色列!」(詩篇128篇5~6節)
上帝的心意是要我們尋求她的人,子子孫孫都有著平安與我們同行。
2、 順服上帝之路:
上帝的祝福要臨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這就是上帝奇異的恩典,不過因著人的犯罪,導致人必須與上帝分開;除非人接受了耶穌基督,不然人將被罪給淹沒,而沒辦法回到上帝那裡。所以,人得到上帝祝福的先決條件是接受耶穌基督為個人的救主,順服上帝的帶領。
初代教會時即有這方面的教導:
「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使徒行傳2章37~39節)
由舊約和新約可知,敬畏耶和華、遵行他道的人、願意順服上帝話語的人、這些義人的後代將要蒙上帝的祝福。
3、 堅定走上帝之路:
為什麼我們要走上帝(信仰)之路呢?而且是堅定的走呢?因為上帝的道路才是我們真正要走的路。當我們走上帝的道路時,我們會有「落葉歸根(Getting Home)」的感受;這就像是我們的心靈一般,擁有再多的事情都不能滿足我們,只有當我們回歸上帝時,我們才能有真正的平安與喜樂。
為什麼我們會有「落葉歸根(Getting Home)」的感受呢?
因為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1:26)
我們是上帝所創造的,我們有上帝的形象。就像是當父母親和小孩站在一起時,最常有的感覺就是:「果然是一個模子出來的」;從外觀來說,親子之間總是有許多的相似處。我們是按著上帝的形象所造的,我們要走上帝的路就沒有甚麼奇怪的了。
我們除了有上帝的形象,我們還有上帝的生氣。我們都有上帝的生氣(我們是有靈的活人):
「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2:7)
我們都是塵土所造的,有人研究說:「若把人體分解來看? 人體約有60%的水分、相當於7塊肥皂的脂肪、可以製作出7.6公分長鐵釘的鐵質、900支鉛筆的碳素、2,200根火柴的磷、塗製相當於一間廁所大小的倉庫的石灰粉、一湯匙左右的硫磺……等等。」
從有機物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的本質的確是土壤;然而,上帝創造世界萬物是:「說有就有,命立就立」;唯獨在創造人的時候,上帝親自用生氣吹入人的裡面。上帝不將我們當成是土壤般的沒有價值,上帝願意將祂的生氣吹進人的裏面,讓人成為有靈的活人,或許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我們在吹蠟燭時,嘴巴要很接近蠟燭,那麼上帝要將氣吹進人的裏面時,是否也要很接近人呢?如果這種觀念可以成立的話,那麼人真的是上帝非常特別的創作。
所以,我們要走上帝的道路,只要上帝的道路才會是我們真正要走的路,而且是最平安的道路。
我們一起和旁邊和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我要走主的道路」!
結論:最後以連加恩醫生寫給他兩歲小孩的信當做結論,曾經在布吉納法索服替代役的連加恩醫生,寫給他兩歲的兒子一封信,信上有一句話說:「小學老師告訴我們:『不要成為手心向上,而要成為手心向下的人,因為向下是給,向上代表乞討。』如果我是小學老師,我會講一句相反的話:『大家要先學會成為一個手心向上的人,當你把手心朝上,可以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幸福的接受者,不斷從這個社會、國家、爸媽、老師、校長和上帝那裡領受愛的灌注,那麼,你就可以把手心向下翻,把福氣分享給其他的人。』孩子,你要先體會自己是一個幸福的接受者—『知道自己從上天白白領受恩典』,然後分享你所領受的福氣給人。上帝會給你更多,你就越有力量幫助更多的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迴路。這種情況下,你更不需要比,『You've got nothing to lose !』在人生這件事上,你只會越贏越多。」
當我們願意尋求上帝時,上帝的救恩將臨到我們,我們就是被主祝福的,我們的家人就會是幸福的家人。
◎小組討論問題:
1. 下個星期將有長執改選,我們要如何成為上帝所祝福的教會呢?
2. 教會要如何才能不斷的被上帝更新呢?教會要如何成為美滿的教會呢?
3. 如果選上長執後,要如何為上帝服事呢?沒有選上長執,要如何被主使用呢?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2011.10.9...〈家庭根基〉...根基在於是上帝呼召我們
題目:〈家庭根基〉...根基在於是上帝呼召我們...
經文:利未記8章1~13節
聖詩:51首(客語23首)、183首(客語99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6篇
前言:台灣俗諺今解:「樹頭豎得在 無驚樹尾做風颱」;這告訴我們:樹根牢牢的穩住在地面上,就不怕樹梢強風來襲。房子也是一樣,當房子的根基夠牢靠,自然就不怕颱風或者是地震的破壞。台北101大樓之所以能蓋的這麼高,光是打地基就進行了15個月,挖出了70萬噸土,改為382根鋼筋混凝土構成。由此可知,教會信仰大家庭的建造,根基也是非常重要的,當教會的根基扎的越深,將弟兄姐妹內心的苦毒傷害都挖出來,改為上帝話語的建構,那麼教會的成長就會是可預期的。讓我們透過利未記我們一同學習摩西,努力將上帝的話語執行出來。
一、 招聚會眾:這是利未記唯一的一次招聚會眾,甚麼事情這麼重要需要招聚會眾呢?是誰讓摩西招聚會眾呢?摩西招聚會眾到會幕門口,最主要的原因是耶和華吩咐摩西,要摩西這麼做。在信仰的道路中,我們都是被上帝呼召來教會,最重要的不是摩西、亞倫、或者是亞倫的兒子……等祭司,最重要的是上帝透過祭司們,帶我們回到信仰的家庭中。
1、 會幕門口:招聚會眾去哪裡呢?
上帝告訴摩西說:「這要在耶和華面前、會幕門口,作你們世世代代常獻的燔祭。我要在那裡與你們相會,和你們說話。」(出埃及記29章42節)
會幕門口也提醒我們,我們不是只有在家裡看好消息頻道或者是新眼光頻道,而是要到教會中,聆聽上帝的話語,過教會的信仰生活;除此之外,約翰一書告訴我們:
「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有古卷作:怎能愛沒有看見的神呢)。」(約翰一書四章20節)
所以,我們要來到教會愛我們所看到的弟兄。
2、 將亞倫和他兒子一同帶來:
教會中的父子,很少有機會一同來教會,從摩西將亞倫和他的兒子一同帶來,告訴著我們「信仰必須有傳承」,不單是讓父親有機會接觸信仰,我們也要幫兒子製造機會,讓兒子也可以來會幕有著信仰的生活。
3、 將聖衣、膏油,與贖罪祭的祭物帶來:
雖然亞倫和他的兒子是被上帝所揀選的,是上帝所喜悅的;然而,他們還是需要藉著聖衣、膏油與贖罪祭的祭物,將他們所犯的罪洗乾淨,可見得人是非常有限、非常需要上帝、非常需要得著赦免。
倪柝聲:「在神面前,人如果要承接聖職,要奉獻給神,第一個問題就是贖罪,這是沒有話說的。這一個贖罪的問題是大的,所以要用一隻公牛來解決。需要這一個人是得救的,是屬於主的,才能奉獻給神。這一個工作是相當大,所以需要像一隻公牛那樣大的來成就這一件事。這一個是奉獻的根基。」
利未記八章23節中,血只抹在三個地方︰人的手、人的腳、人的頭。其餘的地方乃是衣服把人完全遮蓋了。所以,穿衣服的目的乃是為著遮蓋。血的屬靈意義是拒絕顯露。衣服所遮不到的地方,聖經裏是用血來遮蓋。── 倪柝聲
承接聖職的祭所用的羊,不是像燔祭把整隻燒掉,整個的羊都為著神。這裏是把血塗在獻祭之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大拇指上,並右腳大拇指上,意思是根據於基督在神面前的蒙悅納,我現在站在一個地位上,我作一個聽話的僕人,我為神作事,我為著神走路。從今以後我的手是屬乎神的,我的腳也是屬乎神的。從今以後,我的耳朵要聽話。主,我整個人要為著你。── 倪柝聲
二、 亞倫和他的兒子:
1、 用水洗:
「摩西帶了亞倫和他兒子來,用水洗了他們」(利未記八章6節)
「給亞倫穿上內袍,束上腰帶,穿上外袍,又加上以弗得,用其上巧工織的帶子把以弗得繫在他身上,又給他戴上胸牌,把烏陵和土明放在胸牌內,把冠冕戴在他頭上,在冠冕的前面釘上金牌,就是聖冠,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利未記八章7~9節)
亞倫進聖所要身穿細麻布聖內袍,細麻布褲子束細麻布帶子,頭戴細麻布冠冕──一個親近神的人,外面的行為應該全是公義、聖潔,所以需要對付。要用水洗身,然後穿戴──不僅要對付外面,還得對付自身。──《利未記讀經綱目》
原本的我們是不潔淨的,我們需要有水可以洗掉我們的汙穢,讓我們有機會可以承受上帝的聖衣。
2、 穿上聖衣:
摩西給亞倫穿上聖衣,是要叫會眾知道亞倫有大祭司的職分(出廿八l-5)
祭司站在神與人的中間,是全職的屬靈領袖,管理獻祭的事。只因人的軟弱犯罪,神才藉祭司制度使每個人和團體得以與祂和好。這種不完全的制度,在基督裡被成全了。耶穌基督親自作了我們的大祭司;現在,所有基督徒都可以借著祂來到神面前
利未記的主題教訓是:『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是聖潔的。』據統計,『聖潔』一詞在全書中用了八十七次。祭司穿上聖衣,提醒我們,我們是與世界不一樣的,我們是被上帝所揀選,是要分別為聖的。
3、 用油膏亞倫:
人得著膏油不是為著得能力,不是為著說方言、顯神蹟、行奇事,人得著膏油乃是為著在神面前分別為聖。受膏在舊約中只有一個意思,就是表明這一個人是屬於神的。膏油是為著分別,膏油也是為著成聖。抹油的意思就是分別為聖歸於耶和華,或者說歸於耶和華為聖。── 倪柝聲
當亞倫承接了上帝所給的聖職之後,「摩西、亞倫進入會幕,又出來為百姓祝福,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眾民一見,就都歡呼,俯伏在地。」(利未記9章23~24節)
這時候的摩西和亞倫得著上帝的悅納,有著群眾的歡呼聲,甚至群眾俯伏在地,似乎是得著群眾的極高的尊敬;看到這裡或許大家會覺得,當祭司真好,可以得著群眾的尊敬,其實這是對上帝的尊敬,而不是對祭司本人的尊敬。
如果我們繼續看利未記,我們的心會更沉重;這時侯的亞倫有四個兒子,其中兩個兒子拿答和亞比戶看到自己的父親得著尊榮,他們也想得著相同的掌聲,他們也已經承接了聖職;但是拿答和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就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把他們燒滅,他們就死在耶和華面前」(利未記10章1~2節)
當亞倫和他的四個兒子承接了聖職時,卻發生這種被上帝的火燒滅事件,這是令亞倫和另外兩個兒子非常悲傷的事情。如果上帝呼召了我們,卻要將我們的小孩帶走,這是每一位父母親都非常難過的事情;更難過的是,這時候的摩西非但沒有安慰亞倫,卻告訴亞倫說:「這就是耶和華所說:『我在親近我的人中要顯為聖;在眾民面前,我要得榮耀。』亞倫就默默不言。」(利未記10章3節)
摩西告訴亞倫,在眾民面前是上帝要得著榮耀,言下之意告訴亞倫:為何拿答和亞比戶想要搶快,要搶奪上帝的榮耀呢?摩西後來就請人來將拿答和亞比戶的屍體穿上袍子抬到營外。摩西不單單告訴亞倫,摩西還告訴亞倫和另外兩個小孩:「以利亞撒、以他瑪說:不可蓬頭散髮,也不可撕裂衣裳,免得你們死亡,又免得耶和華向會眾發怒;只要你們的弟兄以色列全家為耶和華所發的火哀哭。你們也不可出會幕的門,恐怕你們死亡,因為耶和華的膏油在你們的身上。」他們就照摩西的話行了。(利未記10章6~7節)
假設亞倫早知道接受上帝的呼召,有可能會失去兩個小孩時,我相信亞倫很可能不願意接受上帝的呼召。上帝油的膏抹對亞倫來說是非常沉重、非常沉痛的,於是上帝獨自曉諭亞倫,這也是利未記中,上帝唯一的一次獨自對亞倫說的話:「耶和華曉諭亞倫說:你和你兒子進會幕的時候,清酒、濃酒都不可喝,免得你們死亡;這要作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使你們可以將聖的、俗的,潔淨的、不潔淨的,分別出來;又使你們可以將耶和華藉摩西曉諭以色列人的一切律例教訓他們。」(利未記10章9~11節)
上帝告訴亞倫,要分別出來,我們和非基督徒是不一樣的;不單是舊約這麼寫,新約彼得前書告訴我們:「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得前書四章17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大家一定要記得拿答和亞比戶的遭遇,這是亞倫最沉痛的經驗;成為基督徒的確是很喜悅的事情,成為基督徒更是上帝要我們與這個世界分別出來。
這個世界可以隨便喝酒,今朝有酒今朝醉,說到酒,上帝不是告訴亞倫:「不可喝,免得你們被罵」,上帝告訴亞倫:「不可喝,免得你們死亡」;這個世界說話不用納稅,想說甚麼就說甚麼,基督徒卻是要有所分別,有些事情可以說,有些事情不可以說;這個世界的人喜歡說黃色笑話、喜歡聽黃色笑話,基督徒要懂得如何分別為聖。發生了這件事情,耶和華知道亞倫很難受,所以利未記中上帝唯一的一次獨自告訴亞倫說:「使你們可以將聖的、俗的,潔淨的、不潔淨的,分別出來」,上帝要我們過「分別為聖」的生活,上帝不要我們過不潔淨的生活。
我們一同和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我要過分別為聖的生活,我不再說黃色笑話,我不要聽黃色笑話。」
三、 教會大家庭的根基:
1、 呼召我們到聖殿前的主:
利未記是為了祭司們所寫的一卷書,已經是新約時代的我們,述說著:「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二章9節)
從人來的邀請我們很容易拒絕,如果是從上帝來的感動我們一定要前往。很多時候,上帝也會透過某人來邀請我們,不要忽略了任何弟兄姐妹的邀請,要常常來到主的面前敬拜上帝,求上帝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使我們重新得著聖潔的心。
2、 接受主的差遣,承接主給的責任:
祭司有兩種不同角色:其一是協助將人的問題(或者是人)帶到上帝的面前,這就像是代禱者(或者是邀請者)一般,有如我們邀請親朋好友來教會聚會;另一個角色是求上帝的大能降臨在我們當中。
當我們願意接受主的差遣,上帝會為我們預備,我們所需用的上帝都知道。只要我們盡該盡的本份,其餘部分上帝一定幫助我們。
3、 聖靈的恩膏:
祭司有兩種不同角色:其一是協助將人的問題(或者是人)帶到上帝的面前,這就像是代禱者(或者是邀請者)一般,有如我們邀請親朋好友來教會聚會;另一個角色是求上帝的大能降臨在我們當中。
當我們願意接受主的差遣,上帝會為我們預備,我們所需用的上帝都知道。只要我們盡該盡的本份,其餘部分上帝一定會用聖靈來幫助我們。
結論:教會根基的穩固在於我們願意接受主的呼召,願意分別為聖給主使用,最重要的是要有聖靈的恩膏使我們可以成聖。
◎小組討論問題:
1. 10/23是教會長執改選,我們要如何為上帝國而潔淨自己,過棄絕罪惡的生活?我們要如何避免過輕蔑話語的生活?
2. 我們是否願意穿上上帝所給的聖潔的衣服?我們要如何專心尋求上帝呢?
3. 聖靈的恩膏使我們得以成聖,我們要如何接受聖靈的恩膏呢?
經文:利未記8章1~13節
聖詩:51首(客語23首)、183首(客語99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6篇
前言:台灣俗諺今解:「樹頭豎得在 無驚樹尾做風颱」;這告訴我們:樹根牢牢的穩住在地面上,就不怕樹梢強風來襲。房子也是一樣,當房子的根基夠牢靠,自然就不怕颱風或者是地震的破壞。台北101大樓之所以能蓋的這麼高,光是打地基就進行了15個月,挖出了70萬噸土,改為382根鋼筋混凝土構成。由此可知,教會信仰大家庭的建造,根基也是非常重要的,當教會的根基扎的越深,將弟兄姐妹內心的苦毒傷害都挖出來,改為上帝話語的建構,那麼教會的成長就會是可預期的。讓我們透過利未記我們一同學習摩西,努力將上帝的話語執行出來。
一、 招聚會眾:這是利未記唯一的一次招聚會眾,甚麼事情這麼重要需要招聚會眾呢?是誰讓摩西招聚會眾呢?摩西招聚會眾到會幕門口,最主要的原因是耶和華吩咐摩西,要摩西這麼做。在信仰的道路中,我們都是被上帝呼召來教會,最重要的不是摩西、亞倫、或者是亞倫的兒子……等祭司,最重要的是上帝透過祭司們,帶我們回到信仰的家庭中。
1、 會幕門口:招聚會眾去哪裡呢?
上帝告訴摩西說:「這要在耶和華面前、會幕門口,作你們世世代代常獻的燔祭。我要在那裡與你們相會,和你們說話。」(出埃及記29章42節)
會幕門口也提醒我們,我們不是只有在家裡看好消息頻道或者是新眼光頻道,而是要到教會中,聆聽上帝的話語,過教會的信仰生活;除此之外,約翰一書告訴我們:
「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有古卷作:怎能愛沒有看見的神呢)。」(約翰一書四章20節)
所以,我們要來到教會愛我們所看到的弟兄。
2、 將亞倫和他兒子一同帶來:
教會中的父子,很少有機會一同來教會,從摩西將亞倫和他的兒子一同帶來,告訴著我們「信仰必須有傳承」,不單是讓父親有機會接觸信仰,我們也要幫兒子製造機會,讓兒子也可以來會幕有著信仰的生活。
3、 將聖衣、膏油,與贖罪祭的祭物帶來:
雖然亞倫和他的兒子是被上帝所揀選的,是上帝所喜悅的;然而,他們還是需要藉著聖衣、膏油與贖罪祭的祭物,將他們所犯的罪洗乾淨,可見得人是非常有限、非常需要上帝、非常需要得著赦免。
倪柝聲:「在神面前,人如果要承接聖職,要奉獻給神,第一個問題就是贖罪,這是沒有話說的。這一個贖罪的問題是大的,所以要用一隻公牛來解決。需要這一個人是得救的,是屬於主的,才能奉獻給神。這一個工作是相當大,所以需要像一隻公牛那樣大的來成就這一件事。這一個是奉獻的根基。」
利未記八章23節中,血只抹在三個地方︰人的手、人的腳、人的頭。其餘的地方乃是衣服把人完全遮蓋了。所以,穿衣服的目的乃是為著遮蓋。血的屬靈意義是拒絕顯露。衣服所遮不到的地方,聖經裏是用血來遮蓋。── 倪柝聲
承接聖職的祭所用的羊,不是像燔祭把整隻燒掉,整個的羊都為著神。這裏是把血塗在獻祭之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大拇指上,並右腳大拇指上,意思是根據於基督在神面前的蒙悅納,我現在站在一個地位上,我作一個聽話的僕人,我為神作事,我為著神走路。從今以後我的手是屬乎神的,我的腳也是屬乎神的。從今以後,我的耳朵要聽話。主,我整個人要為著你。── 倪柝聲
二、 亞倫和他的兒子:
1、 用水洗:
「摩西帶了亞倫和他兒子來,用水洗了他們」(利未記八章6節)
「給亞倫穿上內袍,束上腰帶,穿上外袍,又加上以弗得,用其上巧工織的帶子把以弗得繫在他身上,又給他戴上胸牌,把烏陵和土明放在胸牌內,把冠冕戴在他頭上,在冠冕的前面釘上金牌,就是聖冠,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利未記八章7~9節)
亞倫進聖所要身穿細麻布聖內袍,細麻布褲子束細麻布帶子,頭戴細麻布冠冕──一個親近神的人,外面的行為應該全是公義、聖潔,所以需要對付。要用水洗身,然後穿戴──不僅要對付外面,還得對付自身。──《利未記讀經綱目》
原本的我們是不潔淨的,我們需要有水可以洗掉我們的汙穢,讓我們有機會可以承受上帝的聖衣。
2、 穿上聖衣:
摩西給亞倫穿上聖衣,是要叫會眾知道亞倫有大祭司的職分(出廿八l-5)
祭司站在神與人的中間,是全職的屬靈領袖,管理獻祭的事。只因人的軟弱犯罪,神才藉祭司制度使每個人和團體得以與祂和好。這種不完全的制度,在基督裡被成全了。耶穌基督親自作了我們的大祭司;現在,所有基督徒都可以借著祂來到神面前
利未記的主題教訓是:『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是聖潔的。』據統計,『聖潔』一詞在全書中用了八十七次。祭司穿上聖衣,提醒我們,我們是與世界不一樣的,我們是被上帝所揀選,是要分別為聖的。
3、 用油膏亞倫:
人得著膏油不是為著得能力,不是為著說方言、顯神蹟、行奇事,人得著膏油乃是為著在神面前分別為聖。受膏在舊約中只有一個意思,就是表明這一個人是屬於神的。膏油是為著分別,膏油也是為著成聖。抹油的意思就是分別為聖歸於耶和華,或者說歸於耶和華為聖。── 倪柝聲
當亞倫承接了上帝所給的聖職之後,「摩西、亞倫進入會幕,又出來為百姓祝福,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眾民一見,就都歡呼,俯伏在地。」(利未記9章23~24節)
這時候的摩西和亞倫得著上帝的悅納,有著群眾的歡呼聲,甚至群眾俯伏在地,似乎是得著群眾的極高的尊敬;看到這裡或許大家會覺得,當祭司真好,可以得著群眾的尊敬,其實這是對上帝的尊敬,而不是對祭司本人的尊敬。
如果我們繼續看利未記,我們的心會更沉重;這時侯的亞倫有四個兒子,其中兩個兒子拿答和亞比戶看到自己的父親得著尊榮,他們也想得著相同的掌聲,他們也已經承接了聖職;但是拿答和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就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把他們燒滅,他們就死在耶和華面前」(利未記10章1~2節)
當亞倫和他的四個兒子承接了聖職時,卻發生這種被上帝的火燒滅事件,這是令亞倫和另外兩個兒子非常悲傷的事情。如果上帝呼召了我們,卻要將我們的小孩帶走,這是每一位父母親都非常難過的事情;更難過的是,這時候的摩西非但沒有安慰亞倫,卻告訴亞倫說:「這就是耶和華所說:『我在親近我的人中要顯為聖;在眾民面前,我要得榮耀。』亞倫就默默不言。」(利未記10章3節)
摩西告訴亞倫,在眾民面前是上帝要得著榮耀,言下之意告訴亞倫:為何拿答和亞比戶想要搶快,要搶奪上帝的榮耀呢?摩西後來就請人來將拿答和亞比戶的屍體穿上袍子抬到營外。摩西不單單告訴亞倫,摩西還告訴亞倫和另外兩個小孩:「以利亞撒、以他瑪說:不可蓬頭散髮,也不可撕裂衣裳,免得你們死亡,又免得耶和華向會眾發怒;只要你們的弟兄以色列全家為耶和華所發的火哀哭。你們也不可出會幕的門,恐怕你們死亡,因為耶和華的膏油在你們的身上。」他們就照摩西的話行了。(利未記10章6~7節)
假設亞倫早知道接受上帝的呼召,有可能會失去兩個小孩時,我相信亞倫很可能不願意接受上帝的呼召。上帝油的膏抹對亞倫來說是非常沉重、非常沉痛的,於是上帝獨自曉諭亞倫,這也是利未記中,上帝唯一的一次獨自對亞倫說的話:「耶和華曉諭亞倫說:你和你兒子進會幕的時候,清酒、濃酒都不可喝,免得你們死亡;這要作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使你們可以將聖的、俗的,潔淨的、不潔淨的,分別出來;又使你們可以將耶和華藉摩西曉諭以色列人的一切律例教訓他們。」(利未記10章9~11節)
上帝告訴亞倫,要分別出來,我們和非基督徒是不一樣的;不單是舊約這麼寫,新約彼得前書告訴我們:「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得前書四章17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大家一定要記得拿答和亞比戶的遭遇,這是亞倫最沉痛的經驗;成為基督徒的確是很喜悅的事情,成為基督徒更是上帝要我們與這個世界分別出來。
這個世界可以隨便喝酒,今朝有酒今朝醉,說到酒,上帝不是告訴亞倫:「不可喝,免得你們被罵」,上帝告訴亞倫:「不可喝,免得你們死亡」;這個世界說話不用納稅,想說甚麼就說甚麼,基督徒卻是要有所分別,有些事情可以說,有些事情不可以說;這個世界的人喜歡說黃色笑話、喜歡聽黃色笑話,基督徒要懂得如何分別為聖。發生了這件事情,耶和華知道亞倫很難受,所以利未記中上帝唯一的一次獨自告訴亞倫說:「使你們可以將聖的、俗的,潔淨的、不潔淨的,分別出來」,上帝要我們過「分別為聖」的生活,上帝不要我們過不潔淨的生活。
我們一同和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我要過分別為聖的生活,我不再說黃色笑話,我不要聽黃色笑話。」
三、 教會大家庭的根基:
1、 呼召我們到聖殿前的主:
利未記是為了祭司們所寫的一卷書,已經是新約時代的我們,述說著:「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二章9節)
從人來的邀請我們很容易拒絕,如果是從上帝來的感動我們一定要前往。很多時候,上帝也會透過某人來邀請我們,不要忽略了任何弟兄姐妹的邀請,要常常來到主的面前敬拜上帝,求上帝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使我們重新得著聖潔的心。
2、 接受主的差遣,承接主給的責任:
祭司有兩種不同角色:其一是協助將人的問題(或者是人)帶到上帝的面前,這就像是代禱者(或者是邀請者)一般,有如我們邀請親朋好友來教會聚會;另一個角色是求上帝的大能降臨在我們當中。
當我們願意接受主的差遣,上帝會為我們預備,我們所需用的上帝都知道。只要我們盡該盡的本份,其餘部分上帝一定幫助我們。
3、 聖靈的恩膏:
祭司有兩種不同角色:其一是協助將人的問題(或者是人)帶到上帝的面前,這就像是代禱者(或者是邀請者)一般,有如我們邀請親朋好友來教會聚會;另一個角色是求上帝的大能降臨在我們當中。
當我們願意接受主的差遣,上帝會為我們預備,我們所需用的上帝都知道。只要我們盡該盡的本份,其餘部分上帝一定會用聖靈來幫助我們。
結論:教會根基的穩固在於我們願意接受主的呼召,願意分別為聖給主使用,最重要的是要有聖靈的恩膏使我們可以成聖。
◎小組討論問題:
1. 10/23是教會長執改選,我們要如何為上帝國而潔淨自己,過棄絕罪惡的生活?我們要如何避免過輕蔑話語的生活?
2. 我們是否願意穿上上帝所給的聖潔的衣服?我們要如何專心尋求上帝呢?
3. 聖靈的恩膏使我們得以成聖,我們要如何接受聖靈的恩膏呢?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2011.10.2...家庭建造...尋求上帝的悅納
題目:〈家庭建造〉…尋求上帝的悅納
經文:利未記1章1~9節
聖詩:338首(客語212首)、324首(客語204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5篇
〈家庭建造〉
前言:台灣的家庭從以前的大家庭結構慢慢演變為小家庭型態、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新住民家庭、外傭家庭……等等,多元化的家庭類型。面對家庭環境的轉型,屬上帝的大家庭也開始進入複雜的戰國時期;今天將探討如何建造教會的大家庭。
這次的《活潑的生命》開始讀利未記,王國顯牧師說:「從字句上來說,利未記是枯燥得不得了。但是利未記裏所啟示的事物,卻是今天我們新約裏所享用的一切。如果能在利未記裏看到神在創世以前所作的定規,我們看今天我們所享用的救恩,就會非常的有滋味。」
一、 摩西的角色:
1、 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神呼叫摩西
利未記是說到利未人如何工作,或者是怎樣去帶領人。但是,這卷聖經原本不叫利未記,這是後來的人,因著它的內容主要涉及利未人服事的範圍,而稱之為利未記。事實上這卷書原來的名字叫作「神呼召」。當我們碰到神呼召的時候,我們就在經歷利未記了。
聖經中告訴我們,上帝“從會幕中”呼叫摩西,為什麼上帝會從會幕中呼叫摩西呢?因為上帝告訴摩西:「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埃及記25章8節)
聖所是上帝要與以色列人相處的地方,也是以色列人與上帝有互動的地方。這似乎訴說著:為什麼有些人遇到難題時,她會來到教會中尋求可以安靜的地方。
這禮拜有一位很年輕七年級生的姐妹,他來教會尋找可以安靜的地方,靜靜地看著耕心雜誌,尋求心靈的寧靜;他和他的母親住在廟裡的收容所。
出埃及記25、26、27章,記載著上帝要摩西製造帳幕。這三章就像是上帝給摩西的建築圖一般,教導著摩西要如何製造上帝的居所,也就告訴摩西說:「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為點燈搗成的清橄欖油拿來給你,使燈常常點著。在會幕中法櫃前的幔外,亞倫和他的兒子,從晚上到早晨,要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這要作以色列人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出埃及記27章20~21節)
上帝告訴摩西說:「這要在耶和華面前、會幕門口,作你們世世代代常獻的燔祭。我要在那裡與你們相會,和你們說話。」(出埃及記29章42節)
既然上帝說他會在會幕中,上帝要在會幕中與百姓相會,和他們說話,那麼上帝從會幕中呼叫摩西就不意外了。那麼上帝呼叫摩西做甚麼事呢?就是以下要分享的內容:
2、 將神的話曉諭以色列人:摩西曉諭以色列民
上帝在會幕中呼召摩西做甚麼呢?上帝要摩西成為他的代言人,要摩西告訴以色列會眾事情。我們要如何知道是上帝的話呢?上帝真的會告訴我們話語嗎?上帝的話是甚麼呢?上帝指示我們怎麼做呢?
科學家曾經探討,為何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龜,知道往海的方向移動呢?因為夜晚的時候,海平面可以反射月光,所以小海龜會往比較光亮的海的方向走,這件事情是我們可以理解的;然而,科學家到今天還不瞭解的是:等到海龜將要產卵時,海龜可以回到離開已經很久,距離很遠的沙灘。科學家猜測,可能是地球磁場、看不見的波長、海裡的特殊氣味……等等。
烏龜知道方向的最主要原因,因為他本身就是烏龜;摩西知道上帝的話語,就因為是上帝呼召摩西,當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良好時,我們自然就聽得到上帝的聲音。
3、 教導願意獻供物者:「你們中間若有人」
上帝要摩西建造聖所,聖所是上帝與以色列人會面的居所,上帝在聖所和以色列人溝通。來到聖所的人藉著獻祭與上帝有所互動;很特別的是,摩西沒有強迫人獻祭,聖經是說:「你們中間若有人」,上帝給了我們自由意志,上帝讓我們可以自由選擇,上帝不勉強我們。當我們有心要與上帝會面時,當我們有心要來到上帝的會幕時,這時的我們就是摩西所要教導的對象。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是否自願來到上帝的面前呢?
你們中間“若有人”,這個“若有人”是誰呢?誰是那個“若有人”呢?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非常有研究,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把事情做好。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楚王一聽,有點半信半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餵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
千里馬如果去拉鹽車可能連普通的馬都不如,但是千里馬如果到國王那裡,就可以成為被國王所重用的馬,成為真正的千里馬。
我們都是那願意來到上帝面前的千里馬,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你是千里馬,我們一起到上帝面前。或者應該說:我們一起去上帝面前成為千里馬。
二、 獻供物者:
1、 沒有殘疾的公牛或羊:
來到上帝面前獻祭的人,所獻的祭物是要沒有殘疾的。為什麼是要沒有殘疾的呢?因為完美的才可以代替我們贖罪,才可以代替我們這些不完全的人;換個角度來說,如果祭物是有殘疾的那就不叫做是去會堂獻祭,而比較像是去垃圾場作廢棄物處理。
2、 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
我們曉得按手在聖經裏面有好幾種意義。但是以獻祭來說,有它獨特的意義,一般說來,按手有三個意義﹕頭一個是聯合,第二個是祝福,第三個是交通,交通包括承認和接納。在獻祭的事上,按手是表明聯合。在這裏不是祝福,也不是交通,乃是聯合。借著按手來說出一個聯合的事實,當獻祭的人按手在祭牲的頭上的時候,說出這個人跟祭牲聯合成了一個,這祭牲就是這個人,這個人就是這祭牲。沒有按手以前,這個人就是這個人,這祭牲就是這祭牲。但是按手以後,在屬靈的實際裏,他們已經是一個了。像這樣子按手以後,才把祭牲交給了祭司。
這也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我們必須自己來到上帝的面前,如果我們東西帶到上帝的面前,但是卻沒有按手,這個東西與我們是沒有關係的。
按手這件事情告訴了我們,信仰這件事情是沒辦法請別人代替的,我們的父母親、兄弟姐妹都不能替代我們;只有我們用心靈和誠實來到上帝的面前,我們的罪才能得到赦免。
3、 將祭物交給祭司 :
將祭物處理完後全部交給祭司。
燔祭的意義就是尋求神的悅納。這尋求神悅納的實際是甚麼呢?乃是人把自己全然的獻上給神。承認我是屬神的,我是神名下的人,我是毫無保留的把自己交給神。這個是燔祭,完全的獻上,沒有留下一點,完全的獻上。
千里馬-小故事大啟示:
燕國國君燕昭王,為了求富國強兵,一心想招攬人才。但大家都認為燕昭王只是好大喜功,不是真的求賢若渴。於是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詢問智者郭槐,郭槐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國君願意出千兩黃金買千里馬,然而時間過了三年,始終沒有買到,又過了三年,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匹千里馬,當國軍派臣子帶著千兩黃金去購買千里馬的時候,馬已經死了。
派去的臣子,當下決定用五百兩黃金買下那匹死去的千里馬。
國君很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花這麼多錢買一匹死馬回來呢?」臣子說:「你捨得花五百兩黃金買死馬,更何況活馬呢?我們這一舉動必然會引來天下人為你提供活馬。」果然沒過幾天,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事工不要怕失敗,只怕我們隨隨便便說說,該交出去的時候還是要交出去。
三、 家庭建造:
1、 神話語的教導:
親愛的弟兄姐妹,信仰這條道路一定是從上帝的呼召開始,如果不是上帝的呼召,摩西沒有機會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上帝的呼召也就是上帝話語的提醒。中原教會信仰大家庭的建造,首要的就是:上帝話語的建造,上帝話語的教導。教會很希望將上帝的話語,就像是雖身碟一樣,可以馬上傳輸到電腦裡;可是上帝話語的養成,必須每天來到上帝面前,就像是我們吃飯一樣,一餐沒吃飯還不太有感覺,一天沒吃飯就開始會餓了,三天沒吃飯就開始會暈眩了;信仰也是這樣,一天沒看聖經,沒甚麼影響,一個星期甚至是一個月沒看,我們就很容易將上帝的話遺忘,只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懂得上帝的事情了。
2、 尋求上帝的悅納:
教會大家庭的建造,最重要的不是滿足人的喜好;教會信仰大家庭的建造,最重要的是得著上帝的悅納。
親愛的弟兄姐妹,教會是人的團體,不能不注重人的感受,不能不關心人;然而,教會有更重要的一面,就是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要看重上帝的感受,我們要了解我們需要上帝,我們的罪過需要上帝的赦免。
比迎合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體貼上帝的心意;教會人太少會很冷清,但是教會沒有上帝,就不再是教會。
3、 全然的委身:
教會大家庭的建造,必須是你我大家全然的委身,你我都是千里馬;但是,如果我們不來到上帝面前時,我們只是隻疲憊的馬。
你不能代替我來到上帝的面前,我也不能代替你來到上帝面前,只有當我們願意自己來到上帝面前,我們才能將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執行出來。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教會是有千里馬的教會,如果有人覺得很疲倦,只要你來到上帝面前,上帝一定會用祂的方式幫助你,你也可以成為千里馬。我們一起來禱告。
結論:建立屬上帝的大家庭,必須先找出認識上帝的人,教導他們了解上帝的話語、心意,帶領大家走上帝所喜悅的道路。
◎小組討論問題:
1. 教會在10/23將舉行長執選舉,如何成為教會的伯樂?如何尋找千里馬呢?
2. 今日已經不需要獻祭,那麼獻祭對於今日有何意義呢?
3. 我們要如何將屬上帝的中原大家庭,建造成上帝所喜悅的樣式呢?
經文:利未記1章1~9節
聖詩:338首(客語212首)、324首(客語204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5篇
〈家庭建造〉
前言:台灣的家庭從以前的大家庭結構慢慢演變為小家庭型態、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新住民家庭、外傭家庭……等等,多元化的家庭類型。面對家庭環境的轉型,屬上帝的大家庭也開始進入複雜的戰國時期;今天將探討如何建造教會的大家庭。
這次的《活潑的生命》開始讀利未記,王國顯牧師說:「從字句上來說,利未記是枯燥得不得了。但是利未記裏所啟示的事物,卻是今天我們新約裏所享用的一切。如果能在利未記裏看到神在創世以前所作的定規,我們看今天我們所享用的救恩,就會非常的有滋味。」
一、 摩西的角色:
1、 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神呼叫摩西
利未記是說到利未人如何工作,或者是怎樣去帶領人。但是,這卷聖經原本不叫利未記,這是後來的人,因著它的內容主要涉及利未人服事的範圍,而稱之為利未記。事實上這卷書原來的名字叫作「神呼召」。當我們碰到神呼召的時候,我們就在經歷利未記了。
聖經中告訴我們,上帝“從會幕中”呼叫摩西,為什麼上帝會從會幕中呼叫摩西呢?因為上帝告訴摩西:「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埃及記25章8節)
聖所是上帝要與以色列人相處的地方,也是以色列人與上帝有互動的地方。這似乎訴說著:為什麼有些人遇到難題時,她會來到教會中尋求可以安靜的地方。
這禮拜有一位很年輕七年級生的姐妹,他來教會尋找可以安靜的地方,靜靜地看著耕心雜誌,尋求心靈的寧靜;他和他的母親住在廟裡的收容所。
出埃及記25、26、27章,記載著上帝要摩西製造帳幕。這三章就像是上帝給摩西的建築圖一般,教導著摩西要如何製造上帝的居所,也就告訴摩西說:「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為點燈搗成的清橄欖油拿來給你,使燈常常點著。在會幕中法櫃前的幔外,亞倫和他的兒子,從晚上到早晨,要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這要作以色列人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出埃及記27章20~21節)
上帝告訴摩西說:「這要在耶和華面前、會幕門口,作你們世世代代常獻的燔祭。我要在那裡與你們相會,和你們說話。」(出埃及記29章42節)
既然上帝說他會在會幕中,上帝要在會幕中與百姓相會,和他們說話,那麼上帝從會幕中呼叫摩西就不意外了。那麼上帝呼叫摩西做甚麼事呢?就是以下要分享的內容:
2、 將神的話曉諭以色列人:摩西曉諭以色列民
上帝在會幕中呼召摩西做甚麼呢?上帝要摩西成為他的代言人,要摩西告訴以色列會眾事情。我們要如何知道是上帝的話呢?上帝真的會告訴我們話語嗎?上帝的話是甚麼呢?上帝指示我們怎麼做呢?
科學家曾經探討,為何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龜,知道往海的方向移動呢?因為夜晚的時候,海平面可以反射月光,所以小海龜會往比較光亮的海的方向走,這件事情是我們可以理解的;然而,科學家到今天還不瞭解的是:等到海龜將要產卵時,海龜可以回到離開已經很久,距離很遠的沙灘。科學家猜測,可能是地球磁場、看不見的波長、海裡的特殊氣味……等等。
烏龜知道方向的最主要原因,因為他本身就是烏龜;摩西知道上帝的話語,就因為是上帝呼召摩西,當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良好時,我們自然就聽得到上帝的聲音。
3、 教導願意獻供物者:「你們中間若有人」
上帝要摩西建造聖所,聖所是上帝與以色列人會面的居所,上帝在聖所和以色列人溝通。來到聖所的人藉著獻祭與上帝有所互動;很特別的是,摩西沒有強迫人獻祭,聖經是說:「你們中間若有人」,上帝給了我們自由意志,上帝讓我們可以自由選擇,上帝不勉強我們。當我們有心要與上帝會面時,當我們有心要來到上帝的會幕時,這時的我們就是摩西所要教導的對象。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是否自願來到上帝的面前呢?
你們中間“若有人”,這個“若有人”是誰呢?誰是那個“若有人”呢?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非常有研究,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把事情做好。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楚王一聽,有點半信半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餵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
千里馬如果去拉鹽車可能連普通的馬都不如,但是千里馬如果到國王那裡,就可以成為被國王所重用的馬,成為真正的千里馬。
我們都是那願意來到上帝面前的千里馬,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你是千里馬,我們一起到上帝面前。或者應該說:我們一起去上帝面前成為千里馬。
二、 獻供物者:
1、 沒有殘疾的公牛或羊:
來到上帝面前獻祭的人,所獻的祭物是要沒有殘疾的。為什麼是要沒有殘疾的呢?因為完美的才可以代替我們贖罪,才可以代替我們這些不完全的人;換個角度來說,如果祭物是有殘疾的那就不叫做是去會堂獻祭,而比較像是去垃圾場作廢棄物處理。
2、 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
我們曉得按手在聖經裏面有好幾種意義。但是以獻祭來說,有它獨特的意義,一般說來,按手有三個意義﹕頭一個是聯合,第二個是祝福,第三個是交通,交通包括承認和接納。在獻祭的事上,按手是表明聯合。在這裏不是祝福,也不是交通,乃是聯合。借著按手來說出一個聯合的事實,當獻祭的人按手在祭牲的頭上的時候,說出這個人跟祭牲聯合成了一個,這祭牲就是這個人,這個人就是這祭牲。沒有按手以前,這個人就是這個人,這祭牲就是這祭牲。但是按手以後,在屬靈的實際裏,他們已經是一個了。像這樣子按手以後,才把祭牲交給了祭司。
這也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我們必須自己來到上帝的面前,如果我們東西帶到上帝的面前,但是卻沒有按手,這個東西與我們是沒有關係的。
按手這件事情告訴了我們,信仰這件事情是沒辦法請別人代替的,我們的父母親、兄弟姐妹都不能替代我們;只有我們用心靈和誠實來到上帝的面前,我們的罪才能得到赦免。
3、 將祭物交給祭司 :
將祭物處理完後全部交給祭司。
燔祭的意義就是尋求神的悅納。這尋求神悅納的實際是甚麼呢?乃是人把自己全然的獻上給神。承認我是屬神的,我是神名下的人,我是毫無保留的把自己交給神。這個是燔祭,完全的獻上,沒有留下一點,完全的獻上。
千里馬-小故事大啟示:
燕國國君燕昭王,為了求富國強兵,一心想招攬人才。但大家都認為燕昭王只是好大喜功,不是真的求賢若渴。於是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詢問智者郭槐,郭槐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國君願意出千兩黃金買千里馬,然而時間過了三年,始終沒有買到,又過了三年,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匹千里馬,當國軍派臣子帶著千兩黃金去購買千里馬的時候,馬已經死了。
派去的臣子,當下決定用五百兩黃金買下那匹死去的千里馬。
國君很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花這麼多錢買一匹死馬回來呢?」臣子說:「你捨得花五百兩黃金買死馬,更何況活馬呢?我們這一舉動必然會引來天下人為你提供活馬。」果然沒過幾天,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事工不要怕失敗,只怕我們隨隨便便說說,該交出去的時候還是要交出去。
三、 家庭建造:
1、 神話語的教導:
親愛的弟兄姐妹,信仰這條道路一定是從上帝的呼召開始,如果不是上帝的呼召,摩西沒有機會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上帝的呼召也就是上帝話語的提醒。中原教會信仰大家庭的建造,首要的就是:上帝話語的建造,上帝話語的教導。教會很希望將上帝的話語,就像是雖身碟一樣,可以馬上傳輸到電腦裡;可是上帝話語的養成,必須每天來到上帝面前,就像是我們吃飯一樣,一餐沒吃飯還不太有感覺,一天沒吃飯就開始會餓了,三天沒吃飯就開始會暈眩了;信仰也是這樣,一天沒看聖經,沒甚麼影響,一個星期甚至是一個月沒看,我們就很容易將上帝的話遺忘,只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懂得上帝的事情了。
2、 尋求上帝的悅納:
教會大家庭的建造,最重要的不是滿足人的喜好;教會信仰大家庭的建造,最重要的是得著上帝的悅納。
親愛的弟兄姐妹,教會是人的團體,不能不注重人的感受,不能不關心人;然而,教會有更重要的一面,就是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要看重上帝的感受,我們要了解我們需要上帝,我們的罪過需要上帝的赦免。
比迎合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體貼上帝的心意;教會人太少會很冷清,但是教會沒有上帝,就不再是教會。
3、 全然的委身:
教會大家庭的建造,必須是你我大家全然的委身,你我都是千里馬;但是,如果我們不來到上帝面前時,我們只是隻疲憊的馬。
你不能代替我來到上帝的面前,我也不能代替你來到上帝面前,只有當我們願意自己來到上帝面前,我們才能將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執行出來。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教會是有千里馬的教會,如果有人覺得很疲倦,只要你來到上帝面前,上帝一定會用祂的方式幫助你,你也可以成為千里馬。我們一起來禱告。
結論:建立屬上帝的大家庭,必須先找出認識上帝的人,教導他們了解上帝的話語、心意,帶領大家走上帝所喜悅的道路。
◎小組討論問題:
1. 教會在10/23將舉行長執選舉,如何成為教會的伯樂?如何尋找千里馬呢?
2. 今日已經不需要獻祭,那麼獻祭對於今日有何意義呢?
3. 我們要如何將屬上帝的中原大家庭,建造成上帝所喜悅的樣式呢?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2011.9.25...社會養育...真正的有情有義...
題目:〈社會養育〉
經文:馬太福音28章11~20節
聖詩:343首(客語218首)、470首(客語316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4篇
前言:耶穌受難時,門徒們都跑光光;耶穌復活之後,沒有向門徒們興師問罪,卻與門徒相約在加利利。耶穌在加利利山要告訴門徒甚麼事情呢?
一、 無情的世界:
1、 與祭司長相約在錢:
當耶穌在十字架上死去之後,有兩種類型的人來見彼拉多,其中一種是祭司長和法利賽人。
這些人去見彼拉多的用意在於他們記得耶穌自己曾經說過:「三日後我要復活」;為了避免耶穌的預言實現,於是他們來見彼拉多,要彼拉多防備耶穌的門徒們,不要讓他們將耶穌的屍體偷走,而故意謊稱耶穌已經復活了。
說起來很令人感傷:關心耶穌復活的不是那些愛耶穌的人;反而是那些殺害耶穌的人,這些人不是良心發現,開始關心起耶穌何時會復活,卻是想要阻擾耶穌復活的人。
說起來很諷斥:當耶穌受難之後,耶穌的門徒們全都跑光光了,沒有一個門徒記得耶穌曾經講過他將要復活的事情;反倒是反對耶穌的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比耶穌的門徒們還要了解,耶穌要復活的事情。
親愛的弟兄姐妹,你們曾經遭遇過被所有的人誤會,甚至是被人傷害的情況嗎?在這種情況下你該怎麼辦?
當你所做的努力不被公司了解,家裡的人又因為你太認真於工作,而對你有所埋怨,面對這種內外煎熬時,你該怎麼辦?
耶穌的話語非但不被自己人所重視,耶穌最知心的門徒們,全都躲起來了;更有許多人非常努力地想要抓耶穌話語的把柄,只要一有機會就「見縫插針」,看到耶穌受傷流血就很開心,甚致耶穌死後的屍體還要將他軟禁。耶穌面臨「眾叛親離」的處境,在這種「無情的世界」中,耶穌可說是傷心至極。
看守的兵丁心中可能認為,看守活人還要幫犯人準備飯食,幫犯人清理環境,還要擔心犯人會逃跑,風險很大;然而,人死不能復活,墳墓尚且被石頭封住,看守死人這種工作真的是太輕鬆了;話雖如此,在生命低谷的耶穌,卻從死蔭幽谷中走了出來;任何困難不能阻擋耶穌的復活,耶穌復活之後,地大震動,主的使者把石頭滾開,看守的兵被嚇的要死。事後,他們趕緊將這件事情告訴祭司長。祭司長和長老聽到耶穌果真復活了,他們非但沒有認罪悔改;反倒是拿錢給兵丁,請兵丁們說耶穌的屍體是被門徒們偷走的。
兵丁們親眼看到也聽到天使的話語,幾乎被嚇死了;但是,錢的魅力與祭司長和長老們的壓力,讓兵丁不敢按照自己所看到的訴說,只好照著祭司長和長老們的方式來敘述耶穌的復活。
2、 睜眼說瞎話:粉飾的墳墓
祭司長和長老們貴為猶太教的領袖,是最遵守摩西律法的一群,摩西律法中最根本的法律就是十誡,其中第九誡說:「不可作假見證」,那麼為什麼他們會選擇要拿錢讓兵丁們講謊話呢?為什麼要兵丁們「睜眼說瞎話」呢?
其中的一種可能是:他們可能認為耶穌是狂妄之徒,面對這種狂妄之徒,根本就不用向他們說實話。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是不是也常常會像這些祭司長和長老們一樣,面對我們所不喜歡的人或者是我們看不起的人,即使他做的很對、很好,我們也要盡量抹黑?或者是看在金錢的面子上,「睜眼說瞎話」也是可以的?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是否知道真理,卻不願意相信,也不願意遵行呢?當金錢與真理擺在一起時,我會選擇真理嗎?還是我會像兵丁一樣選擇金錢呢?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我要站在真理的一方」。
3、 彰顯自己的能力:
祭司長和長老們為什麼要選擇說謊的第二種可能,記載在馬太福音廿八章14節:「倘若這話被巡撫聽見,有我們勸他,保你們無事。」
言下之意就是:「放心,有我就搞定了」,祭司長和長老們讓大部分的人會喊著說:「把他(耶穌)釘十字架」,不只是如此,他們也來找彼拉多要彼拉多把耶穌的屍體看守妥當。可見得他們不只有宗教上的權柄,他們也有政治上的權柄,可以掌控大部分的民意。
不只如此,彼拉多說:「你們有看守的兵,去吧!盡你們所能的把守妥當。」(馬太福音廿七章65節)
可見得他們的權柄大到可以擁有自己的兵丁,可以左右彼拉多的決定,可以讓彼拉多洗手表示「放手不管」,可以用錢使他人說謊,可以任意扭曲真理。
親愛的弟兄姐妹,有能力、有權柄並不是不好,權柄讓我們更容易推動一些事情;然而,當我們用權柄使人說謊、或者是用權柄彰顯自己的能力,甚至是用權柄來扭曲真理。那麼,我們與代表真理的主耶穌基督,距離將越來越大。
二、 有情的天地:如果只看無情的世界,就算是將石門水庫的水哭乾了都不夠;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轉個頻道,轉看有情天地就沒問題了。
1、 與主相約在加利利山區:
當耶穌在十字架上死去之後,來見彼拉多的另外一類是亞利馬太來的約瑟,他也是耶穌的門徒,他要求耶穌的身體,他希望將耶穌的身體放在原本要埋葬他自己的墳墓裡。
可見得,主耶穌雖然處在無情世界中,卻還是有像約瑟這種有情有義的門徒;約瑟雖然不在耶穌十一個門徒中;但是,卻比十一個門徒還要窩心,正所謂:「患難見真情」。
事實上,不只有約瑟是很有感情的,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也是很有情義的,他們在天快亮時,就已經來到墳墓前了。
即便如此,真正有情義、最有情義、情義滿分的就是主耶穌基督,他對於逃離的門徒完全不計前嫌,也沒有責怪彼得在雞叫以先三次不認主,更沒有秋後算帳,耶穌不但原諒他們,還稱他們為:「我的弟兄」接納他們;最特別的是,耶穌沒有叫他們從地球表面消失,還跟他們相約在加利利山。
如果我們被傷害的很嚴重,當看到加害者時,就會很想拿一把刀射過去;如果沒有一把刀,就很想趕緊閃避不想看到他。然而,耶穌不論門徒如何背叛,不但不是希望對方從地球表面消失,甚至還和他們相約在加利利山區,主耶穌基督所作的,讓我們看到,主耶穌基督真的是有情有義且心胸寬大的人。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你是有情有義的人,我們相約在加利利山」。
為何耶穌可以不計較個人的恩怨情仇,而且幾乎是用以德報怨的方式對待這些人?關鍵在哪裡呢?就在於耶穌在加利利向門徒所說的:「天上、地上所有權柄都交給我了」,因著耶穌為了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上帝使耶穌復活了,而且權柄都給了復活的主耶穌。所以,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比與主相約還要重要,我們一定要把與主相約當成最重要的事情。
2、 給他們施洗:
耶穌和門徒相約在加利利的山上,耶穌告訴我們,要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作主門徒的第一步,就是幫她們施洗,施洗不是為了要效忠教會,不是為了使教會的能力增加,不是為了使教會的人數增加;幫她們施洗是為了使他們歸於父、子、聖靈的名,使萬民可以成為主的門徒。「歸於父、子、聖靈」表達出我們是屬上帝的,是上帝的百姓,是接受上帝帶領的,同時也是接受上帝保護的。
3、 教訓他們遵守:
耶穌為什麼和門徒相約在加利利山呢?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從聖經可知:耶穌在加利利的海邊,呼召彼得、雅各、約翰、安得烈為門徒。在加利利的迦拿的婚宴,他在門徒面前行了第一件神蹟,使水變酒。在加利利的黑門山,耶穌在彼得、雅各、約翰面前變像,顯露他的榮耀,使他們極其懼怕,伏在地上。相約在加利利,是使他們記起主昔日的教訓,讓他們可以從新再踏上門徒之路。
三、 社會養育:
1、 注重與上帝的約會: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探討要「如何養育社會?如何使社會接受我們的養育呢?」
首先、我們必須先學習拋棄無情的世界,無情的世界充滿著欺騙、自私的想法與滿足肉體的慾望……等等,無情世界的種種,只會讓我們遠離上帝,使我們更加的孤單與無助。
當我們拋棄了這無情世界的束縛與綑綁,那麼我們就可以聽見上帝的聲音,我們就可以參與在上帝的約會中。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要如何與上帝約會呢?要如何來到上帝的面前呢?就是要參與在教會的禮拜中、或者是讀經中,努力尋求從上帝而來的真理。
2、 從編織謊言到尋求真理:
無情的世界總是不斷的編織謊言,只有在謊言中才可以彰顯自己的榮耀;然而,有情的世界需要上帝的真理,只有當我們清楚了解上帝的真理時,我們才可以互相寬容、互相原諒,才有辦法找回起出的愛心。祭司長為何要編織謊言?就在妤他們還不瞭解真理,要如何才能過遠離謊言的生活呢?除了盡量避免說謊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先清楚瞭解上帝的真理。
3、 從聽人的話語,到領受上帝的救恩:
無情的世界總是充滿著人的聲音,人的聲音容易互相摩擦、甚至會互相傷害;有情的世界則是充滿著上帝的救恩,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們才得以站立的住,願上帝的救恩充充足足的降臨到這地。
結論:因著社會的演變,不法的事增多,導致世人愛心冷淡,社會越來越無情;要如何躲避無情世界的潮流?轉而接受主耶穌基督有情的呼召,受洗成為基督徒,開始過著聆聽上帝話語,並遵行上帝話語的恩典之路。
◎小組討論問題:
1. 我最常與主相約在哪裡呢?與上帝相約之處,我得著甚麼呢?
2. 我要如何接受主的呼召呢?要如何赴主的約會呢?
3. 社會的需要是甚麼呢?教會要如何協助社會?我要如何協助教會?
經文:馬太福音28章11~20節
聖詩:343首(客語218首)、470首(客語316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4篇
前言:耶穌受難時,門徒們都跑光光;耶穌復活之後,沒有向門徒們興師問罪,卻與門徒相約在加利利。耶穌在加利利山要告訴門徒甚麼事情呢?
一、 無情的世界:
1、 與祭司長相約在錢:
當耶穌在十字架上死去之後,有兩種類型的人來見彼拉多,其中一種是祭司長和法利賽人。
這些人去見彼拉多的用意在於他們記得耶穌自己曾經說過:「三日後我要復活」;為了避免耶穌的預言實現,於是他們來見彼拉多,要彼拉多防備耶穌的門徒們,不要讓他們將耶穌的屍體偷走,而故意謊稱耶穌已經復活了。
說起來很令人感傷:關心耶穌復活的不是那些愛耶穌的人;反而是那些殺害耶穌的人,這些人不是良心發現,開始關心起耶穌何時會復活,卻是想要阻擾耶穌復活的人。
說起來很諷斥:當耶穌受難之後,耶穌的門徒們全都跑光光了,沒有一個門徒記得耶穌曾經講過他將要復活的事情;反倒是反對耶穌的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比耶穌的門徒們還要了解,耶穌要復活的事情。
親愛的弟兄姐妹,你們曾經遭遇過被所有的人誤會,甚至是被人傷害的情況嗎?在這種情況下你該怎麼辦?
當你所做的努力不被公司了解,家裡的人又因為你太認真於工作,而對你有所埋怨,面對這種內外煎熬時,你該怎麼辦?
耶穌的話語非但不被自己人所重視,耶穌最知心的門徒們,全都躲起來了;更有許多人非常努力地想要抓耶穌話語的把柄,只要一有機會就「見縫插針」,看到耶穌受傷流血就很開心,甚致耶穌死後的屍體還要將他軟禁。耶穌面臨「眾叛親離」的處境,在這種「無情的世界」中,耶穌可說是傷心至極。
看守的兵丁心中可能認為,看守活人還要幫犯人準備飯食,幫犯人清理環境,還要擔心犯人會逃跑,風險很大;然而,人死不能復活,墳墓尚且被石頭封住,看守死人這種工作真的是太輕鬆了;話雖如此,在生命低谷的耶穌,卻從死蔭幽谷中走了出來;任何困難不能阻擋耶穌的復活,耶穌復活之後,地大震動,主的使者把石頭滾開,看守的兵被嚇的要死。事後,他們趕緊將這件事情告訴祭司長。祭司長和長老聽到耶穌果真復活了,他們非但沒有認罪悔改;反倒是拿錢給兵丁,請兵丁們說耶穌的屍體是被門徒們偷走的。
兵丁們親眼看到也聽到天使的話語,幾乎被嚇死了;但是,錢的魅力與祭司長和長老們的壓力,讓兵丁不敢按照自己所看到的訴說,只好照著祭司長和長老們的方式來敘述耶穌的復活。
2、 睜眼說瞎話:粉飾的墳墓
祭司長和長老們貴為猶太教的領袖,是最遵守摩西律法的一群,摩西律法中最根本的法律就是十誡,其中第九誡說:「不可作假見證」,那麼為什麼他們會選擇要拿錢讓兵丁們講謊話呢?為什麼要兵丁們「睜眼說瞎話」呢?
其中的一種可能是:他們可能認為耶穌是狂妄之徒,面對這種狂妄之徒,根本就不用向他們說實話。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是不是也常常會像這些祭司長和長老們一樣,面對我們所不喜歡的人或者是我們看不起的人,即使他做的很對、很好,我們也要盡量抹黑?或者是看在金錢的面子上,「睜眼說瞎話」也是可以的?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是否知道真理,卻不願意相信,也不願意遵行呢?當金錢與真理擺在一起時,我會選擇真理嗎?還是我會像兵丁一樣選擇金錢呢?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我要站在真理的一方」。
3、 彰顯自己的能力:
祭司長和長老們為什麼要選擇說謊的第二種可能,記載在馬太福音廿八章14節:「倘若這話被巡撫聽見,有我們勸他,保你們無事。」
言下之意就是:「放心,有我就搞定了」,祭司長和長老們讓大部分的人會喊著說:「把他(耶穌)釘十字架」,不只是如此,他們也來找彼拉多要彼拉多把耶穌的屍體看守妥當。可見得他們不只有宗教上的權柄,他們也有政治上的權柄,可以掌控大部分的民意。
不只如此,彼拉多說:「你們有看守的兵,去吧!盡你們所能的把守妥當。」(馬太福音廿七章65節)
可見得他們的權柄大到可以擁有自己的兵丁,可以左右彼拉多的決定,可以讓彼拉多洗手表示「放手不管」,可以用錢使他人說謊,可以任意扭曲真理。
親愛的弟兄姐妹,有能力、有權柄並不是不好,權柄讓我們更容易推動一些事情;然而,當我們用權柄使人說謊、或者是用權柄彰顯自己的能力,甚至是用權柄來扭曲真理。那麼,我們與代表真理的主耶穌基督,距離將越來越大。
二、 有情的天地:如果只看無情的世界,就算是將石門水庫的水哭乾了都不夠;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轉個頻道,轉看有情天地就沒問題了。
1、 與主相約在加利利山區:
當耶穌在十字架上死去之後,來見彼拉多的另外一類是亞利馬太來的約瑟,他也是耶穌的門徒,他要求耶穌的身體,他希望將耶穌的身體放在原本要埋葬他自己的墳墓裡。
可見得,主耶穌雖然處在無情世界中,卻還是有像約瑟這種有情有義的門徒;約瑟雖然不在耶穌十一個門徒中;但是,卻比十一個門徒還要窩心,正所謂:「患難見真情」。
事實上,不只有約瑟是很有感情的,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也是很有情義的,他們在天快亮時,就已經來到墳墓前了。
即便如此,真正有情義、最有情義、情義滿分的就是主耶穌基督,他對於逃離的門徒完全不計前嫌,也沒有責怪彼得在雞叫以先三次不認主,更沒有秋後算帳,耶穌不但原諒他們,還稱他們為:「我的弟兄」接納他們;最特別的是,耶穌沒有叫他們從地球表面消失,還跟他們相約在加利利山。
如果我們被傷害的很嚴重,當看到加害者時,就會很想拿一把刀射過去;如果沒有一把刀,就很想趕緊閃避不想看到他。然而,耶穌不論門徒如何背叛,不但不是希望對方從地球表面消失,甚至還和他們相約在加利利山區,主耶穌基督所作的,讓我們看到,主耶穌基督真的是有情有義且心胸寬大的人。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你是有情有義的人,我們相約在加利利山」。
為何耶穌可以不計較個人的恩怨情仇,而且幾乎是用以德報怨的方式對待這些人?關鍵在哪裡呢?就在於耶穌在加利利向門徒所說的:「天上、地上所有權柄都交給我了」,因著耶穌為了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上帝使耶穌復活了,而且權柄都給了復活的主耶穌。所以,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比與主相約還要重要,我們一定要把與主相約當成最重要的事情。
2、 給他們施洗:
耶穌和門徒相約在加利利的山上,耶穌告訴我們,要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作主門徒的第一步,就是幫她們施洗,施洗不是為了要效忠教會,不是為了使教會的能力增加,不是為了使教會的人數增加;幫她們施洗是為了使他們歸於父、子、聖靈的名,使萬民可以成為主的門徒。「歸於父、子、聖靈」表達出我們是屬上帝的,是上帝的百姓,是接受上帝帶領的,同時也是接受上帝保護的。
3、 教訓他們遵守:
耶穌為什麼和門徒相約在加利利山呢?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從聖經可知:耶穌在加利利的海邊,呼召彼得、雅各、約翰、安得烈為門徒。在加利利的迦拿的婚宴,他在門徒面前行了第一件神蹟,使水變酒。在加利利的黑門山,耶穌在彼得、雅各、約翰面前變像,顯露他的榮耀,使他們極其懼怕,伏在地上。相約在加利利,是使他們記起主昔日的教訓,讓他們可以從新再踏上門徒之路。
三、 社會養育:
1、 注重與上帝的約會: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探討要「如何養育社會?如何使社會接受我們的養育呢?」
首先、我們必須先學習拋棄無情的世界,無情的世界充滿著欺騙、自私的想法與滿足肉體的慾望……等等,無情世界的種種,只會讓我們遠離上帝,使我們更加的孤單與無助。
當我們拋棄了這無情世界的束縛與綑綁,那麼我們就可以聽見上帝的聲音,我們就可以參與在上帝的約會中。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要如何與上帝約會呢?要如何來到上帝的面前呢?就是要參與在教會的禮拜中、或者是讀經中,努力尋求從上帝而來的真理。
2、 從編織謊言到尋求真理:
無情的世界總是不斷的編織謊言,只有在謊言中才可以彰顯自己的榮耀;然而,有情的世界需要上帝的真理,只有當我們清楚了解上帝的真理時,我們才可以互相寬容、互相原諒,才有辦法找回起出的愛心。祭司長為何要編織謊言?就在妤他們還不瞭解真理,要如何才能過遠離謊言的生活呢?除了盡量避免說謊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先清楚瞭解上帝的真理。
3、 從聽人的話語,到領受上帝的救恩:
無情的世界總是充滿著人的聲音,人的聲音容易互相摩擦、甚至會互相傷害;有情的世界則是充滿著上帝的救恩,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們才得以站立的住,願上帝的救恩充充足足的降臨到這地。
結論:因著社會的演變,不法的事增多,導致世人愛心冷淡,社會越來越無情;要如何躲避無情世界的潮流?轉而接受主耶穌基督有情的呼召,受洗成為基督徒,開始過著聆聽上帝話語,並遵行上帝話語的恩典之路。
◎小組討論問題:
1. 我最常與主相約在哪裡呢?與上帝相約之處,我得著甚麼呢?
2. 我要如何接受主的呼召呢?要如何赴主的約會呢?
3. 社會的需要是甚麼呢?教會要如何協助社會?我要如何協助教會?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2011.9.18...家庭祭壇...吳炳偉牧師主講...
家庭祭壇
一、家庭祭壇的「祝福」
(創12:2)「耶和華對亞伯蘭說: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這是除了神對祂所創造的一切的祝福之外,聖經第一次記載祝福。上帝的策略是透過亞伯拉罕要祝福地上萬國萬民。〈創12:7〉「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裏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上帝賜的第一個祝福是「賜地」,而亞伯蘭乃是用「築壇」來佔領那地。亞伯拉罕每次搬家,一定都會做一個動作,就是築一座祭壇、求告耶和華的名,這是亞伯拉罕領受神祝福產業的策略。
〈創12:8〉「從那裏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裏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亞伯蘭接下來就「支搭帳棚」,代表在地上作客旅、過寄居的生活,是隨時可以移動的;但是亞伯蘭同時也再次「築壇」,給神有合法的權利進入人帳棚的生活。帳棚是對付我們的「所有」,祭壇是對付我們的「自己」;祭壇若是以自我為中心,就與拜偶像無異;祭壇當以神為中心,當我們尊主為聖,親近祂,愛慕祂,就能明白祂的心意。
「祭壇」是什麼?乃是「自然界」與「屬靈界」相通的門戶管道,是人對一個「超自然靈界」的對象,所獻上的敬拜和禱告,而這行動會影響人所居住的自然界。這為對象若不是獨一真神耶和華,就是假神偶像。從創世記到啟示錄都在告訴我們,撒但也在爭奪「祭壇」,也就是人的「敬拜和禱告」,好讓人將權柄交給撒但。但真神是要祝福我們,撒但卻是要迷惑、轄制、殺害我們。亞伯蘭築壇的對象是「求告耶和華的名,」意即向神禱告,仰賴神而過生活。
後來他的孫子雅各來到伯特利曠野,拿了一塊石頭當枕頭說〈創28:17〉「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我們現在所築的壇,過了廿年、五十年,我們的子孫可能會在那裡遇見神,因為神榮耀同在的祝福仍在那裡。祭壇是讓我們在那裡與神相會,並與神有美好的交通。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也可以稱他為築壇之父。築壇是我們對神的話的回應和順服。靈修不僅止於讀經禱告「固定的祭壇」;我們不但要聽神的話,也要回應神的話,讓神的話成為我們的生命和力量。我們每天的工作或生活時,要讓神繼續對我們說話,這樣我們就成了「活動的祭壇」。耶穌說天國就在我們心裡,我們也可以這樣說,祭壇就在你我的心裡。
二、家庭祭壇的「轉化」
〈代上21:11-19〉撒但不願意看見以色列人在神祝福的光景中,就激動了大衛的心,叫他「數點」以色列人,大衛在這件事上大大的得罪了耶和華。因為神所應許給亞伯拉罕的福,是要他的子孫多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神的祝福既是沒有限量的,所以祂的百姓是「不可數點」的。但是大衛卻受了撒但的激動,因此大大得罪了神。耶和華有三樣災禍由他選擇。是要 (1) 三年的饑荒, (2) 或被敵人的刀追殺三個月, (3) 在國中有耶和華的刀,就是三日的瘟疫,毀滅以色列的四境。大衛回答說:「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所以天使降下瘟疫,以色列人已經死了七萬人。
耶和華的使者吩咐迦得去告訴大衛,叫他在阿珥楠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阿珥楠的禾場是供應屬靈糧食的地方,也就是神說話的地方。什麼時候我們開始走下以馬忤斯的路,不走在錫安大道時,我們就要趕快到阿珥楠的禾場上。有時因我們的冷淡、失敗、退步,走屬靈下坡路的時候,主就用「滅命的天使」帶來「管教的瘟疫」叫我們謙卑。但祂並不停在這裏,祂還要進一步帶我們到阿珥楠的禾場築壇,就是帶我們到說話的神面前來求問祂。當我們又落在「瘟疫」的光景時,該如何地恢復呢?唯一挽回的途徑就是阿珥楠禾場上的火所豫表的聖靈工作,纔能把我們帶同到原初復興的地位上。我們受到神的大小管教時,就是復興要來臨了,這時候請別忘記回到主面前來,在阿珥楠禾場築壇。
「築壇」和「禱告」有何區別?禱告是個人與神密室的生活,耶穌說「要關上門,禱告暗中的父,必蒙垂聽。」每個基督徒都是聖靈的殿、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我們隨時都可以行使「禱告」的權柄,隨時可以按這聖靈的感動「禱告」。有人打比喻說,在基督徒的屬靈生活中,如果讀經是吃飯、禱告就是呼吸,那麼祭壇就是「神解決人問題的地方」,是維持基督徒靈命所不可缺少的。「祭壇」的策略是要強調外顯的,但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祭壇是實體呈現的地方:「祭壇」是一個,讓人知道我們有一個實質祭壇,是對靈界宣告,向人做見證。當我們要為某件事突破代禱,並以祭壇的方式呈現實體,我們應該有一個有型的公開性的宣示。甚至在家裡有一個分別為聖的區域,當每天我們實行祭壇禱告時,就在那個地方。以「跪禱」為最主要禱告型態,手按著聖經或十字架,祝福今天這個家充滿神的同在,但以理每天三次將窗戶打開,面向耶路撒冷敬拜神,是一個典型的祭壇。
祭壇是邀請神來的地方:我們盼望祂在我們中間,彰顯祂的作為、權柄、榮耀。而祭壇讓神與我們之間有個「天梯」,好像雅各在伯特利的曠野,夢中看見天使上去下來。我們透過祭壇,禱告敬拜能夠達到神面前,也讓神的國也降臨在我們中間。我們的神要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祭壇也是一個「道路」;透過祭壇讓我們為耶和華預備道路,為自己,為教會、為城市預備道路。當我們把祭壇擺在第一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突破黑暗的權勢。
祭壇是信仰傳承的地方:我們透過家庭祭壇將信仰傳承給下一代。如果我們這祭壇設定為兒女某一部份的突破設立一個禱告的祭壇,我們可以和他一起討論,要突破的方向,一起定義這個壇。盡可能的讓他們知道,你會在什麼時間、地點為他們禱告,將你的領受和他們分享。很重要的是你要活在神面前。不要怕在孩子面前禱告。有難處,你就在客廳跪下來禱告,之後當你得到工作了,就感謝神。讓孩子知道神那麼真實。你的兒女就會耳濡目染。孩子看見就會這樣禱告。
祭壇是與神立約的地方:以祭壇的方式開啟的禱告,不論環境狀況是否改善都要持續到結束。有時候改善常常只是神暫停審判,而不是除去審判;然而祭壇可以止住審判。許多的代禱仍以平時代禱的方式進行,但可以選擇一、兩項以「祭壇」的方式禱告,體會有什麼不同。祭壇也是一個尋求神的地方:除了每天跪禱時間外,每週為每項祭壇禱告事項,有半小時以上尋求神的啟示。基督的信仰是啟示性的信仰,神可以直接向人說話。祭壇第一需要有決心,需要付代價,當我們如此行的時候,我們會領受神所賜超過我們所付代價的賞賜。
大衛一生兩次犯大罪,第一件大罪是大衛與拔示巴。他們第一個孩子受咒詛而死,但因大衛真心悔改,神就使拔示巴生出所羅門。第二件大罪是大衛數點百姓犯錯後,神降瘟疫於以色列,三天內就死了七萬人。大衛就在「阿珥楠的禾場」築壇。原來這是亞伯拉罕獻以撒之地,是信心、愛心、全然委身之地。(代下3:1)「所羅門就在耶路撒冷、耶和華向他父大衛顯現的摩利亞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大衛所指定的地方預備好了,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耶和華使者要滅絕耶路撒冷的地方,卻也是後來耶路撒冷建聖殿的地方。
這是榮耀與恩典的地方,原本是上帝滅命之所,現在卻成了上帝祝福之地。打穀場裏所有一切都要受到篩選,不能有空殼,不能有虛假。神的家是一個打穀場,不是貨真價實的東西都要被揚盡。神的心意是要建造「神的殿」,神要的是真實的「穀粒」。這是耶和華滅命之處,也是耶和華祝福之處。我們不斷地經歷神把我們的空穀徹底地除去。神幫助我們脫離世界、老我、罪惡、綑綁、轄制;神幫助我們能站得住,能成長、能享受、能供應,這就是建殿的根基。願我們的心成為「阿珥楠的禾場」是獻祭之地、是神施憐憫的「道路」!
三、家庭祭壇的「建立」
家庭祭壇不只是在家裡聚會。祭壇是「獻祭」的地方,是為了「敬拜神」,真正意義就是一家人在家庭裡面敬拜神。而最終極的意義,乃是我們要宣告神在我們身上的主權,就是在我們家庭中「神掌權」。〈徒16:30-34 〉對很多基督徒來講,「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是神給我們的應許!但是保羅為什麼要說「你和你一家當信主耶穌」?其實保羅所用的語法是命令的意思,不是可以選擇,而是必需要。所以我們的家人得救,就是我們的責任。〈徒16:32 〉保羅就把神的道講給禁卒和他的全家聽,神的道是要我們聽進去,那個「聽」就是一種「遵從」。這就是家庭祭壇的觀念裡面的「基督是我家之主」,
〈徒16:34 〉「禁卒和全家,因為信了神,都很喜樂。」其實禁卒還有很多麻煩在背後,他明天怎麼向上級報告?請問你信主之後,還是有一堆麻煩在你的背後、你會喜樂嗎?其實我不喜樂的原因,乃是因為我們的信出了問題。〈腓4:4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我們信了主以後,神要讓我們全家喜樂,不是只有我喜樂而已,在家裡面我們可以常常喜樂嗎?家裡面有很多的問題,家人是我們的最愛,可是也是最難愛的。〈腓4:6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經常在我們的愛中用我們的方式來愛對方,結果是怎麼樣,愛的越深,傷的越深。
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全家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並不是要我們用我們的方式來愛我們的家人,也不是要我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要求我們的家人。我們沒有辦法喜樂的原因,乃是我們不願意把我們的主權交出來。因為我要當家,總是期待我的太太用我所希望的方式來愛我,她總是希望我能按照她的方式去愛她。結果發現事與願違,我們並不願意按照神的旨意來彼此接納。耶穌基督的愛並不是要我們來改變家人,我們永遠都在幫別人看聖經。最大的神蹟是你的改變,那可以帶來你家人最大的喜樂。
(約13:1)「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在這裡出現一個嚴肅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如果你今天晚上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你家裡有親愛的孩子,你會做什麼?你會告訴他們什麼?相信你一定會去處理緊急且重要甚至必要的事!我們看見主耶穌在這關鍵時刻,他做了什麼事?(約13:4-5)「他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裏,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然後又特別交代他們說:(約13:14)「你們也當彼此洗腳。」
(約13: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當天晚上吃晚宴時,門徒為了地位高低,起了激烈的爭論!在過不久主耶穌就要被捕了,他們竟然還在關心這些世俗的事。主耶穌心裡擔憂,告訴他們說(路22:26)「你們中間最大的,應當像最小的;作首領的,應當像服事人的。」他更以具體行動「洗腳」讓他們明白什麼是「謙卑服事」!人性的本質,都喜歡被人服事,而不喜歡去服事人,服事人常表低人一等,是僕人的工作,除非你有特別的動機!被人服事滿足了人性的驕傲,面子、虛榮心。
在家庭生活中,當夫妻遇見問題爭執不下,進而發生衝突時,丈夫這個做頭的很容易發生大頭症,會以權威者出現,對妻子說「根據聖經我是頭!你要順服我!」妻子不甘示弱說:「根據聖經,丈夫要為妻子捨己,你要先體貼我,愛我,敬重我!」誰怕誰啊?我們是不是在爭輸贏?比大小?爭面子?我們多麼渴望別人來滿足我們的心理需求,成為別人服事的對象!當我們得不到,很容易心生怨恨,甚至相咬相吞,忘記我們是一家人!夫妻一同承受生命之恩,一起建立家庭,這是神所託付的!沒有尊卑的問題,而是需要彼此服事!
(詩119:133)「求你用你的話使我腳步穩當,不許甚麼罪孽轄制我。」「神的話語」可以潔淨人的心思意念,使人走路穩健,不至於跌倒!我們是靠著是「腳」走在路上,基督徒行走在這個充滿罪惡世界,免不了會沾染污穢,使我們好像被塵土污穢,心靈變得黯淡、沉重。你想親近神,尋求神,你一定會用「神的話語」來禱告,慢慢的你的心情開朗,有了亮光!但是,有時你會發現自己雖然一再用神的話禱告,卻無法得著釋放!這讓你很懊惱!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是有限的,我們常常看不見自己隱而未現的問題,這時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藉著別人的服事,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盲點所在!
「腳」代表我們的軟弱、骯髒、容易受傷的地方,他必須被「溫柔對待」!「彼此洗腳」意味著我願意把我的軟弱、骯髒、容易受傷的部份,敞開來讓別人看見,並接受別人的服事!這需要冒險、勇氣和對人的信賴!另一方面,我何德何能?對方竟然願意把他最骯髒污穢、容易藏污納垢、最易受傷的地方讓我碰觸,很顯然他是信賴我,看得起我,(加6:1)「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有誰願意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軟弱?「溫柔的心」告訴我們要體貼他的軟弱,接納他的污穢,了解他內心的不安。
「溫柔」表示體諒與尊重!站在他的角度,與他站在同一位置來看他的處境!這時候,絕對不是你發表聖經高論的時候,當你侃侃而談,很有可能你正把對方推向更遠的地方,你雖貌似謙卑,心裡卻滿有驕傲!你讓他「二次傷害」!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很自然會暴露彼此的軟弱與汙穢,甚至彼此受傷,然而「家」畢竟是神給我們一個最安全的地方。透過「彼此洗腳」,在「謙卑服事」「話語服事」和「溫柔服事」中,家人可以彼此認罪,互相代求,心靈得著醫治與釋放,一同有分於聖靈,有分於基督。不但可以建立強而有力保護網,抵擋撒旦的攻擊!更可以享受在基督裡的安息、合一的喜樂!生命愈來愈成長!關係更加親密與合一!
結論
家庭祭壇的建立看似簡單,其實很困難,把孩子或配偶叫下來就很不容易。最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跟主立約、你要來建立這樣的家庭祭壇,並且透過家庭祭壇,把家人帶到上帝面前。或許你會說我孩子長大了叫不動,你或許會說我的配偶不願意;但是你願意一個禮拜花幾個小時來為他們禱告。把他們帶到神的面前乃是你的責任。秘訣就是「守候」,只要時間到了,你就先坐下來。至於配偶小孩是否都過來,你就慢慢的等待。我們的信仰是傳承的信仰;我們什麼事情都可以尊重孩子,唯獨信仰的事情我們不能尊重他們。我們常常顛倒,我們就是什麼事情都不尊重孩子,唯獨信仰我們尊重他們。
一、家庭祭壇的「祝福」
(創12:2)「耶和華對亞伯蘭說: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這是除了神對祂所創造的一切的祝福之外,聖經第一次記載祝福。上帝的策略是透過亞伯拉罕要祝福地上萬國萬民。〈創12:7〉「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裏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上帝賜的第一個祝福是「賜地」,而亞伯蘭乃是用「築壇」來佔領那地。亞伯拉罕每次搬家,一定都會做一個動作,就是築一座祭壇、求告耶和華的名,這是亞伯拉罕領受神祝福產業的策略。
〈創12:8〉「從那裏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裏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亞伯蘭接下來就「支搭帳棚」,代表在地上作客旅、過寄居的生活,是隨時可以移動的;但是亞伯蘭同時也再次「築壇」,給神有合法的權利進入人帳棚的生活。帳棚是對付我們的「所有」,祭壇是對付我們的「自己」;祭壇若是以自我為中心,就與拜偶像無異;祭壇當以神為中心,當我們尊主為聖,親近祂,愛慕祂,就能明白祂的心意。
「祭壇」是什麼?乃是「自然界」與「屬靈界」相通的門戶管道,是人對一個「超自然靈界」的對象,所獻上的敬拜和禱告,而這行動會影響人所居住的自然界。這為對象若不是獨一真神耶和華,就是假神偶像。從創世記到啟示錄都在告訴我們,撒但也在爭奪「祭壇」,也就是人的「敬拜和禱告」,好讓人將權柄交給撒但。但真神是要祝福我們,撒但卻是要迷惑、轄制、殺害我們。亞伯蘭築壇的對象是「求告耶和華的名,」意即向神禱告,仰賴神而過生活。
後來他的孫子雅各來到伯特利曠野,拿了一塊石頭當枕頭說〈創28:17〉「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我們現在所築的壇,過了廿年、五十年,我們的子孫可能會在那裡遇見神,因為神榮耀同在的祝福仍在那裡。祭壇是讓我們在那裡與神相會,並與神有美好的交通。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也可以稱他為築壇之父。築壇是我們對神的話的回應和順服。靈修不僅止於讀經禱告「固定的祭壇」;我們不但要聽神的話,也要回應神的話,讓神的話成為我們的生命和力量。我們每天的工作或生活時,要讓神繼續對我們說話,這樣我們就成了「活動的祭壇」。耶穌說天國就在我們心裡,我們也可以這樣說,祭壇就在你我的心裡。
二、家庭祭壇的「轉化」
〈代上21:11-19〉撒但不願意看見以色列人在神祝福的光景中,就激動了大衛的心,叫他「數點」以色列人,大衛在這件事上大大的得罪了耶和華。因為神所應許給亞伯拉罕的福,是要他的子孫多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神的祝福既是沒有限量的,所以祂的百姓是「不可數點」的。但是大衛卻受了撒但的激動,因此大大得罪了神。耶和華有三樣災禍由他選擇。是要 (1) 三年的饑荒, (2) 或被敵人的刀追殺三個月, (3) 在國中有耶和華的刀,就是三日的瘟疫,毀滅以色列的四境。大衛回答說:「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所以天使降下瘟疫,以色列人已經死了七萬人。
耶和華的使者吩咐迦得去告訴大衛,叫他在阿珥楠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阿珥楠的禾場是供應屬靈糧食的地方,也就是神說話的地方。什麼時候我們開始走下以馬忤斯的路,不走在錫安大道時,我們就要趕快到阿珥楠的禾場上。有時因我們的冷淡、失敗、退步,走屬靈下坡路的時候,主就用「滅命的天使」帶來「管教的瘟疫」叫我們謙卑。但祂並不停在這裏,祂還要進一步帶我們到阿珥楠的禾場築壇,就是帶我們到說話的神面前來求問祂。當我們又落在「瘟疫」的光景時,該如何地恢復呢?唯一挽回的途徑就是阿珥楠禾場上的火所豫表的聖靈工作,纔能把我們帶同到原初復興的地位上。我們受到神的大小管教時,就是復興要來臨了,這時候請別忘記回到主面前來,在阿珥楠禾場築壇。
「築壇」和「禱告」有何區別?禱告是個人與神密室的生活,耶穌說「要關上門,禱告暗中的父,必蒙垂聽。」每個基督徒都是聖靈的殿、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我們隨時都可以行使「禱告」的權柄,隨時可以按這聖靈的感動「禱告」。有人打比喻說,在基督徒的屬靈生活中,如果讀經是吃飯、禱告就是呼吸,那麼祭壇就是「神解決人問題的地方」,是維持基督徒靈命所不可缺少的。「祭壇」的策略是要強調外顯的,但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祭壇是實體呈現的地方:「祭壇」是一個,讓人知道我們有一個實質祭壇,是對靈界宣告,向人做見證。當我們要為某件事突破代禱,並以祭壇的方式呈現實體,我們應該有一個有型的公開性的宣示。甚至在家裡有一個分別為聖的區域,當每天我們實行祭壇禱告時,就在那個地方。以「跪禱」為最主要禱告型態,手按著聖經或十字架,祝福今天這個家充滿神的同在,但以理每天三次將窗戶打開,面向耶路撒冷敬拜神,是一個典型的祭壇。
祭壇是邀請神來的地方:我們盼望祂在我們中間,彰顯祂的作為、權柄、榮耀。而祭壇讓神與我們之間有個「天梯」,好像雅各在伯特利的曠野,夢中看見天使上去下來。我們透過祭壇,禱告敬拜能夠達到神面前,也讓神的國也降臨在我們中間。我們的神要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祭壇也是一個「道路」;透過祭壇讓我們為耶和華預備道路,為自己,為教會、為城市預備道路。當我們把祭壇擺在第一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突破黑暗的權勢。
祭壇是信仰傳承的地方:我們透過家庭祭壇將信仰傳承給下一代。如果我們這祭壇設定為兒女某一部份的突破設立一個禱告的祭壇,我們可以和他一起討論,要突破的方向,一起定義這個壇。盡可能的讓他們知道,你會在什麼時間、地點為他們禱告,將你的領受和他們分享。很重要的是你要活在神面前。不要怕在孩子面前禱告。有難處,你就在客廳跪下來禱告,之後當你得到工作了,就感謝神。讓孩子知道神那麼真實。你的兒女就會耳濡目染。孩子看見就會這樣禱告。
祭壇是與神立約的地方:以祭壇的方式開啟的禱告,不論環境狀況是否改善都要持續到結束。有時候改善常常只是神暫停審判,而不是除去審判;然而祭壇可以止住審判。許多的代禱仍以平時代禱的方式進行,但可以選擇一、兩項以「祭壇」的方式禱告,體會有什麼不同。祭壇也是一個尋求神的地方:除了每天跪禱時間外,每週為每項祭壇禱告事項,有半小時以上尋求神的啟示。基督的信仰是啟示性的信仰,神可以直接向人說話。祭壇第一需要有決心,需要付代價,當我們如此行的時候,我們會領受神所賜超過我們所付代價的賞賜。
大衛一生兩次犯大罪,第一件大罪是大衛與拔示巴。他們第一個孩子受咒詛而死,但因大衛真心悔改,神就使拔示巴生出所羅門。第二件大罪是大衛數點百姓犯錯後,神降瘟疫於以色列,三天內就死了七萬人。大衛就在「阿珥楠的禾場」築壇。原來這是亞伯拉罕獻以撒之地,是信心、愛心、全然委身之地。(代下3:1)「所羅門就在耶路撒冷、耶和華向他父大衛顯現的摩利亞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大衛所指定的地方預備好了,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耶和華使者要滅絕耶路撒冷的地方,卻也是後來耶路撒冷建聖殿的地方。
這是榮耀與恩典的地方,原本是上帝滅命之所,現在卻成了上帝祝福之地。打穀場裏所有一切都要受到篩選,不能有空殼,不能有虛假。神的家是一個打穀場,不是貨真價實的東西都要被揚盡。神的心意是要建造「神的殿」,神要的是真實的「穀粒」。這是耶和華滅命之處,也是耶和華祝福之處。我們不斷地經歷神把我們的空穀徹底地除去。神幫助我們脫離世界、老我、罪惡、綑綁、轄制;神幫助我們能站得住,能成長、能享受、能供應,這就是建殿的根基。願我們的心成為「阿珥楠的禾場」是獻祭之地、是神施憐憫的「道路」!
三、家庭祭壇的「建立」
家庭祭壇不只是在家裡聚會。祭壇是「獻祭」的地方,是為了「敬拜神」,真正意義就是一家人在家庭裡面敬拜神。而最終極的意義,乃是我們要宣告神在我們身上的主權,就是在我們家庭中「神掌權」。〈徒16:30-34 〉對很多基督徒來講,「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是神給我們的應許!但是保羅為什麼要說「你和你一家當信主耶穌」?其實保羅所用的語法是命令的意思,不是可以選擇,而是必需要。所以我們的家人得救,就是我們的責任。〈徒16:32 〉保羅就把神的道講給禁卒和他的全家聽,神的道是要我們聽進去,那個「聽」就是一種「遵從」。這就是家庭祭壇的觀念裡面的「基督是我家之主」,
〈徒16:34 〉「禁卒和全家,因為信了神,都很喜樂。」其實禁卒還有很多麻煩在背後,他明天怎麼向上級報告?請問你信主之後,還是有一堆麻煩在你的背後、你會喜樂嗎?其實我不喜樂的原因,乃是因為我們的信出了問題。〈腓4:4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我們信了主以後,神要讓我們全家喜樂,不是只有我喜樂而已,在家裡面我們可以常常喜樂嗎?家裡面有很多的問題,家人是我們的最愛,可是也是最難愛的。〈腓4:6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經常在我們的愛中用我們的方式來愛對方,結果是怎麼樣,愛的越深,傷的越深。
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全家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並不是要我們用我們的方式來愛我們的家人,也不是要我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要求我們的家人。我們沒有辦法喜樂的原因,乃是我們不願意把我們的主權交出來。因為我要當家,總是期待我的太太用我所希望的方式來愛我,她總是希望我能按照她的方式去愛她。結果發現事與願違,我們並不願意按照神的旨意來彼此接納。耶穌基督的愛並不是要我們來改變家人,我們永遠都在幫別人看聖經。最大的神蹟是你的改變,那可以帶來你家人最大的喜樂。
(約13:1)「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在這裡出現一個嚴肅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如果你今天晚上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你家裡有親愛的孩子,你會做什麼?你會告訴他們什麼?相信你一定會去處理緊急且重要甚至必要的事!我們看見主耶穌在這關鍵時刻,他做了什麼事?(約13:4-5)「他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裏,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然後又特別交代他們說:(約13:14)「你們也當彼此洗腳。」
(約13: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當天晚上吃晚宴時,門徒為了地位高低,起了激烈的爭論!在過不久主耶穌就要被捕了,他們竟然還在關心這些世俗的事。主耶穌心裡擔憂,告訴他們說(路22:26)「你們中間最大的,應當像最小的;作首領的,應當像服事人的。」他更以具體行動「洗腳」讓他們明白什麼是「謙卑服事」!人性的本質,都喜歡被人服事,而不喜歡去服事人,服事人常表低人一等,是僕人的工作,除非你有特別的動機!被人服事滿足了人性的驕傲,面子、虛榮心。
在家庭生活中,當夫妻遇見問題爭執不下,進而發生衝突時,丈夫這個做頭的很容易發生大頭症,會以權威者出現,對妻子說「根據聖經我是頭!你要順服我!」妻子不甘示弱說:「根據聖經,丈夫要為妻子捨己,你要先體貼我,愛我,敬重我!」誰怕誰啊?我們是不是在爭輸贏?比大小?爭面子?我們多麼渴望別人來滿足我們的心理需求,成為別人服事的對象!當我們得不到,很容易心生怨恨,甚至相咬相吞,忘記我們是一家人!夫妻一同承受生命之恩,一起建立家庭,這是神所託付的!沒有尊卑的問題,而是需要彼此服事!
(詩119:133)「求你用你的話使我腳步穩當,不許甚麼罪孽轄制我。」「神的話語」可以潔淨人的心思意念,使人走路穩健,不至於跌倒!我們是靠著是「腳」走在路上,基督徒行走在這個充滿罪惡世界,免不了會沾染污穢,使我們好像被塵土污穢,心靈變得黯淡、沉重。你想親近神,尋求神,你一定會用「神的話語」來禱告,慢慢的你的心情開朗,有了亮光!但是,有時你會發現自己雖然一再用神的話禱告,卻無法得著釋放!這讓你很懊惱!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是有限的,我們常常看不見自己隱而未現的問題,這時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藉著別人的服事,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盲點所在!
「腳」代表我們的軟弱、骯髒、容易受傷的地方,他必須被「溫柔對待」!「彼此洗腳」意味著我願意把我的軟弱、骯髒、容易受傷的部份,敞開來讓別人看見,並接受別人的服事!這需要冒險、勇氣和對人的信賴!另一方面,我何德何能?對方竟然願意把他最骯髒污穢、容易藏污納垢、最易受傷的地方讓我碰觸,很顯然他是信賴我,看得起我,(加6:1)「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有誰願意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軟弱?「溫柔的心」告訴我們要體貼他的軟弱,接納他的污穢,了解他內心的不安。
「溫柔」表示體諒與尊重!站在他的角度,與他站在同一位置來看他的處境!這時候,絕對不是你發表聖經高論的時候,當你侃侃而談,很有可能你正把對方推向更遠的地方,你雖貌似謙卑,心裡卻滿有驕傲!你讓他「二次傷害」!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很自然會暴露彼此的軟弱與汙穢,甚至彼此受傷,然而「家」畢竟是神給我們一個最安全的地方。透過「彼此洗腳」,在「謙卑服事」「話語服事」和「溫柔服事」中,家人可以彼此認罪,互相代求,心靈得著醫治與釋放,一同有分於聖靈,有分於基督。不但可以建立強而有力保護網,抵擋撒旦的攻擊!更可以享受在基督裡的安息、合一的喜樂!生命愈來愈成長!關係更加親密與合一!
結論
家庭祭壇的建立看似簡單,其實很困難,把孩子或配偶叫下來就很不容易。最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跟主立約、你要來建立這樣的家庭祭壇,並且透過家庭祭壇,把家人帶到上帝面前。或許你會說我孩子長大了叫不動,你或許會說我的配偶不願意;但是你願意一個禮拜花幾個小時來為他們禱告。把他們帶到神的面前乃是你的責任。秘訣就是「守候」,只要時間到了,你就先坐下來。至於配偶小孩是否都過來,你就慢慢的等待。我們的信仰是傳承的信仰;我們什麼事情都可以尊重孩子,唯獨信仰的事情我們不能尊重他們。我們常常顛倒,我們就是什麼事情都不尊重孩子,唯獨信仰我們尊重他們。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2011.9.11...養育之最...末日教導...
題目:〈養育之最〉
經文:馬太福音24章36~51節
聖詩:347首(客語220首)、452首(客語310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2篇
前言:
2011.9.9(前天星期五)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我剛繳完教會LED跑馬燈9月份的分期款項,再繳一期10月份的分期款,分期貸款就結束了,心情很輕鬆愉快。回到家中,看到我岳母、以心、以誠都在一樓,還有另一個穿著林森國小制服的小朋友,聽岳母說:「他是隔壁鄰居的小孩」;看到正捷拿數學的問題請教她,我以為是岳母邀請他來教會寫功課。後來,看到以心和正捷玩得很開心,好幾次以心都笑的樂開懷;我就問岳母說:「正捷是妳邀來教會的嗎?」她回答說:「以心聽到後面巷子有玩球的聲音,就跑到後面探頭看看是誰在玩球;我看到以心很像很想玩球,就把門打開,讓她和大哥哥們玩球;後來,以心就邀請他們來教會玩,正捷看到教會有桌子就問看看可不可以在這裡寫功課,有問題就順便問我,晚上也來參加生活數學」。原來國小四年級的正捷,是我們家三歲的以心帶進來教會的,正好和9/4的講道不謀而合:同屬性的人,比較容易互相關心。這也是「養育之美」最重要的訊息觀念,當我們有同性質、可以互相溝通的朋友時,那麼我們的信仰養育之路,將更有上帝的恩典。
今天要分享「養育之最」,甚麼是信仰養育最困難的部份呢?
基督徒是很喜樂的族群,保羅也教導我們: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立比書4章4節)
能夠靠主喜樂,這是上帝的恩典;然而,我們還是要面對:
「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馬太福音24章35節)
教導中最困難的就是有關末日的教導,到時候心中有主話語的忠僕會被上帝帶走;內心缺乏上帝話語的惡僕會被上帝拋棄。但願我們能成為被上帝賦與更大使命的門徒,而不是被上帝重重責罰的惡僕。
我們一起和旁邊或者是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你是上帝忠心的僕人,會被賦與更大使命的門徒」。
一、 那時(末日時):
1、 那日沒有人知道,只有父知道:末日的教導之所以難,在於那日「沒有人知道」,幫上帝做事情的天使不知道,就連說這段經文的主耶穌基督也不知道。對於那種不確定時間的事情要怎麼教導呢?這實在是個大難題。
一般來說,教會辦活動或者是參加甚麼聚會,都會有明確的時間、地點,想要參加者只要在正確的時間到達指定的地點,就可以參加活動、聚會,這是很清楚可以了解的;經文中耶穌卻明確告訴門徒們,末日的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
非常有時間觀念的人們,聽到耶穌講這句話,可能馬上會問耶穌:「耶穌啊!你清醒點吧,就連你都沒有確定的時間,我們要如何聽從(遵循)呢?要如何等待呢?要等到何時呢?」批判性高的人可能會告訴耶穌說:「耶穌啊!既然你都不知道,那麼你就不要講啊!不知道的事情也一直說,難不成你想欺騙大家嗎?」
我們會有這些疑問都是很正常的,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知道事情完全的真相,都希望得到很確定的答案,都希望有確定的時間與地點,希望一切都是在掌握中的,希望一切都是可預測的,至少是可事先被告知的。我們從耶穌門徒的問話可知,耶穌的門徒也是這麼希望,他們問耶穌說:
「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馬太福音24章3節)
耶穌門徒問:「甚麼時候呢?有甚麼預兆呢?」由此可知,耶穌的門徒們是很有時間觀念的,他們也想清楚知道是甚麼時候;於是,耶穌說了許多那時會發生甚麼事情,卻還是完全沒有說到那時是何時;比較摸到一點邊的教導是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馬太福音24章34節)
耶穌講的這世代,是甚麼世代呢?耶穌實在地說、確定的說,我們卻還是聽得很模糊、內心有一大堆的問題;既然有很多問題了,我們再來問一些問題。
請問:「認為這世界最重要的是時間的請舉手?」感謝主,詩篇告訴我們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篇90篇12節)
可見得大家都是有智慧的。當我們在地面上的時間結束了,我們就不再能參與地面上的活動了,怎麼可能有甚麼是比時間還重要的因素呢?
另外一個問題是:「認為這世界有比時間還重要的請舉手?」感謝主,
看了這節經文,讓我深刻感受到,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素,守時也是普世很基本的標準;然而,在上帝的國度中,真的有比時間更重要的元素,甚麼元素比時間還重要呢?
中國的至聖先師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和耶穌講的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孔子說:當他了解真道時,他願意放棄所有在世間的時間,就算死了也甘願。可見得,孔子的重點不在於活的長壽,而在於了解真道。如今我們看到,孔子已經死了兩千年了;但是,他的話語到現在還有許多人在研究,甚至是有博士後的研究。
「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馬太福音24章35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耶穌非常肯定的說:「這些天地都要廢去」,告訴著我們,限制我們人類軀體的「時間」會過去;不會消失的只有上帝的話。說這些不是告訴大家,做事情不用準時,而是有許多事情是比時間還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遵守上帝的話語」,而不是:「時間勝過遵守上帝的話語。」
2、 挪亞進方舟的那日:
耶穌雖然說她自己也不知道那日子、那時辰,祂告訴我們,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挪亞進方舟之前,「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創世記6章5~6節)
於是上帝用洪水滅了大地;只有進入方舟的人得著拯救。
8月時,桃園靈糧堂邀請全桃園區的牧者到威尼斯影城觀看《挪亞方舟.驚世啟示錄2》片中提到香港的影音使團,他們取得了土耳其亞拉臘山的入山許可證,於是他們進入聖經所說挪亞方舟停放處,亞拉臘山有4200公尺高,常年冰雪覆蓋,要攀爬到這些高山上難度非常高,或許是冰雪覆蓋,用歌斐木製造已經有4400多年的方舟,才能保存到現在。
這個團隊發現了船的蹤跡,船艙有上、中、下三層,和聖經所講的一樣,這片子已經上映了,大家可以去看看,見證聖經所寫的是那麼的真實。
除此之外,亞拉臘山週圍有幾處的地名與聖經的經文有關,有一處山谷叫做「八谷」,因為船上有八個人,山谷中有一個村落叫做「八村」;村莊鄰近有另一較小的村,村名翻譯過來是“烏鴉不企”,毫無疑問是指挪亞由方舟釋放一隻大烏鴉;另一村莊的名字叫做“槳被翻轉的地方”,暗示有一次,一艘船經過這地方,開始減慢它的速度,令它停在最後停泊的地方。
耶穌告訴我們挪亞的日子,似乎告訴我們一個可遵循的方式,只是講到最後,耶穌說了一句話:「不知不覺洪水來了」,看來,非常有時間觀念的門徒們,又要失望了,因為耶穌說了那麼多的“那時”,卻還是沒有講是甚麼時候。
3、 那時取去一個,撇下一個:
或許就像耶穌所說,祂也不知道,門徒問耶穌也是沒用的;然而,耶穌還是一再的說,表示耶穌認為,有比那日來臨時,還更重要的東西。到那日會:「取去一個,撇下一個」;耶穌似乎在提醒我們,重要的不是那日何時要來,事實上已經快來了;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是那一個被上帝取去的人。近年來,台灣的工作比較難找,所以許多人都努力找公家機關的工作;老師的工作也很難找,牧師娘暑假時,為了要找學校老師的工作,到許多學校考試,每次看到錄取名單沒安琪的名字時,內心的傷痛是很難形容的,這過程中牧師娘真的很辛苦,我當然心中也很難過,後來終於考取龍岡國中的音樂代課老師,真的是很感謝上帝的帶領。
這種努力準備,期待能考取的心情,最能夠表達耶穌所說的:「那時取去一個,撇下一個」被取去的非常高興,感謝讚美主;如果是沒被取去的,那就只能哀哭切齒了。
從這裡就看到牧師的責任,牧師希望大家都能被上帝取去,所以牧師會邀請大家一定要讀上帝的話語,心中一定要有上帝的話語;如果自己不習慣讀,可以來教會一起參加「晨更祈禱會」;如果晨更的時間不允許,可以跟我或同工約其他時間,一起讀聖經;真的都不行,最少主日來教會時,能專心聽講道;為了讓大家專心聽講道,我想了一個方法,就是鼓勵大家寫講道摘要,寫滿十二次再贈送大家十字架項鍊;這個活動的用意,不是十字架項鍊多美、多名貴,而是希望大家更認真學習上帝的話語。
期待耶穌所說的「那時」到了時,大家因著心中有上帝的話語,而被上帝取去。
請大家和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你一定要被上帝取去」,希望你也可以寫:「講道摘要」。
二、 僕人:甚麼是被取去,甚麼是被撇下,這真的很難了解;或許耶穌知道這很困難了解,於是耶穌繼續講有關僕人的事情。
1、 忠心又有見識的僕人:
耶穌首先說:「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甚麼是忠心又有見識的僕人呢?
「忠心」的字義:希臘文 pistos = 誠信可靠、可以托付…的意義。
僕人是否對主人忠心呢?僕人是否可以完成主人所交待的事情呢?僕人是否可以堅持到最後呢?這些都是成為忠心僕人必須俱備的條件。
忠僕最重要的是清楚知道自己是上帝所差派的,是要協助上帝管理的人。
「見識」字義:希臘文 phro-ni-mos = 善思考、聰明、靈巧…等意義,此字有關:phren = 心志〈知、情、意〉乃『全面』『成熟』智慧。接觸事物﹑增廣見聞。
見識是對某些情景事物的透視瞭解能力,是一種獨特的看見能力,也就是看到所當看到的,或者見人所未見到的。
廣泛的閱讀報章雜誌是增長我們見識的發法之一,一件事情會報導在報章雜誌中,通常也告訴我們這些事情是獨特的、或者是很稀奇的。
前一陣子,中原教會常有消息出現在教會公報、還有論壇報,這是中原教會開始動起來的表徵,是中原教會有見識的表現,這種事情本來是應該被讚美的。
很可惜的是,其他教會的會友看到卻質疑說:「你們能夠做這麼多事工嗎?」
能夠上報紙版面,是中原教會有見識的證明;如果沒有很特別,報紙怎麼會報導呢?
昨天教會弟兄姐妹一同到龍潭教會,參加中會活動,看到龍潭教會已經有LED跑馬燈了;感謝主,我們教會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安裝好了。中原教會是有見識的教會;不然的話,龍潭教會怎麼會跟進呢?
若單有「忠心」而缺少「見識」,不能盡善其美;若單有「見識」而缺少「忠心」,不能貫徹始終。
2、 惡僕:
惡僕認為主人還沒來,主人距離還很遠;也就是家裡沒大人,惡僕最大,於是惡僕習慣胡作非為。
惡僕是會動手打同伴的人,包括:語言上的暴力,用言語傷人以及用手腳棍棒刀槍傷人。惡僕不但不會幫忙作事工,還常常批評別人作的事工,這是讓人非常灰心的。
除此之外,惡僕會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是會喝酒、放縱自己的人。
喝醉酒的人最會講酒話,酒話排行榜第一名就是:「你都不重視我、你都看不起我」。親愛的弟兄姐妹,教會每個肢體都是上帝的心肝寶貝,沒有任何人會看不起你;如果你擔心弟兄姐妹不認識你,歡迎你每天來參加「晨更祈禱會」,那麼大家就會非常的認識你,更可以互相關心代禱。
3、 忠僕與惡僕最大的差別:
忠僕會按時分糧給他們,耶穌說:當我們分糧給他們時,我們就有福了,上帝要派我們管理一切所有的。教會要如何分糧呢?可以用一對一陪讀聖經的方式,可以用電話、簡訊、網路信箱,最好的方式是參加主日禮拜,得著從上帝來的糧食。
忠僕是有糧食的、是有料的、是有創意的、是有方法的、是有技巧的,最重要的是知道這些都是從上帝而來的。
惡僕和忠僕最大的不同是:惡僕沒有從上帝來的糧食,也沒有糧食可以分糧;所以,惡僕沒有能力幫助別人,也不會想要幫忙別人;惡僕沒有上帝的觀念,不懂得尊主為大,認為自己最好、自己最正確;只要是惡僕看不習慣,都認為是其他人的問題,看不順眼就動手打他的同伴。
三、 養育之最:
1、 那日將來到: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上帝的時間快到了,我們要警醒,我們要隨時準備好;當上帝呼召我們離開時,我們就能馬上離開。
要準備好是很難的,不過我們不能因為困難就不準備;因為時候到了,即使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我們還是得離開。
親愛的弟兄姐妹,大家準備好了嗎?大家準備好要進入上帝所預備的國度了嗎?
「已經預備好的請舉手?」還沒預備好的,可以找牧師聊聊,讓牧師有機會可以幫助你,讓我們都成為被主取去的,而不是被主撇下的。
我們和旁邊前後左右的兄弟姐妹說:「我們一起被主取走」。
2、 我們要成為忠僕、非惡僕:
如果渴望被主取走,那麼我們需要按照主的旨意走,主要我們成為專門用上帝的話語餵養人的忠僕;而不是專門用尖酸刻薄的話語批評同工的惡僕。惡僕喜歡得著人們的稱讚,喜歡用攻擊同工彰顯自己的權威、與影響力;忠僕則是喜歡得著上帝的讚賞,要得著從上帝來的獎勵。
3、 確定主人是誰:
忠僕心中只有一個主人,這個主人就是上帝;惡僕心中也只有一個主人,這個主人就是他自己。忠僕為了主人而作,只追求上帝的榮耀,沒有得著人們的讚美也沒關係;惡僕為自己而作,只追求自己的榮耀,沒有得著人們的讚美就開始批評他人,認為他人不尊重自己。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都是主內的弟兄姐妹,大家都是同工,我們是要看到上帝榮耀的彰顯,而不是求自己得著榮耀,願上帝保守看顧大家。
結論:俗語說:「千金難買早知道」,一般人看到困難,能閃盡量閃,能找個舒適的環境最重要。基督徒即使遇到難題,環境險惡,仍然勇往直前,為了能得著從神而來的獎賞。
◎小組討論問題:
1. 耶穌所說的:「那日」,我希望趕快來到嗎?為什麼?
2. 我是否擁有忠僕的特質?我是否常從上帝那得著糧食?我是否有糧食給人?
3. 我希望主人在旁邊嗎?主人在旁邊時,我們可以得著甚麼幫助?
經文:馬太福音24章36~51節
聖詩:347首(客語220首)、452首(客語310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2篇
前言:
2011.9.9(前天星期五)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我剛繳完教會LED跑馬燈9月份的分期款項,再繳一期10月份的分期款,分期貸款就結束了,心情很輕鬆愉快。回到家中,看到我岳母、以心、以誠都在一樓,還有另一個穿著林森國小制服的小朋友,聽岳母說:「他是隔壁鄰居的小孩」;看到正捷拿數學的問題請教她,我以為是岳母邀請他來教會寫功課。後來,看到以心和正捷玩得很開心,好幾次以心都笑的樂開懷;我就問岳母說:「正捷是妳邀來教會的嗎?」她回答說:「以心聽到後面巷子有玩球的聲音,就跑到後面探頭看看是誰在玩球;我看到以心很像很想玩球,就把門打開,讓她和大哥哥們玩球;後來,以心就邀請他們來教會玩,正捷看到教會有桌子就問看看可不可以在這裡寫功課,有問題就順便問我,晚上也來參加生活數學」。原來國小四年級的正捷,是我們家三歲的以心帶進來教會的,正好和9/4的講道不謀而合:同屬性的人,比較容易互相關心。這也是「養育之美」最重要的訊息觀念,當我們有同性質、可以互相溝通的朋友時,那麼我們的信仰養育之路,將更有上帝的恩典。
今天要分享「養育之最」,甚麼是信仰養育最困難的部份呢?
基督徒是很喜樂的族群,保羅也教導我們: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立比書4章4節)
能夠靠主喜樂,這是上帝的恩典;然而,我們還是要面對:
「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馬太福音24章35節)
教導中最困難的就是有關末日的教導,到時候心中有主話語的忠僕會被上帝帶走;內心缺乏上帝話語的惡僕會被上帝拋棄。但願我們能成為被上帝賦與更大使命的門徒,而不是被上帝重重責罰的惡僕。
我們一起和旁邊或者是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你是上帝忠心的僕人,會被賦與更大使命的門徒」。
一、 那時(末日時):
1、 那日沒有人知道,只有父知道:末日的教導之所以難,在於那日「沒有人知道」,幫上帝做事情的天使不知道,就連說這段經文的主耶穌基督也不知道。對於那種不確定時間的事情要怎麼教導呢?這實在是個大難題。
一般來說,教會辦活動或者是參加甚麼聚會,都會有明確的時間、地點,想要參加者只要在正確的時間到達指定的地點,就可以參加活動、聚會,這是很清楚可以了解的;經文中耶穌卻明確告訴門徒們,末日的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
非常有時間觀念的人們,聽到耶穌講這句話,可能馬上會問耶穌:「耶穌啊!你清醒點吧,就連你都沒有確定的時間,我們要如何聽從(遵循)呢?要如何等待呢?要等到何時呢?」批判性高的人可能會告訴耶穌說:「耶穌啊!既然你都不知道,那麼你就不要講啊!不知道的事情也一直說,難不成你想欺騙大家嗎?」
我們會有這些疑問都是很正常的,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知道事情完全的真相,都希望得到很確定的答案,都希望有確定的時間與地點,希望一切都是在掌握中的,希望一切都是可預測的,至少是可事先被告知的。我們從耶穌門徒的問話可知,耶穌的門徒也是這麼希望,他們問耶穌說:
「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馬太福音24章3節)
耶穌門徒問:「甚麼時候呢?有甚麼預兆呢?」由此可知,耶穌的門徒們是很有時間觀念的,他們也想清楚知道是甚麼時候;於是,耶穌說了許多那時會發生甚麼事情,卻還是完全沒有說到那時是何時;比較摸到一點邊的教導是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馬太福音24章34節)
耶穌講的這世代,是甚麼世代呢?耶穌實在地說、確定的說,我們卻還是聽得很模糊、內心有一大堆的問題;既然有很多問題了,我們再來問一些問題。
請問:「認為這世界最重要的是時間的請舉手?」感謝主,詩篇告訴我們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篇90篇12節)
可見得大家都是有智慧的。當我們在地面上的時間結束了,我們就不再能參與地面上的活動了,怎麼可能有甚麼是比時間還重要的因素呢?
另外一個問題是:「認為這世界有比時間還重要的請舉手?」感謝主,
看了這節經文,讓我深刻感受到,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素,守時也是普世很基本的標準;然而,在上帝的國度中,真的有比時間更重要的元素,甚麼元素比時間還重要呢?
中國的至聖先師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和耶穌講的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孔子說:當他了解真道時,他願意放棄所有在世間的時間,就算死了也甘願。可見得,孔子的重點不在於活的長壽,而在於了解真道。如今我們看到,孔子已經死了兩千年了;但是,他的話語到現在還有許多人在研究,甚至是有博士後的研究。
「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馬太福音24章35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耶穌非常肯定的說:「這些天地都要廢去」,告訴著我們,限制我們人類軀體的「時間」會過去;不會消失的只有上帝的話。說這些不是告訴大家,做事情不用準時,而是有許多事情是比時間還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遵守上帝的話語」,而不是:「時間勝過遵守上帝的話語。」
2、 挪亞進方舟的那日:
耶穌雖然說她自己也不知道那日子、那時辰,祂告訴我們,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挪亞進方舟之前,「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創世記6章5~6節)
於是上帝用洪水滅了大地;只有進入方舟的人得著拯救。
8月時,桃園靈糧堂邀請全桃園區的牧者到威尼斯影城觀看《挪亞方舟.驚世啟示錄2》片中提到香港的影音使團,他們取得了土耳其亞拉臘山的入山許可證,於是他們進入聖經所說挪亞方舟停放處,亞拉臘山有4200公尺高,常年冰雪覆蓋,要攀爬到這些高山上難度非常高,或許是冰雪覆蓋,用歌斐木製造已經有4400多年的方舟,才能保存到現在。
這個團隊發現了船的蹤跡,船艙有上、中、下三層,和聖經所講的一樣,這片子已經上映了,大家可以去看看,見證聖經所寫的是那麼的真實。
除此之外,亞拉臘山週圍有幾處的地名與聖經的經文有關,有一處山谷叫做「八谷」,因為船上有八個人,山谷中有一個村落叫做「八村」;村莊鄰近有另一較小的村,村名翻譯過來是“烏鴉不企”,毫無疑問是指挪亞由方舟釋放一隻大烏鴉;另一村莊的名字叫做“槳被翻轉的地方”,暗示有一次,一艘船經過這地方,開始減慢它的速度,令它停在最後停泊的地方。
耶穌告訴我們挪亞的日子,似乎告訴我們一個可遵循的方式,只是講到最後,耶穌說了一句話:「不知不覺洪水來了」,看來,非常有時間觀念的門徒們,又要失望了,因為耶穌說了那麼多的“那時”,卻還是沒有講是甚麼時候。
3、 那時取去一個,撇下一個:
或許就像耶穌所說,祂也不知道,門徒問耶穌也是沒用的;然而,耶穌還是一再的說,表示耶穌認為,有比那日來臨時,還更重要的東西。到那日會:「取去一個,撇下一個」;耶穌似乎在提醒我們,重要的不是那日何時要來,事實上已經快來了;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是那一個被上帝取去的人。近年來,台灣的工作比較難找,所以許多人都努力找公家機關的工作;老師的工作也很難找,牧師娘暑假時,為了要找學校老師的工作,到許多學校考試,每次看到錄取名單沒安琪的名字時,內心的傷痛是很難形容的,這過程中牧師娘真的很辛苦,我當然心中也很難過,後來終於考取龍岡國中的音樂代課老師,真的是很感謝上帝的帶領。
這種努力準備,期待能考取的心情,最能夠表達耶穌所說的:「那時取去一個,撇下一個」被取去的非常高興,感謝讚美主;如果是沒被取去的,那就只能哀哭切齒了。
從這裡就看到牧師的責任,牧師希望大家都能被上帝取去,所以牧師會邀請大家一定要讀上帝的話語,心中一定要有上帝的話語;如果自己不習慣讀,可以來教會一起參加「晨更祈禱會」;如果晨更的時間不允許,可以跟我或同工約其他時間,一起讀聖經;真的都不行,最少主日來教會時,能專心聽講道;為了讓大家專心聽講道,我想了一個方法,就是鼓勵大家寫講道摘要,寫滿十二次再贈送大家十字架項鍊;這個活動的用意,不是十字架項鍊多美、多名貴,而是希望大家更認真學習上帝的話語。
期待耶穌所說的「那時」到了時,大家因著心中有上帝的話語,而被上帝取去。
請大家和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你一定要被上帝取去」,希望你也可以寫:「講道摘要」。
二、 僕人:甚麼是被取去,甚麼是被撇下,這真的很難了解;或許耶穌知道這很困難了解,於是耶穌繼續講有關僕人的事情。
1、 忠心又有見識的僕人:
耶穌首先說:「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甚麼是忠心又有見識的僕人呢?
「忠心」的字義:希臘文 pistos = 誠信可靠、可以托付…的意義。
僕人是否對主人忠心呢?僕人是否可以完成主人所交待的事情呢?僕人是否可以堅持到最後呢?這些都是成為忠心僕人必須俱備的條件。
忠僕最重要的是清楚知道自己是上帝所差派的,是要協助上帝管理的人。
「見識」字義:希臘文 phro-ni-mos = 善思考、聰明、靈巧…等意義,此字有關:phren = 心志〈知、情、意〉乃『全面』『成熟』智慧。接觸事物﹑增廣見聞。
見識是對某些情景事物的透視瞭解能力,是一種獨特的看見能力,也就是看到所當看到的,或者見人所未見到的。
廣泛的閱讀報章雜誌是增長我們見識的發法之一,一件事情會報導在報章雜誌中,通常也告訴我們這些事情是獨特的、或者是很稀奇的。
前一陣子,中原教會常有消息出現在教會公報、還有論壇報,這是中原教會開始動起來的表徵,是中原教會有見識的表現,這種事情本來是應該被讚美的。
很可惜的是,其他教會的會友看到卻質疑說:「你們能夠做這麼多事工嗎?」
能夠上報紙版面,是中原教會有見識的證明;如果沒有很特別,報紙怎麼會報導呢?
昨天教會弟兄姐妹一同到龍潭教會,參加中會活動,看到龍潭教會已經有LED跑馬燈了;感謝主,我們教會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安裝好了。中原教會是有見識的教會;不然的話,龍潭教會怎麼會跟進呢?
若單有「忠心」而缺少「見識」,不能盡善其美;若單有「見識」而缺少「忠心」,不能貫徹始終。
2、 惡僕:
惡僕認為主人還沒來,主人距離還很遠;也就是家裡沒大人,惡僕最大,於是惡僕習慣胡作非為。
惡僕是會動手打同伴的人,包括:語言上的暴力,用言語傷人以及用手腳棍棒刀槍傷人。惡僕不但不會幫忙作事工,還常常批評別人作的事工,這是讓人非常灰心的。
除此之外,惡僕會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是會喝酒、放縱自己的人。
喝醉酒的人最會講酒話,酒話排行榜第一名就是:「你都不重視我、你都看不起我」。親愛的弟兄姐妹,教會每個肢體都是上帝的心肝寶貝,沒有任何人會看不起你;如果你擔心弟兄姐妹不認識你,歡迎你每天來參加「晨更祈禱會」,那麼大家就會非常的認識你,更可以互相關心代禱。
3、 忠僕與惡僕最大的差別:
忠僕會按時分糧給他們,耶穌說:當我們分糧給他們時,我們就有福了,上帝要派我們管理一切所有的。教會要如何分糧呢?可以用一對一陪讀聖經的方式,可以用電話、簡訊、網路信箱,最好的方式是參加主日禮拜,得著從上帝來的糧食。
忠僕是有糧食的、是有料的、是有創意的、是有方法的、是有技巧的,最重要的是知道這些都是從上帝而來的。
惡僕和忠僕最大的不同是:惡僕沒有從上帝來的糧食,也沒有糧食可以分糧;所以,惡僕沒有能力幫助別人,也不會想要幫忙別人;惡僕沒有上帝的觀念,不懂得尊主為大,認為自己最好、自己最正確;只要是惡僕看不習慣,都認為是其他人的問題,看不順眼就動手打他的同伴。
三、 養育之最:
1、 那日將來到: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上帝的時間快到了,我們要警醒,我們要隨時準備好;當上帝呼召我們離開時,我們就能馬上離開。
要準備好是很難的,不過我們不能因為困難就不準備;因為時候到了,即使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我們還是得離開。
親愛的弟兄姐妹,大家準備好了嗎?大家準備好要進入上帝所預備的國度了嗎?
「已經預備好的請舉手?」還沒預備好的,可以找牧師聊聊,讓牧師有機會可以幫助你,讓我們都成為被主取去的,而不是被主撇下的。
我們和旁邊前後左右的兄弟姐妹說:「我們一起被主取走」。
2、 我們要成為忠僕、非惡僕:
如果渴望被主取走,那麼我們需要按照主的旨意走,主要我們成為專門用上帝的話語餵養人的忠僕;而不是專門用尖酸刻薄的話語批評同工的惡僕。惡僕喜歡得著人們的稱讚,喜歡用攻擊同工彰顯自己的權威、與影響力;忠僕則是喜歡得著上帝的讚賞,要得著從上帝來的獎勵。
3、 確定主人是誰:
忠僕心中只有一個主人,這個主人就是上帝;惡僕心中也只有一個主人,這個主人就是他自己。忠僕為了主人而作,只追求上帝的榮耀,沒有得著人們的讚美也沒關係;惡僕為自己而作,只追求自己的榮耀,沒有得著人們的讚美就開始批評他人,認為他人不尊重自己。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都是主內的弟兄姐妹,大家都是同工,我們是要看到上帝榮耀的彰顯,而不是求自己得著榮耀,願上帝保守看顧大家。
結論:俗語說:「千金難買早知道」,一般人看到困難,能閃盡量閃,能找個舒適的環境最重要。基督徒即使遇到難題,環境險惡,仍然勇往直前,為了能得著從神而來的獎賞。
◎小組討論問題:
1. 耶穌所說的:「那日」,我希望趕快來到嗎?為什麼?
2. 我是否擁有忠僕的特質?我是否常從上帝那得著糧食?我是否有糧食給人?
3. 我希望主人在旁邊嗎?主人在旁邊時,我們可以得著甚麼幫助?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2011.9.6...養育之美...同屬性的幫助...
題目:〈養育之美〉
經文:路加福音1章39~56節
聖詩:456首(客語313首)、338首(客語212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1篇
前言:九月份正值學校開學期間,莘莘學子們紛紛進入學校開始忙碌的求學生涯;本會青年邱大康同學將前往實踐大學的大直院區就讀,鄒心儀同學則是留在中壢就讀清雲大學,鳳山西門教會的柳適學同學來到新屋就讀中央大學,屏東佳冬教會的趙約瑟同學則是就讀中原大學。學習必須付出時間與精神,努力的過程常常是苦澀的;然而,當我們有好的夥伴可以一同學習時,苦澀的過程將變成甜美的回憶。信仰的學習也是如此,當我們有好夥伴一同追求信仰時,信仰之路走來將更甘甜,期待大家都有個美好的信仰學習之路。
一、 誰需要被養育?
1. 胎兒: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看到兩個孕婦,就是馬利亞和以利莎白,這兩個孕婦有幾個巧合點。
第一個巧合是按照常理來看,她們都不可能懷孕,卻懷孕了:馬利亞是因為還沒有結婚,也沒有和未婚夫約瑟在一起,所以不可能會懷孕;以利莎白是因為先生撒迦利亞年紀太大了,自己的年紀也老了,不可能會懷孕了。通常沒有預期會懷孕卻懷孕時,父母雙方都會覺得不適應,甚至是不相信,這兩種可能分別發生在馬利亞的先生約瑟以及以利莎白的先生撒迦利亞身上,所以約瑟才會想要暗中把馬利亞休了,撒迦利亞才會變成啞巴。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現在,未婚懷孕的馬利亞有可能去墮胎;已經是高齡產婦的以利莎白,可能會去做羊膜穿刺,若有畸胎的機率,可能也會去墮胎。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之所以成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並不是因為台灣人不會生小孩、或者是不想生小孩,而是台灣有許多人會選擇用墮胎的方式來面對非預期內的懷孕,特別是未婚懷孕者墮胎的機率最高。如此一來,台灣的生育率自然就往下掉。由此可知,在台灣這個地方,最需要被照顧的,最需要被關心的,就是「胎兒」。因為在他們還沒有辦法表達意見時,就可能會被遺棄、甚至是被殺害。
很特別的是,馬利亞和以利莎白兩個媽媽都沒有選擇這種方法,她們選擇的是先躲起來,這也是她們第二個巧合:以利莎白躲比較久,躲了五個月;馬利亞躲在以利莎白家中三個月之久。為什麼她們要躲起來,其中一個可能是:她們懼怕群眾有意無意的言語談論、甚至是批評;另一種可能是懷孕前三個月是流產的危險期,牧師娘懷孕時,教會的長輩告訴她說懷孕前三個月不能騎腳踏車,騎機車時盡量不要輾過坑洞,以免因為振動太大而流產;可悲的是,懷孕前三個月容易流產,因此要墮胎的婦女都選在懷孕三個月前墮胎,瑞士允許孕婦在懷孕的前十二周內墮胎。
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馬利亞躲了三個月、以利莎白躲了五個月;我們可以很合理的懷疑,馬利亞是為了保護肚子中的胎兒,而躲藏了三個月;以利莎白是為了保護胎兒,而躲藏了五個月。媽媽可以為了胎兒選擇閉關三~五個月的時間,從此可看出母愛的偉大;換個角度可知,胎兒是非常脆弱的,非常需要母親保護的。
第三個巧合是她們懷孕的時間點很接近,而且有四個月的時間彼此都是孕婦的重疊時間。如果以利莎白早些懷孕,可能距離孕婦已久遠,有關孕婦要注意什麼已經淡忘了,就不能成為馬利亞的幫助,因著有這一段一起懷孕的過程,以利莎白成為馬利亞極大的幫助,可以告訴馬利亞懷孕該注意甚麼事項,甚麼東西可以吃?甚麼東西不能吃?懷孕不舒服時該怎麼辦?懷孕會想吐……等等。馬利亞有了以利莎白的經驗,就更知道如何來照顧胎兒,讓耶穌可以順利的長大。
2. 約翰的爸、媽:亞倫的後代、祭司的太太
除了胎兒需要被照顧之外,其實約翰的爸爸、媽媽也是需要被照顧的;雖然約翰的父親是個祭司,是個正直的人,還是得面對沒有小孩可以傳宗接代的遺憾。上帝了解撒迦利亞何以利莎白的需要,所以上帝賞賜給她們一個小孩。過程中,撒迦利亞不相信自己可以老來得子,於是天使就讓他成為啞巴,直到這事情成就的日子。
不能講話是非常痛苦的,而且不是一、兩天或者是一、兩星期,而是長達十個月的時間;但是,上帝愛撒迦利亞,上帝用不同的方式保護撒迦利亞,免得撒迦利亞再次說出上帝所不喜悅的話語,惹上帝的怒氣。如此一來,以利莎白才可以順利將胎兒隱藏、保護胎兒,不會因著撒迦利亞到處詢問是否可能老來得子,製造更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可能會讓以利莎白心情起伏太大,以致於影響到以麗莎白個人,或者是影響到胎兒,甚至是有流產的可能。
3. 耶穌的爸、媽:約翰的爸媽需要被照顧,耶穌的爸媽也是需要被照顧。上帝為馬利亞預備了以利莎白,並透過以利莎白,祝福馬利亞和耶穌,堅定馬利亞的信心,讓馬利亞可以和以利莎白吃孕婦吃的東西,一起分享懷孕的喜悅,讓馬利亞可以在輕鬆的環境下孕育小小的耶穌,於是寫下了:「我心尊主為大」,最感動人的信仰告白。直到以利莎白產期到了,要迎接約翰到來時,馬利亞才回家預備生產。
二、 要如何養育:小到胎兒,大到即將為人父母、或者是資深的祭司,都需要被照顧我們。要如何彼此照顧呢?
1. 尋找有聖靈同在者、同住約三個月:
首先我們要尋找有聖靈同在者,尋求她們的幫助,甚至花一段時間跟隨他們。
聖經上說:撒迦利亞和以利莎白都是個義人,遵行主的一切誡命規條,無可指責;謙卑聽從上帝話語的人是上帝所愛的。以利莎白是馬利亞的親戚;除此之外,以利莎白平常對馬利亞一定很好,當馬利亞一聽到以利莎白也懷孕了,才會毫不遲疑的前往以利莎白的家,向她問安。以利莎白了解上帝的心意,於是從信仰上、生活上、特別是懷孕的過程中,協助馬利亞。
2. 胎兒彼此的互動:
當兩個胎兒互相接近時,胎兒就跳動,歡喜跳躍;胎兒已經有心情、已經可以感受到耶穌基督和聖靈了,以聖經的認定來說,胎兒本身就已經是人了,不因為他小而否定他已經是人的事實。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詩139:13)
當我們還在母腹中時,上帝就保守我們;因此,我們不要誤以為胎兒甚麼都不知道,他們的感覺是非常敏銳的。因此,我們可以讓胎兒有機會接觸別的胎兒,彼此互相鼓勵,互相幫助。
3. 天使:除了有從人來的養育與祝福之外,天使也主動關心撒迦利亞和馬利亞。天使是上帝的使者,是上帝的差役,是被上帝差遣來為了要完成上帝使命的。當有神的使者前來幫助我們時,我們要有謙卑受教的心,對上帝要有信心,不是想要彰顯自己;反而是願意為了完成上帝的使命而努力,甚至是隱藏自己。
三、 養育之美:
1. 上帝照顧我們每個人:
覺得需要上帝照顧的請舉手,感謝主,大部分的人都需要主。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上帝是恩典的上帝,上帝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悔改認罪,每個人都得著上帝的照顧,每個人在天堂都有份。當我們還是胎兒時,我們需要主;當我們是小孩子時,我們需要主;當我們長大時,我們需要主;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我們需要主;當我們年長時,我們也需要主。不論我們在哪個階段,我們都需要主的照顧。
2. 同屬性的人更能彼此了解:
當我們尋求幫助時,最好是能尋求了解我們的人、或者是找有相同屬性的人;了解我們的人知道我們的需要,能夠即時幫助我們。每個年齡層,各有不同的需要,要如何滿足每個年齡層的需要呢?當我們將同屬性的弟兄姐妹放在一起時,自然可以成為互相幫助的團體。同屬性可以用幾種方式區分:同性別、年齡層接近、工作性質類似、相同的疾病、相同的興趣……等等,為了讓大家能找到同屬性的人,於是教會努力鼓吹,希望大家能組更多類型的小組,讓同屬性的兄姐能彼此關心照顧。
3. 上帝的憐憫:
上帝的憐憫是要讓飢餓的可以吃飽,憐憫敬畏祂的人,讓卑微的升高。
「他憐憫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正心裡妄想就被他趕散了。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他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路加福音1章50~54節)
結論:人類沒有全能者,都需要他人的幫忙與協助。當需要協助時,可以主動尋找幫助,上帝會安排可以照顧我們、關心我們的人;只要我們願意尋求協助,聖靈必親自動工,必有上帝的憐憫臨到大家。
◎小組討論問題:
1. 誰最需要被照顧?自己有需要被照顧嗎?牧師、長執、同工是需要被照顧嗎?
2. 要如何照顧需要幫助的人呢?如何幫她們製造機會,尋求適合的人關心呢?
3. 人類最需要誰的照顧呢?誰最了解我呢?上帝的憐憫何時臨到呢?
經文:路加福音1章39~56節
聖詩:456首(客語313首)、338首(客語212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1篇
前言:九月份正值學校開學期間,莘莘學子們紛紛進入學校開始忙碌的求學生涯;本會青年邱大康同學將前往實踐大學的大直院區就讀,鄒心儀同學則是留在中壢就讀清雲大學,鳳山西門教會的柳適學同學來到新屋就讀中央大學,屏東佳冬教會的趙約瑟同學則是就讀中原大學。學習必須付出時間與精神,努力的過程常常是苦澀的;然而,當我們有好的夥伴可以一同學習時,苦澀的過程將變成甜美的回憶。信仰的學習也是如此,當我們有好夥伴一同追求信仰時,信仰之路走來將更甘甜,期待大家都有個美好的信仰學習之路。
一、 誰需要被養育?
1. 胎兒: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看到兩個孕婦,就是馬利亞和以利莎白,這兩個孕婦有幾個巧合點。
第一個巧合是按照常理來看,她們都不可能懷孕,卻懷孕了:馬利亞是因為還沒有結婚,也沒有和未婚夫約瑟在一起,所以不可能會懷孕;以利莎白是因為先生撒迦利亞年紀太大了,自己的年紀也老了,不可能會懷孕了。通常沒有預期會懷孕卻懷孕時,父母雙方都會覺得不適應,甚至是不相信,這兩種可能分別發生在馬利亞的先生約瑟以及以利莎白的先生撒迦利亞身上,所以約瑟才會想要暗中把馬利亞休了,撒迦利亞才會變成啞巴。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現在,未婚懷孕的馬利亞有可能去墮胎;已經是高齡產婦的以利莎白,可能會去做羊膜穿刺,若有畸胎的機率,可能也會去墮胎。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之所以成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並不是因為台灣人不會生小孩、或者是不想生小孩,而是台灣有許多人會選擇用墮胎的方式來面對非預期內的懷孕,特別是未婚懷孕者墮胎的機率最高。如此一來,台灣的生育率自然就往下掉。由此可知,在台灣這個地方,最需要被照顧的,最需要被關心的,就是「胎兒」。因為在他們還沒有辦法表達意見時,就可能會被遺棄、甚至是被殺害。
很特別的是,馬利亞和以利莎白兩個媽媽都沒有選擇這種方法,她們選擇的是先躲起來,這也是她們第二個巧合:以利莎白躲比較久,躲了五個月;馬利亞躲在以利莎白家中三個月之久。為什麼她們要躲起來,其中一個可能是:她們懼怕群眾有意無意的言語談論、甚至是批評;另一種可能是懷孕前三個月是流產的危險期,牧師娘懷孕時,教會的長輩告訴她說懷孕前三個月不能騎腳踏車,騎機車時盡量不要輾過坑洞,以免因為振動太大而流產;可悲的是,懷孕前三個月容易流產,因此要墮胎的婦女都選在懷孕三個月前墮胎,瑞士允許孕婦在懷孕的前十二周內墮胎。
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馬利亞躲了三個月、以利莎白躲了五個月;我們可以很合理的懷疑,馬利亞是為了保護肚子中的胎兒,而躲藏了三個月;以利莎白是為了保護胎兒,而躲藏了五個月。媽媽可以為了胎兒選擇閉關三~五個月的時間,從此可看出母愛的偉大;換個角度可知,胎兒是非常脆弱的,非常需要母親保護的。
第三個巧合是她們懷孕的時間點很接近,而且有四個月的時間彼此都是孕婦的重疊時間。如果以利莎白早些懷孕,可能距離孕婦已久遠,有關孕婦要注意什麼已經淡忘了,就不能成為馬利亞的幫助,因著有這一段一起懷孕的過程,以利莎白成為馬利亞極大的幫助,可以告訴馬利亞懷孕該注意甚麼事項,甚麼東西可以吃?甚麼東西不能吃?懷孕不舒服時該怎麼辦?懷孕會想吐……等等。馬利亞有了以利莎白的經驗,就更知道如何來照顧胎兒,讓耶穌可以順利的長大。
2. 約翰的爸、媽:亞倫的後代、祭司的太太
除了胎兒需要被照顧之外,其實約翰的爸爸、媽媽也是需要被照顧的;雖然約翰的父親是個祭司,是個正直的人,還是得面對沒有小孩可以傳宗接代的遺憾。上帝了解撒迦利亞何以利莎白的需要,所以上帝賞賜給她們一個小孩。過程中,撒迦利亞不相信自己可以老來得子,於是天使就讓他成為啞巴,直到這事情成就的日子。
不能講話是非常痛苦的,而且不是一、兩天或者是一、兩星期,而是長達十個月的時間;但是,上帝愛撒迦利亞,上帝用不同的方式保護撒迦利亞,免得撒迦利亞再次說出上帝所不喜悅的話語,惹上帝的怒氣。如此一來,以利莎白才可以順利將胎兒隱藏、保護胎兒,不會因著撒迦利亞到處詢問是否可能老來得子,製造更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可能會讓以利莎白心情起伏太大,以致於影響到以麗莎白個人,或者是影響到胎兒,甚至是有流產的可能。
3. 耶穌的爸、媽:約翰的爸媽需要被照顧,耶穌的爸媽也是需要被照顧。上帝為馬利亞預備了以利莎白,並透過以利莎白,祝福馬利亞和耶穌,堅定馬利亞的信心,讓馬利亞可以和以利莎白吃孕婦吃的東西,一起分享懷孕的喜悅,讓馬利亞可以在輕鬆的環境下孕育小小的耶穌,於是寫下了:「我心尊主為大」,最感動人的信仰告白。直到以利莎白產期到了,要迎接約翰到來時,馬利亞才回家預備生產。
二、 要如何養育:小到胎兒,大到即將為人父母、或者是資深的祭司,都需要被照顧我們。要如何彼此照顧呢?
1. 尋找有聖靈同在者、同住約三個月:
首先我們要尋找有聖靈同在者,尋求她們的幫助,甚至花一段時間跟隨他們。
聖經上說:撒迦利亞和以利莎白都是個義人,遵行主的一切誡命規條,無可指責;謙卑聽從上帝話語的人是上帝所愛的。以利莎白是馬利亞的親戚;除此之外,以利莎白平常對馬利亞一定很好,當馬利亞一聽到以利莎白也懷孕了,才會毫不遲疑的前往以利莎白的家,向她問安。以利莎白了解上帝的心意,於是從信仰上、生活上、特別是懷孕的過程中,協助馬利亞。
2. 胎兒彼此的互動:
當兩個胎兒互相接近時,胎兒就跳動,歡喜跳躍;胎兒已經有心情、已經可以感受到耶穌基督和聖靈了,以聖經的認定來說,胎兒本身就已經是人了,不因為他小而否定他已經是人的事實。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詩139:13)
當我們還在母腹中時,上帝就保守我們;因此,我們不要誤以為胎兒甚麼都不知道,他們的感覺是非常敏銳的。因此,我們可以讓胎兒有機會接觸別的胎兒,彼此互相鼓勵,互相幫助。
3. 天使:除了有從人來的養育與祝福之外,天使也主動關心撒迦利亞和馬利亞。天使是上帝的使者,是上帝的差役,是被上帝差遣來為了要完成上帝使命的。當有神的使者前來幫助我們時,我們要有謙卑受教的心,對上帝要有信心,不是想要彰顯自己;反而是願意為了完成上帝的使命而努力,甚至是隱藏自己。
三、 養育之美:
1. 上帝照顧我們每個人:
覺得需要上帝照顧的請舉手,感謝主,大部分的人都需要主。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上帝是恩典的上帝,上帝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悔改認罪,每個人都得著上帝的照顧,每個人在天堂都有份。當我們還是胎兒時,我們需要主;當我們是小孩子時,我們需要主;當我們長大時,我們需要主;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我們需要主;當我們年長時,我們也需要主。不論我們在哪個階段,我們都需要主的照顧。
2. 同屬性的人更能彼此了解:
當我們尋求幫助時,最好是能尋求了解我們的人、或者是找有相同屬性的人;了解我們的人知道我們的需要,能夠即時幫助我們。每個年齡層,各有不同的需要,要如何滿足每個年齡層的需要呢?當我們將同屬性的弟兄姐妹放在一起時,自然可以成為互相幫助的團體。同屬性可以用幾種方式區分:同性別、年齡層接近、工作性質類似、相同的疾病、相同的興趣……等等,為了讓大家能找到同屬性的人,於是教會努力鼓吹,希望大家能組更多類型的小組,讓同屬性的兄姐能彼此關心照顧。
3. 上帝的憐憫:
上帝的憐憫是要讓飢餓的可以吃飽,憐憫敬畏祂的人,讓卑微的升高。
「他憐憫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正心裡妄想就被他趕散了。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他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路加福音1章50~54節)
結論:人類沒有全能者,都需要他人的幫忙與協助。當需要協助時,可以主動尋找幫助,上帝會安排可以照顧我們、關心我們的人;只要我們願意尋求協助,聖靈必親自動工,必有上帝的憐憫臨到大家。
◎小組討論問題:
1. 誰最需要被照顧?自己有需要被照顧嗎?牧師、長執、同工是需要被照顧嗎?
2. 要如何照顧需要幫助的人呢?如何幫她們製造機會,尋求適合的人關心呢?
3. 人類最需要誰的照顧呢?誰最了解我呢?上帝的憐憫何時臨到呢?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2011.8.28...分殖...讚美.禱告.醫治...
題目:〈分殖〉
經文:馬太福音21章12~22節
聖詩:123B首(客語70首)、321首(客語20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40篇
前言:耶穌對於上帝的聖殿與上帝的城市有著特別的要求,當我們違反耶穌的要求時,我們將會被耶穌趕出聖殿,甚至如無花果樹一般,往後不再結果子。
一、 神的殿:
1. 禱告的殿:
原文字典指出,所謂“兌換銀錢之人”,是與小錢粘在一起的人;而“賣鴿子之人”, 正是保羅所斥責的以敬虔為得利門路(提前六5)。耶穌潔淨聖殿發生了兩次,一次是耶穌傳道事工開始時,記載在約翰福音2章13~17節;今天的經文是耶穌第二次潔淨聖殿,正值耶穌傳道事工快要結束時。耶穌潔淨聖殿,為的是要使聖殿成為禱告的殿,而不是成為賺錢為主的商業場所。我們從耶穌激動的翻桌可知,耶穌非常反對聖殿商業化;耶穌要做的是:聖殿恢復為禱告的殿。
人們在教會不是一昧看經濟狀況,倘若如此,反而會攔阻我們親近神;如果教會也有此現象時,我們要學習耶穌,將攔阻清除,使人們更容易親近神。只有當我們除去不潔淨之物(攔阻)時,我們才有安靜的心來到上帝面前,才能夠安靜的向上帝祈禱,正如耶穌所說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這節經文記載在以賽亞書56章7節:
「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上帝的殿是禱告的殿,是許多人禱告的殿,更是萬民禱告的殿。耶和華所說的萬民,就如以賽亞書56章8節所記載的:
「主耶和華,就是招聚以色列被趕散的,說:在這被招聚的人以外,我還要招聚別人歸併他們。」
上帝除了會把以色列被趕散的人招聚回來之外,上帝還要招聚別人歸併她們。這邊所說的“別人”,就是非猶太人,就是我們這些信主耶穌的人們。
當教會成為禱告的殿時,就會有著許多神蹟奇事的發生:教會上星期六和昨天(連續兩個星期六)都各有兩個人來找教會,上星期六打電話給我的是,我之前認識的會友,另外一位是台神的學弟。昨天早上晨更祈禱會結束時,有一位住板橋的謝松輝先生,幫他的姪子找教會,希望教會可以幫助他;另外一位是中午時,來了一位聚會所的張致芬姐妹,他也是幫他的姪子找教會,希望可以來教會認識神。當「晨更祈禱會」開始快一年時,我們漸漸看到人心在改變,讓人的心不再被世俗的事物所纏累,能夠被釋放出來敬拜上帝。
2. 醫治的殿:
當耶穌看到瞎子和瘸子,耶穌就治好他們。當我們禱告時,屬靈的惡者被捆綁,人們得著釋放,可以前來尋找上帝。當有需要的人來到聖殿時,這時的聖殿不單單是祈禱的殿,聖殿也是醫治的殿。
這兩個禮拜中,來了六個新朋友,其中的兩個人就是因著疾病走進教會,希望教會可以幫助他們。在聖經中確實有著許多的經文記載,敘述著上帝是醫治我們的神。
最常被提起的經文就是: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 神擊打苦待了。那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53:4-6)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前2:24)」
我們可以得著醫治,因著耶穌基督所受的鞭傷,是上帝用重價將我們買贖回來的,讓我們不再受疾病的苦楚,可以勝過疾病。
「耶和華我的 神阿、我曾呼求你、你醫治了我。(詩30:2)」
「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拯救他們。他發命醫治他們、救他們脫離死亡。(詩107:19-20)」
「因為他沒有藐視憎惡受苦的人.也沒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他就垂聽。(詩22:24)」
上帝付了代價,就是要醫治我們,除了需要從神而來的醫治之水,也要呼求、哀求上帝時,上帝垂聽我們的祈禱,上帝發命要醫治我們的疾病;不過上帝並不一定是按照我們的想法,上帝有他的一套方法,我們不只是要向上帝呼求,更要學習聆聽上帝的聲音,了解上帝在我們心中的旨意為計劃何?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太10:1)
「…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主耶穌和他們說完了話、後來被接到天上、坐在 神的右邊。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阿們。(可16:17-20)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4-16)
有人認為牧師祈禱比較有能力,從經文的角度來說,耶穌的門徒、信的人、義人……等,這些人是聖經給予權柄,可以為病人祈禱的。
跟隨基督耶穌的人,上帝都賜給了我們為人祈禱的能力;問題只在於如何成為願意跟隨耶穌的門徒呢?是否真心相信耶穌?是否是那義人?接下來就是要問我們是否願意幫人祈禱?
3. 讚美的殿:
聖殿是禱告的殿、是醫治的殿、也是讚美的殿。
小孩子有單純的心,看到主耶穌行神蹟就感謝讚美主。上帝要我們讚美祂。
「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祂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啟十九5)
「但祢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或作:居所)的。」(詩廿二3)
當我們讚美時,上帝的寶座就在這裡建立。
我們來到上帝面前,我們要懂得時時的敬拜讚美他。
二、 神的城:
1. 無花果樹:
當耶穌進耶路撒冷城時,耶穌餓了,看到無花果樹,想摘無花果來吃,無花果樹在夏天時葉密蔭涼;秋天結果。在巴勒斯坦一帶,無花果樹會在三月長出葉子和一些細小球狀物叫「taksh」,六月才結出果子,若沒有「taksh」就表示這樹長不出無花果。主耶穌在四月份來到樹前「竟找不到甚麼」(13節),就是找不到「taksh」,表示將沒有果子。
耶穌就對無花果樹說:「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
在舊約也有類似的記載:「耶和華說:我必使他們全然滅絕;葡萄樹上必沒有葡萄,無花果樹上必沒有果子,葉子也必枯乾。我所賜給他們的,必離開他們過去。」(耶利米書8章13節)
無花果樹象徵著以色列國
無花果樹象徵猶太民族,只有葉子的無花果樹代表著:空有各式各樣的禮儀條文,和宗教的敬虔外表,卻沒有屬靈的本質;長滿了宗教信仰的葉子,卻結不出公義的果子。因此,主耶穌咒咀無花果樹,象徵神最後要刑罰以色列。第二日,那棵無花果樹,連根也枯了。我們不只是外在的改變,不是只有外在的好看,就像是葉子多一樣,卻沒有果子。
2. 無花果樹有信心:
門徒看到沒有果子的無花果樹,耶穌使她枯乾了,門徒就驚訝,對門徒來說,多少會有些壓力,怎麼沒果子就枯乾了呢?耶穌則說:最大的問題是「信心」,如果有信心時,甚至可以將整座山投在海裡。當我們沒有信心時,我們就沒辦法結果子,親愛的弟兄姐妹,大家有信心嗎?
我們一同和旁邊的弟兄姐妹說:「我可以將山投在海裡」。我們有這麼大的信心,就沒有不可能的事情了。
3. 無花果樹有果子:當我們有信心時,我們自然可以結出果子;當我們信心不夠時,我們可以向上帝禱告,求上帝給我們信心。如果我們沒有結果子,我們的根都有可能會枯乾。
三、 分殖:
1. 結果子:分殖就有如結果子,我們要建立上帝的國度,將上帝的國度建立為禱告的殿、醫治的殿、讚美的殿;當我們擁有健康時,自然會吸引多人來到我們中間,自然可以成為結果子滿滿的人。
2. 憑著信心:要成為結果子的人,不是倚靠身份、地位、錢財,而是憑著對上帝的信心。相信上帝會聽我們的祈禱,會醫治我們的疾病,上帝是我們應該頌讚的。
3. 召聚眾人:上帝的國度是讚美的國度,我們召聚眾人不是為了好玩,不是為了展現個人魅力,也不是為了業績壓力,更不是要和別人比較。我們召聚眾人是為了讓眾人脫離孤單無助的生活,深知我們有著愛我們的父上帝,祂定意要幫助我們、醫治我們,他是配得讚美的主。
結論:上帝的聖殿需要會結果的人、有信心的人;當我們體會上帝的恩典時,將更懂得要禱告。
◎小組討論問題:
1. 一般人為什麼會來到教會?我們為什麼來到教會?教會對於我們有何意義?
2. 在上帝的城市中,哪些人是被上帝揀選的?上帝的選民須負擔甚麼責任?
3. 我們要如何結福音(信仰)的果子?我們要如何才能成為結果子的人?
經文:馬太福音21章12~22節
聖詩:123B首(客語70首)、321首(客語20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40篇
前言:耶穌對於上帝的聖殿與上帝的城市有著特別的要求,當我們違反耶穌的要求時,我們將會被耶穌趕出聖殿,甚至如無花果樹一般,往後不再結果子。
一、 神的殿:
1. 禱告的殿:
原文字典指出,所謂“兌換銀錢之人”,是與小錢粘在一起的人;而“賣鴿子之人”, 正是保羅所斥責的以敬虔為得利門路(提前六5)。耶穌潔淨聖殿發生了兩次,一次是耶穌傳道事工開始時,記載在約翰福音2章13~17節;今天的經文是耶穌第二次潔淨聖殿,正值耶穌傳道事工快要結束時。耶穌潔淨聖殿,為的是要使聖殿成為禱告的殿,而不是成為賺錢為主的商業場所。我們從耶穌激動的翻桌可知,耶穌非常反對聖殿商業化;耶穌要做的是:聖殿恢復為禱告的殿。
人們在教會不是一昧看經濟狀況,倘若如此,反而會攔阻我們親近神;如果教會也有此現象時,我們要學習耶穌,將攔阻清除,使人們更容易親近神。只有當我們除去不潔淨之物(攔阻)時,我們才有安靜的心來到上帝面前,才能夠安靜的向上帝祈禱,正如耶穌所說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這節經文記載在以賽亞書56章7節:
「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上帝的殿是禱告的殿,是許多人禱告的殿,更是萬民禱告的殿。耶和華所說的萬民,就如以賽亞書56章8節所記載的:
「主耶和華,就是招聚以色列被趕散的,說:在這被招聚的人以外,我還要招聚別人歸併他們。」
上帝除了會把以色列被趕散的人招聚回來之外,上帝還要招聚別人歸併她們。這邊所說的“別人”,就是非猶太人,就是我們這些信主耶穌的人們。
當教會成為禱告的殿時,就會有著許多神蹟奇事的發生:教會上星期六和昨天(連續兩個星期六)都各有兩個人來找教會,上星期六打電話給我的是,我之前認識的會友,另外一位是台神的學弟。昨天早上晨更祈禱會結束時,有一位住板橋的謝松輝先生,幫他的姪子找教會,希望教會可以幫助他;另外一位是中午時,來了一位聚會所的張致芬姐妹,他也是幫他的姪子找教會,希望可以來教會認識神。當「晨更祈禱會」開始快一年時,我們漸漸看到人心在改變,讓人的心不再被世俗的事物所纏累,能夠被釋放出來敬拜上帝。
2. 醫治的殿:
當耶穌看到瞎子和瘸子,耶穌就治好他們。當我們禱告時,屬靈的惡者被捆綁,人們得著釋放,可以前來尋找上帝。當有需要的人來到聖殿時,這時的聖殿不單單是祈禱的殿,聖殿也是醫治的殿。
這兩個禮拜中,來了六個新朋友,其中的兩個人就是因著疾病走進教會,希望教會可以幫助他們。在聖經中確實有著許多的經文記載,敘述著上帝是醫治我們的神。
最常被提起的經文就是: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 神擊打苦待了。那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53:4-6)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前2:24)」
我們可以得著醫治,因著耶穌基督所受的鞭傷,是上帝用重價將我們買贖回來的,讓我們不再受疾病的苦楚,可以勝過疾病。
「耶和華我的 神阿、我曾呼求你、你醫治了我。(詩30:2)」
「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拯救他們。他發命醫治他們、救他們脫離死亡。(詩107:19-20)」
「因為他沒有藐視憎惡受苦的人.也沒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他就垂聽。(詩22:24)」
上帝付了代價,就是要醫治我們,除了需要從神而來的醫治之水,也要呼求、哀求上帝時,上帝垂聽我們的祈禱,上帝發命要醫治我們的疾病;不過上帝並不一定是按照我們的想法,上帝有他的一套方法,我們不只是要向上帝呼求,更要學習聆聽上帝的聲音,了解上帝在我們心中的旨意為計劃何?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太10:1)
「…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主耶穌和他們說完了話、後來被接到天上、坐在 神的右邊。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阿們。(可16:17-20)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4-16)
有人認為牧師祈禱比較有能力,從經文的角度來說,耶穌的門徒、信的人、義人……等,這些人是聖經給予權柄,可以為病人祈禱的。
跟隨基督耶穌的人,上帝都賜給了我們為人祈禱的能力;問題只在於如何成為願意跟隨耶穌的門徒呢?是否真心相信耶穌?是否是那義人?接下來就是要問我們是否願意幫人祈禱?
3. 讚美的殿:
聖殿是禱告的殿、是醫治的殿、也是讚美的殿。
小孩子有單純的心,看到主耶穌行神蹟就感謝讚美主。上帝要我們讚美祂。
「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祂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啟十九5)
「但祢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或作:居所)的。」(詩廿二3)
當我們讚美時,上帝的寶座就在這裡建立。
我們來到上帝面前,我們要懂得時時的敬拜讚美他。
二、 神的城:
1. 無花果樹:
當耶穌進耶路撒冷城時,耶穌餓了,看到無花果樹,想摘無花果來吃,無花果樹在夏天時葉密蔭涼;秋天結果。在巴勒斯坦一帶,無花果樹會在三月長出葉子和一些細小球狀物叫「taksh」,六月才結出果子,若沒有「taksh」就表示這樹長不出無花果。主耶穌在四月份來到樹前「竟找不到甚麼」(13節),就是找不到「taksh」,表示將沒有果子。
耶穌就對無花果樹說:「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
在舊約也有類似的記載:「耶和華說:我必使他們全然滅絕;葡萄樹上必沒有葡萄,無花果樹上必沒有果子,葉子也必枯乾。我所賜給他們的,必離開他們過去。」(耶利米書8章13節)
無花果樹象徵著以色列國
無花果樹象徵猶太民族,只有葉子的無花果樹代表著:空有各式各樣的禮儀條文,和宗教的敬虔外表,卻沒有屬靈的本質;長滿了宗教信仰的葉子,卻結不出公義的果子。因此,主耶穌咒咀無花果樹,象徵神最後要刑罰以色列。第二日,那棵無花果樹,連根也枯了。我們不只是外在的改變,不是只有外在的好看,就像是葉子多一樣,卻沒有果子。
2. 無花果樹有信心:
門徒看到沒有果子的無花果樹,耶穌使她枯乾了,門徒就驚訝,對門徒來說,多少會有些壓力,怎麼沒果子就枯乾了呢?耶穌則說:最大的問題是「信心」,如果有信心時,甚至可以將整座山投在海裡。當我們沒有信心時,我們就沒辦法結果子,親愛的弟兄姐妹,大家有信心嗎?
我們一同和旁邊的弟兄姐妹說:「我可以將山投在海裡」。我們有這麼大的信心,就沒有不可能的事情了。
3. 無花果樹有果子:當我們有信心時,我們自然可以結出果子;當我們信心不夠時,我們可以向上帝禱告,求上帝給我們信心。如果我們沒有結果子,我們的根都有可能會枯乾。
三、 分殖:
1. 結果子:分殖就有如結果子,我們要建立上帝的國度,將上帝的國度建立為禱告的殿、醫治的殿、讚美的殿;當我們擁有健康時,自然會吸引多人來到我們中間,自然可以成為結果子滿滿的人。
2. 憑著信心:要成為結果子的人,不是倚靠身份、地位、錢財,而是憑著對上帝的信心。相信上帝會聽我們的祈禱,會醫治我們的疾病,上帝是我們應該頌讚的。
3. 召聚眾人:上帝的國度是讚美的國度,我們召聚眾人不是為了好玩,不是為了展現個人魅力,也不是為了業績壓力,更不是要和別人比較。我們召聚眾人是為了讓眾人脫離孤單無助的生活,深知我們有著愛我們的父上帝,祂定意要幫助我們、醫治我們,他是配得讚美的主。
結論:上帝的聖殿需要會結果的人、有信心的人;當我們體會上帝的恩典時,將更懂得要禱告。
◎小組討論問題:
1. 一般人為什麼會來到教會?我們為什麼來到教會?教會對於我們有何意義?
2. 在上帝的城市中,哪些人是被上帝揀選的?上帝的選民須負擔甚麼責任?
3. 我們要如何結福音(信仰)的果子?我們要如何才能成為結果子的人?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2011.8.21...小組分殖...馬太福音18章15~20節...
題目:〈小組分殖〉
經文:馬太福音18章15~20節
聖詩:444B首(客語299B首)、218首(客語12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9篇
前言:面對著做錯事情的弟兄,我們的心中總是覺得很無奈,該不該告訴他?要由誰來告訴他?要怎麼告訴他?要說到甚麼程度?對於做錯事的弟兄,我們祈求上帝將他們從罪惡的誘惑與捆綁中釋放出來。
一、 得著弟兄的方法:
1. 單獨告訴他:
當弟兄得罪你時,要找單獨相處的機會,將他所做的錯事告訴他。單獨相處的機會,代表著只有兩個人在一處時;只有兩個人討論事情比較不會延伸出其他問題。由此可知,弟兄得罪我們時,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找個只有兩個人的時空,將事情說清楚講明白,倘若對方願意接受我們的講法,那麼我們就得著了這個弟兄。
耶穌很清楚告訴我們,這種彼此有所嫌隙的事情,一定要先告訴當事者;但是,現今的社會充斥著「爆料」文化,水果報紙有著“爆料投訴”的版面,專門接受讀者們的爆料,爆料的優點是許多事情不再被隱藏在檯面下,爆料卻也使得社會充斥著謠言與不信任感;讓人憂心的是社會的「爆料」文化已經進入了教會中,弟兄姐妹彼此有所嫌隙時,沒有按照耶穌的教導:「先單獨告訴對方」,反而是向自己的教會好友訴說,使得教會瀰漫著彼此不信任的氣氛。
「爆料」對於教會的殺傷力很大,不但會使我們失去弟兄,也會讓非教會人士感受到教會和社會一樣,彼此之間非但沒有互相信任,卻有著彼此的傷害,無形中使得非基督徒信主的路更加的漫長。
昨天是很特別的一天,有兩個人主動打電話給我,一位是壢新醫院的家醫科醫師,他是我之前認識的朋友,他希望教會可以幫忙關心他的同事;另外一位是之前台神的學弟,他有一個朋友是龍潭營區的軍官,租房子在中原大學旁,正在找教會,於是就介紹她來我們中原教會。當新朋友來到教會時,他們最先感受到的是「教會的氣氛」。如果教會的氣氛很喜樂,自然他們就會感覺很輕鬆、釋放;如果教會的氣氛很凝重,會讓新朋友產生無形的壓力,這會成為隱形的牆,阻擋新朋友走進教會。
「教會氣氛的營造」是我來到中原教會第一件想做的事情;但是,我的能力不夠;所以,我開始了「晨更祈禱會」,求上帝來幫忙教會,可以成為溫馨感人的教會。感謝主的保守與帶領,經過了10個月,已經有許多人告訴我,中原教會已經變的不一樣了;雖然,還沒有達到我預先設定的情況,感謝主中原教會已經開始改變了。
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兄姐互相鼓勵說:「中原教會好還要更好」。
2. 兩三個人告訴他:
這讓我們看到,如果想要解決事情,單獨告訴他是第一步;如果對方不接受,那怎麼辦呢?耶穌教導我們,要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一同去向他說,勸他悔改。耶穌沒有說帶一大群人去,而是說帶兩三個人去,告訴我們不是要刻意張揚,而是要解決問題。接著我們要問一個問題,誰是那兩三個人呢?誰願意和我一起去勸說呢?這個問題是今天講到最重要的主題。
我們可以想想,我們會找誰一起去勸說弟兄姐妹呢?是長老執事嗎?還是牧師呢?依我的了解,這兩三個人最好是了解我們的人,如果以小組來說,這個人就是小組長和副小組長,組員每個禮拜參加小組,心情好不好、是否遇到甚麼事情,小組長和副小組長最清楚。當遇到問題時,小組長和副小組長是那最好的兩三個人,是最適合一同去幫忙的。或許會有弟兄姐妹認為,那兩三個人不就是長執或者是牧師嗎?這個問題講對了一半,耶穌的意識是如果兩三個人去講之後,弟兄可悔改,那麼問題就解決了。如果問題還沒解決,那麼接下來就真的要找牧師或者是長執。
3. 由教會告訴他 :
原則上,找長執或者是牧師,是一樣意識的,因為找了牧師,牧師會尋求長執來協助處理;找了長執,長執是協助牧師治理教會的重要職位,也就是長執也必須將事情告訴牧師。只要事情告訴了長執與牧師,那就代表著從教會的角度來處理事情。
這時候,牧師會召開小會,由小會一同來思考,如何協助處理,弟兄姐妹有嫌隙的問題。那如果是長執之間有嫌隙怎麼辦?按照社會上解決問題的方法,長執各自尋找支持者,尋求更多人贊成自己的想法,最後用舉手表決方式處理;然而,教會和社會不一樣,教會不要學習社會的處世原則,教會要學習聖經的處世原則,舊約教導弟兄之間不可彼此仇恨、報復,而應該彼此糾正,新約中的耶穌則更進一步,要求其跟隨者要彼此寬恕與和好。教會不是要活出你錯我對的生活,而是要活出你我都在上帝的法則中,你我都願意遵守上帝的法則。所以,沒有問題基督徒,只有被問題困擾的基督徒;沒有不遵守聖經的基督徒(長執、牧師),只有不夠瞭解聖經的基督徒(長執、牧師)。
當教會處理事情時,倘若對方還是不願意悔改,就要將他視為「外邦人或稅吏」,這不是從此不理他、放棄他,而是把它當作稅吏那樣去重新幫助他回轉到神面前。
二、 耶穌的法則:
1. 奉主的名聚會:
當我們奉主的名聚會時,主就在我們中間。是奉主的名,不是某個人的名,也不某個物體的名。
上帝是恩典的上帝,上帝不會拋棄我們,讓我們獨自面對困難,上帝會與我們同在,就像是沙灘上的腳印一般;上帝愛我們,上帝也尊重我們,所以當我們沒有邀請主時,上帝不一定要在我們當中。這也是為什麼每個聚會、活動、開會前都要禱告,就是要奉主的名聚集,邀請主耶穌來到我們中間。當主耶穌來到我們當中時,我們的聚會就會變得不一樣,我們也會更願意參與聚會。
2. 兩個人同心合意:
根據猶太信仰傳統,兩人以上共同研讀「法律」(妥拉)時,天主便臨在於他們當中。耶穌基督也是這麼說:「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耶穌不是說兩百個人同心合意,而是說兩個人同心合意;這也是為什麼教會要一直努力鼓吹,邀請大家成立小組,因為只有在小組中,才容易有兩個人,可以同心合意祈求,就可看到上帝的成全。
3. 釋放與捆綁:
當我們奉主的名聚會,兩三個人同心合意祈求時,主就與我們同在,主也必成全我們。當有弟兄姊妹得罪我們時,我們要求主捆綁那誘惑兄姐犯罪的惡者,求主釋放我們不再被罪所捆綁。我們有著釋放與捆綁的權柄,我們有著從上帝來的能力,在地上所做的,在天上也是一樣。
當兄姐們的身體病痛、心靈憂傷時,我們都要做釋放的禱告,求上帝釋放使大家得以自由。當我們被工作、惡者捆綁時,我們也要求上帝捆綁那惡者,釋放我們得以自由釋放。基督徒千千萬萬不要忽略主耶穌告訴我們的話語,主耶穌不是說牧師、長執才可以捆綁惡者,也不是說只有牧師長執才可以釋放被擄者,耶穌說:「你們」,這包含者所有信主耶穌基督的人,我們都可以做捆綁與釋放的禱告。
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兄姐互相鼓勵說:「我可以做捆綁與釋放的禱告」。
三、 小組分殖:
1. 建立主的小組:
從今天這段經文,可以了解小組要如何分殖?小組是主耶穌的,就不會有捨不得分殖的情況。有時候,小組長會認為小組員們都是因為小組長的關心,才會來到小組,這種觀念是不健康的;既然小組是主耶穌的,那麼我們就是幫耶穌牧養這些小組員,如果來的小組員很多,我們要感謝讚美主;如果來的人不多,我們也要感謝讚美主。
既然小組是主的我們就不要受到人數的捆綁,昨天主日學的老師、學生、學生家長、志工,以及臉書團契的契友們,前往木柵動物園戶外教學,當報名只有10幾位時,同工很煩惱,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時我心裡很疑惑,人數少為什麼煩惱呢?是擔心人數少很沒面子嗎?還是人數少很可惜?早禱會時,我向大家說明:「聚會人數不在多寡,而在於是否有主的同在」,主說:「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只要有兩三個人就有主的同在,那麼我們還煩惱甚麼呢?如果上帝認為只要給我們10幾人,要感謝讚美主;如果上帝要給我們20幾人,也要感謝讚美主;如果上帝要給我們30(40)幾人,我們還是要感謝讚美主。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會因為「晨更禱告會」人數太少而給長執們壓力,因為我知道「晨更禱告會」是上帝的,上帝希望有多少人來,上帝自然會安排,這都不需要我們擔心。
當我們將人數多寡的負擔放下時,聚會時得失心才不會太重;因為我們是要將大家帶到上帝的面前,而不是將大家帶到我們小組長或者是牧師的面前。
木柵動物園籌畫中,當報名只有20位時,教會就有信心訂了一台遊覽車,感謝主的恩典,昨天總共有41人前往木柵動物園;憂慮(擔心)不會使參加的人員增加,只要交托給主,上帝自然會成就他的事工。
2. 建立關係密切的小組:
小組不是只要在小組聚會才見面的團體,小組是日常生活也可以常見面的團體,可以一起吃飯,可以一起遊玩,這樣的小組關係才密切;如此一來,大家才會喜歡參與小組的聚會。
只有關係密切的小組才有真正的互相關心與代禱。
3. 建立釋放的小組:
小組不只是建立直向與神的關係,也要建立橫向與弟兄姐妹的關係,更要有突破撒旦攻擊的能力,成為有上帝能力的小組,可以從上帝得來那屬天力量的團體。一個有屬靈力量的團體,自然人數就會增加,需要幫助的人自然會來到小組。
結論:小組是屬於上帝的,所以小組人數多與少都不需要擔心,上帝必定負責。我們要努力
建立良好關係,學習做釋放的事,分殖更多小組來完成上帝的使命。
◎小組討論問題:
1. 當你發現弟兄做錯事情時,你如何幫助他走出迷網?你會請求誰幫忙?
2. 為什麼我們要參加小組?小組如何幫助人走出迷網?
3. 小組為什麼需要分殖?如何建立功能性的小組?小組如何完成上帝的使命?
經文:馬太福音18章15~20節
聖詩:444B首(客語299B首)、218首(客語12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9篇
前言:面對著做錯事情的弟兄,我們的心中總是覺得很無奈,該不該告訴他?要由誰來告訴他?要怎麼告訴他?要說到甚麼程度?對於做錯事的弟兄,我們祈求上帝將他們從罪惡的誘惑與捆綁中釋放出來。
一、 得著弟兄的方法:
1. 單獨告訴他:
當弟兄得罪你時,要找單獨相處的機會,將他所做的錯事告訴他。單獨相處的機會,代表著只有兩個人在一處時;只有兩個人討論事情比較不會延伸出其他問題。由此可知,弟兄得罪我們時,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找個只有兩個人的時空,將事情說清楚講明白,倘若對方願意接受我們的講法,那麼我們就得著了這個弟兄。
耶穌很清楚告訴我們,這種彼此有所嫌隙的事情,一定要先告訴當事者;但是,現今的社會充斥著「爆料」文化,水果報紙有著“爆料投訴”的版面,專門接受讀者們的爆料,爆料的優點是許多事情不再被隱藏在檯面下,爆料卻也使得社會充斥著謠言與不信任感;讓人憂心的是社會的「爆料」文化已經進入了教會中,弟兄姐妹彼此有所嫌隙時,沒有按照耶穌的教導:「先單獨告訴對方」,反而是向自己的教會好友訴說,使得教會瀰漫著彼此不信任的氣氛。
「爆料」對於教會的殺傷力很大,不但會使我們失去弟兄,也會讓非教會人士感受到教會和社會一樣,彼此之間非但沒有互相信任,卻有著彼此的傷害,無形中使得非基督徒信主的路更加的漫長。
昨天是很特別的一天,有兩個人主動打電話給我,一位是壢新醫院的家醫科醫師,他是我之前認識的朋友,他希望教會可以幫忙關心他的同事;另外一位是之前台神的學弟,他有一個朋友是龍潭營區的軍官,租房子在中原大學旁,正在找教會,於是就介紹她來我們中原教會。當新朋友來到教會時,他們最先感受到的是「教會的氣氛」。如果教會的氣氛很喜樂,自然他們就會感覺很輕鬆、釋放;如果教會的氣氛很凝重,會讓新朋友產生無形的壓力,這會成為隱形的牆,阻擋新朋友走進教會。
「教會氣氛的營造」是我來到中原教會第一件想做的事情;但是,我的能力不夠;所以,我開始了「晨更祈禱會」,求上帝來幫忙教會,可以成為溫馨感人的教會。感謝主的保守與帶領,經過了10個月,已經有許多人告訴我,中原教會已經變的不一樣了;雖然,還沒有達到我預先設定的情況,感謝主中原教會已經開始改變了。
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兄姐互相鼓勵說:「中原教會好還要更好」。
2. 兩三個人告訴他:
這讓我們看到,如果想要解決事情,單獨告訴他是第一步;如果對方不接受,那怎麼辦呢?耶穌教導我們,要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一同去向他說,勸他悔改。耶穌沒有說帶一大群人去,而是說帶兩三個人去,告訴我們不是要刻意張揚,而是要解決問題。接著我們要問一個問題,誰是那兩三個人呢?誰願意和我一起去勸說呢?這個問題是今天講到最重要的主題。
我們可以想想,我們會找誰一起去勸說弟兄姐妹呢?是長老執事嗎?還是牧師呢?依我的了解,這兩三個人最好是了解我們的人,如果以小組來說,這個人就是小組長和副小組長,組員每個禮拜參加小組,心情好不好、是否遇到甚麼事情,小組長和副小組長最清楚。當遇到問題時,小組長和副小組長是那最好的兩三個人,是最適合一同去幫忙的。或許會有弟兄姐妹認為,那兩三個人不就是長執或者是牧師嗎?這個問題講對了一半,耶穌的意識是如果兩三個人去講之後,弟兄可悔改,那麼問題就解決了。如果問題還沒解決,那麼接下來就真的要找牧師或者是長執。
3. 由教會告訴他 :
原則上,找長執或者是牧師,是一樣意識的,因為找了牧師,牧師會尋求長執來協助處理;找了長執,長執是協助牧師治理教會的重要職位,也就是長執也必須將事情告訴牧師。只要事情告訴了長執與牧師,那就代表著從教會的角度來處理事情。
這時候,牧師會召開小會,由小會一同來思考,如何協助處理,弟兄姐妹有嫌隙的問題。那如果是長執之間有嫌隙怎麼辦?按照社會上解決問題的方法,長執各自尋找支持者,尋求更多人贊成自己的想法,最後用舉手表決方式處理;然而,教會和社會不一樣,教會不要學習社會的處世原則,教會要學習聖經的處世原則,舊約教導弟兄之間不可彼此仇恨、報復,而應該彼此糾正,新約中的耶穌則更進一步,要求其跟隨者要彼此寬恕與和好。教會不是要活出你錯我對的生活,而是要活出你我都在上帝的法則中,你我都願意遵守上帝的法則。所以,沒有問題基督徒,只有被問題困擾的基督徒;沒有不遵守聖經的基督徒(長執、牧師),只有不夠瞭解聖經的基督徒(長執、牧師)。
當教會處理事情時,倘若對方還是不願意悔改,就要將他視為「外邦人或稅吏」,這不是從此不理他、放棄他,而是把它當作稅吏那樣去重新幫助他回轉到神面前。
二、 耶穌的法則:
1. 奉主的名聚會:
當我們奉主的名聚會時,主就在我們中間。是奉主的名,不是某個人的名,也不某個物體的名。
上帝是恩典的上帝,上帝不會拋棄我們,讓我們獨自面對困難,上帝會與我們同在,就像是沙灘上的腳印一般;上帝愛我們,上帝也尊重我們,所以當我們沒有邀請主時,上帝不一定要在我們當中。這也是為什麼每個聚會、活動、開會前都要禱告,就是要奉主的名聚集,邀請主耶穌來到我們中間。當主耶穌來到我們當中時,我們的聚會就會變得不一樣,我們也會更願意參與聚會。
2. 兩個人同心合意:
根據猶太信仰傳統,兩人以上共同研讀「法律」(妥拉)時,天主便臨在於他們當中。耶穌基督也是這麼說:「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耶穌不是說兩百個人同心合意,而是說兩個人同心合意;這也是為什麼教會要一直努力鼓吹,邀請大家成立小組,因為只有在小組中,才容易有兩個人,可以同心合意祈求,就可看到上帝的成全。
3. 釋放與捆綁:
當我們奉主的名聚會,兩三個人同心合意祈求時,主就與我們同在,主也必成全我們。當有弟兄姊妹得罪我們時,我們要求主捆綁那誘惑兄姐犯罪的惡者,求主釋放我們不再被罪所捆綁。我們有著釋放與捆綁的權柄,我們有著從上帝來的能力,在地上所做的,在天上也是一樣。
當兄姐們的身體病痛、心靈憂傷時,我們都要做釋放的禱告,求上帝釋放使大家得以自由。當我們被工作、惡者捆綁時,我們也要求上帝捆綁那惡者,釋放我們得以自由釋放。基督徒千千萬萬不要忽略主耶穌告訴我們的話語,主耶穌不是說牧師、長執才可以捆綁惡者,也不是說只有牧師長執才可以釋放被擄者,耶穌說:「你們」,這包含者所有信主耶穌基督的人,我們都可以做捆綁與釋放的禱告。
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兄姐互相鼓勵說:「我可以做捆綁與釋放的禱告」。
三、 小組分殖:
1. 建立主的小組:
從今天這段經文,可以了解小組要如何分殖?小組是主耶穌的,就不會有捨不得分殖的情況。有時候,小組長會認為小組員們都是因為小組長的關心,才會來到小組,這種觀念是不健康的;既然小組是主耶穌的,那麼我們就是幫耶穌牧養這些小組員,如果來的小組員很多,我們要感謝讚美主;如果來的人不多,我們也要感謝讚美主。
既然小組是主的我們就不要受到人數的捆綁,昨天主日學的老師、學生、學生家長、志工,以及臉書團契的契友們,前往木柵動物園戶外教學,當報名只有10幾位時,同工很煩惱,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時我心裡很疑惑,人數少為什麼煩惱呢?是擔心人數少很沒面子嗎?還是人數少很可惜?早禱會時,我向大家說明:「聚會人數不在多寡,而在於是否有主的同在」,主說:「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只要有兩三個人就有主的同在,那麼我們還煩惱甚麼呢?如果上帝認為只要給我們10幾人,要感謝讚美主;如果上帝要給我們20幾人,也要感謝讚美主;如果上帝要給我們30(40)幾人,我們還是要感謝讚美主。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會因為「晨更禱告會」人數太少而給長執們壓力,因為我知道「晨更禱告會」是上帝的,上帝希望有多少人來,上帝自然會安排,這都不需要我們擔心。
當我們將人數多寡的負擔放下時,聚會時得失心才不會太重;因為我們是要將大家帶到上帝的面前,而不是將大家帶到我們小組長或者是牧師的面前。
木柵動物園籌畫中,當報名只有20位時,教會就有信心訂了一台遊覽車,感謝主的恩典,昨天總共有41人前往木柵動物園;憂慮(擔心)不會使參加的人員增加,只要交托給主,上帝自然會成就他的事工。
2. 建立關係密切的小組:
小組不是只要在小組聚會才見面的團體,小組是日常生活也可以常見面的團體,可以一起吃飯,可以一起遊玩,這樣的小組關係才密切;如此一來,大家才會喜歡參與小組的聚會。
只有關係密切的小組才有真正的互相關心與代禱。
3. 建立釋放的小組:
小組不只是建立直向與神的關係,也要建立橫向與弟兄姐妹的關係,更要有突破撒旦攻擊的能力,成為有上帝能力的小組,可以從上帝得來那屬天力量的團體。一個有屬靈力量的團體,自然人數就會增加,需要幫助的人自然會來到小組。
結論:小組是屬於上帝的,所以小組人數多與少都不需要擔心,上帝必定負責。我們要努力
建立良好關係,學習做釋放的事,分殖更多小組來完成上帝的使命。
◎小組討論問題:
1. 當你發現弟兄做錯事情時,你如何幫助他走出迷網?你會請求誰幫忙?
2. 為什麼我們要參加小組?小組如何幫助人走出迷網?
3. 小組為什麼需要分殖?如何建立功能性的小組?小組如何完成上帝的使命?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2011.8.14.分殖之最...被拒絕怎麼辦?
題目:〈分殖之最〉(被拒絕了怎麼辦?)
經文:馬太福音15章21~28節
聖詩:346首(客語219首)、464首(客語318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8篇
前言:耶穌為什麼起初拒絕迦南婦人的請求?後來卻又願意接受婦人的請求?
一、 被拒絕的人生:
1. 被法利賽人和文士拒絕:
馬太福音15章21節說:「耶穌離開那裏,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
耶穌為什麼會離開那裏呢?那裡又是哪裡呢?從聖經可知,耶穌離開「革尼撒勒」(Gennesaret),革尼撒勒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北岸,意思是富裕的花園。耶穌曾經在這個地方呼召彼得、雅各和約翰,並醫治患血漏病的女人。這是一個物質上、屬靈上都富足、是耶穌興起門徒的地方。耶穌為什麼要離開富足的地方呢?
因為法利賽人和文士質疑耶穌的門徒「飯前不洗手」,以心看巧虎的節目,巧虎有教導吃東西之前要洗手,所以不論在家裡或者是出去吃飯,以心都會主動說:「我要洗手」,洗手這件事情是很基本的衛生教育,如果耶穌的門徒飯前忘了洗手,耶穌大可回答說:「對不起,我錯了」我沒有巧虎教的那麼好;然而,耶穌沒有這麼回答,耶穌知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的用意,不在於提醒門徒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而是藉著挑剔耶穌門徒屬世的不良習慣,挑剔耶穌的屬靈教導,同時質疑耶穌的屬靈權柄。
法利賽人和文士藉著罵耶穌的門徒,轉個彎的罵耶穌,簡單的說就是:「耶穌你的門徒,這麼沒有衛生,你大概也好不到哪裡去」;這時候,耶穌回答說:「入口的不傷害人,出口的汙穢卻會傷害人」。
雖然,「革尼撒勒」對於耶穌是很特別、很受祝福的地方;然而,當這個地方有人反對耶穌、拒絕耶穌時,耶穌就離開這地,前往「推羅、西頓」的地方。
2. 被門徒拒絕:
耶穌和門徒離開了「革尼撒勒」到了推羅,推羅在古時是希臘的主要港口城市,周圍都是相信神明的異教徒;然而,在那裡有人認識耶穌,她主動來尋求耶穌。門徒剛剛在「革尼撒勒」被法利賽人批評「飯前不洗手」,害得耶穌不得不離開大家都喜歡的地方,門徒正為這件事情心情不好時,卻有人向耶穌訴苦;就門徒很煩的時候,耶穌又沒有說話,門徒就告訴耶穌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他走吧!」言下之意就是:「趕他走吧!」
有個發生在解放黑奴前美國南部的故事。一天,一名黑奴想要進入教堂,有個白人看見,就跑出來阻止,不讓他進去。黑人就看著白人,說:「老爺,我現在來教堂掃地。」這位白人就雙眼瞪著黑奴說:「若掃地可以進去,但絕對不可以禱告!」
我們可以說:門徒被法利賽人和文士拒絕,這事情使得到門徒不願意接待迦南婦人,甚至是請耶穌趕她走。或許我們可以說:門徒也是人,會受到心情的影響,是很正常、很自然的;然而,出乎意料的,耶穌面對這個痛苦的迦南婦人,卻一句話也沒說。
3. 被耶穌拒絕:
通常我們不說一句話,代表著我們對這件事情:「不想回應、懶得回答」、或者是「沒有意見」。根據耶穌之後說的一句話:「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可見得,耶穌不是「沒有意見」,而是不想回應這迦南婦人;被生命不成熟,連飯前洗手都不懂的門徒拒絕就算了,如今卻被耶穌拒絕;甚至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後書3章9節)
上帝的心意是要人人都悔改,為什麼耶穌會有這反常的表現呢?沒有幫助這迦南婦人就算了,還說話來刺激她、傷害他,把她比喻為“狗”。罵人是狗,這件事情在現今的社會來說,是要被判罰金的。
耶穌為什麼會有這麼失常的反應呢?
按聖經的脈絡可推測,耶穌心中還想著被法利賽人和文士批評這件事情;只能說這名婦人來的不是時候,甚至是很倒楣,就像是一般人說的,掃到颱風尾,運氣很不好。如果是個性差、脾氣不好的人,早就向耶穌和門徒開罵了,罵耶穌和門徒沒有愛心、沒有良心,怎麼可以把外邦的可憐人說成狗呢?
二、 從被拒絕到被接受:
1. 喊叫主耶穌:
當我們被拒絕時,我們常常會選擇離開,就像是耶穌和門徒一樣;當我們被咒罵時,我們常常會選擇罵回去,就像是耶穌一樣。很特別的是,迦南婦人並沒有離開,更沒有咒罵耶穌和門徒,而是選擇繼續呼喊耶穌,為什麼迦南婦人要這樣做呢?她難道沒有羞恥心嗎?人家都擺明不願意幫忙了,為何還不死心呢?難道沒有脾氣嗎?被罵卻不還口。
我想迦南婦人不是聖人,她和我們一樣有羞恥心,當然也有脾氣;不同的是,她有一個可憐的女兒,她深深愛著的女兒被鬼附的很痛苦;在這之前,她帶著她的女兒走遍各廟宇、尋遍各地的名醫,除了花盡了錢財,甚麼也沒得到。她告訴耶穌說:「可憐我」,她不是說:「可憐我的女兒」,而是把女兒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她說:「可憐我」。
我們為他人禱告時,常會說:「主啊!求你救救她,幫幫他」,我們很少會說:「求你可憐我」。
聖經中直接教導信徒「呼求主名」的經節有七十處之多。在詩篇中,詩人們更是提到「呼求主名」達三百三十次之多。在使徒行傳裡,彼得引用舊約聖經約珥書上預言基督的一句話,「那時,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所以,一個得救基督徒的明顯表現就是求告主名。這位迦南婦人雖然對上帝的話語一定了解;但是她願意喊叫主耶穌,祈求主的幫忙。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像這位迦南婦人一樣,深刻體會旁人的痛苦,甚至是把這些痛苦當成是自己的痛苦時,才知道要如何為人祈禱,如何喊叫主耶穌。怎麼喊叫呢?我們一同喊說:「主耶穌啊」。
2. 跪拜主耶穌:
迦南婦人不只是喊叫:「主啊」,更是跪在主的面前,深切懇求的說:「主啊!幫助我」。
我們不只是用我們的語言求告主,我們也要用我們的行為跪拜主,希望我們的教會不只是用語言來求告主,更是願意跪在主面前謙卑的來求告神。
主說:「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七8)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一同學習:站著能喊叫主耶穌,跪下來能禱告。今天的講道,大家只要記得兩件事情,就是:「站著喊叫主耶穌,跪下來禱告」。
3. 勇於和主耶穌對話:
看到迦南婦人愛女兒的心,讓我十分感動;大部分人被拒絕後,都會選擇離開,迦南婦人卻還願意和耶穌對話。可能是這婦人已經被拒絕太多次了,已經被騙太多次了,耶穌的拒絕對她來說已經不痛不癢了,迦南婦人真的了解主耶穌,她知道只剩耶穌可以幫助他了。我們只能說,一般人常常禱告個四、五次,主沒有成就,就放棄禱告;或者是禱告個一兩個星期,主沒有成就,就放棄了。
看到迦南婦人,讓我深刻體會到:「與主對話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決心」不管旁邊的人說甚麼,我們都要緊緊抓住主耶穌,即使主耶穌不答應,我們還是要學習迦南婦人的智慧與精神,就算是被看成狗,也要求主耶穌施憐憫。
三、 分殖之最:
1. 轉移陣地:當我們看到這段經文時,我們可以思考教會要如何分殖?教會分殖的過程,一定會碰到從人來的阻礙,這時候不一定要正面衝突,也可以選擇先暫時轉移陣地。如果是上帝還沒有施恩時,我們要學習迦南婦人,不斷的呼求主耶穌,直到上帝動工。
要轉移陣地到哪裡呢?就是轉移到有上帝百姓的地方,轉移到有人願意接受上帝的地方。只要有人願意接受上帝,就會不斷的看到上帝的大能。
當我就讀神學院時,神學院幫每一位學生安排心理師的諮商,幫助神學生了解自己,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告訴那位心理師說:「如果讀神學院會讓我看不到上帝的作為,那我情願不讀神學院」,這句話也是我的信仰告白。
經過這幾年,我深刻體會到,上帝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上帝;上帝常常會用我所能了解的方式告訴我,祂要如何帶領我。親愛的弟兄姊妹,我相信上帝也會用大家所能了解的方式,告訴大家上帝的帶領,關鍵點在於:無論我們在哪裡都要經歷這奇妙的上帝。
2. 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教會分殖過程碰到阻礙時,除了轉移陣地之外;我們也可以選擇有所為,或者是有所不為;不是每件幫助他人的事情,都必須我們來完成,就像是昨天「晨更祈禱會」時,有一位更生人來到教會,他從台中來中壢工作,因為有著酗酒的習慣,常會昏迷,所以老闆要他休息;他要回台中,教會就幫他打電話給警察,請警察協助他回到他的故鄉。
當我們受到刺激、打擊時,我們不用勉強自己一定要做甚麼,可以先休息一段時間;因為上帝喜歡甘心樂意的服事。
或許有人認為教會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才叫做教會,不然只是「睜眼說瞎話」,自己欺騙自己;教會的確有一定要做的事情,甚麼是那一定要做的事情呢?就是「睜眼說神話、睜眼看神的作為」,我們要來看上帝的話語,我們要來經驗上帝大能的作為,這才是真正的教會。
3. 碎渣兒的信心:
迦南婦人謙卑自己,就算是被說成狗,也沒有關係;當大衛被掃羅王追殺時,他曾說自己是「死狗」。這代表著我們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帝的恩典。我是微小的,只要神一點點的恩典就夠了。
耶穌對門徒說: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太福音16章24節)
捨己包含著:捨去我們的脾氣、甚至捨去我們的自尊、捨去我們自己;重要的是:「背主的十字架」,將主耶穌救恩的故事傳揚開來,那麼我們就會看到上帝的大能。
韓國愛的原子彈,孫良源牧師的故事。
捨己就是情願自己被踐踏,背十字架就是努力只為主救恩。
結論:受傷害時,我們會不願意幫助人;直到發現了有信心的人,將再次成就上帝的大能。
◎小組討論問題:
1. 在原生家庭中,是否有被傷害的經驗?要如何面對這些從家庭而來的傷害?
2. 當我們不被接受時,要如何轉換我們的心情?我們要以何種心態幫助他人?
3. 我們的心情狀態會影響服事嗎?服事的效率重要,還是個人感受重要?
經文:馬太福音15章21~28節
聖詩:346首(客語219首)、464首(客語318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8篇
前言:耶穌為什麼起初拒絕迦南婦人的請求?後來卻又願意接受婦人的請求?
一、 被拒絕的人生:
1. 被法利賽人和文士拒絕:
馬太福音15章21節說:「耶穌離開那裏,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
耶穌為什麼會離開那裏呢?那裡又是哪裡呢?從聖經可知,耶穌離開「革尼撒勒」(Gennesaret),革尼撒勒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北岸,意思是富裕的花園。耶穌曾經在這個地方呼召彼得、雅各和約翰,並醫治患血漏病的女人。這是一個物質上、屬靈上都富足、是耶穌興起門徒的地方。耶穌為什麼要離開富足的地方呢?
因為法利賽人和文士質疑耶穌的門徒「飯前不洗手」,以心看巧虎的節目,巧虎有教導吃東西之前要洗手,所以不論在家裡或者是出去吃飯,以心都會主動說:「我要洗手」,洗手這件事情是很基本的衛生教育,如果耶穌的門徒飯前忘了洗手,耶穌大可回答說:「對不起,我錯了」我沒有巧虎教的那麼好;然而,耶穌沒有這麼回答,耶穌知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的用意,不在於提醒門徒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而是藉著挑剔耶穌門徒屬世的不良習慣,挑剔耶穌的屬靈教導,同時質疑耶穌的屬靈權柄。
法利賽人和文士藉著罵耶穌的門徒,轉個彎的罵耶穌,簡單的說就是:「耶穌你的門徒,這麼沒有衛生,你大概也好不到哪裡去」;這時候,耶穌回答說:「入口的不傷害人,出口的汙穢卻會傷害人」。
雖然,「革尼撒勒」對於耶穌是很特別、很受祝福的地方;然而,當這個地方有人反對耶穌、拒絕耶穌時,耶穌就離開這地,前往「推羅、西頓」的地方。
2. 被門徒拒絕:
耶穌和門徒離開了「革尼撒勒」到了推羅,推羅在古時是希臘的主要港口城市,周圍都是相信神明的異教徒;然而,在那裡有人認識耶穌,她主動來尋求耶穌。門徒剛剛在「革尼撒勒」被法利賽人批評「飯前不洗手」,害得耶穌不得不離開大家都喜歡的地方,門徒正為這件事情心情不好時,卻有人向耶穌訴苦;就門徒很煩的時候,耶穌又沒有說話,門徒就告訴耶穌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他走吧!」言下之意就是:「趕他走吧!」
有個發生在解放黑奴前美國南部的故事。一天,一名黑奴想要進入教堂,有個白人看見,就跑出來阻止,不讓他進去。黑人就看著白人,說:「老爺,我現在來教堂掃地。」這位白人就雙眼瞪著黑奴說:「若掃地可以進去,但絕對不可以禱告!」
我們可以說:門徒被法利賽人和文士拒絕,這事情使得到門徒不願意接待迦南婦人,甚至是請耶穌趕她走。或許我們可以說:門徒也是人,會受到心情的影響,是很正常、很自然的;然而,出乎意料的,耶穌面對這個痛苦的迦南婦人,卻一句話也沒說。
3. 被耶穌拒絕:
通常我們不說一句話,代表著我們對這件事情:「不想回應、懶得回答」、或者是「沒有意見」。根據耶穌之後說的一句話:「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可見得,耶穌不是「沒有意見」,而是不想回應這迦南婦人;被生命不成熟,連飯前洗手都不懂的門徒拒絕就算了,如今卻被耶穌拒絕;甚至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後書3章9節)
上帝的心意是要人人都悔改,為什麼耶穌會有這反常的表現呢?沒有幫助這迦南婦人就算了,還說話來刺激她、傷害他,把她比喻為“狗”。罵人是狗,這件事情在現今的社會來說,是要被判罰金的。
耶穌為什麼會有這麼失常的反應呢?
按聖經的脈絡可推測,耶穌心中還想著被法利賽人和文士批評這件事情;只能說這名婦人來的不是時候,甚至是很倒楣,就像是一般人說的,掃到颱風尾,運氣很不好。如果是個性差、脾氣不好的人,早就向耶穌和門徒開罵了,罵耶穌和門徒沒有愛心、沒有良心,怎麼可以把外邦的可憐人說成狗呢?
二、 從被拒絕到被接受:
1. 喊叫主耶穌:
當我們被拒絕時,我們常常會選擇離開,就像是耶穌和門徒一樣;當我們被咒罵時,我們常常會選擇罵回去,就像是耶穌一樣。很特別的是,迦南婦人並沒有離開,更沒有咒罵耶穌和門徒,而是選擇繼續呼喊耶穌,為什麼迦南婦人要這樣做呢?她難道沒有羞恥心嗎?人家都擺明不願意幫忙了,為何還不死心呢?難道沒有脾氣嗎?被罵卻不還口。
我想迦南婦人不是聖人,她和我們一樣有羞恥心,當然也有脾氣;不同的是,她有一個可憐的女兒,她深深愛著的女兒被鬼附的很痛苦;在這之前,她帶著她的女兒走遍各廟宇、尋遍各地的名醫,除了花盡了錢財,甚麼也沒得到。她告訴耶穌說:「可憐我」,她不是說:「可憐我的女兒」,而是把女兒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她說:「可憐我」。
我們為他人禱告時,常會說:「主啊!求你救救她,幫幫他」,我們很少會說:「求你可憐我」。
聖經中直接教導信徒「呼求主名」的經節有七十處之多。在詩篇中,詩人們更是提到「呼求主名」達三百三十次之多。在使徒行傳裡,彼得引用舊約聖經約珥書上預言基督的一句話,「那時,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所以,一個得救基督徒的明顯表現就是求告主名。這位迦南婦人雖然對上帝的話語一定了解;但是她願意喊叫主耶穌,祈求主的幫忙。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像這位迦南婦人一樣,深刻體會旁人的痛苦,甚至是把這些痛苦當成是自己的痛苦時,才知道要如何為人祈禱,如何喊叫主耶穌。怎麼喊叫呢?我們一同喊說:「主耶穌啊」。
2. 跪拜主耶穌:
迦南婦人不只是喊叫:「主啊」,更是跪在主的面前,深切懇求的說:「主啊!幫助我」。
我們不只是用我們的語言求告主,我們也要用我們的行為跪拜主,希望我們的教會不只是用語言來求告主,更是願意跪在主面前謙卑的來求告神。
主說:「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七8)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一同學習:站著能喊叫主耶穌,跪下來能禱告。今天的講道,大家只要記得兩件事情,就是:「站著喊叫主耶穌,跪下來禱告」。
3. 勇於和主耶穌對話:
看到迦南婦人愛女兒的心,讓我十分感動;大部分人被拒絕後,都會選擇離開,迦南婦人卻還願意和耶穌對話。可能是這婦人已經被拒絕太多次了,已經被騙太多次了,耶穌的拒絕對她來說已經不痛不癢了,迦南婦人真的了解主耶穌,她知道只剩耶穌可以幫助他了。我們只能說,一般人常常禱告個四、五次,主沒有成就,就放棄禱告;或者是禱告個一兩個星期,主沒有成就,就放棄了。
看到迦南婦人,讓我深刻體會到:「與主對話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決心」不管旁邊的人說甚麼,我們都要緊緊抓住主耶穌,即使主耶穌不答應,我們還是要學習迦南婦人的智慧與精神,就算是被看成狗,也要求主耶穌施憐憫。
三、 分殖之最:
1. 轉移陣地:當我們看到這段經文時,我們可以思考教會要如何分殖?教會分殖的過程,一定會碰到從人來的阻礙,這時候不一定要正面衝突,也可以選擇先暫時轉移陣地。如果是上帝還沒有施恩時,我們要學習迦南婦人,不斷的呼求主耶穌,直到上帝動工。
要轉移陣地到哪裡呢?就是轉移到有上帝百姓的地方,轉移到有人願意接受上帝的地方。只要有人願意接受上帝,就會不斷的看到上帝的大能。
當我就讀神學院時,神學院幫每一位學生安排心理師的諮商,幫助神學生了解自己,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告訴那位心理師說:「如果讀神學院會讓我看不到上帝的作為,那我情願不讀神學院」,這句話也是我的信仰告白。
經過這幾年,我深刻體會到,上帝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上帝;上帝常常會用我所能了解的方式告訴我,祂要如何帶領我。親愛的弟兄姊妹,我相信上帝也會用大家所能了解的方式,告訴大家上帝的帶領,關鍵點在於:無論我們在哪裡都要經歷這奇妙的上帝。
2. 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教會分殖過程碰到阻礙時,除了轉移陣地之外;我們也可以選擇有所為,或者是有所不為;不是每件幫助他人的事情,都必須我們來完成,就像是昨天「晨更祈禱會」時,有一位更生人來到教會,他從台中來中壢工作,因為有著酗酒的習慣,常會昏迷,所以老闆要他休息;他要回台中,教會就幫他打電話給警察,請警察協助他回到他的故鄉。
當我們受到刺激、打擊時,我們不用勉強自己一定要做甚麼,可以先休息一段時間;因為上帝喜歡甘心樂意的服事。
或許有人認為教會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才叫做教會,不然只是「睜眼說瞎話」,自己欺騙自己;教會的確有一定要做的事情,甚麼是那一定要做的事情呢?就是「睜眼說神話、睜眼看神的作為」,我們要來看上帝的話語,我們要來經驗上帝大能的作為,這才是真正的教會。
3. 碎渣兒的信心:
迦南婦人謙卑自己,就算是被說成狗,也沒有關係;當大衛被掃羅王追殺時,他曾說自己是「死狗」。這代表著我們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帝的恩典。我是微小的,只要神一點點的恩典就夠了。
耶穌對門徒說: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太福音16章24節)
捨己包含著:捨去我們的脾氣、甚至捨去我們的自尊、捨去我們自己;重要的是:「背主的十字架」,將主耶穌救恩的故事傳揚開來,那麼我們就會看到上帝的大能。
韓國愛的原子彈,孫良源牧師的故事。
捨己就是情願自己被踐踏,背十字架就是努力只為主救恩。
結論:受傷害時,我們會不願意幫助人;直到發現了有信心的人,將再次成就上帝的大能。
◎小組討論問題:
1. 在原生家庭中,是否有被傷害的經驗?要如何面對這些從家庭而來的傷害?
2. 當我們不被接受時,要如何轉換我們的心情?我們要以何種心態幫助他人?
3. 我們的心情狀態會影響服事嗎?服事的效率重要,還是個人感受重要?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2011.8.7.分殖之美
題目:〈分殖之美〉
經文:馬太福音13章18~30節
聖詩:479首(客語324首)、127首(客語72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7篇
〈分殖之美〉
前言:今天是「父親節主日」,父親與孩子最大的差別在於父親總是能給出去;除了母親之外,父親可說是分殖的另一項重要因素。一般教會分殖出子教會,大都稱分殖者為「母會」;在「父親節主日」中,是否可以說分殖者是「父會」呢?接著要問:何時可以成為「父會」呢?認為教會五年後可以分殖的請舉手。10年後可以分殖的請舉手。上帝什麼時候才能讓我們教會分殖呢?我很想知道,不過我知道這是個奧秘,平常人所說的奧秘,是神秘的意思,人所不易明白的;就像是媒人常會說的一句話:「只管牽線結婚,不包生小孩」,有些夫妻很想要有小孩,無奈一直沒辦法懷孕?牧師就是這一類型的,結婚五年後才有小孩。中原教會何時會有小孩呢?我真的不知道,不過教會弟兄姐妹可以互相鼓勵,「教會應該要生小孩了」。
當門徒聽到耶穌用比喻告訴大家時,門徒就走到耶穌面前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門徒的想法是要告訴耶穌說:「你就講清楚,說明白就好了,為什麼要說的有些模糊呢?為什麼還要賣關子呢?為什麼要用比喻呢?」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你們”代表著門徒,就是那些願意走到耶穌面前的;“他們”代表著門徒之外的人,就是不願意走到耶穌面前的人;耶穌的意識是天國的奧秘只有願意走到耶穌面前的門徒才知道。
耶穌在馬太福音13章總共講了七個比喻,這七個比喻都是在講“天國的奧秘”;耶穌所說的奧秘和一般人說的奧秘不同,天國的奧秘是有關上帝要透過耶穌基督要來拯救世人的計劃,這個計劃在舊約時代的以賽亞先知也有說過,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可見得,走到耶穌面前的人,願意當耶穌門徒的人是有福氣的人,因為聽可以聽見,看可以看見。說到這裡,就希望勉勵大家,就連耶穌所說的天國的奧秘,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了解,更何況是我們呢?如果我們向親戚朋友傳福音,她們一直都不願意相信時,不要覺得很沮喪;因為天國的福音是給那些願意走到耶穌面前的人聽的。那些願意來到耶穌面前的,耶穌會向他解釋的更清楚,我們來看耶穌對於第一個比喻的解釋:
一、 不分殖的理由,沒有辦法結實的原因:
1. 撒在路旁的,被惡者奪了去: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種子不小心撒在路旁,什麼是撒在路旁的?就是這個人的心已經有了既定的想法,有可能是這個人已經有了他的宗教,或者是這個人對於天國的觀念是錯誤的,也已經不願意接受天國的道理,這些人可以說是種子被惡者奪了去,種子被飛鳥吃掉了的人。這也說明了,當我們傳福音時,那些完全不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的人,就像是她們的心已經被惡者所綑綁,面對這些可憐人不要再去責罵她們。這就很像是小李已經被關在監獄裡了,我們還一直邀約她出來聽講道,這對他來說是種折磨,讓人覺得不受尊重。
2. 撒在石頭地上的,信仰沒有根,容易跌倒:還有一種是撒在石頭地上的,有些微的土壤可以長根;可惜的是,根太淺,太陽一曬就乾掉了。有些人聽到福音時很高興,回到家面對著不相信福音的家人,在家人面前不敢提到自己已經決志信主的事情。對於這種已經接受福音卻對福音沒有信心的人,就有如小王去五星級飯店吃歐式自助餐,餐廳的大廚師剛好是他的國小同學,好同學很久沒見面了,大廚就教他煮五星級的菜;雖然小王已經學會了,可是家中平常都是王媽媽在煮菜,只好每次都吃王媽媽煮的菜,五星級料理法都沒有機會使用。
3. 撒在荊棘裏的,受世界迷惑,不能結實:第三種是有長出來,可惜的是在荊棘的環境中,不只是成長的速度很慢,成長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就像是信主很久了;屬靈的生命還是像小孩子一樣,不認為信仰很重要,做事情還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做,沒有交託給上帝;像這種成熟度不夠的基督徒,就沒辦法結果子了。這就很像是小明,小明他是一個藥師,當個藥師除了要會調配藥品之外,也要學習各種藥物的主要功能、次要功能和副作用、或者是新藥的認識……等等專業技能,光處理工作上的事情,就已經佔滿了所有的時間,所以,小明沒時間每天看聖經,對於信仰也一知半解,說到教會的事工,都用“最近很忙”來拒絕,像小明這樣對信仰不熟悉,聚會也常會向上帝請假,當然就不可能帶新朋友來教會了,即使帶來教會了,自己也沒辦法餵養,新朋友很快就會夭折了。
二、 從不分殖到分殖的解決方案:耶穌提出了許多對於福音的反應與情況,耶穌不是要讓大家對福音失去信心;耶穌是要大家能夠了解,面對不同情況時,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
1. 惡者V.S.特種部隊:當我們面對第一種類型時,重要的不是我們向他講甚麼,因為當我們向他講福音時,他的耳朵是關起來的,等於我們說甚麼都沒用。那我們要怎麼辦呢?這就像是10年前發生在美國的911事件,造成2998人死亡,面對基地組織的恐怖攻擊,美國採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作法,派遣了特種部隊中的「海豹部隊」,24名成員乘坐兩架直升機,將基地組織的首腦賓拉登擊殺。「海豹部隊」是從海軍陸戰隊分出來的軍種,相當於台灣的兩棲部隊,一般人說的蛙人。
海豹特種部隊受過特別的訓練,顯而易見的是他們對於體能的要求,500碼的長泳7分鐘至8分半內完成、8分半至10分鐘內跑1.5哩 (約2公里)、2分鐘內100下伏地挺身、2分鐘內100下仰臥起坐……等等。
以教會來說,甚麼是信仰的特種訓練、體能訓練呢?就是參加教會的「晨更祈禱會」;當我們參加教會的晨更祈禱會時,就是接受信仰的特種訓練,求神將惡者綑綁。
2. 跌倒V.S.路平專案:面對著在信仰上跌倒的人,可能是因著路不平跌倒,我們可以採取「路平專案」,將路鋪平,讓行人能走在安全的道路上。荷蘭有一種用來鋪設地磚的機器,叫做 Tiger Stone,是由荷蘭的Vanku BV所開發出來的。這部機器的特點是可以讓鋪設地磚的工作,變得更加簡單。原本需要工人們辛苦地頂著大太陽,蹲在地面上一片一片地把磚塊放好,現在工人們只要站在機器上面,把面前的磚塊放在機器裡面,機器就會自動移動把排好的磚塊放在地面上。整個感覺,就像是在「拼圖」一樣,把指定好的樣式拼上去,剩下的就交給機器來完成。輕鬆到連阿伯都能夠邊聊天邊工作,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更多對於造福人類有熱情的屆退大叔們,讓他們可以繼續服務社會。
以信仰來說,甚麼是路平專案呢?我們要如何使信徒們的信仰道路更平坦呢?那麼我們要先來思考,新朋友在哪裡比較容易跌倒?哪裡就是我們要把路鋪平的地方,如果新朋友在家裡容易跌倒,哪麼我們要想辦法得著他的家人,建立家庭的祭壇;如果新朋友在學校或者是在公司容易跌倒,那麼我們就要開始計劃,想辦法得著他的老師或者是同事,建立職場的宣教;如果新朋友在教會容易跌倒,那麼教會要更重視祭壇的建立。當我們把路鋪平了,那麼信仰跌倒的情況就會減少了。
3. 迷惑V.S.勒戒所(避靜):面對著有信仰卻被迷惑的情況,這就有如毒癮者或者是酒癮者一般,需要進入勒戒的階段;勒戒的用意不是要控制人,而是教導人們真正重要的是甚麼,教導人們邁入身、心、靈健康的狀態。
根據德國漢堡大學的統計報告(2003年),德國約有六十萬青少年沈迷電腦網路,且有漸增趨勢。基督教衛恆之家在德國北部海邊玻騰哈根,成立德國第一家電腦網路勒戒所,可容納六十人,收容十到十七歲的青少年,治療期間約四至六星期。
為了幫助青少年離開虛擬世界,重新發掘周遭人事物和個人才華領域,回復正常的人際關係,勒戒所提供的課程很多,例如美勞、團康、舞台劇、游泳、騎馬、太極拳、靜坐、呼吸操、蒔花、種菜、三溫暖、蒸汽浴、食療,到海邊運動、玩耍……等等。希望青少年勒戒結束回去後,參加學校的體能相關社團,從日常生活中找到樂趣,就不會再沈迷電腦。通常電腦族還會不知不覺吞下一堆垃圾食物,再加上缺乏運動,而有過胖的問題,因此,飲食調理、運動和行為舉止都列入主要的學習課程。
勒戒所本身並不禁用電腦,而把電腦當成一項工具,例如以電腦寫劇本、運用Excel畫圖表,每天定時開放,讓學員上網收發電子郵件、寫功課、交作業。
要讓孩子戒除電玩網路癮,家人的支持至為關鍵。因此,課程中請家長參加座談,甚至親自操作,體驗電玩或網路世界,以具體討論研究對策。
學員托瑪斯說:「第一個星期很難受,每天想翻牆越獄,奇怪!現在已經不想念家裡的電腦了。」
勒戒所的用意,不在於剝奪人們的自由,而在於使人們清楚知道,甚麼才是最重要的;讓人們懂得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如何照顧自己。當我們的信仰停止成長、或者是我們開始不想去教會聚會,那麼我們就需要某種程度的勒戒,或許是來教會參加信仰造就課程,比如MTS課程,藉由造就課程使我們有正確的信仰,讓我們能走在上帝所祝福的道路上。
三、 分殖之美:
1.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太13:12):從神來的賞賜。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的想法和我們不同,我們會用經濟學的角度,想要達到公平、公正;然而,耶穌卻是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太13:12),這個意思是說:當我們知道天國的奧秘時,才知道如何使用上帝的恩典;如此一來,上帝的恩典就像是泉源一般,湧流不停,越用越多;如果上帝的恩典,我們不會用,那不如收還給上帝,才不會白白浪費上帝的恩典。為什麼教會需要分殖,就如耶穌所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太13:12),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覺得教會需要分殖嗎?請大家和旁邊的弟兄姐妹說:「中原教會要分殖」。
2. 「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13:23):個人的成長。不只是教會要分殖,我們個人也要成長、要結實,我們要加倍的成長,要在哪方面成長呢?聚會次數的成長,以前一個月只參加兩次的主日禮拜,要慢慢成長到一個月參加四次的主日禮拜;以前一個星期只參加主日禮拜,要慢慢成長到一個星期可參加一次的小組;以前一個月只參加五次的晨更祈禱會,要慢慢成長為一個星期參加五次的晨更祈禱;以前一個禮拜只看一次聖經,要慢慢成長到一個星期最少看三次聖經;以前一年帶一個人來教會,要慢慢成長為一個月帶一個人來教會;以前一年關心親戚朋友一次,要慢慢成長為一個星期最少關心親戚朋友一次……等等。當我們的生命改變時,我們就會更有力量,更能聽到上帝的聲音,很自然就會結實百倍。
3. 「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裏」(太13:30):成為珍貴的、值得珍藏的。當耶穌說麥子和稗子的比喻時,告訴我們先讓麥子和稗子一起長,等到收割時,天使自然會將麥子和稗子分開;這告訴我們,分開麥子和稗子是天使的責任,我們不要搶了天使的工作,我們要做的是自己努力成長,而不是只看別人怎麼沒有結果子;稗子在收割時,自然會被綁起來丟在火裡燒,卻只有麥子可以收在倉裡。
要如何成為有價值的麥子,就是努力結實滿滿,讓我們自己成為珍藏品。
天國的奧秘是甚麼呢?我們常常會不了解,甚至會有所誤解;當我們還不了解時,要努力追求了解;當我們有所誤解時,我們可以進入勒戒所(避靜),重新思索生命的意義在哪裡?當我們軟弱時,學習仰望上帝,倚靠上帝帶領人信主,清楚知道使人信主的不在於我們,而在於上帝的大能。
結論:上帝有著獨特的思考邏輯,和我們所了解的不一定相同;當我們跟隨世人走,不免走入死胡同;當我們跟隨上帝的話語走,祂會帶我們進入「豐盛的生命」。
最後講一個故事作結束,根據麥哥登所言,所有的團體可概分為四種人:第一類是VIPs,「非常重要人物」,這些人是團體中核心奉獻人物;第二類是VTPs,「非常受教人物」,雖然不是現在,但終有一天她們會成為組織的核心人物;第三類是VNPs,「非常和善的人」,這類型的人不會引爆問題,但也不會奉獻;第四類是VDPs,「讓人枯竭的人」,她們要求領導者給他們許多的關心和時間,並引發許多問題讓人枯竭。
麥子就像是VIPs,稗子就像是VDPs;然而,我們不知道何時VDPs會改變為VIPs,所以,我們自己努力成為VIPs,盡量避免問那些使人枯竭的問題,讓我們努力做我們能力範圍內,上帝所喜悅的事情,其他事情求上帝來動工完成。
◎小組討論問題:
1. 中原教會即將邁入四十年,在這四十年間,為何中原教會還沒有分殖教會?
2. 中原教會如果要分殖,最適合用解決方案中的哪一條?為什麼?
3. 我可以親眼看到中原教會分殖嗎?為什麼?我渴望看到中原教會分殖嗎?分殖有多美呢?
經文:馬太福音13章18~30節
聖詩:479首(客語324首)、127首(客語72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7篇
〈分殖之美〉
前言:今天是「父親節主日」,父親與孩子最大的差別在於父親總是能給出去;除了母親之外,父親可說是分殖的另一項重要因素。一般教會分殖出子教會,大都稱分殖者為「母會」;在「父親節主日」中,是否可以說分殖者是「父會」呢?接著要問:何時可以成為「父會」呢?認為教會五年後可以分殖的請舉手。10年後可以分殖的請舉手。上帝什麼時候才能讓我們教會分殖呢?我很想知道,不過我知道這是個奧秘,平常人所說的奧秘,是神秘的意思,人所不易明白的;就像是媒人常會說的一句話:「只管牽線結婚,不包生小孩」,有些夫妻很想要有小孩,無奈一直沒辦法懷孕?牧師就是這一類型的,結婚五年後才有小孩。中原教會何時會有小孩呢?我真的不知道,不過教會弟兄姐妹可以互相鼓勵,「教會應該要生小孩了」。
當門徒聽到耶穌用比喻告訴大家時,門徒就走到耶穌面前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門徒的想法是要告訴耶穌說:「你就講清楚,說明白就好了,為什麼要說的有些模糊呢?為什麼還要賣關子呢?為什麼要用比喻呢?」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你們”代表著門徒,就是那些願意走到耶穌面前的;“他們”代表著門徒之外的人,就是不願意走到耶穌面前的人;耶穌的意識是天國的奧秘只有願意走到耶穌面前的門徒才知道。
耶穌在馬太福音13章總共講了七個比喻,這七個比喻都是在講“天國的奧秘”;耶穌所說的奧秘和一般人說的奧秘不同,天國的奧秘是有關上帝要透過耶穌基督要來拯救世人的計劃,這個計劃在舊約時代的以賽亞先知也有說過,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可見得,走到耶穌面前的人,願意當耶穌門徒的人是有福氣的人,因為聽可以聽見,看可以看見。說到這裡,就希望勉勵大家,就連耶穌所說的天國的奧秘,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了解,更何況是我們呢?如果我們向親戚朋友傳福音,她們一直都不願意相信時,不要覺得很沮喪;因為天國的福音是給那些願意走到耶穌面前的人聽的。那些願意來到耶穌面前的,耶穌會向他解釋的更清楚,我們來看耶穌對於第一個比喻的解釋:
一、 不分殖的理由,沒有辦法結實的原因:
1. 撒在路旁的,被惡者奪了去: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種子不小心撒在路旁,什麼是撒在路旁的?就是這個人的心已經有了既定的想法,有可能是這個人已經有了他的宗教,或者是這個人對於天國的觀念是錯誤的,也已經不願意接受天國的道理,這些人可以說是種子被惡者奪了去,種子被飛鳥吃掉了的人。這也說明了,當我們傳福音時,那些完全不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的人,就像是她們的心已經被惡者所綑綁,面對這些可憐人不要再去責罵她們。這就很像是小李已經被關在監獄裡了,我們還一直邀約她出來聽講道,這對他來說是種折磨,讓人覺得不受尊重。
2. 撒在石頭地上的,信仰沒有根,容易跌倒:還有一種是撒在石頭地上的,有些微的土壤可以長根;可惜的是,根太淺,太陽一曬就乾掉了。有些人聽到福音時很高興,回到家面對著不相信福音的家人,在家人面前不敢提到自己已經決志信主的事情。對於這種已經接受福音卻對福音沒有信心的人,就有如小王去五星級飯店吃歐式自助餐,餐廳的大廚師剛好是他的國小同學,好同學很久沒見面了,大廚就教他煮五星級的菜;雖然小王已經學會了,可是家中平常都是王媽媽在煮菜,只好每次都吃王媽媽煮的菜,五星級料理法都沒有機會使用。
3. 撒在荊棘裏的,受世界迷惑,不能結實:第三種是有長出來,可惜的是在荊棘的環境中,不只是成長的速度很慢,成長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就像是信主很久了;屬靈的生命還是像小孩子一樣,不認為信仰很重要,做事情還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做,沒有交託給上帝;像這種成熟度不夠的基督徒,就沒辦法結果子了。這就很像是小明,小明他是一個藥師,當個藥師除了要會調配藥品之外,也要學習各種藥物的主要功能、次要功能和副作用、或者是新藥的認識……等等專業技能,光處理工作上的事情,就已經佔滿了所有的時間,所以,小明沒時間每天看聖經,對於信仰也一知半解,說到教會的事工,都用“最近很忙”來拒絕,像小明這樣對信仰不熟悉,聚會也常會向上帝請假,當然就不可能帶新朋友來教會了,即使帶來教會了,自己也沒辦法餵養,新朋友很快就會夭折了。
二、 從不分殖到分殖的解決方案:耶穌提出了許多對於福音的反應與情況,耶穌不是要讓大家對福音失去信心;耶穌是要大家能夠了解,面對不同情況時,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
1. 惡者V.S.特種部隊:當我們面對第一種類型時,重要的不是我們向他講甚麼,因為當我們向他講福音時,他的耳朵是關起來的,等於我們說甚麼都沒用。那我們要怎麼辦呢?這就像是10年前發生在美國的911事件,造成2998人死亡,面對基地組織的恐怖攻擊,美國採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作法,派遣了特種部隊中的「海豹部隊」,24名成員乘坐兩架直升機,將基地組織的首腦賓拉登擊殺。「海豹部隊」是從海軍陸戰隊分出來的軍種,相當於台灣的兩棲部隊,一般人說的蛙人。
海豹特種部隊受過特別的訓練,顯而易見的是他們對於體能的要求,500碼的長泳7分鐘至8分半內完成、8分半至10分鐘內跑1.5哩 (約2公里)、2分鐘內100下伏地挺身、2分鐘內100下仰臥起坐……等等。
以教會來說,甚麼是信仰的特種訓練、體能訓練呢?就是參加教會的「晨更祈禱會」;當我們參加教會的晨更祈禱會時,就是接受信仰的特種訓練,求神將惡者綑綁。
2. 跌倒V.S.路平專案:面對著在信仰上跌倒的人,可能是因著路不平跌倒,我們可以採取「路平專案」,將路鋪平,讓行人能走在安全的道路上。荷蘭有一種用來鋪設地磚的機器,叫做 Tiger Stone,是由荷蘭的Vanku BV所開發出來的。這部機器的特點是可以讓鋪設地磚的工作,變得更加簡單。原本需要工人們辛苦地頂著大太陽,蹲在地面上一片一片地把磚塊放好,現在工人們只要站在機器上面,把面前的磚塊放在機器裡面,機器就會自動移動把排好的磚塊放在地面上。整個感覺,就像是在「拼圖」一樣,把指定好的樣式拼上去,剩下的就交給機器來完成。輕鬆到連阿伯都能夠邊聊天邊工作,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更多對於造福人類有熱情的屆退大叔們,讓他們可以繼續服務社會。
以信仰來說,甚麼是路平專案呢?我們要如何使信徒們的信仰道路更平坦呢?那麼我們要先來思考,新朋友在哪裡比較容易跌倒?哪裡就是我們要把路鋪平的地方,如果新朋友在家裡容易跌倒,哪麼我們要想辦法得著他的家人,建立家庭的祭壇;如果新朋友在學校或者是在公司容易跌倒,那麼我們就要開始計劃,想辦法得著他的老師或者是同事,建立職場的宣教;如果新朋友在教會容易跌倒,那麼教會要更重視祭壇的建立。當我們把路鋪平了,那麼信仰跌倒的情況就會減少了。
3. 迷惑V.S.勒戒所(避靜):面對著有信仰卻被迷惑的情況,這就有如毒癮者或者是酒癮者一般,需要進入勒戒的階段;勒戒的用意不是要控制人,而是教導人們真正重要的是甚麼,教導人們邁入身、心、靈健康的狀態。
根據德國漢堡大學的統計報告(2003年),德國約有六十萬青少年沈迷電腦網路,且有漸增趨勢。基督教衛恆之家在德國北部海邊玻騰哈根,成立德國第一家電腦網路勒戒所,可容納六十人,收容十到十七歲的青少年,治療期間約四至六星期。
為了幫助青少年離開虛擬世界,重新發掘周遭人事物和個人才華領域,回復正常的人際關係,勒戒所提供的課程很多,例如美勞、團康、舞台劇、游泳、騎馬、太極拳、靜坐、呼吸操、蒔花、種菜、三溫暖、蒸汽浴、食療,到海邊運動、玩耍……等等。希望青少年勒戒結束回去後,參加學校的體能相關社團,從日常生活中找到樂趣,就不會再沈迷電腦。通常電腦族還會不知不覺吞下一堆垃圾食物,再加上缺乏運動,而有過胖的問題,因此,飲食調理、運動和行為舉止都列入主要的學習課程。
勒戒所本身並不禁用電腦,而把電腦當成一項工具,例如以電腦寫劇本、運用Excel畫圖表,每天定時開放,讓學員上網收發電子郵件、寫功課、交作業。
要讓孩子戒除電玩網路癮,家人的支持至為關鍵。因此,課程中請家長參加座談,甚至親自操作,體驗電玩或網路世界,以具體討論研究對策。
學員托瑪斯說:「第一個星期很難受,每天想翻牆越獄,奇怪!現在已經不想念家裡的電腦了。」
勒戒所的用意,不在於剝奪人們的自由,而在於使人們清楚知道,甚麼才是最重要的;讓人們懂得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如何照顧自己。當我們的信仰停止成長、或者是我們開始不想去教會聚會,那麼我們就需要某種程度的勒戒,或許是來教會參加信仰造就課程,比如MTS課程,藉由造就課程使我們有正確的信仰,讓我們能走在上帝所祝福的道路上。
三、 分殖之美:
1.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太13:12):從神來的賞賜。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的想法和我們不同,我們會用經濟學的角度,想要達到公平、公正;然而,耶穌卻是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太13:12),這個意思是說:當我們知道天國的奧秘時,才知道如何使用上帝的恩典;如此一來,上帝的恩典就像是泉源一般,湧流不停,越用越多;如果上帝的恩典,我們不會用,那不如收還給上帝,才不會白白浪費上帝的恩典。為什麼教會需要分殖,就如耶穌所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太13:12),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覺得教會需要分殖嗎?請大家和旁邊的弟兄姐妹說:「中原教會要分殖」。
2. 「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13:23):個人的成長。不只是教會要分殖,我們個人也要成長、要結實,我們要加倍的成長,要在哪方面成長呢?聚會次數的成長,以前一個月只參加兩次的主日禮拜,要慢慢成長到一個月參加四次的主日禮拜;以前一個星期只參加主日禮拜,要慢慢成長到一個星期可參加一次的小組;以前一個月只參加五次的晨更祈禱會,要慢慢成長為一個星期參加五次的晨更祈禱;以前一個禮拜只看一次聖經,要慢慢成長到一個星期最少看三次聖經;以前一年帶一個人來教會,要慢慢成長為一個月帶一個人來教會;以前一年關心親戚朋友一次,要慢慢成長為一個星期最少關心親戚朋友一次……等等。當我們的生命改變時,我們就會更有力量,更能聽到上帝的聲音,很自然就會結實百倍。
3. 「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裏」(太13:30):成為珍貴的、值得珍藏的。當耶穌說麥子和稗子的比喻時,告訴我們先讓麥子和稗子一起長,等到收割時,天使自然會將麥子和稗子分開;這告訴我們,分開麥子和稗子是天使的責任,我們不要搶了天使的工作,我們要做的是自己努力成長,而不是只看別人怎麼沒有結果子;稗子在收割時,自然會被綁起來丟在火裡燒,卻只有麥子可以收在倉裡。
要如何成為有價值的麥子,就是努力結實滿滿,讓我們自己成為珍藏品。
天國的奧秘是甚麼呢?我們常常會不了解,甚至會有所誤解;當我們還不了解時,要努力追求了解;當我們有所誤解時,我們可以進入勒戒所(避靜),重新思索生命的意義在哪裡?當我們軟弱時,學習仰望上帝,倚靠上帝帶領人信主,清楚知道使人信主的不在於我們,而在於上帝的大能。
結論:上帝有著獨特的思考邏輯,和我們所了解的不一定相同;當我們跟隨世人走,不免走入死胡同;當我們跟隨上帝的話語走,祂會帶我們進入「豐盛的生命」。
最後講一個故事作結束,根據麥哥登所言,所有的團體可概分為四種人:第一類是VIPs,「非常重要人物」,這些人是團體中核心奉獻人物;第二類是VTPs,「非常受教人物」,雖然不是現在,但終有一天她們會成為組織的核心人物;第三類是VNPs,「非常和善的人」,這類型的人不會引爆問題,但也不會奉獻;第四類是VDPs,「讓人枯竭的人」,她們要求領導者給他們許多的關心和時間,並引發許多問題讓人枯竭。
麥子就像是VIPs,稗子就像是VDPs;然而,我們不知道何時VDPs會改變為VIPs,所以,我們自己努力成為VIPs,盡量避免問那些使人枯竭的問題,讓我們努力做我們能力範圍內,上帝所喜悅的事情,其他事情求上帝來動工完成。
◎小組討論問題:
1. 中原教會即將邁入四十年,在這四十年間,為何中原教會還沒有分殖教會?
2. 中原教會如果要分殖,最適合用解決方案中的哪一條?為什麼?
3. 我可以親眼看到中原教會分殖嗎?為什麼?我渴望看到中原教會分殖嗎?分殖有多美呢?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2011.7.31.教會分殖
題目:〈教會分殖〉
經文:馬太福音12章9~21節
聖詩:480首(客語325首)、218首(客語12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6篇
前言:現在教會主日聚會人數約60人,在人數少時提到「教會分殖」,就像是空想、妄想、胡思亂想一般,不切實際;然而,耶穌在諸城中來來去去,不外乎是幫助更多的人,讓上帝的公理得勝。
一、 進入會堂:
1. 耶穌進入會堂:
根據猶太教律法,成年男人一天必須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祈禱三次,猶太教堂最早就是為了讓猶太人能聚集在一起祈禱而設立的;除此之外,會堂也是為了讓眾人能研究猶太教的經典。所以,一般的會堂由一個主要的祈禱房間和另外幾個比較小的研究和學習猶太教的經典《希伯來經》的房間組成。簡單的說:「會堂是猶太人聚會的場所」,就像是現在的教會。
前年我參加台、日、韓三國聯誼,到韓國光洲第一長老教會參訪時,牧師介紹教會的祈禱室:「韓國的教會很注重祈禱,所以大部分的教會建堂時最先考慮的就是祈禱室。」可見得韓國教會的設計,比較接近聖經中所說的會堂。
聖經四福音書中多次提到耶穌進入會堂: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馬太福音4章23節)
「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鬼。」(馬可福音1章39節)
「於是耶穌在加利利的各會堂傳道。」(路加福音4章44節)
「這些話是耶穌在迦百農會堂裡教訓人說的。」(約翰福音6章59節)
耶穌進入會堂的原因有幾種:傳道、醫病、趕鬼。
今天的經文提到「耶穌離開那地方,進了一個會堂」,為什麼耶穌會離開那個地方呢?因為耶穌和門徒在安息日經過麥田時,門徒拿起麥穗來吃,正巧被法利賽人看到,法利賽人就對耶穌說:「看哪,你的門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對於這個指控,耶穌用大衛逃難時也吃了只有祭司才可以吃的陳設餅,用來解釋門徒所做的並不是沒有前例可遵循的,況且上帝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雖然耶穌對於這件事情有所解釋,耶穌還是離開了那個被懷疑、不被接受的地方。
耶穌來到許多猶太人一起祈禱的會堂,這個地方的人可能有聽過耶穌對於安息日的解釋,所以會堂裡的人拿有關安息日的問題,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耶穌用羊掉在坑理,我們尚且會把羊拉出來的說法,表明:「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做善事(醫治人)是可以的。」當然,耶穌不是說說就算了,耶穌就在當日安息日時醫治了手枯乾的人。耶穌進入會堂中,就將上帝的大能帶入會堂中,當有人不了解安息日真正用意時,耶穌也教導他們,甚至做給他們看。
2. 病人進入會堂:
除了耶穌會進入會堂之外,有病的人也會進入會堂,希望在會堂可以得到醫治。今天的經文是有一個手枯乾的人進到教會中,結果他來的不是時候,他不應該在安息日來;因為就法利賽人對安息日的了解,在安息日是不能醫治疾病的,所以在安息日來教會的人,基本上應該沒有希望自己的病能好;由此可推測,這個手枯乾的人,他來教會的目的很可能不是為了手能得到醫治,而是要聽上帝的聲音,耶穌在一般人所不接受的時間(安息日)說:「伸出手來!」手枯乾的人一聽到就馬上把手伸出來,因著他願意將手伸出來,因著他的信心,他的手就復原、得到醫治。
「伸出手來!」以今天的話解釋,就是將自己的問題告訴上帝;當上帝要醫治我們時、當上帝要看我們的傷痛處時,我們是否願意「伸出手來!」給上帝看。親愛的弟兄姊妹,我知道來到教會的人,不是只有生病想得醫治的人,有許多人來教會是希望得著真理,希望能知道生命的意義,希望可以得著盼望;即便如此,當我們有需要上帝幫助時,我們還是可以謙卑下來,請求上帝的幫助。換個角度說:當弟兄姐妹看到我們的困難想為我們祈禱時,我們是否願意「伸出手來!」呢?聖經告訴我們:「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和那隻手一樣。」這就是上帝的恩典,上帝不要求我們付出甚麼大代價,不用我們去採天山雪蓮,上帝就會白白的賞賜給我們。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向上帝伸出手」。相信當我們伸出手時,就如詩篇所說的,上帝會用笑臉幫助我們(詩篇42篇5節)。
3. 有人進入會堂:
耶穌進入會堂是為了傳道、醫病、趕鬼,為了教訓人、幫助人;有些人進入會堂是為了得著幫助、病得著醫治;法利賽人進入教會,卻是想看看耶穌是否做錯了甚麼事,也就是有些人進入會堂,是為了找教會的麻煩。
每個人因著不同的理由走進教會,因著不同的理由相信基督;當然也有人因著不同的理由走出會堂,因著不同的理由不相信基督。
每個人對於事情的看法不同,有些人喜歡當男女主角,有些人喜歡當男女配角,有些人永遠只想當路人甲、乙,只想當個事不關己的旁觀者;有些人喜歡演正派的角色,有些人喜歡演反派的角色。
當我們面對觀念、想法、理念和我們不同時,我們不一定要反對,不一定要據理力爭;我們可以學習耶穌和法利賽人,先暫時離開現場、先走出去。
二、 走出會堂:
1. 法利賽人走出會堂:
法利賽人看到耶穌的想法和他們不同,他們心中就非常的不高興,於是他們離開會堂。當人們離開了禱告的會堂,就開始學習用自己的理智,用自己認為對的方法來處理事情,這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然而,當我們的出發點不對時,整個思考邏輯就都錯了。
會堂是大家可以分享心得想法的地方,在會堂遇到想法和我們不同時,我們頂多是為他們祈禱,求上帝幫助大家了解上帝的律法;而不應該是像法利賽人一樣,商議怎樣把耶穌除掉。由此可知,法利賽人在會堂懂得講道理,在會堂外卻不講道理,只想排除異己。
人們的想法、意見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這不會帶來會堂的分裂;然而,走出會堂,不用信仰的角度想時、出發點不對時、甚至是要把別人除掉時,這將產生嚴重的撕裂傷,將帶來更多的傷害與痛苦。當我們從俗世的角度看事情時,我們不應該走出會堂;應該繼續留在會堂內祈禱,直到清楚了解上帝的旨意時,才走出會堂。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不要走出會堂」,當我們不清楚上帝的旨意時,千萬不要走出會堂。
2. 耶穌走出會堂:
當耶穌了解他的想法不被法利賽人接受時,耶穌沒有繼續辯解,耶穌的選擇和法利賽人一樣:「走出會堂」;不一樣的是耶穌沒有學法利賽人般排除異己;不一樣的是耶穌始終如一,耶穌不管在會堂內或者是離開會堂,耶穌所做的都一樣,傳道、醫病、趕鬼。
耶穌的想法和法利賽人不同,耶穌不會找他們麻煩,耶穌只是選擇離開。耶穌在會堂內講道理,耶穌在會堂外也講道理;耶穌不會在會堂內講一套,在會堂外又做另一套。
由此可知,甚麼時候我們可以離開會堂呢?就是當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時,當我們可以成為基督的門徒,可以為基督擺上時;當我們不論在會堂內或者是在會堂外,所說的和所做的都合一時,那就是我們隨時可以離開會堂的時候了。
3. 有許多人走出會堂:
當耶穌走出會堂時,有許多人跟著耶穌。這些跟著耶穌的人,有病的都被耶穌醫治好了。這些跟從耶穌的人,是追求真理的人,是尋求幫助的人,是願意謙卑順從的人。他們是耶穌的見證人,是接受耶穌幫助的人,是可以為耶穌做見證的;然而,很奇特的是,耶穌告訴他們:「不要告訴別人」。
是否耶穌知道還有一些人是不適合走出會堂的,已經走出會堂的人,不要去干擾那些還沒走出會堂的人,讓他們在會堂內多學習?不要太快離開會堂。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屬於哪一種人?
我們是否還不能離開會堂?需要上帝繼續改變我們。
還是我們早就可以離開會堂了?只是我們眷戀會堂的總總,而不願意離開?
當我們已經可以離開會堂了,我們是否會取笑那些還在會堂學習的人,認為他們很不成熟、很傻、很笨,自己在家裡讀聖經就好了,為什麼一定要到教會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學習耶穌的精神,進入會堂只為了傳道、醫病、趕鬼;走出會堂一樣為了傳道、醫病、趕鬼。讓我們成為上帝的大使徒,成為上帝的僕人;而不是成為自己情緒(心情)的使徒,成為情緒(心情)的僕人。
三、 教會分殖:
1. 揀選:
耶穌出出入入會堂,正好應驗以賽亞先知所說的話:「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馬太福音18章18~21節)
耶穌是上帝的僕人,耶穌是上帝所揀選的,是上帝所喜悅的;教會明年即將邁入四十週年,在這過去的四十年,中原教會還沒有分殖任何一間教會,或許有人認為教會為什麼要分殖?這個問題就像是你問一個婦女,為什麼要懷孕一樣。一個健康的細胞,分殖是必然的;一個健康的教會,分殖也是必然的。就生育率來說,台灣已經是全世界最低的;就教會的分殖率來說,如果像我們教會將要邁入40歲了還不分殖,那麼我們教會將是拉低台灣教會分殖率的教會。我們要拉高分殖率呢?還是我們要拉低分殖率呢?就看我們願不願意成為主所喜悅的,當主喜悅我們時,上帝會說:「所親愛(the one I love)」,就是主所愛的,當教會成為上帝所愛的,上帝怎麼可能不祝福教會呢?當教會接受了上帝的祝福,教會怎麼可能不分殖呢?
2. 賜給他神的靈:
雖然耶穌只有30幾歲,上帝仍然揀選耶穌、愛他、將靈賜給他。與眾不同的耶穌理當可以:「大聲告訴大家」;然而,「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耶穌不隨意告訴人他的身分,耶穌遇到不接受他的法利賽人,耶穌也沒有強加解釋,耶穌只是將上帝的話語告訴法利賽人;當法利賽人不願意聽時,耶穌選擇主動離開,耶穌不會勉強人接受;但是,願意跟從他的人,他一定傳授道理;願意跟從他的人,他一定醫治他們的疾病,他一定幫他們趕鬼。
教會要如何才可以分殖?不是去尋找聖靈已經離開他的掃羅,而是要尋找聖靈降臨在他身上的大衛。
有上帝的靈,就看的到盼望;有上帝的靈,就能看到人的需要;有上帝的靈,就懂得追求上帝自己,而不是追求自己的名與利;有上帝的靈,就聽的見上帝的聲音。
3. 公理得勝: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馬太福音12章20~21節)
教會是我們的避難所,教會是我們的磐石,教會是我們的盾牌;教會是上帝彰顯他旨意的地方,教會是施行公理的地方。
教會為什麼要分殖?當教會分殖、興起時,上帝的公理得勝;當教會分殖、興起時,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我們教會明年將邁入四十週年,親愛的弟兄姊妹,教會之前沒有分殖,不代表以後都不會分殖,你有這個異象嗎?你能做異夢嗎?你願意花多少時間、才能給教會呢?當教會分殖時,你是那個還要在會堂內的人呢?還是,不論在會堂內還是會堂外,都可以傳道、醫病、趕鬼的人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在會堂內外,我都要傳道、醫病、趕鬼」。
結論:為了完成基督的使命,「教會分殖」是教會一定要走的一條路。這條路需要我們一起來努力。
◎小組討論問題:
1. 我相信中原教會可以分殖嗎?為什麼?
2. 教會明年即將邁入四十週年,教會還要幾年才能分殖教會呢?
3. 如果教會要分殖,我可以為教會做甚麼?我願意花多少時間、才能給教會?
經文:馬太福音12章9~21節
聖詩:480首(客語325首)、218首(客語12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6篇
前言:現在教會主日聚會人數約60人,在人數少時提到「教會分殖」,就像是空想、妄想、胡思亂想一般,不切實際;然而,耶穌在諸城中來來去去,不外乎是幫助更多的人,讓上帝的公理得勝。
一、 進入會堂:
1. 耶穌進入會堂:
根據猶太教律法,成年男人一天必須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祈禱三次,猶太教堂最早就是為了讓猶太人能聚集在一起祈禱而設立的;除此之外,會堂也是為了讓眾人能研究猶太教的經典。所以,一般的會堂由一個主要的祈禱房間和另外幾個比較小的研究和學習猶太教的經典《希伯來經》的房間組成。簡單的說:「會堂是猶太人聚會的場所」,就像是現在的教會。
前年我參加台、日、韓三國聯誼,到韓國光洲第一長老教會參訪時,牧師介紹教會的祈禱室:「韓國的教會很注重祈禱,所以大部分的教會建堂時最先考慮的就是祈禱室。」可見得韓國教會的設計,比較接近聖經中所說的會堂。
聖經四福音書中多次提到耶穌進入會堂: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馬太福音4章23節)
「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鬼。」(馬可福音1章39節)
「於是耶穌在加利利的各會堂傳道。」(路加福音4章44節)
「這些話是耶穌在迦百農會堂裡教訓人說的。」(約翰福音6章59節)
耶穌進入會堂的原因有幾種:傳道、醫病、趕鬼。
今天的經文提到「耶穌離開那地方,進了一個會堂」,為什麼耶穌會離開那個地方呢?因為耶穌和門徒在安息日經過麥田時,門徒拿起麥穗來吃,正巧被法利賽人看到,法利賽人就對耶穌說:「看哪,你的門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對於這個指控,耶穌用大衛逃難時也吃了只有祭司才可以吃的陳設餅,用來解釋門徒所做的並不是沒有前例可遵循的,況且上帝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雖然耶穌對於這件事情有所解釋,耶穌還是離開了那個被懷疑、不被接受的地方。
耶穌來到許多猶太人一起祈禱的會堂,這個地方的人可能有聽過耶穌對於安息日的解釋,所以會堂裡的人拿有關安息日的問題,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耶穌用羊掉在坑理,我們尚且會把羊拉出來的說法,表明:「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做善事(醫治人)是可以的。」當然,耶穌不是說說就算了,耶穌就在當日安息日時醫治了手枯乾的人。耶穌進入會堂中,就將上帝的大能帶入會堂中,當有人不了解安息日真正用意時,耶穌也教導他們,甚至做給他們看。
2. 病人進入會堂:
除了耶穌會進入會堂之外,有病的人也會進入會堂,希望在會堂可以得到醫治。今天的經文是有一個手枯乾的人進到教會中,結果他來的不是時候,他不應該在安息日來;因為就法利賽人對安息日的了解,在安息日是不能醫治疾病的,所以在安息日來教會的人,基本上應該沒有希望自己的病能好;由此可推測,這個手枯乾的人,他來教會的目的很可能不是為了手能得到醫治,而是要聽上帝的聲音,耶穌在一般人所不接受的時間(安息日)說:「伸出手來!」手枯乾的人一聽到就馬上把手伸出來,因著他願意將手伸出來,因著他的信心,他的手就復原、得到醫治。
「伸出手來!」以今天的話解釋,就是將自己的問題告訴上帝;當上帝要醫治我們時、當上帝要看我們的傷痛處時,我們是否願意「伸出手來!」給上帝看。親愛的弟兄姊妹,我知道來到教會的人,不是只有生病想得醫治的人,有許多人來教會是希望得著真理,希望能知道生命的意義,希望可以得著盼望;即便如此,當我們有需要上帝幫助時,我們還是可以謙卑下來,請求上帝的幫助。換個角度說:當弟兄姐妹看到我們的困難想為我們祈禱時,我們是否願意「伸出手來!」呢?聖經告訴我們:「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和那隻手一樣。」這就是上帝的恩典,上帝不要求我們付出甚麼大代價,不用我們去採天山雪蓮,上帝就會白白的賞賜給我們。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向上帝伸出手」。相信當我們伸出手時,就如詩篇所說的,上帝會用笑臉幫助我們(詩篇42篇5節)。
3. 有人進入會堂:
耶穌進入會堂是為了傳道、醫病、趕鬼,為了教訓人、幫助人;有些人進入會堂是為了得著幫助、病得著醫治;法利賽人進入教會,卻是想看看耶穌是否做錯了甚麼事,也就是有些人進入會堂,是為了找教會的麻煩。
每個人因著不同的理由走進教會,因著不同的理由相信基督;當然也有人因著不同的理由走出會堂,因著不同的理由不相信基督。
每個人對於事情的看法不同,有些人喜歡當男女主角,有些人喜歡當男女配角,有些人永遠只想當路人甲、乙,只想當個事不關己的旁觀者;有些人喜歡演正派的角色,有些人喜歡演反派的角色。
當我們面對觀念、想法、理念和我們不同時,我們不一定要反對,不一定要據理力爭;我們可以學習耶穌和法利賽人,先暫時離開現場、先走出去。
二、 走出會堂:
1. 法利賽人走出會堂:
法利賽人看到耶穌的想法和他們不同,他們心中就非常的不高興,於是他們離開會堂。當人們離開了禱告的會堂,就開始學習用自己的理智,用自己認為對的方法來處理事情,這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然而,當我們的出發點不對時,整個思考邏輯就都錯了。
會堂是大家可以分享心得想法的地方,在會堂遇到想法和我們不同時,我們頂多是為他們祈禱,求上帝幫助大家了解上帝的律法;而不應該是像法利賽人一樣,商議怎樣把耶穌除掉。由此可知,法利賽人在會堂懂得講道理,在會堂外卻不講道理,只想排除異己。
人們的想法、意見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這不會帶來會堂的分裂;然而,走出會堂,不用信仰的角度想時、出發點不對時、甚至是要把別人除掉時,這將產生嚴重的撕裂傷,將帶來更多的傷害與痛苦。當我們從俗世的角度看事情時,我們不應該走出會堂;應該繼續留在會堂內祈禱,直到清楚了解上帝的旨意時,才走出會堂。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不要走出會堂」,當我們不清楚上帝的旨意時,千萬不要走出會堂。
2. 耶穌走出會堂:
當耶穌了解他的想法不被法利賽人接受時,耶穌沒有繼續辯解,耶穌的選擇和法利賽人一樣:「走出會堂」;不一樣的是耶穌沒有學法利賽人般排除異己;不一樣的是耶穌始終如一,耶穌不管在會堂內或者是離開會堂,耶穌所做的都一樣,傳道、醫病、趕鬼。
耶穌的想法和法利賽人不同,耶穌不會找他們麻煩,耶穌只是選擇離開。耶穌在會堂內講道理,耶穌在會堂外也講道理;耶穌不會在會堂內講一套,在會堂外又做另一套。
由此可知,甚麼時候我們可以離開會堂呢?就是當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時,當我們可以成為基督的門徒,可以為基督擺上時;當我們不論在會堂內或者是在會堂外,所說的和所做的都合一時,那就是我們隨時可以離開會堂的時候了。
3. 有許多人走出會堂:
當耶穌走出會堂時,有許多人跟著耶穌。這些跟著耶穌的人,有病的都被耶穌醫治好了。這些跟從耶穌的人,是追求真理的人,是尋求幫助的人,是願意謙卑順從的人。他們是耶穌的見證人,是接受耶穌幫助的人,是可以為耶穌做見證的;然而,很奇特的是,耶穌告訴他們:「不要告訴別人」。
是否耶穌知道還有一些人是不適合走出會堂的,已經走出會堂的人,不要去干擾那些還沒走出會堂的人,讓他們在會堂內多學習?不要太快離開會堂。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屬於哪一種人?
我們是否還不能離開會堂?需要上帝繼續改變我們。
還是我們早就可以離開會堂了?只是我們眷戀會堂的總總,而不願意離開?
當我們已經可以離開會堂了,我們是否會取笑那些還在會堂學習的人,認為他們很不成熟、很傻、很笨,自己在家裡讀聖經就好了,為什麼一定要到教會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學習耶穌的精神,進入會堂只為了傳道、醫病、趕鬼;走出會堂一樣為了傳道、醫病、趕鬼。讓我們成為上帝的大使徒,成為上帝的僕人;而不是成為自己情緒(心情)的使徒,成為情緒(心情)的僕人。
三、 教會分殖:
1. 揀選:
耶穌出出入入會堂,正好應驗以賽亞先知所說的話:「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馬太福音18章18~21節)
耶穌是上帝的僕人,耶穌是上帝所揀選的,是上帝所喜悅的;教會明年即將邁入四十週年,在這過去的四十年,中原教會還沒有分殖任何一間教會,或許有人認為教會為什麼要分殖?這個問題就像是你問一個婦女,為什麼要懷孕一樣。一個健康的細胞,分殖是必然的;一個健康的教會,分殖也是必然的。就生育率來說,台灣已經是全世界最低的;就教會的分殖率來說,如果像我們教會將要邁入40歲了還不分殖,那麼我們教會將是拉低台灣教會分殖率的教會。我們要拉高分殖率呢?還是我們要拉低分殖率呢?就看我們願不願意成為主所喜悅的,當主喜悅我們時,上帝會說:「所親愛(the one I love)」,就是主所愛的,當教會成為上帝所愛的,上帝怎麼可能不祝福教會呢?當教會接受了上帝的祝福,教會怎麼可能不分殖呢?
2. 賜給他神的靈:
雖然耶穌只有30幾歲,上帝仍然揀選耶穌、愛他、將靈賜給他。與眾不同的耶穌理當可以:「大聲告訴大家」;然而,「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耶穌不隨意告訴人他的身分,耶穌遇到不接受他的法利賽人,耶穌也沒有強加解釋,耶穌只是將上帝的話語告訴法利賽人;當法利賽人不願意聽時,耶穌選擇主動離開,耶穌不會勉強人接受;但是,願意跟從他的人,他一定傳授道理;願意跟從他的人,他一定醫治他們的疾病,他一定幫他們趕鬼。
教會要如何才可以分殖?不是去尋找聖靈已經離開他的掃羅,而是要尋找聖靈降臨在他身上的大衛。
有上帝的靈,就看的到盼望;有上帝的靈,就能看到人的需要;有上帝的靈,就懂得追求上帝自己,而不是追求自己的名與利;有上帝的靈,就聽的見上帝的聲音。
3. 公理得勝: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馬太福音12章20~21節)
教會是我們的避難所,教會是我們的磐石,教會是我們的盾牌;教會是上帝彰顯他旨意的地方,教會是施行公理的地方。
教會為什麼要分殖?當教會分殖、興起時,上帝的公理得勝;當教會分殖、興起時,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我們教會明年將邁入四十週年,親愛的弟兄姊妹,教會之前沒有分殖,不代表以後都不會分殖,你有這個異象嗎?你能做異夢嗎?你願意花多少時間、才能給教會呢?當教會分殖時,你是那個還要在會堂內的人呢?還是,不論在會堂內還是會堂外,都可以傳道、醫病、趕鬼的人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在會堂內外,我都要傳道、醫病、趕鬼」。
結論:為了完成基督的使命,「教會分殖」是教會一定要走的一條路。這條路需要我們一起來努力。
◎小組討論問題:
1. 我相信中原教會可以分殖嗎?為什麼?
2. 教會明年即將邁入四十週年,教會還要幾年才能分殖教會呢?
3. 如果教會要分殖,我可以為教會做甚麼?我願意花多少時間、才能給教會?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2011.7.24...社區宣教
題目:〈社區宣教〉
經文:馬太福音9章1~13節
聖詩:197首(客語105首)、321首(客語20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5篇
前言:一個教會是否一定要有宣教事工呢?如果一定要有社區宣教那麼何種事工才算是宣教事工呢?「社區宣教」常是評估教會是否有做宣教的標準。「社區宣教」可以說是教會宣教事工的主流事工。現時代的教會該如何做「社區宣教」呢?讓我們一同回到聖經中,看看耶穌怎麼說。
一、 社區的人:
1. 助人者(有人):
自從耶穌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之後,聖靈引導耶穌去到曠野禁食禱告40晝夜,接著耶穌帶門徒上山教導他們,下山後,耶穌曾經進入迦百農 ,並且在迦百農醫治了百夫長的僕人,耶穌輾轉坐船到加大拉人的地方,後來又上了船,渡過海,回到自己的迦百農城裡。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人物,那就是「有人」,眼尖的讀者可能會有一個疑問,耶穌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迦百農,為什麼「有人」沒有很快地帶癱子到耶穌跟前呢?莫非這個「有人」是後知後覺型的,耶穌上一次在迦百農時還不知道耶穌可以行醫治的神蹟嗎?還是說「有人」早就想帶癱子去見耶穌,只是剛開始時癱子不答應呢?那為什麼癱子會不答應呢?是否「有人」與癱子之間的信任關係還未建立,不論問題是出現在「有人」還是癱子。總之,感謝主,最後癱子還是接受「有人」的幫助去找了耶穌。可見得,「有人」成功的幫助癱子,而且癱子也成功的接受了耶穌的赦罪與醫治。
我們要如何成為成功的「有人」呢?我們要如何順利的邀請癱子到耶穌的面前呢?成功的助人者與那些接受幫助者要有甚麼關係呢?要怎樣才能夠幫助這些癱子,願意去見耶穌呢?這是個很有意識的主題:
首先、助人者必須學習「尊重」(Respect)受助者,什麼是尊重呢?那就是Carl Rogers 在1956年所說的:「用無條件的積極性關懷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來表達」,我們要把受助者當成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允許他有屬於自己的感受與經驗,無論這感受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也就是說,尊重受助者真正的樣子與其獨特性,接受他是與別人不一樣的。所謂無條件的意思是無論「他說了什麼」、「已經做了什麼」或「感覺怎樣」,助人者都不批評地接納他,「接納」是指接受當事人的「人」與其「感受」,接納他「擔心」或「後悔」的感受,而不是贊同他的錯誤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如此一來,受助者就可以感受到安全感與溫暖,有助於兩方互信關係的建立。
當我們面對的是我們所喜歡的人(最少是我們不會覺得討厭的人),要接納他們比較容易;然而,當助人者面對的受助者是個很讓人討厭的,比如說謊的、消極的、逃避的、不負責任的、不遵守社會規範的……等等,遇到這些看到就要後退三步的人,我們要如何克服內心的障礙去幫助他們呢?還是,就當作沒看到呢?
遇到這些情況,助人者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檢討自己是否將太多對他人的期待加諸在他身上,比如:「他應該用功讀書」、「他應該認真工作」、「他應該要誠實」……等等。或者是受助者讓我們想到一些之前所討厭的人,如果把他當成討厭的人,那麼我們就沒辦法心平氣和的幫助他。
所以,助人者對於受助者的態度,就是要尊重受助者,無條件的關懷他。
其次、要學習「真誠」,助人者要發自內心的幫助受助者。
Carl Rogers 認為如果助人者本身是真誠的,則受助者也能感受到真誠,這有助於彼此關係的建立;如此一來,受助者才會願意放下防衛心理,更願意接受助人者的幫忙。
由此可知,助人者也需要學習尊重與真誠的功課,才可以真正幫助人。
請大家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尊重且真誠的幫助人。
2. 無行為能力者(癱子):
根據馬可福音第二章與路加福音第五章的記載可知:這些「有人」就是大家所讀過的,為了讓癱子可以接受耶穌的醫治,不惜把屋頂拆了,將癱子從屋頂上縋下來到耶穌跟前的人。
由此可知,「有人」是非常積極的、甚至是突破傳統的、用獨特的方法讓癱子可以到耶穌的跟前;那麼為什麼癱子沒有在耶穌一來就到耶穌跟前呢?很有可能是癱子還在考慮中,癱子可能覺得耶穌才30出頭,那麼年輕而且他的父親只是個木匠,耶穌有可能行醫治的神蹟嗎?癱子想了又想,就錯過了耶穌上一次在迦百農的機會。
在我們的四周圍,有許多需要幫忙的人;這些人當中,有大部分的人不願意告訴別人他需要幫忙;有些就像這癱子一樣,即使「有人」要幫助他,他也可能會反對。明明就是需要別人幫忙的人,為什麼就是不願意開口呢?或者是為什麼總是拒絕別人的幫助呢?
癱子的情況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在他發病之後,一定有許多人會帶他去找醫生;然而,癱子的病非但沒有好轉,更可能的是花了許多的錢,甚至會被批評犯了甚麼罪被神明處罰。經過了這些負面的事情之後,只要有人要帶他去給醫生看,他內心中一定非常的掙扎,到底去好呢?還是留在家裡好呢?免得又欠人人情了。
從信仰的角度來說,癱子就有像是沒有能力尋求上帝的人,也可以說是沒有力量來教會敬拜上帝的人;對於這些人而言,我們所要做的不是去責備他們、更不是去探討他為什麼會受傷;而是要更懂得安慰他們、鼓勵他們、扶持他們;期待他們從新得著力量,願意前來耶穌基督的面前,接受耶穌的幫助與醫治。
3. 見神大能者(眾人):
當癱子的病得著醫治之後,眾人看見就驚奇,將榮耀歸給上帝。因著「有人」和「癱子」的合作,讓上帝的大能彰顯在其中。很多時候上帝要動工,上帝希望我們可以和祂一起同工,更希望弟兄姐妹之間可以彼此一起同工。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呼召大家和祂一起同工,如此一來就有更多的神蹟奇事發生,就有更多人將榮耀歸與上帝。
舉例:北加洲有一種紅木杉,可以生長的很高,這種樹的根都是淺的。為甚麼呢?原來它們的根不是往下延伸,而是往四周延伸生長;這種樹有一個特色,它們絶不會是單獨一棵生長,而是以整片森林的方式繁衍生長,它們的根彼此盤根錯節,交叉相連在一起。因著這樣的生長方式,它們可以站立得穩,因此,就算長的很高,根很淺也是不怕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教會可以同心時,教會的力量可以改變中壢,甚至是可以改變桃園這個地方。
更特別的是,愛我們的上帝願意將權柄賞賜給人,原文的人是複數的,也就是多數人的意思,經文告訴我們:上帝將赦罪的權柄賞賜給多數人。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8章18節)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約翰福音14章12節)
當我們為弟兄姐妹禱告時,我們可以綑綁那惡者,我們可以使我們的兄姐得著釋放,這是上帝何等大的恩典,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千萬不要讓上帝給我們的權柄睡著了,上帝給了我們釋放的權柄,上帝給了我們綑綁的權柄,所以我們絕對不要任憑我們的親戚朋友繼續被魔鬼撒旦管轄,我們要釋放他們,而且要將那惡者綑綁。
請大家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釋放大家,我要綑綁惡者。
二、 社區的環境:
1. 愛批評的環境:
耶穌幫助癱子,告訴癱子說:「你的罪赦了」;卻被人批評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而且說這話的人是有學問的文士,他不說:「耶穌說僭妄的話了」,而是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文士用:「這個人」稱呼耶穌,表達出文士對耶穌的不尊敬,甚至是心懷惡念。當然按照文士的了解,他說出這見解,也不能說錯,只可惜文士不認識耶穌,不知道耶穌是上帝之子。不只是文士很沒禮貌,就連法利賽人也是一樣沒有禮貌。
當耶穌和稅吏馬太一同坐席時,法利賽人就批評說:「你們的先生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馬太福音9章11節)
文士和法利賽人都是有學問的人;然而,他們同樣都沒有禮貌,一個是說:「這個人」、一個是說:「你們的先生」。可見得,學問並不見得可以使人謙卑;反而容易使人驕傲。
現在有許多復興的教會被批評為成功神學,批評者甚至拿著一份「邪教檢查表」,來對比於該教會的復興狀況,其中的一項說到:「領導者有神祕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是有上帝的地方,一定存在著聖靈的力量,聖靈的力量對一般人來說是神祕的,當然這種力量不是只限定誰才有,而是只要有聖靈同在的地方,這種神秘力量一定存在,就如同耶穌醫治癱子一般。如果以這類型的指標當成是「邪教檢查表」的指標,就會讓我懷疑,那沒有神秘力量的地方,會是教會嗎?我們的上帝真的是大能的上帝嗎?
我們現在的台灣社會,就是喜歡互相批評的社會;就連教會與教會間,有時候也會互相批評;在這個喜歡批評的社會與教會中,我們所需要的是學習如何互相尊重。讓我們不再是互相批評,而是互相鼓勵,彼此幫助。
2. 犯罪邊緣的環境:
耶穌呼召坐在稅關上的馬太,馬太的工作是稅吏在當時是被看不起的工作,是常常會欺壓百姓的工作,可以說是很容易使人犯罪的工作,耶穌就是呼召這種罪人。這就是上帝的心意:
「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太福音9章12~13節)
上帝的心意就是喜歡憐憫人,甚至超過我們敬拜他。
從信仰的角度來說,沒有任何一種行業是被排斥在外的,即使是做我們所厭惡的工作者,我們也要呼召他們來信主。
3. 接納對方的環境:
耶穌用甚麼方式表達出對馬太的重視呢?就是和馬太一同吃飯,從古至今吃飯都是讓人很放鬆的時候,所謂的:「吃飯皇帝大」。耶穌就是善用這種機會教導門徒,我們也要學習用這種方式來教導門徒。
近來我認識一位退休的范老師和他的太太朱傳道,朱傳道從拓荒神學院畢業,要從拓荒神學院畢業很困難,因為他們規定,一定要開拓一間教會才能畢業,於是朱傳道試過很多種傳福音的方式,比如:前往陌生人的家叩門,用陌生拜訪的方式傳福音,到市場發福音單張傳福音……等等,試用過許多種傳福音方式,效果都非常不好。於是,朱傳道就向上帝祈禱,求上帝給她一個比較好的環境,讓他可以傳福音,也讓更多人能夠信主。後來,上帝給他靈感,就是中壢火車站前面的麥當勞二樓,麥當勞放著輕音樂,在這種燈光好、氣氛佳的地方,大家心情都很好,連帶傳福音的效果也很好,有許多人信主了。
這位朱傳道所做的,就像是耶穌所做的,和馬太一同坐席吃飯,在吃飯中門徒更能體會耶穌所傳講的內容。
所以,教會可以組個麥當勞傳福音小組,聚會方式就是去麥當勞傳福音。
三、 社區宣教:
1. 真正的教會:
說了耶穌所作的神蹟奇事,我們不得不問關鍵的問題:「什麼是真正的教會?」教會要宣講的是甚麼?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祕。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哥林多前書2章1-2節)
保羅傳的是:只有這位上帝所預備的救恩──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才是得救之道、永生之道,這就是教會要宣講的。
神學家巴文克指出:「宣教聖工,或佈道工作,若要成功,必須先挑起那些不信的人的羡慕。」教會必須要做到讓人家羨慕,要有好的榜樣,彰顯耶穌的大能,這樣的教會才是名副其實、真正的教會。 所以,教會不能沒有宣教,宣教不能不說社區宣教。
2. 教會與社區:
耶穌來來去去傳福音、醫病、趕鬼,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城裡;不論我們去哪裡傳福音,我們不能忘了我們的附近,還有許多人還沒有信主,我們免不了要為了我們附近的社區做一些事,讓社區的人能夠感動。
來教會這幾個月以來,我發現我們教會太含蓄,我們有好的東西都不好意思告訴人。聖經告訴我們,做善事時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這告訴我們不要誇耀、吹噓自己所做的;然而,教會不是這樣就甚麼都不說,教會要讓社區的人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可以為社區做甚麼?讓社區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可以有機會來教會尋求幫助。
聖經中「四個有人」把屋頂拆了,讓癱子可以到耶穌跟前;我們教會要努力成為沒有圍牆的教會,讓更多人可以不用拆屋頂,就可以進到教會來敬拜上帝。
3. 社區宣教的可能流程:
感謝上帝的恩典,教會的長執同工都體認到社區宣教的重要性,所以在上次的長執會中通過了一個議案,就是今天的週報所寫的,我們要開始學習做社區宣教。有這個議案不代表我們之前都沒有做社區宣教,而是要更努力學習做社區的宣教。
社區事工預計分為四期:第一期為評估期、第二期為計劃期、第三期為廣告招生期、第四期為實際操作期。依此循環尋得最適合的社區事工。
結論:「社區宣教」簡單的說就是「走出教會,走入人群」的過程。但願我們的教會也能成為進入社區的教會、影響社區的教會、更重要的是帶來真理的教會。
◎小組討論問題:
1. 你覺得教會一定要做社區宣教嗎?為什麼?不做社區宣教的教會可以嗎?
2. 教會要如何做才可算是社區宣教呢?社區宣教包含哪些層面呢?
3. 成為一位社區宣教的宣教師會不會很困難呢?如果教會要做社區宣教,你可以負責哪方面的服事?
經文:馬太福音9章1~13節
聖詩:197首(客語105首)、321首(客語20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5篇
前言:一個教會是否一定要有宣教事工呢?如果一定要有社區宣教那麼何種事工才算是宣教事工呢?「社區宣教」常是評估教會是否有做宣教的標準。「社區宣教」可以說是教會宣教事工的主流事工。現時代的教會該如何做「社區宣教」呢?讓我們一同回到聖經中,看看耶穌怎麼說。
一、 社區的人:
1. 助人者(有人):
自從耶穌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之後,聖靈引導耶穌去到曠野禁食禱告40晝夜,接著耶穌帶門徒上山教導他們,下山後,耶穌曾經進入迦百農 ,並且在迦百農醫治了百夫長的僕人,耶穌輾轉坐船到加大拉人的地方,後來又上了船,渡過海,回到自己的迦百農城裡。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人物,那就是「有人」,眼尖的讀者可能會有一個疑問,耶穌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迦百農,為什麼「有人」沒有很快地帶癱子到耶穌跟前呢?莫非這個「有人」是後知後覺型的,耶穌上一次在迦百農時還不知道耶穌可以行醫治的神蹟嗎?還是說「有人」早就想帶癱子去見耶穌,只是剛開始時癱子不答應呢?那為什麼癱子會不答應呢?是否「有人」與癱子之間的信任關係還未建立,不論問題是出現在「有人」還是癱子。總之,感謝主,最後癱子還是接受「有人」的幫助去找了耶穌。可見得,「有人」成功的幫助癱子,而且癱子也成功的接受了耶穌的赦罪與醫治。
我們要如何成為成功的「有人」呢?我們要如何順利的邀請癱子到耶穌的面前呢?成功的助人者與那些接受幫助者要有甚麼關係呢?要怎樣才能夠幫助這些癱子,願意去見耶穌呢?這是個很有意識的主題:
首先、助人者必須學習「尊重」(Respect)受助者,什麼是尊重呢?那就是Carl Rogers 在1956年所說的:「用無條件的積極性關懷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來表達」,我們要把受助者當成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允許他有屬於自己的感受與經驗,無論這感受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也就是說,尊重受助者真正的樣子與其獨特性,接受他是與別人不一樣的。所謂無條件的意思是無論「他說了什麼」、「已經做了什麼」或「感覺怎樣」,助人者都不批評地接納他,「接納」是指接受當事人的「人」與其「感受」,接納他「擔心」或「後悔」的感受,而不是贊同他的錯誤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如此一來,受助者就可以感受到安全感與溫暖,有助於兩方互信關係的建立。
當我們面對的是我們所喜歡的人(最少是我們不會覺得討厭的人),要接納他們比較容易;然而,當助人者面對的受助者是個很讓人討厭的,比如說謊的、消極的、逃避的、不負責任的、不遵守社會規範的……等等,遇到這些看到就要後退三步的人,我們要如何克服內心的障礙去幫助他們呢?還是,就當作沒看到呢?
遇到這些情況,助人者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檢討自己是否將太多對他人的期待加諸在他身上,比如:「他應該用功讀書」、「他應該認真工作」、「他應該要誠實」……等等。或者是受助者讓我們想到一些之前所討厭的人,如果把他當成討厭的人,那麼我們就沒辦法心平氣和的幫助他。
所以,助人者對於受助者的態度,就是要尊重受助者,無條件的關懷他。
其次、要學習「真誠」,助人者要發自內心的幫助受助者。
Carl Rogers 認為如果助人者本身是真誠的,則受助者也能感受到真誠,這有助於彼此關係的建立;如此一來,受助者才會願意放下防衛心理,更願意接受助人者的幫忙。
由此可知,助人者也需要學習尊重與真誠的功課,才可以真正幫助人。
請大家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尊重且真誠的幫助人。
2. 無行為能力者(癱子):
根據馬可福音第二章與路加福音第五章的記載可知:這些「有人」就是大家所讀過的,為了讓癱子可以接受耶穌的醫治,不惜把屋頂拆了,將癱子從屋頂上縋下來到耶穌跟前的人。
由此可知,「有人」是非常積極的、甚至是突破傳統的、用獨特的方法讓癱子可以到耶穌的跟前;那麼為什麼癱子沒有在耶穌一來就到耶穌跟前呢?很有可能是癱子還在考慮中,癱子可能覺得耶穌才30出頭,那麼年輕而且他的父親只是個木匠,耶穌有可能行醫治的神蹟嗎?癱子想了又想,就錯過了耶穌上一次在迦百農的機會。
在我們的四周圍,有許多需要幫忙的人;這些人當中,有大部分的人不願意告訴別人他需要幫忙;有些就像這癱子一樣,即使「有人」要幫助他,他也可能會反對。明明就是需要別人幫忙的人,為什麼就是不願意開口呢?或者是為什麼總是拒絕別人的幫助呢?
癱子的情況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在他發病之後,一定有許多人會帶他去找醫生;然而,癱子的病非但沒有好轉,更可能的是花了許多的錢,甚至會被批評犯了甚麼罪被神明處罰。經過了這些負面的事情之後,只要有人要帶他去給醫生看,他內心中一定非常的掙扎,到底去好呢?還是留在家裡好呢?免得又欠人人情了。
從信仰的角度來說,癱子就有像是沒有能力尋求上帝的人,也可以說是沒有力量來教會敬拜上帝的人;對於這些人而言,我們所要做的不是去責備他們、更不是去探討他為什麼會受傷;而是要更懂得安慰他們、鼓勵他們、扶持他們;期待他們從新得著力量,願意前來耶穌基督的面前,接受耶穌的幫助與醫治。
3. 見神大能者(眾人):
當癱子的病得著醫治之後,眾人看見就驚奇,將榮耀歸給上帝。因著「有人」和「癱子」的合作,讓上帝的大能彰顯在其中。很多時候上帝要動工,上帝希望我們可以和祂一起同工,更希望弟兄姐妹之間可以彼此一起同工。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呼召大家和祂一起同工,如此一來就有更多的神蹟奇事發生,就有更多人將榮耀歸與上帝。
舉例:北加洲有一種紅木杉,可以生長的很高,這種樹的根都是淺的。為甚麼呢?原來它們的根不是往下延伸,而是往四周延伸生長;這種樹有一個特色,它們絶不會是單獨一棵生長,而是以整片森林的方式繁衍生長,它們的根彼此盤根錯節,交叉相連在一起。因著這樣的生長方式,它們可以站立得穩,因此,就算長的很高,根很淺也是不怕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教會可以同心時,教會的力量可以改變中壢,甚至是可以改變桃園這個地方。
更特別的是,愛我們的上帝願意將權柄賞賜給人,原文的人是複數的,也就是多數人的意思,經文告訴我們:上帝將赦罪的權柄賞賜給多數人。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8章18節)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約翰福音14章12節)
當我們為弟兄姐妹禱告時,我們可以綑綁那惡者,我們可以使我們的兄姐得著釋放,這是上帝何等大的恩典,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千萬不要讓上帝給我們的權柄睡著了,上帝給了我們釋放的權柄,上帝給了我們綑綁的權柄,所以我們絕對不要任憑我們的親戚朋友繼續被魔鬼撒旦管轄,我們要釋放他們,而且要將那惡者綑綁。
請大家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釋放大家,我要綑綁惡者。
二、 社區的環境:
1. 愛批評的環境:
耶穌幫助癱子,告訴癱子說:「你的罪赦了」;卻被人批評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而且說這話的人是有學問的文士,他不說:「耶穌說僭妄的話了」,而是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文士用:「這個人」稱呼耶穌,表達出文士對耶穌的不尊敬,甚至是心懷惡念。當然按照文士的了解,他說出這見解,也不能說錯,只可惜文士不認識耶穌,不知道耶穌是上帝之子。不只是文士很沒禮貌,就連法利賽人也是一樣沒有禮貌。
當耶穌和稅吏馬太一同坐席時,法利賽人就批評說:「你們的先生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馬太福音9章11節)
文士和法利賽人都是有學問的人;然而,他們同樣都沒有禮貌,一個是說:「這個人」、一個是說:「你們的先生」。可見得,學問並不見得可以使人謙卑;反而容易使人驕傲。
現在有許多復興的教會被批評為成功神學,批評者甚至拿著一份「邪教檢查表」,來對比於該教會的復興狀況,其中的一項說到:「領導者有神祕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是有上帝的地方,一定存在著聖靈的力量,聖靈的力量對一般人來說是神祕的,當然這種力量不是只限定誰才有,而是只要有聖靈同在的地方,這種神秘力量一定存在,就如同耶穌醫治癱子一般。如果以這類型的指標當成是「邪教檢查表」的指標,就會讓我懷疑,那沒有神秘力量的地方,會是教會嗎?我們的上帝真的是大能的上帝嗎?
我們現在的台灣社會,就是喜歡互相批評的社會;就連教會與教會間,有時候也會互相批評;在這個喜歡批評的社會與教會中,我們所需要的是學習如何互相尊重。讓我們不再是互相批評,而是互相鼓勵,彼此幫助。
2. 犯罪邊緣的環境:
耶穌呼召坐在稅關上的馬太,馬太的工作是稅吏在當時是被看不起的工作,是常常會欺壓百姓的工作,可以說是很容易使人犯罪的工作,耶穌就是呼召這種罪人。這就是上帝的心意:
「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太福音9章12~13節)
上帝的心意就是喜歡憐憫人,甚至超過我們敬拜他。
從信仰的角度來說,沒有任何一種行業是被排斥在外的,即使是做我們所厭惡的工作者,我們也要呼召他們來信主。
3. 接納對方的環境:
耶穌用甚麼方式表達出對馬太的重視呢?就是和馬太一同吃飯,從古至今吃飯都是讓人很放鬆的時候,所謂的:「吃飯皇帝大」。耶穌就是善用這種機會教導門徒,我們也要學習用這種方式來教導門徒。
近來我認識一位退休的范老師和他的太太朱傳道,朱傳道從拓荒神學院畢業,要從拓荒神學院畢業很困難,因為他們規定,一定要開拓一間教會才能畢業,於是朱傳道試過很多種傳福音的方式,比如:前往陌生人的家叩門,用陌生拜訪的方式傳福音,到市場發福音單張傳福音……等等,試用過許多種傳福音方式,效果都非常不好。於是,朱傳道就向上帝祈禱,求上帝給她一個比較好的環境,讓他可以傳福音,也讓更多人能夠信主。後來,上帝給他靈感,就是中壢火車站前面的麥當勞二樓,麥當勞放著輕音樂,在這種燈光好、氣氛佳的地方,大家心情都很好,連帶傳福音的效果也很好,有許多人信主了。
這位朱傳道所做的,就像是耶穌所做的,和馬太一同坐席吃飯,在吃飯中門徒更能體會耶穌所傳講的內容。
所以,教會可以組個麥當勞傳福音小組,聚會方式就是去麥當勞傳福音。
三、 社區宣教:
1. 真正的教會:
說了耶穌所作的神蹟奇事,我們不得不問關鍵的問題:「什麼是真正的教會?」教會要宣講的是甚麼?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祕。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哥林多前書2章1-2節)
保羅傳的是:只有這位上帝所預備的救恩──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才是得救之道、永生之道,這就是教會要宣講的。
神學家巴文克指出:「宣教聖工,或佈道工作,若要成功,必須先挑起那些不信的人的羡慕。」教會必須要做到讓人家羨慕,要有好的榜樣,彰顯耶穌的大能,這樣的教會才是名副其實、真正的教會。 所以,教會不能沒有宣教,宣教不能不說社區宣教。
2. 教會與社區:
耶穌來來去去傳福音、醫病、趕鬼,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城裡;不論我們去哪裡傳福音,我們不能忘了我們的附近,還有許多人還沒有信主,我們免不了要為了我們附近的社區做一些事,讓社區的人能夠感動。
來教會這幾個月以來,我發現我們教會太含蓄,我們有好的東西都不好意思告訴人。聖經告訴我們,做善事時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這告訴我們不要誇耀、吹噓自己所做的;然而,教會不是這樣就甚麼都不說,教會要讓社區的人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可以為社區做甚麼?讓社區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可以有機會來教會尋求幫助。
聖經中「四個有人」把屋頂拆了,讓癱子可以到耶穌跟前;我們教會要努力成為沒有圍牆的教會,讓更多人可以不用拆屋頂,就可以進到教會來敬拜上帝。
3. 社區宣教的可能流程:
感謝上帝的恩典,教會的長執同工都體認到社區宣教的重要性,所以在上次的長執會中通過了一個議案,就是今天的週報所寫的,我們要開始學習做社區宣教。有這個議案不代表我們之前都沒有做社區宣教,而是要更努力學習做社區的宣教。
社區事工預計分為四期:第一期為評估期、第二期為計劃期、第三期為廣告招生期、第四期為實際操作期。依此循環尋得最適合的社區事工。
結論:「社區宣教」簡單的說就是「走出教會,走入人群」的過程。但願我們的教會也能成為進入社區的教會、影響社區的教會、更重要的是帶來真理的教會。
◎小組討論問題:
1. 你覺得教會一定要做社區宣教嗎?為什麼?不做社區宣教的教會可以嗎?
2. 教會要如何做才可算是社區宣教呢?社區宣教包含哪些層面呢?
3. 成為一位社區宣教的宣教師會不會很困難呢?如果教會要做社區宣教,你可以負責哪方面的服事?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2011.7.17.家庭宣教
題目:〈家庭宣教〉
經文:馬太福音7章1~12節
聖詩:245首(客語141首)、333首(客語206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4篇
前言:不論是基督徒家庭或者是非基督徒家庭,家庭中總是會有一些成員未信主,因此「家庭宣教」一直是教會必須探討的主題,今天將從聖經的角度,來探討要如何進行「家庭宣教」?
一、 兄弟情、姐妹情:「去樑木法則」
1. 有些人嚴以待人,寬以律己:
耶穌告訴我們「不要論斷人」,那麼甚麼是「論斷」呢?如果我們討論某人所遇見的某件事情,這算是論斷嗎?比如:前天發生位於台中的金典酒店鷹架倒榻,為什麼會發生倒榻事件呢?莫非是包商施工品質有問題?還是,真如金典酒店所說的是因為風洞效應,六級陣風從大範圍進入,卻從漏斗底端般小的範圍出來,導致風的力量大過鷹架所能負擔而倒榻?事情的原因是大家都想知道的,那麼在這種討論過程中,是否會造成論斷呢?認為是論斷的請舉手,不是論斷的請舉手,到底甚麼是論斷?的確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論斷」?「論斷」一詞的說法就是推論、辨析後,加以判斷。
簡單的說就是推論包含著兩種層面,其一就是對於事情的探討,其二是斷定事情的正確與否或者是判斷當事人所作所為是否正確。
那麼,聖經中是如何來說「論斷」呢?
“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裏得着稱讚。”(林前四:3-5)
保羅會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表示保羅遇到被論斷的事情,或許是被小王、或許是被小李論斷,很有可能保羅不確定被誰論斷,保羅換個角度說:「人論斷我,這件事情是很小的事情,是非常不重要的事情,不重要到自己都不去作論斷這種事情」,雖然保羅說的這麼瀟灑、說的這麼輕鬆自在;但是,面對會友的批評,相信保羅內心一定是非常難過。
為什麼保羅會被批評呢?因為哥林多教會有派系紛爭,有些人會拿使徒保羅和亞波羅比較。不過保羅還是藉著信件,平心靜氣地告訴哥林多教會的會友,訴說著真正可判斷人的只有主上帝。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3章5~9節講了一句很有名的話:「亞波羅算什麼﹖保羅算什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重要的不是栽種的人,也不是誰去澆灌,重要的是叫他生長的上帝,大家做的怎樣,將來是要照著所作的得著上帝的賞賜,而不是讓我們去批評、論斷,因為大家都是和上帝同工的,都是上帝所耕種的土地,都是上帝所建造的房屋,唯一的根基只有「耶穌基督」。當保羅自己被批評時,保羅把大事化小,並將焦點轉移,認為焦點不應該放在我們做的怎麼樣,而是應該放在上帝的身上。
保羅是以大家都是同工的立場來談論這件事情,那麼耶穌的弟弟雅各是如何來看「論斷」這件事呢?
“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雅各書四章11-12節)
雅各書的作者是耶穌的弟弟雅各,雅各所碰到的不是他被批評,而是看到弟兄姐妹們會互相批評。雅各非常清楚地告訴大家:不可互相的批評,因為只有一位能批評人的,那就是上帝;如果我們論斷弟兄,那就是論斷律法,也是論斷那設立律法的上帝了。保羅把「這種論斷的事情」看做不重要,雅各把「這種論斷的事情」拉高層級,拉到以色列人的最高標準,就是有關「律法」的部分,甚至連設立律法的上帝也都被牽扯進來。由此可知,有關於論斷的事情,可大可小;可以說是很嚴重的事情,也可以輕描淡寫的講過去。
那麼我們要如何拿捏呢?甚麼時候要把它講的很像沒甚麼?甚麼時候要把它講的很像天快塌下來這麼嚴重呢?或許保羅和雅各的角色扮演可以成為我們的參考,如果我們是被論斷的對象,那麼我們應該輕看他,不要太重視;如果是別人被論斷,那麼我們就應該看得非常重要,要提醒論斷的人,這種事情是上帝非常不高興的事情,甚至會像是論斷上帝一樣的嚴重。
不要論斷人,告訴了我們,不要嚴以待人,反過來應該要寬以待人。
我們和旁邊以及前後的弟兄姊妹說:「我們要寬以待人」。
2. 去樑木法則:
我們不只是要學習寬以待人,更要努力學習嚴以律己呢?因為耶穌告訴我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7章3~5節)
我們看到別人眼中的刺,卻忽略了我們自己眼中卻有比刺更大的樑木。所以,耶穌要我們先去掉我們自己的樑木。香港有位牧者說:“樑木大過刺,既然用樑木遮了自己的眼,就無法看到他人眼中有刺,可能是樑木中有個小洞,從小洞窺見了對方眼中的刺。”的確,當我們對人有成見時,我們就可能會全盤否認他所做的。
加拿大的法律規定,當我們開車時,不論向左轉彎或者是右轉彎,不能只有看後視鏡,頭也要往後看。這正說明了醫學上的立場,每個人都有視野上的盲點,盲點這地方沒有感光細胞,不能感應到光現;然而,這個盲點就是神經纖維進出的地方,盲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人不承認自己有盲點,表示你沒有視神經纖維的進出,就如同瞎眼一般,不能接受到光。
舉例:
有個母親,平日喜愛批評人,當她坐在房中,從窗戶看見對面鄰居女人曬衣服,看到衣服上有黑斑,就向她的女兒說:“對面那個女人洗衣服常不乾淨,你來看看那些白衫有黑點。”她女兒詳細地看,隨即對母親說:“媽媽,不是人家洗不乾淨,是我們窗戶玻璃不清楚。”這個故事說明了批評論斷的話不一定是對的。
所以,當我們要論斷別人時,我們先想想,今天是否已經讀聖經,是不是已經為了我們要論斷的人祈禱,我們是否求上帝來保守大家了呢?
3. 不要將聖物與珍珠給豬狗:
這段聖經中有一節,是我很難解釋的,那就是第六節,珍珠與聖物就像是所羅門王向上帝所求的智慧:「求祢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王上3:9)於是上帝賜給所羅門智慧,「以色列眾人聽見王這樣判斷,就都敬畏他,因為見他心裏有神的智慧,能以斷案。」(王上3:28)
智慧是從神聖的上帝而來,可稱為「聖物」;智慧非常的寶貴,就像是「珍珠」一樣。當上帝賜給我們夠用的智慧,使我們對一些事情可以了解的很透徹,這就像是擁有「聖物」與「珍珠」一般;然而,我們不要遇到任何人都把全部事情告訴他,因為箴言告訴我們:「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箴9:8)
不能將事情告訴所有人,因為有些人是恨惡責備的「喜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恨惡責備的,卻是畜類。」(箴12:1)
所以,我們不要將從上帝來寶貴的智慧,告訴那不願意學習的豬狗。
二、 父子(女)情、母子(女)情:「好東西法則」
1. 一般父子情:
大部分的父母親,都會希望自己的子女過的好,就像耶穌所說:「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她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馬太福音7章9~10節)
不同年齡層的小孩,需要或者是喜歡不同的東西,像以心只有三歲多,只要給她氣球,他就會拿著氣球跑來跑去,非常高興;等到以心長大了,氣球對他可能就沒有吸引力了。
當我讀國中時,有一次參加全校的學藝競賽,我的數學考試拿滿分100分,那一次很特別,全校那麼多高手,卻只有我拿100分,於是我的父親就買了一個機械手錶給我,那是我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手錶,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大部分的父母,總是希望給自己子女最好的。
教會要如何吸引年輕人呢?就是教會要有父親的胸懷,教會要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即使我們真的不知道她們的想法也沒關係,最少當他們向我們祈求時,我們可以想盡辦法幫助它們,這幾個月來,教會開始有鋼琴、爵士鼓的音樂課程,因著要支付老師的車馬費,所以這些音樂課程我們不是完全免費;然而,如果有青年想要學習音樂,經濟上沒辦法負擔學費,教會願意像父親一樣,不求回報地幫忙子女,讓想學習音樂的人也可以學習,那麼這間教會一定可以感動許多人,一定會有更多人願意在這種願意幫助人的教會聚會。
現在是網路的時代,如果教會可以像父親一樣,願意為了子女裝設網路,那麼這間教會一定會有許多的年輕人。只要教會充滿著為父的心,就像是天上愛我們的父親一樣,那麼教會沒有理由不復興。
我們和旁邊以及前後的弟兄姊妹說:「我們的教會是有父親的教會」。
2. 上帝的恩情:
一般的父母親尚且拿好東西給我們,更何況是我們天上的父親呢?
論語有一擇記載,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這句話的意思是:齊景公問孔子為政治國的方法。孔子答說:「君王盡君王之義務,臣子負臣子的責任,父親盡父親的義務,兒子負責兒子的責任。」齊景公說:「這番話說得太好了,如果做君王的不盡君王的義務,做臣子的不負臣子的責任,做父親的不盡父親的義務,作兒子的不盡兒子的責任,縱然有米糧,我也吃不到啊!」有另一句話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則天下大亂矣!
可見得,當父親的能盡到做父親的義務,做到上帝所交代的,那麼整個家庭就會變得更完美。
更能讓大家透過自己的父親,了解我們在天上的上帝。耶穌說: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7章7~8節)
當我們祈求時,上帝就給我們,上帝是又真又活的上帝,祂聽我們的祈禱;當我們尋找他時,他不會躲避我們,他會出面來幫助我們;當我們不能突破困境時,上帝可以幫我們開另一扇門,讓我們可以變得更不一樣,這就是上帝的愛。
有一位宣教師在台灣傳福音時,他發現有許多台灣人沒有得著父親的愛,如果用父親的愛來比喻上帝的愛,當然很難體會。從此可看出,現在台灣的家庭問題非常嚴重,特別是當父親的沒有做到當父親的責任,反而做了不好的示範,使得台灣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雖然,家庭中的父親出了狀況,天上的父上帝卻依然是榮耀的上帝,他不允許地上的父親為非作歹,做違反上帝旨意的事情,相信上帝一定會處理,我們在天上的父一定會彰顯他的榮耀。現在有些父親做了不好的示範,那麼教會就要扮演那位好的父親,願意幫助會友們,讓會友們真的感受到教會就是個大家庭一般,而願意走入教會中。
3. 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耶穌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馬太福音7章12節)
耶穌所說的這段話,剛好和孔子所說的有點類同:《論語》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耶穌認為這推己及人的道理,可以綜合整個舊約聖經(律法和先法)的教訓,所以後來的信徒便稱之為”金律”。
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待人,可以從自己的角度來思考,我希望人怎樣對待我,那就是別人怎樣希望我去對待他。當我們有同情、愛心、幫助、安慰、尊重…等,他人也會這樣對待我們。這就是金律,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三、 家庭宣教:
1. 求告正確的對象:求告上帝
在家庭宣教中提到,正確的對象,可能會有人有疑問;家庭宣教中的正確對象,不就是還沒有信主的人嗎?從今天的經文中,讓我感受到,特別是家庭中的宣教,應該是先懂得求告上帝,因為上帝會把好東西給我們,所以我們求告的正確對象是先求告上帝,經文說: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7章7~8節)
當我們祈求上帝時,上帝會將未信主的家人給我們;當我們尋找上帝時,上帝就會讓我們尋回家庭中迷失的小羊們;當我們叩門時,上帝就會幫我們打開未信主家人的心門,進而願意信主。
所以,如果我們有家人還沒有信主,要記得,我們要向上帝來祈求,不是去求那未信主的人,求上帝親自來改變他。
2. 正確的方法:先要求自己
當我們求告的對象正確之後,我們也要有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方法不是一直想要改變對方,比如三番兩頭勸對方一定要來信主,不然會下地獄,或許對方會講說:「如果你在天堂,那我寧願下地獄」,所以,家庭宣教的正確的方法是,先要求自己,先改變自己;耶穌說我們要成為世上的光、世上的鹽,如果我們的生活沒有好見證,就像是混濁的燈泡,沒辦法把上帝的真光彰顯出來。所以,家庭宣教重點在於先懂得要求自己。
3. 「將心比心法則」:
除了向上帝求,先從自己做起之外;我們還要有敏銳的心思,了解未信主家人的想法。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家人信主。當別人感受不好時,我們不要一直強迫對方一定要接受,那麼就會像是將我們的聖物與珍珠拿給豬或者是狗一樣,他們不但不會珍惜,反而會怒罵我們或者是傷害我們,那就太可惜了。
結論:對於還有家人未信主的基督徒來說,最難過的事情莫過於此;要如何讓家人願意信主呢?不外乎使用「去樑木法則」、「好東西法則」、「將心比心」。
◎小組討論問題:
1. 你認為家庭宣教會很困難嗎?為什麼?
2. 在你家庭(族)中還有哪些人尚未信主?這週你問問他們不願意信主的原因是甚麼?
3. 你是否願意成為家庭宣教師呢?如何成為福音的助力呢?如何會成為福音的阻力呢?
經文:馬太福音7章1~12節
聖詩:245首(客語141首)、333首(客語206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4篇
前言:不論是基督徒家庭或者是非基督徒家庭,家庭中總是會有一些成員未信主,因此「家庭宣教」一直是教會必須探討的主題,今天將從聖經的角度,來探討要如何進行「家庭宣教」?
一、 兄弟情、姐妹情:「去樑木法則」
1. 有些人嚴以待人,寬以律己:
耶穌告訴我們「不要論斷人」,那麼甚麼是「論斷」呢?如果我們討論某人所遇見的某件事情,這算是論斷嗎?比如:前天發生位於台中的金典酒店鷹架倒榻,為什麼會發生倒榻事件呢?莫非是包商施工品質有問題?還是,真如金典酒店所說的是因為風洞效應,六級陣風從大範圍進入,卻從漏斗底端般小的範圍出來,導致風的力量大過鷹架所能負擔而倒榻?事情的原因是大家都想知道的,那麼在這種討論過程中,是否會造成論斷呢?認為是論斷的請舉手,不是論斷的請舉手,到底甚麼是論斷?的確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論斷」?「論斷」一詞的說法就是推論、辨析後,加以判斷。
簡單的說就是推論包含著兩種層面,其一就是對於事情的探討,其二是斷定事情的正確與否或者是判斷當事人所作所為是否正確。
那麼,聖經中是如何來說「論斷」呢?
“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裏得着稱讚。”(林前四:3-5)
保羅會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表示保羅遇到被論斷的事情,或許是被小王、或許是被小李論斷,很有可能保羅不確定被誰論斷,保羅換個角度說:「人論斷我,這件事情是很小的事情,是非常不重要的事情,不重要到自己都不去作論斷這種事情」,雖然保羅說的這麼瀟灑、說的這麼輕鬆自在;但是,面對會友的批評,相信保羅內心一定是非常難過。
為什麼保羅會被批評呢?因為哥林多教會有派系紛爭,有些人會拿使徒保羅和亞波羅比較。不過保羅還是藉著信件,平心靜氣地告訴哥林多教會的會友,訴說著真正可判斷人的只有主上帝。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3章5~9節講了一句很有名的話:「亞波羅算什麼﹖保羅算什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重要的不是栽種的人,也不是誰去澆灌,重要的是叫他生長的上帝,大家做的怎樣,將來是要照著所作的得著上帝的賞賜,而不是讓我們去批評、論斷,因為大家都是和上帝同工的,都是上帝所耕種的土地,都是上帝所建造的房屋,唯一的根基只有「耶穌基督」。當保羅自己被批評時,保羅把大事化小,並將焦點轉移,認為焦點不應該放在我們做的怎麼樣,而是應該放在上帝的身上。
保羅是以大家都是同工的立場來談論這件事情,那麼耶穌的弟弟雅各是如何來看「論斷」這件事呢?
“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雅各書四章11-12節)
雅各書的作者是耶穌的弟弟雅各,雅各所碰到的不是他被批評,而是看到弟兄姐妹們會互相批評。雅各非常清楚地告訴大家:不可互相的批評,因為只有一位能批評人的,那就是上帝;如果我們論斷弟兄,那就是論斷律法,也是論斷那設立律法的上帝了。保羅把「這種論斷的事情」看做不重要,雅各把「這種論斷的事情」拉高層級,拉到以色列人的最高標準,就是有關「律法」的部分,甚至連設立律法的上帝也都被牽扯進來。由此可知,有關於論斷的事情,可大可小;可以說是很嚴重的事情,也可以輕描淡寫的講過去。
那麼我們要如何拿捏呢?甚麼時候要把它講的很像沒甚麼?甚麼時候要把它講的很像天快塌下來這麼嚴重呢?或許保羅和雅各的角色扮演可以成為我們的參考,如果我們是被論斷的對象,那麼我們應該輕看他,不要太重視;如果是別人被論斷,那麼我們就應該看得非常重要,要提醒論斷的人,這種事情是上帝非常不高興的事情,甚至會像是論斷上帝一樣的嚴重。
不要論斷人,告訴了我們,不要嚴以待人,反過來應該要寬以待人。
我們和旁邊以及前後的弟兄姊妹說:「我們要寬以待人」。
2. 去樑木法則:
我們不只是要學習寬以待人,更要努力學習嚴以律己呢?因為耶穌告訴我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7章3~5節)
我們看到別人眼中的刺,卻忽略了我們自己眼中卻有比刺更大的樑木。所以,耶穌要我們先去掉我們自己的樑木。香港有位牧者說:“樑木大過刺,既然用樑木遮了自己的眼,就無法看到他人眼中有刺,可能是樑木中有個小洞,從小洞窺見了對方眼中的刺。”的確,當我們對人有成見時,我們就可能會全盤否認他所做的。
加拿大的法律規定,當我們開車時,不論向左轉彎或者是右轉彎,不能只有看後視鏡,頭也要往後看。這正說明了醫學上的立場,每個人都有視野上的盲點,盲點這地方沒有感光細胞,不能感應到光現;然而,這個盲點就是神經纖維進出的地方,盲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人不承認自己有盲點,表示你沒有視神經纖維的進出,就如同瞎眼一般,不能接受到光。
舉例:
有個母親,平日喜愛批評人,當她坐在房中,從窗戶看見對面鄰居女人曬衣服,看到衣服上有黑斑,就向她的女兒說:“對面那個女人洗衣服常不乾淨,你來看看那些白衫有黑點。”她女兒詳細地看,隨即對母親說:“媽媽,不是人家洗不乾淨,是我們窗戶玻璃不清楚。”這個故事說明了批評論斷的話不一定是對的。
所以,當我們要論斷別人時,我們先想想,今天是否已經讀聖經,是不是已經為了我們要論斷的人祈禱,我們是否求上帝來保守大家了呢?
3. 不要將聖物與珍珠給豬狗:
這段聖經中有一節,是我很難解釋的,那就是第六節,珍珠與聖物就像是所羅門王向上帝所求的智慧:「求祢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王上3:9)於是上帝賜給所羅門智慧,「以色列眾人聽見王這樣判斷,就都敬畏他,因為見他心裏有神的智慧,能以斷案。」(王上3:28)
智慧是從神聖的上帝而來,可稱為「聖物」;智慧非常的寶貴,就像是「珍珠」一樣。當上帝賜給我們夠用的智慧,使我們對一些事情可以了解的很透徹,這就像是擁有「聖物」與「珍珠」一般;然而,我們不要遇到任何人都把全部事情告訴他,因為箴言告訴我們:「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箴9:8)
不能將事情告訴所有人,因為有些人是恨惡責備的「喜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恨惡責備的,卻是畜類。」(箴12:1)
所以,我們不要將從上帝來寶貴的智慧,告訴那不願意學習的豬狗。
二、 父子(女)情、母子(女)情:「好東西法則」
1. 一般父子情:
大部分的父母親,都會希望自己的子女過的好,就像耶穌所說:「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她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馬太福音7章9~10節)
不同年齡層的小孩,需要或者是喜歡不同的東西,像以心只有三歲多,只要給她氣球,他就會拿著氣球跑來跑去,非常高興;等到以心長大了,氣球對他可能就沒有吸引力了。
當我讀國中時,有一次參加全校的學藝競賽,我的數學考試拿滿分100分,那一次很特別,全校那麼多高手,卻只有我拿100分,於是我的父親就買了一個機械手錶給我,那是我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手錶,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大部分的父母,總是希望給自己子女最好的。
教會要如何吸引年輕人呢?就是教會要有父親的胸懷,教會要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即使我們真的不知道她們的想法也沒關係,最少當他們向我們祈求時,我們可以想盡辦法幫助它們,這幾個月來,教會開始有鋼琴、爵士鼓的音樂課程,因著要支付老師的車馬費,所以這些音樂課程我們不是完全免費;然而,如果有青年想要學習音樂,經濟上沒辦法負擔學費,教會願意像父親一樣,不求回報地幫忙子女,讓想學習音樂的人也可以學習,那麼這間教會一定可以感動許多人,一定會有更多人願意在這種願意幫助人的教會聚會。
現在是網路的時代,如果教會可以像父親一樣,願意為了子女裝設網路,那麼這間教會一定會有許多的年輕人。只要教會充滿著為父的心,就像是天上愛我們的父親一樣,那麼教會沒有理由不復興。
我們和旁邊以及前後的弟兄姊妹說:「我們的教會是有父親的教會」。
2. 上帝的恩情:
一般的父母親尚且拿好東西給我們,更何況是我們天上的父親呢?
論語有一擇記載,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這句話的意思是:齊景公問孔子為政治國的方法。孔子答說:「君王盡君王之義務,臣子負臣子的責任,父親盡父親的義務,兒子負責兒子的責任。」齊景公說:「這番話說得太好了,如果做君王的不盡君王的義務,做臣子的不負臣子的責任,做父親的不盡父親的義務,作兒子的不盡兒子的責任,縱然有米糧,我也吃不到啊!」有另一句話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則天下大亂矣!
可見得,當父親的能盡到做父親的義務,做到上帝所交代的,那麼整個家庭就會變得更完美。
更能讓大家透過自己的父親,了解我們在天上的上帝。耶穌說: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7章7~8節)
當我們祈求時,上帝就給我們,上帝是又真又活的上帝,祂聽我們的祈禱;當我們尋找他時,他不會躲避我們,他會出面來幫助我們;當我們不能突破困境時,上帝可以幫我們開另一扇門,讓我們可以變得更不一樣,這就是上帝的愛。
有一位宣教師在台灣傳福音時,他發現有許多台灣人沒有得著父親的愛,如果用父親的愛來比喻上帝的愛,當然很難體會。從此可看出,現在台灣的家庭問題非常嚴重,特別是當父親的沒有做到當父親的責任,反而做了不好的示範,使得台灣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雖然,家庭中的父親出了狀況,天上的父上帝卻依然是榮耀的上帝,他不允許地上的父親為非作歹,做違反上帝旨意的事情,相信上帝一定會處理,我們在天上的父一定會彰顯他的榮耀。現在有些父親做了不好的示範,那麼教會就要扮演那位好的父親,願意幫助會友們,讓會友們真的感受到教會就是個大家庭一般,而願意走入教會中。
3. 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耶穌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馬太福音7章12節)
耶穌所說的這段話,剛好和孔子所說的有點類同:《論語》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耶穌認為這推己及人的道理,可以綜合整個舊約聖經(律法和先法)的教訓,所以後來的信徒便稱之為”金律”。
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待人,可以從自己的角度來思考,我希望人怎樣對待我,那就是別人怎樣希望我去對待他。當我們有同情、愛心、幫助、安慰、尊重…等,他人也會這樣對待我們。這就是金律,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三、 家庭宣教:
1. 求告正確的對象:求告上帝
在家庭宣教中提到,正確的對象,可能會有人有疑問;家庭宣教中的正確對象,不就是還沒有信主的人嗎?從今天的經文中,讓我感受到,特別是家庭中的宣教,應該是先懂得求告上帝,因為上帝會把好東西給我們,所以我們求告的正確對象是先求告上帝,經文說: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7章7~8節)
當我們祈求上帝時,上帝會將未信主的家人給我們;當我們尋找上帝時,上帝就會讓我們尋回家庭中迷失的小羊們;當我們叩門時,上帝就會幫我們打開未信主家人的心門,進而願意信主。
所以,如果我們有家人還沒有信主,要記得,我們要向上帝來祈求,不是去求那未信主的人,求上帝親自來改變他。
2. 正確的方法:先要求自己
當我們求告的對象正確之後,我們也要有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方法不是一直想要改變對方,比如三番兩頭勸對方一定要來信主,不然會下地獄,或許對方會講說:「如果你在天堂,那我寧願下地獄」,所以,家庭宣教的正確的方法是,先要求自己,先改變自己;耶穌說我們要成為世上的光、世上的鹽,如果我們的生活沒有好見證,就像是混濁的燈泡,沒辦法把上帝的真光彰顯出來。所以,家庭宣教重點在於先懂得要求自己。
3. 「將心比心法則」:
除了向上帝求,先從自己做起之外;我們還要有敏銳的心思,了解未信主家人的想法。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家人信主。當別人感受不好時,我們不要一直強迫對方一定要接受,那麼就會像是將我們的聖物與珍珠拿給豬或者是狗一樣,他們不但不會珍惜,反而會怒罵我們或者是傷害我們,那就太可惜了。
結論:對於還有家人未信主的基督徒來說,最難過的事情莫過於此;要如何讓家人願意信主呢?不外乎使用「去樑木法則」、「好東西法則」、「將心比心」。
◎小組討論問題:
1. 你認為家庭宣教會很困難嗎?為什麼?
2. 在你家庭(族)中還有哪些人尚未信主?這週你問問他們不願意信主的原因是甚麼?
3. 你是否願意成為家庭宣教師呢?如何成為福音的助力呢?如何會成為福音的阻力呢?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2011.7.10.宣教之最
題目:〈宣教之最〉
經文:馬太福音3章1~10節
聖詩:288首(客語178首)、123B首(客語70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3篇
前言:約翰捨去繁華的城市生活,卻走向貧瘠的曠野生活;約翰放棄穿祭司的衣服,卻穿上駱駝毛的衣服。雖然約翰走的不是一條易路,卻是一條義路。
一、 未得之地:
1. 一般的曠野:
按照國語辭典的解釋“曠野”是「空曠的原野」。可以說是一望無際的荒野,是個資源缺乏、人煙罕至的地方。
當我說到曠野生活時,教會有一位姐妹回答說:「物質缺乏,環境淒涼,生活孤單,處境困苦」這幾個字正敘述了一般人觀念中的曠野。曠野是沒有人要去的地方,可能是白天很熱、晚上很冷,地上到處都是石頭,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不管是誰,到了曠野地,就會想到一部廣告片的台詞:「你累了嗎?」
走在曠野地的人生就像是進入「低谷期」,做甚麼都怪,渾身不對勁,就像是另一個廣告台詞:「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做這個也不是,做那個也被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走到曠野地的經驗?一般人走到曠野地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要逃避」,如果逃不了就學以利亞先知告訴上帝說:「你讓我死了吧!」總之,在人生的曠野時期,每個人都想要趕緊逃離。會想逃離曠野時期的弟兄姐妹請舉手,感謝主,大家都還很正常;那麼我們要如何逃離曠野時期呢?有一個民族在曠野時期待過很久的時間,他們可以說是:「曠野達人」,或許我們可以問問他們。
2. 猶太的曠野地:
這個民族就是以色列民族,今天的聖經說:「猶太的曠野」地理位置位於死海的北面和西面,包括約但河谷之廣大地區。猶太人出埃及之後,曾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很特別的是這四十年是猶太人接受神帶領與施恩最明顯的時候。可見得,一般人說的曠野時期,對於以色列人有不同的感受。為什麼以色列人對於曠野的感受不同呢?這和她們的經驗有關,曠野地是許多以色列人遇見上帝的地方。
雅各在騙了長子的名份之後,母親利百加叫雅各去他舅舅家避風頭,等他哥哥以掃的氣消了再回來,逃跑的過程中雅各以石頭當枕頭睡,當天晚上雅各就遇見了耶和華梯子,有上帝的使者在那上上下下;另外一次是當雅各要從舅舅那返回時,在雅博渡口時,整晚和上帝摔跤,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於是上帝就祝福他。
摩西在曠野牧羊時,看到荊棘被火焚燒,上帝要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耶穌在開始服事前也被聖靈引導,進到曠野禁食四十天,從上帝得著力量。
所以,曠野是以色列人遇見神的地方,是以色列人蒙受上帝祝福的地方,是以色列人重新得力的地方,是以色列人承接上帝使命的地方。親愛的弟兄姊妹,曠野是否也可成為我們生命中最大的轉折呢?
在曠野的時候,我們要學習雅各的精神,「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我們一起和自己心中的上帝說:「上帝你給我祝福,不然我不讓你走」。
3. 在猶太的曠野地傳道:
教會有位姐妹說的很好:「在曠野地時,仍要專心與神同行,靠神而樂,過得勝的生活,享受禱告,默想,以神為滿足的豐盛 ! 」
的確,每個人都會經歷曠野時期,在曠野時期我們要學習努力尋求上帝,求上帝帶領我們走這曠野路。
施洗約翰是徹徹底底過著曠野生活的先知,他不只是住在曠野地,就連穿的衣服也來自曠野,穿駱駝毛的衣服,這種衣服在一般人看是窮人的衣服,在猶太人看卻是先知的衣服;吃潔淨的蝗蟲、野蜜;可見得,約翰是從各方面學習過著與這個重視物質的世界有所區別的生活,是分別為聖的。施洗約翰不是自己好就好的只顧到自己,而是傳揚上帝的道:「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帕克(1729-1797), 英國政治家及作家 說:「不要絕望。果真如此,在絕望中繼續工作。」
傳揚上帝的道就是我們的工作。
二、 未得之民:
1. 尚未認罪悔改的人:
那麼我們要向誰傳揚上帝的道呢?
施洗約翰在曠野傳道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我們要向那些處境在曠野中的人傳道,有誰會願意來到曠野呢?雅各是騙了長子的名份之後,往曠野逃跑;摩西是殺了人之後,躲在曠野。以現在的眼光來說,就是在都市生活下去、遭受到挫折的人、是社會的邊緣人、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人們,就是那些會說:「我累了」的人。
曠野除了表示處境與地點的意義之外,從曠野的時間來說,就是深夜、凌晨的時間,是大部份人都在休息的時間,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辦法睡覺的人,我們要關心她們。
在美國佛州的東南海岸 ,每年約有28000隻「氣頭海龜」(loggerhead turtle)上岸產卵。牠們會挖一沙坑,每隻約產下一百個比乒乓球略小的蛋,然後掩埋,等待孵化。但離海水太近的,可能遭巨浪吞噬,而且天敵太多,例如鬼蟹(ghost crab)、皖熊、野豬、狐狸等,再加上人類破壞其生態,所以存活率極低。
根據生物學作家凱洛琳亞諾(Caroline Arnold)研究,有幸被孵出的小海龜通常在午夜間爬出沙坑,但是方向搞不定,還好牠們具有分辨光暗的本能,月光或星光所投射的陸地比較暗,海面比較亮,就會往光亮的方向爬去,游入大海。
所以,我們要幫助那些能夠順利孵化的海龜,讓他們可以回到屬於她們的大海中。
這也說明了教會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將上帝的真光帶給世人;即使是深夜不回家的人,教會也要盡量幫助他們。
感謝主,教會有了LED跑馬燈之後,就可以在深夜、凌晨時,也告訴這些人們,「耶穌愛你,中原教會關心您」。
1. 有悔改的心,沒有結出果子的人:
施洗約翰在猶太的曠野中傳道,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我們要向那些雖然生長在基督徒家庭中,但是已經迷失了方向,已經離開了上帝的親人傳道。這些人有悔改的心,會說:「我是基督徒」,卻很久沒去教會了,也不曾向別人分享見證,從來不帶人來教會,那麼這種悔改的心是虛假的,這種人需要我們去向他傳上帝的道。我們不只是要承認「我是基督徒」,更要成為會結果子的人,成為可以帶領人信主的人。
拿破崙是法國的英雄,是個偉大的將領,他和屬下有很好的關係,有一次他在點名時來到一個士兵的面前,問他說:「你叫甚麼名字?」這個士兵緊張的說不出話來,拿破崙再問一遍,這個士兵就結結巴巴的說:「報告…長官,我的…名字叫…亞歷…山大(Alexander)」,拿破崙看他那副緊張的樣子,就對他說:「你應該換個名字,不然就改變你的行為。」(Change your name, or change your behavior.)亞歷山大是何等人物呢?同樣的,基督徒是何等人物呢?我們不要改變我們是基督徒的名字,我們要改變我們的行為,讓我們成為為主做見證的基督徒。
2. 結出好果子的樹:
施洗約翰用好果子的比喻,告訴我們:「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所以,我們不只是要結果子,更要結出好果子。沒有人喜歡有支斧頭在我們旁邊,沒有人喜歡在壓力下生活;然而,很殘酷的是,沒有壓力的生活,所帶來的常常是隨便與散漫。這也告訴我們,我們不是一受洗成為基督徒,就拿到了天堂的入門票,我們還是要努力的讀經、禱告、傳福音,學習成為結好果子的樹,才不會成為斧頭下的犧牲者。
三、 宣教之最?
1. 有曠野的眼光,看見並承認自己的罪:
我們常常依靠自己的知識、依靠自己的才能、依靠自己的錢財;卻忘了依靠上帝的大能,這是宣教最困難的地方,卻是只有在曠野才能學到的東西。曠野的眼光,就是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罪,願意重新等候上帝,期待看到上帝的大能。甚至是願意像施洗約翰一樣,活出與這個世界不同的價值觀,為上帝發出聲音,而不是成為世界的傳聲筒,世界說甚麼,我們也說甚麼。
2. 脫去宗教的外衣,心口合一,接受洗禮:
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是猶太教的派別之一,可惜的是他們有宗教的外衣,卻沒有活出該有的行為。法利賽人非常重視聖經,而且會自己增加一些需遵守的事情,裝做很敬虔,所以耶穌會罵他們為「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撒都該人則是不相信靈魂不滅和復活,藐視口傳的法律,所以施洗約翰罵這些人為毒蛇的種類,就是專門傷害別人、毒害別人,讓別人沒辦法認識真神上帝。
只有當我們脫去這些綑綁人的律法,我們才能得以自由。如此一來,接受了洗禮,生命才能更新,而不是仍舊被宗教的重擔壓著。
3. 跳脫祖先的光環,活出個人生命的色彩:
以色列人總認為他們就是上帝的選民,所以,他們以他們為以色列人為榮。我們能以祖先為榮是好事;然而,當祖先的光環勝過了我們該尋求的真理、勝過了上帝,那麼我們情願是在曠野般,甚麼都沒有,心中只有主耶穌,如此才能活出個人生命的色彩。才不會一直活在過去祖先的光榮事蹟當中,不可否認祖先的好我們要傳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好東西可以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
真正「光宗耀祖」的不是一再的敘述我的祖先曾經做了甚麼,而是我做了什麼;真正「光宗耀祖」的不是一再的提誰是我的祖先,而是我的祖先受了誰的影響;真正「光宗耀祖」的不是一直活在過去的光環中,而忘了我們也需要活出生命的色彩。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每個人都是祖先的寶貝,重點不是我是誰的後代,重點不單是活在祖先的光環中,更是願意活在上帝的光照中。
結論:約翰對於真理的堅持,對於罪惡的厭惡,是我們信仰的模範,讓我們一同學習約翰的宣教精神。
◎小組討論問題:
1. 在我們周遭是否有未得之地?在這未得之地是否有信主的基督徒?我們要如何向這群人傳道?
2. 在我們周遭是否有未得之民?這些未得之民的特徵是?要如何得著這些人?
3. 宣教最困難的地方在哪裡?祖先是我們的幫助還是我們信仰上的阻礙?
經文:馬太福音3章1~10節
聖詩:288首(客語178首)、123B首(客語70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3篇
前言:約翰捨去繁華的城市生活,卻走向貧瘠的曠野生活;約翰放棄穿祭司的衣服,卻穿上駱駝毛的衣服。雖然約翰走的不是一條易路,卻是一條義路。
一、 未得之地:
1. 一般的曠野:
按照國語辭典的解釋“曠野”是「空曠的原野」。可以說是一望無際的荒野,是個資源缺乏、人煙罕至的地方。
當我說到曠野生活時,教會有一位姐妹回答說:「物質缺乏,環境淒涼,生活孤單,處境困苦」這幾個字正敘述了一般人觀念中的曠野。曠野是沒有人要去的地方,可能是白天很熱、晚上很冷,地上到處都是石頭,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不管是誰,到了曠野地,就會想到一部廣告片的台詞:「你累了嗎?」
走在曠野地的人生就像是進入「低谷期」,做甚麼都怪,渾身不對勁,就像是另一個廣告台詞:「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做這個也不是,做那個也被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走到曠野地的經驗?一般人走到曠野地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要逃避」,如果逃不了就學以利亞先知告訴上帝說:「你讓我死了吧!」總之,在人生的曠野時期,每個人都想要趕緊逃離。會想逃離曠野時期的弟兄姐妹請舉手,感謝主,大家都還很正常;那麼我們要如何逃離曠野時期呢?有一個民族在曠野時期待過很久的時間,他們可以說是:「曠野達人」,或許我們可以問問他們。
2. 猶太的曠野地:
這個民族就是以色列民族,今天的聖經說:「猶太的曠野」地理位置位於死海的北面和西面,包括約但河谷之廣大地區。猶太人出埃及之後,曾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很特別的是這四十年是猶太人接受神帶領與施恩最明顯的時候。可見得,一般人說的曠野時期,對於以色列人有不同的感受。為什麼以色列人對於曠野的感受不同呢?這和她們的經驗有關,曠野地是許多以色列人遇見上帝的地方。
雅各在騙了長子的名份之後,母親利百加叫雅各去他舅舅家避風頭,等他哥哥以掃的氣消了再回來,逃跑的過程中雅各以石頭當枕頭睡,當天晚上雅各就遇見了耶和華梯子,有上帝的使者在那上上下下;另外一次是當雅各要從舅舅那返回時,在雅博渡口時,整晚和上帝摔跤,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於是上帝就祝福他。
摩西在曠野牧羊時,看到荊棘被火焚燒,上帝要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耶穌在開始服事前也被聖靈引導,進到曠野禁食四十天,從上帝得著力量。
所以,曠野是以色列人遇見神的地方,是以色列人蒙受上帝祝福的地方,是以色列人重新得力的地方,是以色列人承接上帝使命的地方。親愛的弟兄姊妹,曠野是否也可成為我們生命中最大的轉折呢?
在曠野的時候,我們要學習雅各的精神,「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我們一起和自己心中的上帝說:「上帝你給我祝福,不然我不讓你走」。
3. 在猶太的曠野地傳道:
教會有位姐妹說的很好:「在曠野地時,仍要專心與神同行,靠神而樂,過得勝的生活,享受禱告,默想,以神為滿足的豐盛 ! 」
的確,每個人都會經歷曠野時期,在曠野時期我們要學習努力尋求上帝,求上帝帶領我們走這曠野路。
施洗約翰是徹徹底底過著曠野生活的先知,他不只是住在曠野地,就連穿的衣服也來自曠野,穿駱駝毛的衣服,這種衣服在一般人看是窮人的衣服,在猶太人看卻是先知的衣服;吃潔淨的蝗蟲、野蜜;可見得,約翰是從各方面學習過著與這個重視物質的世界有所區別的生活,是分別為聖的。施洗約翰不是自己好就好的只顧到自己,而是傳揚上帝的道:「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帕克(1729-1797), 英國政治家及作家 說:「不要絕望。果真如此,在絕望中繼續工作。」
傳揚上帝的道就是我們的工作。
二、 未得之民:
1. 尚未認罪悔改的人:
那麼我們要向誰傳揚上帝的道呢?
施洗約翰在曠野傳道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我們要向那些處境在曠野中的人傳道,有誰會願意來到曠野呢?雅各是騙了長子的名份之後,往曠野逃跑;摩西是殺了人之後,躲在曠野。以現在的眼光來說,就是在都市生活下去、遭受到挫折的人、是社會的邊緣人、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人們,就是那些會說:「我累了」的人。
曠野除了表示處境與地點的意義之外,從曠野的時間來說,就是深夜、凌晨的時間,是大部份人都在休息的時間,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辦法睡覺的人,我們要關心她們。
在美國佛州的東南海岸 ,每年約有28000隻「氣頭海龜」(loggerhead turtle)上岸產卵。牠們會挖一沙坑,每隻約產下一百個比乒乓球略小的蛋,然後掩埋,等待孵化。但離海水太近的,可能遭巨浪吞噬,而且天敵太多,例如鬼蟹(ghost crab)、皖熊、野豬、狐狸等,再加上人類破壞其生態,所以存活率極低。
根據生物學作家凱洛琳亞諾(Caroline Arnold)研究,有幸被孵出的小海龜通常在午夜間爬出沙坑,但是方向搞不定,還好牠們具有分辨光暗的本能,月光或星光所投射的陸地比較暗,海面比較亮,就會往光亮的方向爬去,游入大海。
所以,我們要幫助那些能夠順利孵化的海龜,讓他們可以回到屬於她們的大海中。
這也說明了教會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將上帝的真光帶給世人;即使是深夜不回家的人,教會也要盡量幫助他們。
感謝主,教會有了LED跑馬燈之後,就可以在深夜、凌晨時,也告訴這些人們,「耶穌愛你,中原教會關心您」。
1. 有悔改的心,沒有結出果子的人:
施洗約翰在猶太的曠野中傳道,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我們要向那些雖然生長在基督徒家庭中,但是已經迷失了方向,已經離開了上帝的親人傳道。這些人有悔改的心,會說:「我是基督徒」,卻很久沒去教會了,也不曾向別人分享見證,從來不帶人來教會,那麼這種悔改的心是虛假的,這種人需要我們去向他傳上帝的道。我們不只是要承認「我是基督徒」,更要成為會結果子的人,成為可以帶領人信主的人。
拿破崙是法國的英雄,是個偉大的將領,他和屬下有很好的關係,有一次他在點名時來到一個士兵的面前,問他說:「你叫甚麼名字?」這個士兵緊張的說不出話來,拿破崙再問一遍,這個士兵就結結巴巴的說:「報告…長官,我的…名字叫…亞歷…山大(Alexander)」,拿破崙看他那副緊張的樣子,就對他說:「你應該換個名字,不然就改變你的行為。」(Change your name, or change your behavior.)亞歷山大是何等人物呢?同樣的,基督徒是何等人物呢?我們不要改變我們是基督徒的名字,我們要改變我們的行為,讓我們成為為主做見證的基督徒。
2. 結出好果子的樹:
施洗約翰用好果子的比喻,告訴我們:「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所以,我們不只是要結果子,更要結出好果子。沒有人喜歡有支斧頭在我們旁邊,沒有人喜歡在壓力下生活;然而,很殘酷的是,沒有壓力的生活,所帶來的常常是隨便與散漫。這也告訴我們,我們不是一受洗成為基督徒,就拿到了天堂的入門票,我們還是要努力的讀經、禱告、傳福音,學習成為結好果子的樹,才不會成為斧頭下的犧牲者。
三、 宣教之最?
1. 有曠野的眼光,看見並承認自己的罪:
我們常常依靠自己的知識、依靠自己的才能、依靠自己的錢財;卻忘了依靠上帝的大能,這是宣教最困難的地方,卻是只有在曠野才能學到的東西。曠野的眼光,就是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罪,願意重新等候上帝,期待看到上帝的大能。甚至是願意像施洗約翰一樣,活出與這個世界不同的價值觀,為上帝發出聲音,而不是成為世界的傳聲筒,世界說甚麼,我們也說甚麼。
2. 脫去宗教的外衣,心口合一,接受洗禮:
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是猶太教的派別之一,可惜的是他們有宗教的外衣,卻沒有活出該有的行為。法利賽人非常重視聖經,而且會自己增加一些需遵守的事情,裝做很敬虔,所以耶穌會罵他們為「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撒都該人則是不相信靈魂不滅和復活,藐視口傳的法律,所以施洗約翰罵這些人為毒蛇的種類,就是專門傷害別人、毒害別人,讓別人沒辦法認識真神上帝。
只有當我們脫去這些綑綁人的律法,我們才能得以自由。如此一來,接受了洗禮,生命才能更新,而不是仍舊被宗教的重擔壓著。
3. 跳脫祖先的光環,活出個人生命的色彩:
以色列人總認為他們就是上帝的選民,所以,他們以他們為以色列人為榮。我們能以祖先為榮是好事;然而,當祖先的光環勝過了我們該尋求的真理、勝過了上帝,那麼我們情願是在曠野般,甚麼都沒有,心中只有主耶穌,如此才能活出個人生命的色彩。才不會一直活在過去祖先的光榮事蹟當中,不可否認祖先的好我們要傳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好東西可以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
真正「光宗耀祖」的不是一再的敘述我的祖先曾經做了甚麼,而是我做了什麼;真正「光宗耀祖」的不是一再的提誰是我的祖先,而是我的祖先受了誰的影響;真正「光宗耀祖」的不是一直活在過去的光環中,而忘了我們也需要活出生命的色彩。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每個人都是祖先的寶貝,重點不是我是誰的後代,重點不單是活在祖先的光環中,更是願意活在上帝的光照中。
結論:約翰對於真理的堅持,對於罪惡的厭惡,是我們信仰的模範,讓我們一同學習約翰的宣教精神。
◎小組討論問題:
1. 在我們周遭是否有未得之地?在這未得之地是否有信主的基督徒?我們要如何向這群人傳道?
2. 在我們周遭是否有未得之民?這些未得之民的特徵是?要如何得著這些人?
3. 宣教最困難的地方在哪裡?祖先是我們的幫助還是我們信仰上的阻礙?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2011.7.3...宣教之美...
題目:〈宣教之美〉
經文:馬太福音2章1~12節
聖詩:204首(客語112首)、482首(客語327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2篇
前言:東方博士從天上的星星發現了救世主要來的跡象,當他依循著星星的方向走,星星後來也主動的帶領這些博士往前走。當我們願意追求真理時,真理就會前來帶著我們走,這就是宣教之美。
一、 宣教的前提:追求真理,認真的人最美
1. 不怕麻煩、有熱情、隨時觀察的人:尋找星海中的一顆星
至於說透過天象的觀察,這些所謂的博士是如何知道那科明亮星星表示誕生成為猶太人的王的呢?古人的智慧與耐力可能超過我們所能夠想像的許多。古老中國的星象學家在很早的時候,就能夠用肉眼區分出恆星與行星的差異;難怪,美國太空總署在命名月球的地理名字時,中國科學家張恆的名字就被用來命名一個大的坑洞。我相信古老的波斯也有非常頂尖的星象學家,他們能夠從天象的差異看出歷史的更替。
那麼到底那顆星星是什麼呢?從現代科學的猜測;比較可能的星球現象是公元前七年土星與木星行成一條線,使得從地球看去形成一顆極亮的星星。也可能是公元前三年經過地球的哈雷慧星。更可能的是就是一次的神蹟,到現在科學家都還無法研究出來的奇特星象現象。這些從東方來的博士,他們契而不捨的精神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有些解經家推測:這些博士知道舊約「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毀壞擾亂之子。」(民數記24章17節)
所以,他們對於上帝的天象很認真,時常觀察天象;當我們對於上帝所應許的事情有熱情,願意努力去追求時,上帝就會讓我們尋見。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否對於上帝的話語聖經很認真呢?認真到充滿著熱情,時常看聖經,想要了解上帝的心意,我相信,只要我們向東方的博士一樣認真,上帝一定會讓我們找到祂。
我們和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我們一同去找上帝」。如此一來,上帝就會讓我們找到。
請陳碧玉執事做見證,她聽到上帝向她講話。
2. 敢冒險、不怕艱難:前往耶路撒冷
傳統上,大家都誤會以為從東方來的是三個博士 ;其實他們應該是一群從東方來的術士,英文叫做Magi。這個團體至少包括幾個術士,幾個僕人以及幾個兵丁衛士;所以這個從東方來的博士應該是一個二十人以上的團體才對。在古時候,他們是智慧淵博又是權勢的人,這些人從遠方的波斯來尋找耶穌。
根據聖地研究機構所主持的一個計劃叫做『追尋博士的足跡』這個計劃的負責人Robin Wainwright指出;東方博士應該來自古國波斯,就是現在的伊朗。從波斯出發到耶路撒冷伯利恆的距離差不多是1000英里,就是相當於1600公里。在兩千年前的條件下,要通過這將近2000公里的旅程必須要組成一個探險隊,或者是旅行車隊。成員除了博士之外,還要有挑夫,嚮導,簡單的武裝人員,以及大量的金錢資助。最少的估計需要三到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任務。
他們從星象的特殊現象看出這位新生兒的獨特處,他們就願意付出這個冒著辛苦,餐風露宿,甚至生命危險的代價來朝見耶穌。可見得,東方的博士不只是平常時認真的尋求上帝,當有必要時,他們也會集結起來,聖經上教導我們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唯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1:22-27)。
東方博士不只是聽道,也努力將道理行出來,真正的前往遠處的耶路撒冷去尋求新生王。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否敢為主冒險呢?
3. 願意尋求他人的協助與支援:詢問希律王有關王的事情
在星的引導之下,東方博士一行人經過幾個月的奔波,終於來到耶路撒冷。到了距離耶穌誕生五公里的附近他們卻失去了方向。失去方向時,這些博士們選擇詢問當地的以色列人;尋求新生王這件事情傳到了希律王耳中,希律王是極盡一切方法想保住自己王位的王,他雖然很糟糕但是他卻相信聖經的記載,所以他問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這些對於聖經很熟悉的人,這些對聖經很熟悉的人告訴希律王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有先知記著,說: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這些祭司長和文士了解希律王 ,所以當希律王要去找那個新生王時,他們應該非常清楚希律王的意思。相較於東方的博士來說,這些祭司長和文士不但「不知道耶穌已經降生」,就算聽到博士們遠從波斯來耶路撒冷找新生王也毫無興趣;沒有興趣就算了,還為了怕自己被希律王殺死,就輕易將耶穌的出生地講出來。
希律王知道如果是他下令去找新生王,有可能會打草驚蛇,就偷偷找了博士來,請博士幫忙找,找到了他再去將新生王殺死。由此可知,雖然博士們的詢問,引來了希律王的注意,也造成了一些恐慌;然而,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博士因此知道了耶穌在伯利恆的消息。所以,適時的詢問是必須的,即使問了不適合的人,上帝也可以透過這些不適合的人告訴我們一些事情。
二、 哪些人有宣教的特質:內心善良的人,善良的人最美
1. 願意謙卑的人:看別人比我強的人
這些東方博士實際上都是當時代的哲學家,他們都是很有學問和地位的人。但他們卻都有著一顆謙卑的心,尋求真理,敬畏上帝。
相較於希律王就顯出希律王是驕傲的人,眼裡容不下其他人,『當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來,細問那星是甚麼時候出現的,就差他們往伯利恒去,』還假惺惺地對他們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實際上是想要將他殘殺。
這些東方博士雖然都是大有學問的人,但他們卻都像小孩子一樣具有一顆極其謙卑的尋求真理的心。藉著預言的亮光和上帝的引領,終於尋見了新生的王基督。主耶穌有一次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的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明出來。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太11:25,26)。這些東方博士就是這樣的嬰孩。可是,當時的那些法利賽人、祭司長和文士卻自以為是聰明通達人,擁有全部舊約聖經,又以律法師自居,對於他們謀生的工具很熟悉,也用此來教導百姓。但實際上,這些人只對他們自己的生活有興趣對於上帝卻沒有興趣,就算是上帝的新生王要來也都不聞不問。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是否像博士這麼謙卑,時常來尋求上帝呢?還是像希律王那麼自傲,總是要批評他人呢?還是像祭司長和文士這麼的自私,只管自己的事情呢?教會的「晨更祈禱會」已經開始滿7個月了,這7個月中有一件事情讓我非常的感動,廖德亮長老已經83歲了,每天都來參加「晨更祈禱會」,廖長老就像是博士的謙卑,願意來尋求上帝。
2. 願意付出的人:將最好的獻給主
東方博士內心謙卑,卻也很願意將寶貴的東西獻給新生王,博士們獻上的禮物有黃金,乳香與沒藥.這是三種非常獨特的禮物。尤其是送給一個嬰孩是非比尋常的。通常我們送給小嬰孩,會選一些比較實用的禮物,像是衣服,營養品,或者是紀念品。但是這幾位博士根本就已經把耶穌當作是一位成人來看待。先看一看這些禮物所代表的意義好了。黃金表示尊貴,只有王室才配有的尊貴。他們看待耶穌像是王的尊貴,所以獻上最貴重的黃金。其次是乳香。
在上帝指示摩西作香的條例中提到 [出 30: 34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要取馨香的香料.就是拿他弗﹐施喜列﹐喜利比拿.這馨香的香料﹐和淨乳香﹐各樣要一般大的分量。出 30: 35你要用這些加上鹽﹐按作香之法作成清淨聖潔的香。出 30: 36這香要取點搗得極細﹐放在會幕內法櫃前﹐我要在那裡與你相會.你們要以這香為至聖。]換句話說,這乳香是配合在聖殿的敬拜中使用的,所預表的是耶穌基督祭司的角色。沒藥的作用就更清楚了。約翰福音提到尼哥底母對耶穌所作的事;[ 約19:39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裡去見耶穌的﹐帶著沒藥﹐和沉香﹐約有一百斤前來。]沒藥 是用來塗抹死者的,這裡沒藥是預表耶穌基督為我們而死,成為我們的救主。
所以,在東方來的博士的心目中,他們所敬拜的是一位身兼祭司,君王,以及救贖主三層身份的主。難怪,他們一看見那小孩子,就俯伏跪拜耶穌。
這次教會開始要辦「暑期K書中心」,感謝主的恩典,弟兄姐妹很願意為教會付出,需要櫃子時蘭芳長老熱心提供,需要桌子時玲惠姐的女兒玉宣也給教會長桌,教會有了大家的付出,教會的未來不是夢。
3. 願意修正前面道路的人:清楚明白上帝的指示
東方博士原先要告訴希律王,新生王在哪裡;然而,上帝在夢中告訴他,不要再去告訴希律王。從人的角度來說,東方博士不講信用,明明講好的卻食言;然而,東方博士不是個死板的人,不是只聽人聲音的人,而是有彈性的,是願意聆聽上帝聲音的人,願意為了上帝而改變,願意為了上帝而修正自己的方向。
保羅也曾經被聖靈阻擋,後來輾轉去馬其頓。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喜歡聽人的聲音呢?還是喜歡聽上帝的聲音呢?喜歡來到人的面前呢?還是喜歡來到上帝面前呢?我們的計畫是否願意為上帝而更改呢?
三、 宣教之美在哪裡?
1. 佳美的腳蹤:
東方博士來到遙遠的耶路撒冷,上帝保守他們平平安安的來,我相信上帝也會保守他們平平安安的回去。他們所做的,流傳在聖經中,從2000年前到現在,大家不斷的傳頌「東方博士」的故事;由此可知,當我們願意為上帝做工時,上帝必定紀念我們的付出,在我們所行的道路上,上帝必定會引導帶領我們。就像是聖經上所記載:
「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馬書10章15節)
2. 內心歡喜(感謝):
新生王帶來希律王與耶路撒冷的人不安,卻彰顯了耶穌基督;所以,當我們為上帝宣教時,並不一定會使當地覺得平安,有得時候正好相反,反會讓當地的人覺得不安。聽說有些牧師做的太好了,就連當地的里長都害怕,害怕牧師會去選里長,搶了里長的工作。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要成為鄉愿,大家都說好的人;還是願意遵行上帝的旨意,行上帝所喜悅的事情,即使有人反對也沒有關係呢?
如此一來,我們看到上帝回應我們的禱告時,那種喜樂是無以言喻的。當東方博士清楚了解上帝的應許時,他們就會大大的歡喜;另一方面也是要見到上帝的新生王了。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存著甚麼心情來到教會呢?會不會想說,感謝主,在主日我要與主見面,真是開心;還是,我們會向主說:主啊!我真不想見到他,求你幫助我避開他?東方博士去到伯利恆,停留的時間可能不久;但是他們卻帶來耶穌最大的幫助,也得著自己內心最大的歡喜。有些事情,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效率不好,成果不彰,不做很像也沒關係;然而,當我們聽從上帝的聲音,做了上帝要我們做的傻事,那麼我們內心的歡喜,是沒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可取代的。
「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的歡喜;」(馬太福音2章10節)
3. 與主連結:
以前我們常說:我們是上帝的器皿(管子),我們願意被神使用。然而,耶穌說: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15章5節)
器皿(管子)和枝子最大的差別在於,器皿是沒有生命的,與上帝的恩典是沒有相關的;然而,枝子是有生命的,是隨時與主相連在一起的。管子越長水的力量就越小,枝子就不同了,水流到枝子中,枝子會先吸收、消化,成為自己的幫助,後來再用加倍的力量傳輸水去幫助其他枝子,同樣得到從根部來的水。
今天所說的祭司長和文士就是屬於管子,可以使用上帝的話語,卻與上帝的話語無關;反觀東方博士,則是屬於枝子,雖不太懂上帝的話語,但是願意遵行上帝的話語,與主有連結。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對上帝的話語是否能吸收消化呢?這也提醒我們要常常默想上帝的話語。願我們都願意與主相連,而不是只被主使用,卻沒有被主得著。
結論:宣教很像是我們為主付出、為主擺上;事實上,走到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上帝帶著我們走。
◎小組討論問題:
1. 有些人追求過舒適的生活,有些人追求家庭和睦,有些人追求功成名就,那你追求甚麼呢?
2. 你具有哪一種宣教特質?請舉例說明。你缺乏哪種宣教的特質?為什麼?
3. 你最喜歡哪一位宣教師?為什麼?如果明年你有機會去短期宣教,你會去哪裡?為什麼?
經文:馬太福音2章1~12節
聖詩:204首(客語112首)、482首(客語327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2篇
前言:東方博士從天上的星星發現了救世主要來的跡象,當他依循著星星的方向走,星星後來也主動的帶領這些博士往前走。當我們願意追求真理時,真理就會前來帶著我們走,這就是宣教之美。
一、 宣教的前提:追求真理,認真的人最美
1. 不怕麻煩、有熱情、隨時觀察的人:尋找星海中的一顆星
至於說透過天象的觀察,這些所謂的博士是如何知道那科明亮星星表示誕生成為猶太人的王的呢?古人的智慧與耐力可能超過我們所能夠想像的許多。古老中國的星象學家在很早的時候,就能夠用肉眼區分出恆星與行星的差異;難怪,美國太空總署在命名月球的地理名字時,中國科學家張恆的名字就被用來命名一個大的坑洞。我相信古老的波斯也有非常頂尖的星象學家,他們能夠從天象的差異看出歷史的更替。
那麼到底那顆星星是什麼呢?從現代科學的猜測;比較可能的星球現象是公元前七年土星與木星行成一條線,使得從地球看去形成一顆極亮的星星。也可能是公元前三年經過地球的哈雷慧星。更可能的是就是一次的神蹟,到現在科學家都還無法研究出來的奇特星象現象。這些從東方來的博士,他們契而不捨的精神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有些解經家推測:這些博士知道舊約「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毀壞擾亂之子。」(民數記24章17節)
所以,他們對於上帝的天象很認真,時常觀察天象;當我們對於上帝所應許的事情有熱情,願意努力去追求時,上帝就會讓我們尋見。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否對於上帝的話語聖經很認真呢?認真到充滿著熱情,時常看聖經,想要了解上帝的心意,我相信,只要我們向東方的博士一樣認真,上帝一定會讓我們找到祂。
我們和旁邊前後左右的弟兄姐妹說:「我們一同去找上帝」。如此一來,上帝就會讓我們找到。
請陳碧玉執事做見證,她聽到上帝向她講話。
2. 敢冒險、不怕艱難:前往耶路撒冷
傳統上,大家都誤會以為從東方來的是三個博士 ;其實他們應該是一群從東方來的術士,英文叫做Magi。這個團體至少包括幾個術士,幾個僕人以及幾個兵丁衛士;所以這個從東方來的博士應該是一個二十人以上的團體才對。在古時候,他們是智慧淵博又是權勢的人,這些人從遠方的波斯來尋找耶穌。
根據聖地研究機構所主持的一個計劃叫做『追尋博士的足跡』這個計劃的負責人Robin Wainwright指出;東方博士應該來自古國波斯,就是現在的伊朗。從波斯出發到耶路撒冷伯利恆的距離差不多是1000英里,就是相當於1600公里。在兩千年前的條件下,要通過這將近2000公里的旅程必須要組成一個探險隊,或者是旅行車隊。成員除了博士之外,還要有挑夫,嚮導,簡單的武裝人員,以及大量的金錢資助。最少的估計需要三到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任務。
他們從星象的特殊現象看出這位新生兒的獨特處,他們就願意付出這個冒著辛苦,餐風露宿,甚至生命危險的代價來朝見耶穌。可見得,東方的博士不只是平常時認真的尋求上帝,當有必要時,他們也會集結起來,聖經上教導我們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唯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1:22-27)。
東方博士不只是聽道,也努力將道理行出來,真正的前往遠處的耶路撒冷去尋求新生王。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否敢為主冒險呢?
3. 願意尋求他人的協助與支援:詢問希律王有關王的事情
在星的引導之下,東方博士一行人經過幾個月的奔波,終於來到耶路撒冷。到了距離耶穌誕生五公里的附近他們卻失去了方向。失去方向時,這些博士們選擇詢問當地的以色列人;尋求新生王這件事情傳到了希律王耳中,希律王是極盡一切方法想保住自己王位的王,他雖然很糟糕但是他卻相信聖經的記載,所以他問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這些對於聖經很熟悉的人,這些對聖經很熟悉的人告訴希律王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有先知記著,說: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這些祭司長和文士了解希律王 ,所以當希律王要去找那個新生王時,他們應該非常清楚希律王的意思。相較於東方的博士來說,這些祭司長和文士不但「不知道耶穌已經降生」,就算聽到博士們遠從波斯來耶路撒冷找新生王也毫無興趣;沒有興趣就算了,還為了怕自己被希律王殺死,就輕易將耶穌的出生地講出來。
希律王知道如果是他下令去找新生王,有可能會打草驚蛇,就偷偷找了博士來,請博士幫忙找,找到了他再去將新生王殺死。由此可知,雖然博士們的詢問,引來了希律王的注意,也造成了一些恐慌;然而,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博士因此知道了耶穌在伯利恆的消息。所以,適時的詢問是必須的,即使問了不適合的人,上帝也可以透過這些不適合的人告訴我們一些事情。
二、 哪些人有宣教的特質:內心善良的人,善良的人最美
1. 願意謙卑的人:看別人比我強的人
這些東方博士實際上都是當時代的哲學家,他們都是很有學問和地位的人。但他們卻都有著一顆謙卑的心,尋求真理,敬畏上帝。
相較於希律王就顯出希律王是驕傲的人,眼裡容不下其他人,『當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來,細問那星是甚麼時候出現的,就差他們往伯利恒去,』還假惺惺地對他們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實際上是想要將他殘殺。
這些東方博士雖然都是大有學問的人,但他們卻都像小孩子一樣具有一顆極其謙卑的尋求真理的心。藉著預言的亮光和上帝的引領,終於尋見了新生的王基督。主耶穌有一次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的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明出來。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太11:25,26)。這些東方博士就是這樣的嬰孩。可是,當時的那些法利賽人、祭司長和文士卻自以為是聰明通達人,擁有全部舊約聖經,又以律法師自居,對於他們謀生的工具很熟悉,也用此來教導百姓。但實際上,這些人只對他們自己的生活有興趣對於上帝卻沒有興趣,就算是上帝的新生王要來也都不聞不問。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是否像博士這麼謙卑,時常來尋求上帝呢?還是像希律王那麼自傲,總是要批評他人呢?還是像祭司長和文士這麼的自私,只管自己的事情呢?教會的「晨更祈禱會」已經開始滿7個月了,這7個月中有一件事情讓我非常的感動,廖德亮長老已經83歲了,每天都來參加「晨更祈禱會」,廖長老就像是博士的謙卑,願意來尋求上帝。
2. 願意付出的人:將最好的獻給主
東方博士內心謙卑,卻也很願意將寶貴的東西獻給新生王,博士們獻上的禮物有黃金,乳香與沒藥.這是三種非常獨特的禮物。尤其是送給一個嬰孩是非比尋常的。通常我們送給小嬰孩,會選一些比較實用的禮物,像是衣服,營養品,或者是紀念品。但是這幾位博士根本就已經把耶穌當作是一位成人來看待。先看一看這些禮物所代表的意義好了。黃金表示尊貴,只有王室才配有的尊貴。他們看待耶穌像是王的尊貴,所以獻上最貴重的黃金。其次是乳香。
在上帝指示摩西作香的條例中提到 [出 30: 34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要取馨香的香料.就是拿他弗﹐施喜列﹐喜利比拿.這馨香的香料﹐和淨乳香﹐各樣要一般大的分量。出 30: 35你要用這些加上鹽﹐按作香之法作成清淨聖潔的香。出 30: 36這香要取點搗得極細﹐放在會幕內法櫃前﹐我要在那裡與你相會.你們要以這香為至聖。]換句話說,這乳香是配合在聖殿的敬拜中使用的,所預表的是耶穌基督祭司的角色。沒藥的作用就更清楚了。約翰福音提到尼哥底母對耶穌所作的事;[ 約19:39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裡去見耶穌的﹐帶著沒藥﹐和沉香﹐約有一百斤前來。]沒藥 是用來塗抹死者的,這裡沒藥是預表耶穌基督為我們而死,成為我們的救主。
所以,在東方來的博士的心目中,他們所敬拜的是一位身兼祭司,君王,以及救贖主三層身份的主。難怪,他們一看見那小孩子,就俯伏跪拜耶穌。
這次教會開始要辦「暑期K書中心」,感謝主的恩典,弟兄姐妹很願意為教會付出,需要櫃子時蘭芳長老熱心提供,需要桌子時玲惠姐的女兒玉宣也給教會長桌,教會有了大家的付出,教會的未來不是夢。
3. 願意修正前面道路的人:清楚明白上帝的指示
東方博士原先要告訴希律王,新生王在哪裡;然而,上帝在夢中告訴他,不要再去告訴希律王。從人的角度來說,東方博士不講信用,明明講好的卻食言;然而,東方博士不是個死板的人,不是只聽人聲音的人,而是有彈性的,是願意聆聽上帝聲音的人,願意為了上帝而改變,願意為了上帝而修正自己的方向。
保羅也曾經被聖靈阻擋,後來輾轉去馬其頓。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喜歡聽人的聲音呢?還是喜歡聽上帝的聲音呢?喜歡來到人的面前呢?還是喜歡來到上帝面前呢?我們的計畫是否願意為上帝而更改呢?
三、 宣教之美在哪裡?
1. 佳美的腳蹤:
東方博士來到遙遠的耶路撒冷,上帝保守他們平平安安的來,我相信上帝也會保守他們平平安安的回去。他們所做的,流傳在聖經中,從2000年前到現在,大家不斷的傳頌「東方博士」的故事;由此可知,當我們願意為上帝做工時,上帝必定紀念我們的付出,在我們所行的道路上,上帝必定會引導帶領我們。就像是聖經上所記載:
「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馬書10章15節)
2. 內心歡喜(感謝):
新生王帶來希律王與耶路撒冷的人不安,卻彰顯了耶穌基督;所以,當我們為上帝宣教時,並不一定會使當地覺得平安,有得時候正好相反,反會讓當地的人覺得不安。聽說有些牧師做的太好了,就連當地的里長都害怕,害怕牧師會去選里長,搶了里長的工作。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要成為鄉愿,大家都說好的人;還是願意遵行上帝的旨意,行上帝所喜悅的事情,即使有人反對也沒有關係呢?
如此一來,我們看到上帝回應我們的禱告時,那種喜樂是無以言喻的。當東方博士清楚了解上帝的應許時,他們就會大大的歡喜;另一方面也是要見到上帝的新生王了。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存著甚麼心情來到教會呢?會不會想說,感謝主,在主日我要與主見面,真是開心;還是,我們會向主說:主啊!我真不想見到他,求你幫助我避開他?東方博士去到伯利恆,停留的時間可能不久;但是他們卻帶來耶穌最大的幫助,也得著自己內心最大的歡喜。有些事情,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效率不好,成果不彰,不做很像也沒關係;然而,當我們聽從上帝的聲音,做了上帝要我們做的傻事,那麼我們內心的歡喜,是沒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可取代的。
「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的歡喜;」(馬太福音2章10節)
3. 與主連結:
以前我們常說:我們是上帝的器皿(管子),我們願意被神使用。然而,耶穌說: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15章5節)
器皿(管子)和枝子最大的差別在於,器皿是沒有生命的,與上帝的恩典是沒有相關的;然而,枝子是有生命的,是隨時與主相連在一起的。管子越長水的力量就越小,枝子就不同了,水流到枝子中,枝子會先吸收、消化,成為自己的幫助,後來再用加倍的力量傳輸水去幫助其他枝子,同樣得到從根部來的水。
今天所說的祭司長和文士就是屬於管子,可以使用上帝的話語,卻與上帝的話語無關;反觀東方博士,則是屬於枝子,雖不太懂上帝的話語,但是願意遵行上帝的話語,與主有連結。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對上帝的話語是否能吸收消化呢?這也提醒我們要常常默想上帝的話語。願我們都願意與主相連,而不是只被主使用,卻沒有被主得著。
結論:宣教很像是我們為主付出、為主擺上;事實上,走到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上帝帶著我們走。
◎小組討論問題:
1. 有些人追求過舒適的生活,有些人追求家庭和睦,有些人追求功成名就,那你追求甚麼呢?
2. 你具有哪一種宣教特質?請舉例說明。你缺乏哪種宣教的特質?為什麼?
3. 你最喜歡哪一位宣教師?為什麼?如果明年你有機會去短期宣教,你會去哪裡?為什麼?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福音與祝福...2011.6.26.中原教會
題目:〈福音與祝福〉
經文:詩篇114篇1~8節
聖詩:274首(客語162首)、308首(客語19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1篇
前言:甚麼是以色列人的福音:擁有自由的民族,和睦的家庭以及尊主為大。
一、 福音:詩篇114篇1節告訴我們:「以色列出了埃及,雅各家離開說異言之民」,以色列和雅各都是雅各的名字,經文將兩個名字分開來寫,表達出兩種意念:其一述說著出埃及是脫離奴隸的過程,是恢復自由的過程;其二是述說著離開敬拜鬼神的外邦民族,是重新得著和牧的家庭。
1. 自由的國家:「不自由,毋寧死」 是法國革命很重要的口號,述說著自由比生命更可貴,當時的以色列人在哪種情況下不自由呢?出埃及記記載著,埃及人擔心以色列人比他們多、又比他們強盛,於是開始在工作上轄制他們;埃及人不只是從工作上控制她們,更是命令收生婆要將出生的男嬰殺死,可見得男嬰的生命遭受到威脅。
台灣是個自由的國家,但是從工作這個角度來說,上個月的失業率4.27%,是近33個月(兩年多以來)最低水準,失業人數大約為50萬人,這些可以工作的人卻沒有工作讓他們作。如果這些失業的人依照教育程度別觀察 ,國中及以下程度者失業率3.67%;高中(職)程度者失業率4.61%;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4.30%,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4.88%,這個數字告訴我們一個可怕的事實,從國小到大學的學歷來看,大學以上的失業率是最高的,可見得以前所讀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已經不再是事實,學歷反倒是就業的絆腳石。
舉例說明:我有一個朋友,他是中山大學的碩士畢業,他要去應徵某鎮公所圖書館的臨時工,履歷表上不敢寫碩士的文憑,只有寫上工專的文憑,後來他順利錄取,圖書館內的正式人員將許多工作都推給這位臨時工作,可見得政府單位是大老闆,而這些公務人員是小老闆(二老闆),負責監督臨時工的工作情況,用超過的工作量給她們,將他們一個人當兩個人來使用。
這就是台灣的就業情況,工作不只是很難找,找到的工作卻大多是工作時間長、薪水少、需要輪三班的工作,這種情形和以色列在埃及的情況,應該有些類似,工作的負擔都太大。
事實上,不只是工作的問題,生育問題也是台灣很大的問題,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去年出生率降到千分之8.29,每位婦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數只有一人,已經是全球最低,比香港的1.3、日本的1.4還低。而且去年新生兒只有十九萬一千人,比上一年減少七千多人,今年虎年恐怕還會更低。台灣雖然沒有人告訴產婆,要將生出來的小孩殺死;但是,台灣有塑化劑,直接在源頭就擋下來,想生都生不出來。
由此可知,現在的台灣就像是以色列人在埃及時,必須承受許多的壓力,簡直是苦不堪言;不同的是以色列人已經出埃及了,台灣還是處在壓力的環境下。當今的我們,應該更有體認,我們要帶領台灣人走出受綑綁的埃及生活,要進入敬拜上帝的恩典生活。
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們要出埃及,我們要敬拜神」。
2. 和睦的家庭:
聖經中記載著許多家庭不和睦的消息,我們可以試著用「如果不是不和睦」來造句。
如果不是不和睦,該隱就不會殺了亞伯;如果不是不和睦,雅各不用去舅舅家牧羊;如果不是不和睦,雅各不用逃避舅舅的追殺;如果不是不和睦,約瑟不用被賣到埃及;如果不是不和睦,約瑟可以更早和家人相認;如果不是不和睦,埃及人不會把以色列人當外人;如果不是不和睦,以色列人就不用出埃及。
所以,大家說一句話:「家和萬事興」,最少第一個會興就是人數多,如果家中很多的批評,大部份人都受不了一直被指責,自然就會逃開,聖經上也說「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言15章17節)當然,教會也是一樣,教會和氣萬是就可以復興。
舉例說明:我還沒三歲的黃以心最近很喜歡玩伴家家酒,他會說:「孩子們,吃飯了」,他如果看到我在幫以誠按穴道,以誠痛的哀哀叫,他就會說:「孩子們,不要吵架,吃飯了」。
根據 英國一家網站調查顯示,生活中各種瑣事都能成為夫妻吵架的“導火索”。一對夫婦平均每年爭執312次,星期四晚8點是“戰爭”爆發甚至“衝突”升級的最危險時間。
調查結果顯示,夫妻最容易因堵在水槽裏的頭發吵架,其次是因為馬桶上的污漬。排在後幾位的是漫無目的換電視頻道、不及時補充洗手間裏的手紙、不蓋馬桶蓋、不關燈以及用完杯子到處亂放。
女性讓男性最“抓狂”的事情是出門前花太多時間梳粧打扮,其次是沒完沒了地嘮叨家務事。排在後幾位的包括不關燈、不舍得扔東西、不及時清理垃圾桶、到處亂扔紙巾以及看冗長的肥皂劇。
根據內政部統計,老年離婚在台灣有逐步攀升的現象,婚齡三十年以上夫妻離異對數,近十年來增加約一二%,是所有婚齡中最高。可見得,要有個和睦的家庭是不容易的,哪也是為什麼聖經要我們離開說「異言之民」,甚麼是「異言之民」呢?簡單的說就是屬世界的話語,屬世界的價值觀,屬世界的做法……等,換句話說,就是不屬上帝的話語;屬上帝的話語非常多,說也說不完;當然,屬世界的話語也是很多,說也說不完。家庭是否能和睦,就看我們要選擇說哪種話語,採用哪種價值觀,採用哪種天秤,只要我們選擇說屬上帝的話語,我們大家就會和睦了。
3. 尊主為大的國家與家庭:為什麼以色列人要追求自由,要追求和睦,約翰福音8章31~32節:「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當我們遵守上帝的道理,我們就必因著真理得著自由,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想要得著自由嗎?哪裡有自由呢?
哥林多後書3章17節告訴我們:「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要鼓勵大家參加「晨更祈禱會」的原因,雖然很像時間被綁著,當我們願意來參加「晨更祈禱會」,一同研討上帝的話語時,上帝的話語會給我們自由,上帝的話語會清楚告訴我們,我們要怎麼作,只要我們所浪費的時間減少,我們自然就會在很多時間上更自由。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想要自由嗎?你想要家庭和睦嗎?先來參加「晨更祈禱會」,讓我們一同經歷上帝的大能。
二、 祝福:主的祝福不只是人和,更是會超越大自然。
1. 主會平靜風和海:有主的同在,不穩定的會變得穩定。祂也使滄海,就是紅海分開,使約但河倒流,
信主之前脾氣不好的人,信主之後的人脾氣會被主改變;信主之前心境時常如火山爆發或者是颳颱風的人,情緒處理不良的人,信主之後會被上帝改變。工作不穩定的人,信主之後會被主改變;環境不好的人,信主之後環境會改變。過不了的困境,突破不了的難題,別忘了交託給主,主會幫我們處理,主會帶領我們經過困難。
舉例說明:
沙灘上的腳印。
有一位剛信主時家庭環境非常不好,第二代就當老師,第三代就當醫生,第四代就選台灣的副總統。
當我們的生命被上帝改變之後,上帝自然會幫我們改變環境,這就是上帝的恩典。教會也是一樣,就會重點不是先改變環境,重點是要先改變我們的生命;當教會弟兄姐妹的生命受到改變之後,教會的環境自然會有非常大的改變。
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讓我們一同來經歷改變人心的上帝」。
我們請廖德亮長老做砲彈的見證。
2. 主會挪移大山小山:有主的同在,穩定如山的也會被主來改變。
信主之前,堅定拜佛或者是拜其他神明的人;當主臨到之後,就能轉而信主。所以,不要說某某人不可能信主,當主臨到時,沒有不能信主的人。
當工作是我們的堅石,使我們很難敬拜上帝時,主會幫我們把這石頭挪開,上帝會替我們改變工作,讓我們可以安心來敬拜上帝。所以,我們不要輕易放棄一個生命,我們不要輕易放棄一個人,當上帝將這人心中的石頭移開之後,這個人就會開始改變。上帝連大山小山都能挪開了,更何況是阻礙我們的石頭呢?
我們請鄒新長老做採橘子的見證。
3. 主會賜下活泉:就連石頭也能出活水來、「叫磐石變為水池,叫堅石變為泉源」
有些人的生命就像是石頭,沒有生命跡象,不會有感動,怎麼說都聽不懂,不管向他傳福音傳多久、傳了多少次、找了誰幫他傳,都一樣完全不為所動,這種人我們常常會覺得很失望;然而,我們的上帝是使石頭湧出活水的上帝,我們不要說某某人的生命是石頭,一點生命跡象都沒有;當主臨到之後,平淡無奇的生命,也能迸出許多的清涼的泉水。
我們要學習耶穌,看到彼得時,他沒有說彼得是石頭,他說彼得是磐石。
三、 福音與祝福的來源:
1. 主的面:
「大地啊,你因見主的面,就是雅各神的面,便要震動」(詩篇114篇7節)
我們做事情時、找工作時,常常去找有力人士,去見他的面;事實上,人的面是自私自利的,人的真面目常常是醜陋的,所以人們常常會帶著面具,不敢將真實的自我,呈現在她人的面前。
主的面是公義的、是光明的、是永恆的、是慈愛的、是溫柔的,就是聖靈的果子:「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
我們要喜悅主的面,而不是一直喜歡人的面。
2. 來見主的面:
與其帶著假面具生活,不如將上帝的形象彰顯,就像是摩西從西奈山下來時,臉是發光的。當摩西見主的面,摩西的臉就發光,所以我們也要來見主的面,讓我們的臉有著上帝的形象,有著摩西發光的臉,有著上帝全能的彰顯。
3. 來見雅各上帝的面:
上帝的臉面是我們所見不到的,我們有罪的人也不能承受上帝的面,那麼我們要如何來見那看不到的上帝呢?就是來見雅各的上帝,藉著上帝向雅各所作的,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的面,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的作為,我們也可以向雅各般地來敬拜上帝。追根究柢,還是呼籲大家要有固定的靈修生活,如果很困難,就要尋求幫助,教會的「晨更祈禱會」就是要來幫助大家,一同來見雅各上帝的面,願上帝祝福大家。
◎小組討論問題:
1. 甚麼是我要逃離的埃及?我要如何高舉將我從埃及拯救出來的神?
2. 我是否透過我的生活來見證活著的神?
3. 福音與祝福的來源為何?如何接近生命的源頭?
經文:詩篇114篇1~8節
聖詩:274首(客語162首)、308首(客語19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1篇
前言:甚麼是以色列人的福音:擁有自由的民族,和睦的家庭以及尊主為大。
一、 福音:詩篇114篇1節告訴我們:「以色列出了埃及,雅各家離開說異言之民」,以色列和雅各都是雅各的名字,經文將兩個名字分開來寫,表達出兩種意念:其一述說著出埃及是脫離奴隸的過程,是恢復自由的過程;其二是述說著離開敬拜鬼神的外邦民族,是重新得著和牧的家庭。
1. 自由的國家:「不自由,毋寧死」 是法國革命很重要的口號,述說著自由比生命更可貴,當時的以色列人在哪種情況下不自由呢?出埃及記記載著,埃及人擔心以色列人比他們多、又比他們強盛,於是開始在工作上轄制他們;埃及人不只是從工作上控制她們,更是命令收生婆要將出生的男嬰殺死,可見得男嬰的生命遭受到威脅。
台灣是個自由的國家,但是從工作這個角度來說,上個月的失業率4.27%,是近33個月(兩年多以來)最低水準,失業人數大約為50萬人,這些可以工作的人卻沒有工作讓他們作。如果這些失業的人依照教育程度別觀察 ,國中及以下程度者失業率3.67%;高中(職)程度者失業率4.61%;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4.30%,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4.88%,這個數字告訴我們一個可怕的事實,從國小到大學的學歷來看,大學以上的失業率是最高的,可見得以前所讀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已經不再是事實,學歷反倒是就業的絆腳石。
舉例說明:我有一個朋友,他是中山大學的碩士畢業,他要去應徵某鎮公所圖書館的臨時工,履歷表上不敢寫碩士的文憑,只有寫上工專的文憑,後來他順利錄取,圖書館內的正式人員將許多工作都推給這位臨時工作,可見得政府單位是大老闆,而這些公務人員是小老闆(二老闆),負責監督臨時工的工作情況,用超過的工作量給她們,將他們一個人當兩個人來使用。
這就是台灣的就業情況,工作不只是很難找,找到的工作卻大多是工作時間長、薪水少、需要輪三班的工作,這種情形和以色列在埃及的情況,應該有些類似,工作的負擔都太大。
事實上,不只是工作的問題,生育問題也是台灣很大的問題,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去年出生率降到千分之8.29,每位婦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數只有一人,已經是全球最低,比香港的1.3、日本的1.4還低。而且去年新生兒只有十九萬一千人,比上一年減少七千多人,今年虎年恐怕還會更低。台灣雖然沒有人告訴產婆,要將生出來的小孩殺死;但是,台灣有塑化劑,直接在源頭就擋下來,想生都生不出來。
由此可知,現在的台灣就像是以色列人在埃及時,必須承受許多的壓力,簡直是苦不堪言;不同的是以色列人已經出埃及了,台灣還是處在壓力的環境下。當今的我們,應該更有體認,我們要帶領台灣人走出受綑綁的埃及生活,要進入敬拜上帝的恩典生活。
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們要出埃及,我們要敬拜神」。
2. 和睦的家庭:
聖經中記載著許多家庭不和睦的消息,我們可以試著用「如果不是不和睦」來造句。
如果不是不和睦,該隱就不會殺了亞伯;如果不是不和睦,雅各不用去舅舅家牧羊;如果不是不和睦,雅各不用逃避舅舅的追殺;如果不是不和睦,約瑟不用被賣到埃及;如果不是不和睦,約瑟可以更早和家人相認;如果不是不和睦,埃及人不會把以色列人當外人;如果不是不和睦,以色列人就不用出埃及。
所以,大家說一句話:「家和萬事興」,最少第一個會興就是人數多,如果家中很多的批評,大部份人都受不了一直被指責,自然就會逃開,聖經上也說「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言15章17節)當然,教會也是一樣,教會和氣萬是就可以復興。
舉例說明:我還沒三歲的黃以心最近很喜歡玩伴家家酒,他會說:「孩子們,吃飯了」,他如果看到我在幫以誠按穴道,以誠痛的哀哀叫,他就會說:「孩子們,不要吵架,吃飯了」。
根據 英國一家網站調查顯示,生活中各種瑣事都能成為夫妻吵架的“導火索”。一對夫婦平均每年爭執312次,星期四晚8點是“戰爭”爆發甚至“衝突”升級的最危險時間。
調查結果顯示,夫妻最容易因堵在水槽裏的頭發吵架,其次是因為馬桶上的污漬。排在後幾位的是漫無目的換電視頻道、不及時補充洗手間裏的手紙、不蓋馬桶蓋、不關燈以及用完杯子到處亂放。
女性讓男性最“抓狂”的事情是出門前花太多時間梳粧打扮,其次是沒完沒了地嘮叨家務事。排在後幾位的包括不關燈、不舍得扔東西、不及時清理垃圾桶、到處亂扔紙巾以及看冗長的肥皂劇。
根據內政部統計,老年離婚在台灣有逐步攀升的現象,婚齡三十年以上夫妻離異對數,近十年來增加約一二%,是所有婚齡中最高。可見得,要有個和睦的家庭是不容易的,哪也是為什麼聖經要我們離開說「異言之民」,甚麼是「異言之民」呢?簡單的說就是屬世界的話語,屬世界的價值觀,屬世界的做法……等,換句話說,就是不屬上帝的話語;屬上帝的話語非常多,說也說不完;當然,屬世界的話語也是很多,說也說不完。家庭是否能和睦,就看我們要選擇說哪種話語,採用哪種價值觀,採用哪種天秤,只要我們選擇說屬上帝的話語,我們大家就會和睦了。
3. 尊主為大的國家與家庭:為什麼以色列人要追求自由,要追求和睦,約翰福音8章31~32節:「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當我們遵守上帝的道理,我們就必因著真理得著自由,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想要得著自由嗎?哪裡有自由呢?
哥林多後書3章17節告訴我們:「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要鼓勵大家參加「晨更祈禱會」的原因,雖然很像時間被綁著,當我們願意來參加「晨更祈禱會」,一同研討上帝的話語時,上帝的話語會給我們自由,上帝的話語會清楚告訴我們,我們要怎麼作,只要我們所浪費的時間減少,我們自然就會在很多時間上更自由。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想要自由嗎?你想要家庭和睦嗎?先來參加「晨更祈禱會」,讓我們一同經歷上帝的大能。
二、 祝福:主的祝福不只是人和,更是會超越大自然。
1. 主會平靜風和海:有主的同在,不穩定的會變得穩定。祂也使滄海,就是紅海分開,使約但河倒流,
信主之前脾氣不好的人,信主之後的人脾氣會被主改變;信主之前心境時常如火山爆發或者是颳颱風的人,情緒處理不良的人,信主之後會被上帝改變。工作不穩定的人,信主之後會被主改變;環境不好的人,信主之後環境會改變。過不了的困境,突破不了的難題,別忘了交託給主,主會幫我們處理,主會帶領我們經過困難。
舉例說明:
沙灘上的腳印。
有一位剛信主時家庭環境非常不好,第二代就當老師,第三代就當醫生,第四代就選台灣的副總統。
當我們的生命被上帝改變之後,上帝自然會幫我們改變環境,這就是上帝的恩典。教會也是一樣,就會重點不是先改變環境,重點是要先改變我們的生命;當教會弟兄姐妹的生命受到改變之後,教會的環境自然會有非常大的改變。
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讓我們一同來經歷改變人心的上帝」。
我們請廖德亮長老做砲彈的見證。
2. 主會挪移大山小山:有主的同在,穩定如山的也會被主來改變。
信主之前,堅定拜佛或者是拜其他神明的人;當主臨到之後,就能轉而信主。所以,不要說某某人不可能信主,當主臨到時,沒有不能信主的人。
當工作是我們的堅石,使我們很難敬拜上帝時,主會幫我們把這石頭挪開,上帝會替我們改變工作,讓我們可以安心來敬拜上帝。所以,我們不要輕易放棄一個生命,我們不要輕易放棄一個人,當上帝將這人心中的石頭移開之後,這個人就會開始改變。上帝連大山小山都能挪開了,更何況是阻礙我們的石頭呢?
我們請鄒新長老做採橘子的見證。
3. 主會賜下活泉:就連石頭也能出活水來、「叫磐石變為水池,叫堅石變為泉源」
有些人的生命就像是石頭,沒有生命跡象,不會有感動,怎麼說都聽不懂,不管向他傳福音傳多久、傳了多少次、找了誰幫他傳,都一樣完全不為所動,這種人我們常常會覺得很失望;然而,我們的上帝是使石頭湧出活水的上帝,我們不要說某某人的生命是石頭,一點生命跡象都沒有;當主臨到之後,平淡無奇的生命,也能迸出許多的清涼的泉水。
我們要學習耶穌,看到彼得時,他沒有說彼得是石頭,他說彼得是磐石。
三、 福音與祝福的來源:
1. 主的面:
「大地啊,你因見主的面,就是雅各神的面,便要震動」(詩篇114篇7節)
我們做事情時、找工作時,常常去找有力人士,去見他的面;事實上,人的面是自私自利的,人的真面目常常是醜陋的,所以人們常常會帶著面具,不敢將真實的自我,呈現在她人的面前。
主的面是公義的、是光明的、是永恆的、是慈愛的、是溫柔的,就是聖靈的果子:「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
我們要喜悅主的面,而不是一直喜歡人的面。
2. 來見主的面:
與其帶著假面具生活,不如將上帝的形象彰顯,就像是摩西從西奈山下來時,臉是發光的。當摩西見主的面,摩西的臉就發光,所以我們也要來見主的面,讓我們的臉有著上帝的形象,有著摩西發光的臉,有著上帝全能的彰顯。
3. 來見雅各上帝的面:
上帝的臉面是我們所見不到的,我們有罪的人也不能承受上帝的面,那麼我們要如何來見那看不到的上帝呢?就是來見雅各的上帝,藉著上帝向雅各所作的,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的面,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的作為,我們也可以向雅各般地來敬拜上帝。追根究柢,還是呼籲大家要有固定的靈修生活,如果很困難,就要尋求幫助,教會的「晨更祈禱會」就是要來幫助大家,一同來見雅各上帝的面,願上帝祝福大家。
◎小組討論問題:
1. 甚麼是我要逃離的埃及?我要如何高舉將我從埃及拯救出來的神?
2. 我是否透過我的生活來見證活著的神?
3. 福音與祝福的來源為何?如何接近生命的源頭?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福音饗宴...2011.6.19
題目:〈福音饗宴〉
經文:列王紀上17章8~16節
聖詩:204首(客語112首)、296首(客語179首)
頌榮:510首(客語340首)
啟應文:30篇
前言:參加小組時,印象最深的就是:當小組中提到吃的東西時,這個話題最受大家的喜愛。今天要講到饗宴,也是和吃有關係,當然也有談到聖經中「上帝的饗宴」。
一、 饗宴:
1. 饗宴:饗宴的意識是招待賓客的宴席。 根據《饗宴》一書的記載:饗宴(Symposium)一字的動詞sympotein即「共飲」之意,是希臘時期重要的社交活動,為男子同聚論辯、籌畫、誇耀、或單純地與他人飲酒聚會。饗宴經常為慶祝年輕男子正式進入貴族社交圈而舉辦,也有因體育或詩藝競賽獲勝而設宴。
簡單的說饗宴主要使用在“宴請賓客”,有著豐富的菜色,可說是美味佳餚,普遍大家都喜歡參與其中。饗宴後來也有延伸的用法,比如:參加音樂會演出時,廣告詞上常寫著“音樂饗宴”;觀看展覽時,也會看到“藝術饗宴”;當然,一篇很精彩的神學講道,有人也把它稱為豐盛的“神學饗宴”。
2. 不是鴻門宴:
菜色準備的很豐富,卻是「不懷好意的筵席」,這種宴席大家稱為「鴻門宴」。這種宴席大家都討厭,都避之唯恐不及。 聖經中多次提到“宴樂”,不過大部分經文中所提到的宴樂,都是講到“宴樂”負面的部分,比如:舊約箴言所說的:
「愚昧人宴樂度日是不合宜的;何況僕人管轄王子呢﹖」(箴言19章10節)
「愛宴樂的,必致窮乏;好酒,愛膏油的,必不富足。」(箴言21章17節)
新約雅各書也說:
「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各書4章3節)
宴席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有些是單純好朋友邀約一起吃飯,有些是為了作生意或者是為了達到某種不同的目的而請吃飯;當然,如果我們浪費太多的時間在宴樂中,那麼大家很喜歡的宴樂反而會成為我們的負擔,這就不是上帝所喜悅的了。
3. 福音的饗宴是上帝的饗宴:
宴席是朋友彼此之間互動的一種方式,宴席也是上帝與我們互動的一種方式。新約約翰福音第二章寫著耶穌第一次行神蹟,就是在婚宴中,酒喝完了,耶穌「將水變酒」的神蹟,可見得耶穌很重視這場婚宴,為了讓賓主盡歡,耶穌選擇行「水變酒」的神蹟。所以,有耶穌的饗宴,就會有奇蹟的發生。
路加福音19章記載著稅率長撒該的故事,耶穌到了那時人們所看不起的稅率長撒該的家庭中,接受撒該的招待。因著耶穌的關心,撒該的生命得著改變,欺騙了人就還他四倍。耶穌也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當我們耶穌參與在我們的饗宴中,我們的生命就會得著改變,原本犯罪的生活,改變成為主而活的生命。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請耶穌到我的饗宴中」。
二、 福音響宴:
1. 接受以前所不能接受的:降低標準?
今天所看的列王紀上第17章,就是上帝宴請以利亞先知 的故事 。
以利亞是上帝所重用的僕人,以利亞一開始,就以驚天動地的氣勢出場,就像是布袋戲所說的:「金光強強滾」,以利亞指著所侍奉的耶和華神起誓,對以色列君王亞哈說「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
如果要預言說幾天不下雨、或一兩個月不下雨,這也許不困難;但是,要預言說幾年不下雨,這難度實在太高了;如果把這種災難將來臨的話語告訴自己的朋友,或許不困難,因為如果忽然下雨了,朋友可能會覺得以利亞是只是隨便說說、或一時的糊塗;以利亞先知是告訴當時的國王,俗語說:「君無戲言」,和國王講話是不能隨便說說的,說錯話是要被砍頭的。如果是個良善的王,以利亞的預言出個些微的差錯或許可以原諒;但是,以利亞當時的國王是亞哈王,亞哈王是以色列歷史中,最壞的王,他不但帶領以色列人去拜巴力神,甚至還殺害先知。以利亞在這種情況下,對以色列君王亞哈說「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就像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一般。
這種「金光強強滾」的先知說完了這種嚇死人的話之後,上帝就叫他離開這裡往東去,住在基立溪旁,“基立”的意思是“峽、濠溝”,神把以利亞藏在“峽”和“濠溝”之旁,表明神要切斷以利亞求助於人的門路,轉為一心一意信賴神;除此之外,上帝還吩咐烏鴉供養以利亞,為他叼來餅和肉。有溪水可喝,或許還不錯;但是對一個以色列人而言,烏鴉是一種不潔淨的動物,而且以利亞是「金光強強滾」的先知,怎麼可以吃不潔淨的烏鴉 所帶回來的餅和肉呢?烏鴉是專門吃腐肉的鳥類,這種鳥類的鳥嘴一定是非常多細菌的,撇開骯髒不說,烏鴉基本上是不會聽人的使喚,可能這一餐烏鴉把肉帶來了,下一餐的肉可能就被烏鴉吃掉了,從此我們可以體會到,對於以利亞而言,這樣骯髒而且有一餐沒一餐的環境是何等地難以接受。
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就是上帝為何要給以利亞這種饗宴呢?為何要使這些困難臨到以利亞呢?上帝用這些方式教導以利亞,要脫離自以為義、自以為是的情結。(王上19:18)上帝為自己留下了七千人,是不曾向巴力屈膝的,不曾與巴力親嘴的。
在舊約聖經中有一個特別的事例,就是撒萊的侍女夏甲的經歷。當她在亞伯拉罕的家裡忍受不了撒萊苦待的時候,她就從亞伯拉罕的家裡逃出來。耶和華的使者遇見她就問她說:“撒萊的使女夏甲,你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夏甲的回答是:“我從我的主母撒萊面前逃出來。”(創十六8)她只回答了一句話。夏甲沒有回答耶和華的使者她要往哪裡去,因為她不知道什麼地方才是她該落腳的地方。但是我們在接下來的經文當中看到,耶和華神的使者對夏甲說:“你回到你主母那裡,服在她手下。”(創十六9)
雖然夏甲不知道什麼地方是自己該落腳的地方,但是我們深信,回到亞伯拉罕的家中,回到撒萊的手下是她最不願意的,但這就是上帝的帶領:你要回到你主母那裡去,服在她的手下。
有的時候,在上帝的帶領當中,我們所面對的環境,也會像以利亞一樣不容易接受,經驗到基立溪旁孤單且骯髒的生活;然而,以利亞先知選擇接受上帝的帶領。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接受上帝的帶領」。
2. 憑信心領受:未見之事的實底
以利亞學習接受上帝所賞賜的環境,後來這種惡劣環境的基立溪的溪水乾了之後,上帝的話再次臨到他,要他前往西頓的撒勒法城,住在那裡。希頓都是拜偶像巴力的百姓,如果上帝安排撒勒法城的政府官員幫助以利亞,那麼以利亞不只吃不是問題,或許又更能影響撒勒法城的眾百姓。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上帝卻安排一個完全沒有能力,就連自己生活都有困難的寡婦來供養他,以利亞叫寡婦作一個小餅給他吃。以利亞憑信心接受上帝再次的安排,於是以利亞告訴寡婦說:求你去取水、拿餅來給我。經過了烏鴉事件之後,以利亞變得謙虛了許多,雖然是上帝叫他來找寡婦的;以利亞還是客客氣氣的用“求”這個字。寡婦說:我沒有餅,罈內只有一把麵,瓶裡只有一點油,我現在找兩根柴,回家為我和我兒子做餅,我們吃了死就死吧!
雖然寡婦剩下的已經不多,以利亞還是憑著信心說:先幫我做一個小餅,拿來給我,然後為你和你的兒子做餅。這時的以利亞可能向上帝說:上帝啊!你找一個人來供養我,怎麼我還要供養那個人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上帝為什麼不給我十年的所需都充足,為什麼每天只給我一個小餅,我又還要為另外兩個人代求呢?
上帝這種做事的方式,就是要我們時刻活在信靠、順服之中。不要因為富足就忘了上帝,不要因為能力強就將上的放一邊。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時時仰望上帝」。
3. 憑愛心參與:
請真光弟兄做見證…
上帝不只要我們有信心,上帝也要我們有愛心,上帝找了那寡婦來幫助以利亞,寡婦對耶和華的信心不夠,所以才會說「我們吃了,死就死吧!」;但是,這個寡婦充滿著愛心,他願意犧牲自己要吃的部分,先作給以利亞先知吃,也因著寡婦的愛心,寡婦也可安然度過這次的天災,上帝因著我們的愛心,而回報給我們滿滿的祝福。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看到我們軟弱的弟兄姐妹時,我們千萬要有愛心,不要用言語傷害他們。當我們如此做時,我們做在那最小的弟兄姐妹身上,就如主耶穌說:我們就是做在她身上了。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時時關心弟兄姐妹的需要」。
三、 福音響宴的改變:
1. 超自然的彰顯:
當上帝的饗宴要臨到我們時,我們就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奇蹟,烏鴉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原本的烏鴉是不可能供應以利亞食物的;但是,上帝的臨到,帶來烏鴉的改變;上帝的臨到使得不可能變成可能。每次提到以利亞有烏鴉叼餅和肉給他,我就會想到七年前發生的真實故事。
狗的故事:
2. 神持續的供應:
不論是基立溪的溪水、或者是烏鴉叼的餅和肉,以及寡婦的餅,都顯示出上帝關了一扇門,上的還是會開另一扇窗,上帝的供應是持續的、是不間斷的。當我們願意走在上帝所帶領的道路上,上帝會負完全的責任;祂指示我們道路,祂會負完全的責任。
我剛到高雄時,安琪考上了楠梓高中的音樂代課老師;當我來到中壢時,安琪考上了石門國中的音樂代課老師。只要我繼續走在上帝的道路上,我相信上帝會繼續供應。
3. 經歷上帝的大能:
當以利亞享受了上帝的饗宴之後,以利亞成為大有能力的先知,以利亞禱告天不下雨三年半(王上17:1;雅5:17),以利亞禱告之後又開始下雨了(王上18:41-45) 。最特別的是以利亞叫寡婦的兒子從死裡復活(王上17:22-23),以利亞經歷了人從死裡復活,那麼接下來的降火以及其他的神蹟就不足為奇了。
結論:上帝的饗宴需要我們憑著信心來領取,上帝的饗宴需要我們用愛心來參與,上帝的饗宴須要打破我們以前的觀念,上帝不一定會按照我們想要的給我們,更貼切的說:上帝是按著他要訓練我們的方式來給我們。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否願意接受上帝的饗宴呢?我們是否願意憑著信心、愛心和創新的想法來接受呢?如此一來,我們將能經歷上帝的大能,上帝不斷的供應,以及為上帝做工的大自然。願上帝祝福大家。
◎小組討論問題:
1. 你最喜歡去哪裡吃飯?你最喜歡和誰一起吃飯?為什麼?
2. 如果上帝請你吃飯,你希望上帝請你去哪裡吃飯?你可以接受在髒亂的環境中吃飯嗎?
3. 哪種行為表示願意接受上帝的邀請?與上帝的聚餐和我們平常的聚餐有甚麼不同?
經文:列王紀上17章8~16節
聖詩:204首(客語112首)、296首(客語179首)
頌榮:510首(客語340首)
啟應文:30篇
前言:參加小組時,印象最深的就是:當小組中提到吃的東西時,這個話題最受大家的喜愛。今天要講到饗宴,也是和吃有關係,當然也有談到聖經中「上帝的饗宴」。
一、 饗宴:
1. 饗宴:饗宴的意識是招待賓客的宴席。 根據《饗宴》一書的記載:饗宴(Symposium)一字的動詞sympotein即「共飲」之意,是希臘時期重要的社交活動,為男子同聚論辯、籌畫、誇耀、或單純地與他人飲酒聚會。饗宴經常為慶祝年輕男子正式進入貴族社交圈而舉辦,也有因體育或詩藝競賽獲勝而設宴。
簡單的說饗宴主要使用在“宴請賓客”,有著豐富的菜色,可說是美味佳餚,普遍大家都喜歡參與其中。饗宴後來也有延伸的用法,比如:參加音樂會演出時,廣告詞上常寫著“音樂饗宴”;觀看展覽時,也會看到“藝術饗宴”;當然,一篇很精彩的神學講道,有人也把它稱為豐盛的“神學饗宴”。
2. 不是鴻門宴:
菜色準備的很豐富,卻是「不懷好意的筵席」,這種宴席大家稱為「鴻門宴」。這種宴席大家都討厭,都避之唯恐不及。 聖經中多次提到“宴樂”,不過大部分經文中所提到的宴樂,都是講到“宴樂”負面的部分,比如:舊約箴言所說的:
「愚昧人宴樂度日是不合宜的;何況僕人管轄王子呢﹖」(箴言19章10節)
「愛宴樂的,必致窮乏;好酒,愛膏油的,必不富足。」(箴言21章17節)
新約雅各書也說:
「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各書4章3節)
宴席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有些是單純好朋友邀約一起吃飯,有些是為了作生意或者是為了達到某種不同的目的而請吃飯;當然,如果我們浪費太多的時間在宴樂中,那麼大家很喜歡的宴樂反而會成為我們的負擔,這就不是上帝所喜悅的了。
3. 福音的饗宴是上帝的饗宴:
宴席是朋友彼此之間互動的一種方式,宴席也是上帝與我們互動的一種方式。新約約翰福音第二章寫著耶穌第一次行神蹟,就是在婚宴中,酒喝完了,耶穌「將水變酒」的神蹟,可見得耶穌很重視這場婚宴,為了讓賓主盡歡,耶穌選擇行「水變酒」的神蹟。所以,有耶穌的饗宴,就會有奇蹟的發生。
路加福音19章記載著稅率長撒該的故事,耶穌到了那時人們所看不起的稅率長撒該的家庭中,接受撒該的招待。因著耶穌的關心,撒該的生命得著改變,欺騙了人就還他四倍。耶穌也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當我們耶穌參與在我們的饗宴中,我們的生命就會得著改變,原本犯罪的生活,改變成為主而活的生命。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請耶穌到我的饗宴中」。
二、 福音響宴:
1. 接受以前所不能接受的:降低標準?
今天所看的列王紀上第17章,就是上帝宴請以利亞先知 的故事 。
以利亞是上帝所重用的僕人,以利亞一開始,就以驚天動地的氣勢出場,就像是布袋戲所說的:「金光強強滾」,以利亞指著所侍奉的耶和華神起誓,對以色列君王亞哈說「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
如果要預言說幾天不下雨、或一兩個月不下雨,這也許不困難;但是,要預言說幾年不下雨,這難度實在太高了;如果把這種災難將來臨的話語告訴自己的朋友,或許不困難,因為如果忽然下雨了,朋友可能會覺得以利亞是只是隨便說說、或一時的糊塗;以利亞先知是告訴當時的國王,俗語說:「君無戲言」,和國王講話是不能隨便說說的,說錯話是要被砍頭的。如果是個良善的王,以利亞的預言出個些微的差錯或許可以原諒;但是,以利亞當時的國王是亞哈王,亞哈王是以色列歷史中,最壞的王,他不但帶領以色列人去拜巴力神,甚至還殺害先知。以利亞在這種情況下,對以色列君王亞哈說「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就像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一般。
這種「金光強強滾」的先知說完了這種嚇死人的話之後,上帝就叫他離開這裡往東去,住在基立溪旁,“基立”的意思是“峽、濠溝”,神把以利亞藏在“峽”和“濠溝”之旁,表明神要切斷以利亞求助於人的門路,轉為一心一意信賴神;除此之外,上帝還吩咐烏鴉供養以利亞,為他叼來餅和肉。有溪水可喝,或許還不錯;但是對一個以色列人而言,烏鴉是一種不潔淨的動物,而且以利亞是「金光強強滾」的先知,怎麼可以吃不潔淨的烏鴉 所帶回來的餅和肉呢?烏鴉是專門吃腐肉的鳥類,這種鳥類的鳥嘴一定是非常多細菌的,撇開骯髒不說,烏鴉基本上是不會聽人的使喚,可能這一餐烏鴉把肉帶來了,下一餐的肉可能就被烏鴉吃掉了,從此我們可以體會到,對於以利亞而言,這樣骯髒而且有一餐沒一餐的環境是何等地難以接受。
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就是上帝為何要給以利亞這種饗宴呢?為何要使這些困難臨到以利亞呢?上帝用這些方式教導以利亞,要脫離自以為義、自以為是的情結。(王上19:18)上帝為自己留下了七千人,是不曾向巴力屈膝的,不曾與巴力親嘴的。
在舊約聖經中有一個特別的事例,就是撒萊的侍女夏甲的經歷。當她在亞伯拉罕的家裡忍受不了撒萊苦待的時候,她就從亞伯拉罕的家裡逃出來。耶和華的使者遇見她就問她說:“撒萊的使女夏甲,你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夏甲的回答是:“我從我的主母撒萊面前逃出來。”(創十六8)她只回答了一句話。夏甲沒有回答耶和華的使者她要往哪裡去,因為她不知道什麼地方才是她該落腳的地方。但是我們在接下來的經文當中看到,耶和華神的使者對夏甲說:“你回到你主母那裡,服在她手下。”(創十六9)
雖然夏甲不知道什麼地方是自己該落腳的地方,但是我們深信,回到亞伯拉罕的家中,回到撒萊的手下是她最不願意的,但這就是上帝的帶領:你要回到你主母那裡去,服在她的手下。
有的時候,在上帝的帶領當中,我們所面對的環境,也會像以利亞一樣不容易接受,經驗到基立溪旁孤單且骯髒的生活;然而,以利亞先知選擇接受上帝的帶領。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接受上帝的帶領」。
2. 憑信心領受:未見之事的實底
以利亞學習接受上帝所賞賜的環境,後來這種惡劣環境的基立溪的溪水乾了之後,上帝的話再次臨到他,要他前往西頓的撒勒法城,住在那裡。希頓都是拜偶像巴力的百姓,如果上帝安排撒勒法城的政府官員幫助以利亞,那麼以利亞不只吃不是問題,或許又更能影響撒勒法城的眾百姓。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上帝卻安排一個完全沒有能力,就連自己生活都有困難的寡婦來供養他,以利亞叫寡婦作一個小餅給他吃。以利亞憑信心接受上帝再次的安排,於是以利亞告訴寡婦說:求你去取水、拿餅來給我。經過了烏鴉事件之後,以利亞變得謙虛了許多,雖然是上帝叫他來找寡婦的;以利亞還是客客氣氣的用“求”這個字。寡婦說:我沒有餅,罈內只有一把麵,瓶裡只有一點油,我現在找兩根柴,回家為我和我兒子做餅,我們吃了死就死吧!
雖然寡婦剩下的已經不多,以利亞還是憑著信心說:先幫我做一個小餅,拿來給我,然後為你和你的兒子做餅。這時的以利亞可能向上帝說:上帝啊!你找一個人來供養我,怎麼我還要供養那個人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上帝為什麼不給我十年的所需都充足,為什麼每天只給我一個小餅,我又還要為另外兩個人代求呢?
上帝這種做事的方式,就是要我們時刻活在信靠、順服之中。不要因為富足就忘了上帝,不要因為能力強就將上的放一邊。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時時仰望上帝」。
3. 憑愛心參與:
請真光弟兄做見證…
上帝不只要我們有信心,上帝也要我們有愛心,上帝找了那寡婦來幫助以利亞,寡婦對耶和華的信心不夠,所以才會說「我們吃了,死就死吧!」;但是,這個寡婦充滿著愛心,他願意犧牲自己要吃的部分,先作給以利亞先知吃,也因著寡婦的愛心,寡婦也可安然度過這次的天災,上帝因著我們的愛心,而回報給我們滿滿的祝福。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看到我們軟弱的弟兄姐妹時,我們千萬要有愛心,不要用言語傷害他們。當我們如此做時,我們做在那最小的弟兄姐妹身上,就如主耶穌說:我們就是做在她身上了。
我們一起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時時關心弟兄姐妹的需要」。
三、 福音響宴的改變:
1. 超自然的彰顯:
當上帝的饗宴要臨到我們時,我們就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奇蹟,烏鴉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原本的烏鴉是不可能供應以利亞食物的;但是,上帝的臨到,帶來烏鴉的改變;上帝的臨到使得不可能變成可能。每次提到以利亞有烏鴉叼餅和肉給他,我就會想到七年前發生的真實故事。
狗的故事:
2. 神持續的供應:
不論是基立溪的溪水、或者是烏鴉叼的餅和肉,以及寡婦的餅,都顯示出上帝關了一扇門,上的還是會開另一扇窗,上帝的供應是持續的、是不間斷的。當我們願意走在上帝所帶領的道路上,上帝會負完全的責任;祂指示我們道路,祂會負完全的責任。
我剛到高雄時,安琪考上了楠梓高中的音樂代課老師;當我來到中壢時,安琪考上了石門國中的音樂代課老師。只要我繼續走在上帝的道路上,我相信上帝會繼續供應。
3. 經歷上帝的大能:
當以利亞享受了上帝的饗宴之後,以利亞成為大有能力的先知,以利亞禱告天不下雨三年半(王上17:1;雅5:17),以利亞禱告之後又開始下雨了(王上18:41-45) 。最特別的是以利亞叫寡婦的兒子從死裡復活(王上17:22-23),以利亞經歷了人從死裡復活,那麼接下來的降火以及其他的神蹟就不足為奇了。
結論:上帝的饗宴需要我們憑著信心來領取,上帝的饗宴需要我們用愛心來參與,上帝的饗宴須要打破我們以前的觀念,上帝不一定會按照我們想要的給我們,更貼切的說:上帝是按著他要訓練我們的方式來給我們。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否願意接受上帝的饗宴呢?我們是否願意憑著信心、愛心和創新的想法來接受呢?如此一來,我們將能經歷上帝的大能,上帝不斷的供應,以及為上帝做工的大自然。願上帝祝福大家。
◎小組討論問題:
1. 你最喜歡去哪裡吃飯?你最喜歡和誰一起吃飯?為什麼?
2. 如果上帝請你吃飯,你希望上帝請你去哪裡吃飯?你可以接受在髒亂的環境中吃飯嗎?
3. 哪種行為表示願意接受上帝的邀請?與上帝的聚餐和我們平常的聚餐有甚麼不同?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2011.6.12...聖靈之光
題目:〈聖靈之光〉
經文: 申命記33章1~7節
聖詩:158首(客語85首)、161a首(客語86首)
頌榮:510首(客語340首)
啟應文:29篇
前言: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平安,這個月是福音月,這個月講道的主題、方向,都會和福音有關。因為今天是是聖靈降臨節,也是關西僑紀念主日,簡稱關僑日,我們教會的弟兄姐妹有一些回關西參加關僑日,今天和大家一同分享「聖靈之光」,願聖靈再次光照充滿每位弟兄姐妹。
請大家和旁邊前後的兄姐說:「願聖靈充滿你」。
一、 光:
1. 帶來光明:
當我們看聖經創世記第一章第2~5節: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上帝創造世界時,第一個創造,第一天的創造,就是創造光,如果想要了解為什麼上帝首先要創造光,那麼我們先要知道黑暗是多麼的另人恐懼?
夢中的黑暗面:在我小的時候,我常會做惡夢,常會夢到我在很黑、很暗的地方,有人會從我的後面跑出來要追我,夢中的我總是拼命的往前跑,直到掉入山谷裡,我就被嚇醒了,每次都嚇的我滿身大汗,還好,這只是一場夢,不過我這種噩夢連連的日子,讓我好長一段時間總是處在恐懼、害怕中。當我上了大學之後,我開始學習柔道,我很認真練習柔道的基本動作,在宿舍讀書讀累了,就把練習柔道當作休閒,那段時間的我還是會夢到有人在黑暗中追我,不同的是,當夢中的我知道有人要追我的時後,我就會不由自主地轉身過去,抓住對方衣領,前後過肩摔好幾次,將對方摔過來又摔過去,這種的感覺很特別(或許這就是很多人喜歡看摔角的原因吧!)。
因著柔道的關係,我以為我應該不會再做惡夢了;可惜的是,我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做事情非常沒有耐心,柔道我只學了幾招基本動作就沒學了,直到畢業之後我到台東馬偕當藥劑師時,我無意中發現夢中的壞人又開始追著我跑,回想起我練柔道的經驗,我重新思考,是否要再學習柔道,後來知道有同事在學太極拳,我就轉而學習太極拳,當我學習了太極拳之後,夢到有人在追我時,我就會很自然的和對方比劃起太極拳。可是我的缺點依然存在,48式的太極拳還沒有學完,我就放棄了,當然不是希望大家像我一樣,做事情半途而廢,我要向大家説的,是困擾我30幾年的痛處,也是我生命中很深、很深的黑暗面。
我們有黑暗面嗎?不曉得在弟兄姐妹的生命中是否也有困擾大家許久的黑暗面,是連碰都不想碰的一塊,是最感無奈,ㄧ愁莫展的困境。相信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整天處於恐懼之中,也沒有一個人會希望自己窮困潦倒,更少人會希望自己毫無自由。為了擺脫這些困境,世人到處尋找方法,就是希望自己能擺脫恐懼、能遠離貧窮。有件常發生的事,這麼說︰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因為比較沒有錢,所以會藉由努力讀書來增加成功致富的機會;當賺得了許多的錢財之後,卻又失去了寶貴的時間;當開始有錢又有閒的時後,卻已經失去了健康。俗話說:「30歲看學歷,40歲看經歷,50歲看病歷」,人的一生中很可能都是在貧窮中度過,有些人缺乏的是錢、有些人缺乏的時間、有些人缺乏的是自由、有些人缺乏的是健康、有些人缺乏的是愛……等。
雖然,人生中總是會有很多的缺乏;但是,我們還是要感謝上帝,因為上帝的神蹟總是發生在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之處,上帝的大能總是發生在我們的黑暗面中,上帝帶來了光明,就如同這世界空無一物的時候,上帝的聖靈已經降臨在這空虛的世界,。
2. 產生溫暖,不再寒冷:
光不只是帶來光明,驅走了黑暗。在科學上的定義,光有時候是指所有的電磁波譜。光是由一種稱為光子的基本粒子組成。具有粒子性與波動性,或稱為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種人類眼睛可以見的電磁波(可見光譜)。
有人認為「光線是高速的火(tejas)原子流」,光是能量的一種傳播方式。光源所以發出光,是因為光源中原子的運動。有三種方式:熱運動、躍遷輻射、受激輻射。前者為生活中最常見的,比如電燈和火焰;後者多應用於激光。
簡單的說,光就是能量的一種,光可以帶來溫暖,光能帶來能量。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地球上所有能量都是從光而來。
當我還小的時候,肚子不舒服時,就會在太陽底下曬肚子,因此而得到溫暖;以亞熱帶的台灣來看太陽太大,大家總是要閃躲太陽,逼不得以要曬太陽,也會盡量擦防曬用品,我這種曬肚子的行為,或許大家會覺得很好笑;其實比較寒冷國家的人民,在太陽出來時,會拉個躺椅在外面曬太陽,我們稱他為日光浴,這和我曬肚子是同樣的想法。總而言之,當光來了溫暖就來到,寒冷就離去。所以,當我們覺得寒冷時,記得往光線強的地方走。
3. 指引方向 :燈塔、飛機場的塔台:
光除了可以帶來光明,帶來溫暖之外,光也可以指引方向。有些昆蟲具有趨光性,原因之一就是藉由光來指引方向,比如:蛾類顯然地會被光所吸引,更準確地說,是圍繞著明亮的物體盤旋。行為原因是由於蛾的本能會依賴月光來導航。目前的証據主要支持這與蛾類為了在夜間飛行,利用月光做為飛行的導引有關。
不只是昆蟲需要光的指引,我們人類也需要光的指引,當漁船捕完魚之後,可能已經是夜晚了,如果要能回到港口,就需要燈塔的光線,指引方向。所以,當我們不知往哪裡去的時候,記得尋找燈塔,往燈塔的方向就對了。那麼,甚麼是我們人生的燈塔呢?
二、 聖靈之光:光的產生驅走了黑暗,光的產生帶給人溫暖,光也是我們的指引。光是上帝的本質,上帝就是光,主耶穌就是那真光,聖靈就是上帝所派下來的光,只要有聖靈之光我們就都會生活在光明中。
1. 神的光輝:
摩西說,上帝從巴蘭山發出光輝,這句話或許不容易了解,不過我們可以往前看,當聖經中提到巴蘭山時,就會提到西奈山,西奈山就是摩西領受上帝十誡的地方,摩西就在這地方領受上帝的話語。所以,我們可以大膽地說,我們在哪裡領受上帝的話語,上帝的光輝就會在那裡顯現。我們所要做的就像是摩西一樣,靜靜地聆聽上帝的聲音,上帝的大能就會開始顯現。
2004/6/2 正值第七號颱風(敏督麗颱風)侵台,而當天也是我工作即將告一個段落之時,我藥局的主任叫我到主任辦公室並且問我說:「英明其實當藥劑師也還不錯,真的一定要離職去讀神學院嗎?」,當時我回答主任說:「的確很需要我去讀。」下班後我開著車從新竹要回台北,邊開車我就邊想著主任問我的話,其實我的思考邏輯很簡單,每當有人問我問題時,我就會將同樣的問題帶到上帝面前問上帝,也希望上帝可以給我答案,因為那天剛好是敏督麗颱風侵台,所以高速公路上有一些塞車,我就下中歷交流道改走省道,當我在中壢街道時,我發現中壢街道的那一頭,出現了一道好漂亮的彩虹,心中就想起了〝彩虹下的約定〞就很感動的跟主說:「主阿!謝謝您,我知道了」,沒想到再過幾條街,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彩虹,我的天阿!是雙彩虹,在我有記憶以來,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看到雙彩虹,看到的時間又正好是我向上帝尋問,希望可以得到上帝回答的那天。那時我的心中真的非常感恩,而彩虹也是光的一種。
我看到的彩虹,是一般的彩虹,是許多人都看的到的彩虹;然而,這對當時的我來說,卻帶著上帝的美意,有著上帝特別的意義。是上帝的光輝。
2. 烈火的律法:
律法本身就讓人覺得是很嚴肅,再加上烈火的律法,就讓人更感覺有壓力。從某個角度來說,烈火是恐怖的,因為他的能量是人所不能控制的,常言道:「水火無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火卻有潔淨的功能,火可以煉淨,正所謂:「真金不怕火煉」,提煉金屬時,需要用火來提煉;製造玻璃時,也需要用高溫的火來製造。
由此可知,烈火的律法,就是要為我們預備,為了要使我們成為上帝聖潔百姓。用烈火燒過的,被上帝煉淨過的,就是上帝聖潔的百姓。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否願意被上帝烈火的律法燒過呢?
3. 賞賜上帝的言語:賞賜智慧的言語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地球上所有能量都是從光而來;在神國度中,一切屬靈的能力從神話語的光中而來。上帝的話語在這毫無指望的世界發出了聲音,從祂手中射出光線,在其中藏著祂的能力。
上帝藉著“說”來施行祂的大能:「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說”這個字的原文,叫作'amar',上帝藉著說來行創造的神蹟,詩篇33章第9節描述神的創造時說:「因為祂說('amar') :『有就有,命立就立』」,這是古代的詩人對於上帝創造的描述,上帝大能的表現,就在於“創造(bara')”兩個字,就像上次講道所說的,希伯來人所説創造的主詞只有上帝,也就是只有上帝才有能力創造。舊約的上帝藉由“說”來施行大能,新約的耶穌也藉由說來彰顯能力,當耶穌與門徒一同在船上的時候,忽然起了暴風,甚至船要滿了水,門徒們很緊張的叫醒正在睡覺的耶穌,耶穌醒了之後就斥責風,向海說︰停了罷,風就這樣停了,變的平靜了(馬可福音4章37-39節)。所以,說('amar')這個字,雖然是很簡單的一個字,經由上帝說出來就變得大有能力。
上帝讓受造物用“說”來施行祂的大能:上帝除了會自己說之外,上帝也會藉由一些受造物來說話,聖經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先知巴蘭騎的驢要曾嘗試要勸告巴蘭回頭,而上帝讓他開口說話(民數記22章28節);記得在我讀中國醫藥學院時,有一次期末考期間,早上的科目考完,我就回學生宿舍準備下午要考的的課目,坐在椅子上時,我就覺得很疲憊很想先睡一回;但是,再過一個小時就要考下一個科目,在那時後我就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啊!待會就要考試了,我沒辦法睡太久,我只能趴著小睡十分鐘。說也奇怪,那時我也沒切鬧鐘,但是我卻如此的相信,過了十分鐘後,我真的醒來了,而且是痛的醒過來,時間不快不慢剛剛好是十分鐘,竟然是一支螞蟻拼命的咬我的手,在我住的宿舍是不常看到螞蟻的,而在這個特別的時刻,跑出了一隻拼命咬我的螞蟻,這隻螞蟻雖然沒有用說來告訴我,卻是用咬的來讓我醒來,這隻螞蟻幫了我大忙;然而,我還是因為太痛了而把這隻特別的螞蟻給捏死了。
魔鬼也藉著“說”來行事:“說”可以說是很中性的動詞,上帝會說,上帝也會藉由受造物來說,從聖經記載中可知,魔鬼也會說,但是他卻是藉著說來誘惑耶穌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路加福音四章3節)
由此可知,上帝會說,魔鬼會說,動物也會說,我們更是愛說話,值得提醒的是:我們是要說出上帝要我們說的話呢?還是我們會說出不應該講的話呢?說這句話,最應該要反省的應該是我,因為傳道人的角色,應該是要說出上帝要我說出來的話,這也是常常讓我想跟上帝請假的最大原因。箴言十章19節這麼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說這個字,在聖經時代的人看來其實是很神秘而且是帶有能力的,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學習“說”上帝的話語、有能力的話語、有創造力的話語。
學習說上帝要我們說的話語,提摩太後書3章16節說: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或作:凡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整本聖經可說都是神的話語,神的話語也是帶給這世界改變的重要因素。
三、 聖靈之光的祝福:聖靈之光,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是要給人祝福。
1. 神人摩西的祝福:
在這個摩西的祝福裏,摩西是按著各支派的名字來叫各支派;它很像雅各的祝福(創四十九章),和雅各的祝福最大的不同,在於摩西沒有斥責的話。「神人」這兩個字是舊約聖經中第一次使用,表示摩西是屬上帝的人,是聽從神話語的人。以色列人真是有福氣的一群,因為他們能得著這麼優秀的長輩(領袖)的祝福。說到這裡,我們就很感謝上帝,我們教會有許多年長的長輩,這些長輩對於信仰認真,將信仰實踐在生活中,而且也常常為後輩祝福,中原教會有了這些長輩的祝福,相信中原教會的未來不是夢。
2. 神做王:不分裂
「百姓的眾首領,以色列的各支派,一同聚會的時候,耶和華(原文作他)在耶書崙中為王。」(申命記33章5節)
耶書崙是正直的人、公義的人,當以色列人成為正直的人,願意將上帝居首位;那麼,上帝自然就會在當中作王,幫助以色列人,有上帝幫助的以色列人,自然不會分裂,會有上帝的保守與看顧。
3. 各支派都得祝福:(每個人都得祝福)
祝福的話是指著每一個支派來述說的,有些是輕輕的帶過,有些卻是詳盡的宣告,雖然祝福的話是這樣的不均衡,但很突出的一件事,就是沒有咒詛,只有祝福。
請大家和旁邊前後的兄姐說:「願上帝祝福你」。
結論:光可以帶來光明,可以帶來溫暖,更可以指引方向。聖靈的光可以帶給我們內心光明,帶給我們內心滿有溫暖,更可以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聖靈的光就是要來幫助我們,不過我們要先將主權交給祂,讓上帝來掌權,讓上帝來作王,那麼我們就可看到上帝滿滿的祝福。
1. 在哪一種情況下,最需要光的幫助?你最喜歡光的哪種功能?
2. 巴蘭山發出的光輝是甚麼?為什麼會有這光輝?要如何彰顯上帝的光輝?
3. 聖靈之光有甚麼獨特之處?聖靈之光能帶來甚麼祝福?如何幫助別人也看到聖靈之光?
經文: 申命記33章1~7節
聖詩:158首(客語85首)、161a首(客語86首)
頌榮:510首(客語340首)
啟應文:29篇
前言: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平安,這個月是福音月,這個月講道的主題、方向,都會和福音有關。因為今天是是聖靈降臨節,也是關西僑紀念主日,簡稱關僑日,我們教會的弟兄姐妹有一些回關西參加關僑日,今天和大家一同分享「聖靈之光」,願聖靈再次光照充滿每位弟兄姐妹。
請大家和旁邊前後的兄姐說:「願聖靈充滿你」。
一、 光:
1. 帶來光明:
當我們看聖經創世記第一章第2~5節: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上帝創造世界時,第一個創造,第一天的創造,就是創造光,如果想要了解為什麼上帝首先要創造光,那麼我們先要知道黑暗是多麼的另人恐懼?
夢中的黑暗面:在我小的時候,我常會做惡夢,常會夢到我在很黑、很暗的地方,有人會從我的後面跑出來要追我,夢中的我總是拼命的往前跑,直到掉入山谷裡,我就被嚇醒了,每次都嚇的我滿身大汗,還好,這只是一場夢,不過我這種噩夢連連的日子,讓我好長一段時間總是處在恐懼、害怕中。當我上了大學之後,我開始學習柔道,我很認真練習柔道的基本動作,在宿舍讀書讀累了,就把練習柔道當作休閒,那段時間的我還是會夢到有人在黑暗中追我,不同的是,當夢中的我知道有人要追我的時後,我就會不由自主地轉身過去,抓住對方衣領,前後過肩摔好幾次,將對方摔過來又摔過去,這種的感覺很特別(或許這就是很多人喜歡看摔角的原因吧!)。
因著柔道的關係,我以為我應該不會再做惡夢了;可惜的是,我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做事情非常沒有耐心,柔道我只學了幾招基本動作就沒學了,直到畢業之後我到台東馬偕當藥劑師時,我無意中發現夢中的壞人又開始追著我跑,回想起我練柔道的經驗,我重新思考,是否要再學習柔道,後來知道有同事在學太極拳,我就轉而學習太極拳,當我學習了太極拳之後,夢到有人在追我時,我就會很自然的和對方比劃起太極拳。可是我的缺點依然存在,48式的太極拳還沒有學完,我就放棄了,當然不是希望大家像我一樣,做事情半途而廢,我要向大家説的,是困擾我30幾年的痛處,也是我生命中很深、很深的黑暗面。
我們有黑暗面嗎?不曉得在弟兄姐妹的生命中是否也有困擾大家許久的黑暗面,是連碰都不想碰的一塊,是最感無奈,ㄧ愁莫展的困境。相信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整天處於恐懼之中,也沒有一個人會希望自己窮困潦倒,更少人會希望自己毫無自由。為了擺脫這些困境,世人到處尋找方法,就是希望自己能擺脫恐懼、能遠離貧窮。有件常發生的事,這麼說︰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因為比較沒有錢,所以會藉由努力讀書來增加成功致富的機會;當賺得了許多的錢財之後,卻又失去了寶貴的時間;當開始有錢又有閒的時後,卻已經失去了健康。俗話說:「30歲看學歷,40歲看經歷,50歲看病歷」,人的一生中很可能都是在貧窮中度過,有些人缺乏的是錢、有些人缺乏的時間、有些人缺乏的是自由、有些人缺乏的是健康、有些人缺乏的是愛……等。
雖然,人生中總是會有很多的缺乏;但是,我們還是要感謝上帝,因為上帝的神蹟總是發生在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之處,上帝的大能總是發生在我們的黑暗面中,上帝帶來了光明,就如同這世界空無一物的時候,上帝的聖靈已經降臨在這空虛的世界,。
2. 產生溫暖,不再寒冷:
光不只是帶來光明,驅走了黑暗。在科學上的定義,光有時候是指所有的電磁波譜。光是由一種稱為光子的基本粒子組成。具有粒子性與波動性,或稱為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種人類眼睛可以見的電磁波(可見光譜)。
有人認為「光線是高速的火(tejas)原子流」,光是能量的一種傳播方式。光源所以發出光,是因為光源中原子的運動。有三種方式:熱運動、躍遷輻射、受激輻射。前者為生活中最常見的,比如電燈和火焰;後者多應用於激光。
簡單的說,光就是能量的一種,光可以帶來溫暖,光能帶來能量。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地球上所有能量都是從光而來。
當我還小的時候,肚子不舒服時,就會在太陽底下曬肚子,因此而得到溫暖;以亞熱帶的台灣來看太陽太大,大家總是要閃躲太陽,逼不得以要曬太陽,也會盡量擦防曬用品,我這種曬肚子的行為,或許大家會覺得很好笑;其實比較寒冷國家的人民,在太陽出來時,會拉個躺椅在外面曬太陽,我們稱他為日光浴,這和我曬肚子是同樣的想法。總而言之,當光來了溫暖就來到,寒冷就離去。所以,當我們覺得寒冷時,記得往光線強的地方走。
3. 指引方向 :燈塔、飛機場的塔台:
光除了可以帶來光明,帶來溫暖之外,光也可以指引方向。有些昆蟲具有趨光性,原因之一就是藉由光來指引方向,比如:蛾類顯然地會被光所吸引,更準確地說,是圍繞著明亮的物體盤旋。行為原因是由於蛾的本能會依賴月光來導航。目前的証據主要支持這與蛾類為了在夜間飛行,利用月光做為飛行的導引有關。
不只是昆蟲需要光的指引,我們人類也需要光的指引,當漁船捕完魚之後,可能已經是夜晚了,如果要能回到港口,就需要燈塔的光線,指引方向。所以,當我們不知往哪裡去的時候,記得尋找燈塔,往燈塔的方向就對了。那麼,甚麼是我們人生的燈塔呢?
二、 聖靈之光:光的產生驅走了黑暗,光的產生帶給人溫暖,光也是我們的指引。光是上帝的本質,上帝就是光,主耶穌就是那真光,聖靈就是上帝所派下來的光,只要有聖靈之光我們就都會生活在光明中。
1. 神的光輝:
摩西說,上帝從巴蘭山發出光輝,這句話或許不容易了解,不過我們可以往前看,當聖經中提到巴蘭山時,就會提到西奈山,西奈山就是摩西領受上帝十誡的地方,摩西就在這地方領受上帝的話語。所以,我們可以大膽地說,我們在哪裡領受上帝的話語,上帝的光輝就會在那裡顯現。我們所要做的就像是摩西一樣,靜靜地聆聽上帝的聲音,上帝的大能就會開始顯現。
2004/6/2 正值第七號颱風(敏督麗颱風)侵台,而當天也是我工作即將告一個段落之時,我藥局的主任叫我到主任辦公室並且問我說:「英明其實當藥劑師也還不錯,真的一定要離職去讀神學院嗎?」,當時我回答主任說:「的確很需要我去讀。」下班後我開著車從新竹要回台北,邊開車我就邊想著主任問我的話,其實我的思考邏輯很簡單,每當有人問我問題時,我就會將同樣的問題帶到上帝面前問上帝,也希望上帝可以給我答案,因為那天剛好是敏督麗颱風侵台,所以高速公路上有一些塞車,我就下中歷交流道改走省道,當我在中壢街道時,我發現中壢街道的那一頭,出現了一道好漂亮的彩虹,心中就想起了〝彩虹下的約定〞就很感動的跟主說:「主阿!謝謝您,我知道了」,沒想到再過幾條街,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彩虹,我的天阿!是雙彩虹,在我有記憶以來,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看到雙彩虹,看到的時間又正好是我向上帝尋問,希望可以得到上帝回答的那天。那時我的心中真的非常感恩,而彩虹也是光的一種。
我看到的彩虹,是一般的彩虹,是許多人都看的到的彩虹;然而,這對當時的我來說,卻帶著上帝的美意,有著上帝特別的意義。是上帝的光輝。
2. 烈火的律法:
律法本身就讓人覺得是很嚴肅,再加上烈火的律法,就讓人更感覺有壓力。從某個角度來說,烈火是恐怖的,因為他的能量是人所不能控制的,常言道:「水火無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火卻有潔淨的功能,火可以煉淨,正所謂:「真金不怕火煉」,提煉金屬時,需要用火來提煉;製造玻璃時,也需要用高溫的火來製造。
由此可知,烈火的律法,就是要為我們預備,為了要使我們成為上帝聖潔百姓。用烈火燒過的,被上帝煉淨過的,就是上帝聖潔的百姓。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否願意被上帝烈火的律法燒過呢?
3. 賞賜上帝的言語:賞賜智慧的言語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地球上所有能量都是從光而來;在神國度中,一切屬靈的能力從神話語的光中而來。上帝的話語在這毫無指望的世界發出了聲音,從祂手中射出光線,在其中藏著祂的能力。
上帝藉著“說”來施行祂的大能:「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說”這個字的原文,叫作'amar',上帝藉著說來行創造的神蹟,詩篇33章第9節描述神的創造時說:「因為祂說('amar') :『有就有,命立就立』」,這是古代的詩人對於上帝創造的描述,上帝大能的表現,就在於“創造(bara')”兩個字,就像上次講道所說的,希伯來人所説創造的主詞只有上帝,也就是只有上帝才有能力創造。舊約的上帝藉由“說”來施行大能,新約的耶穌也藉由說來彰顯能力,當耶穌與門徒一同在船上的時候,忽然起了暴風,甚至船要滿了水,門徒們很緊張的叫醒正在睡覺的耶穌,耶穌醒了之後就斥責風,向海說︰停了罷,風就這樣停了,變的平靜了(馬可福音4章37-39節)。所以,說('amar')這個字,雖然是很簡單的一個字,經由上帝說出來就變得大有能力。
上帝讓受造物用“說”來施行祂的大能:上帝除了會自己說之外,上帝也會藉由一些受造物來說話,聖經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先知巴蘭騎的驢要曾嘗試要勸告巴蘭回頭,而上帝讓他開口說話(民數記22章28節);記得在我讀中國醫藥學院時,有一次期末考期間,早上的科目考完,我就回學生宿舍準備下午要考的的課目,坐在椅子上時,我就覺得很疲憊很想先睡一回;但是,再過一個小時就要考下一個科目,在那時後我就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啊!待會就要考試了,我沒辦法睡太久,我只能趴著小睡十分鐘。說也奇怪,那時我也沒切鬧鐘,但是我卻如此的相信,過了十分鐘後,我真的醒來了,而且是痛的醒過來,時間不快不慢剛剛好是十分鐘,竟然是一支螞蟻拼命的咬我的手,在我住的宿舍是不常看到螞蟻的,而在這個特別的時刻,跑出了一隻拼命咬我的螞蟻,這隻螞蟻雖然沒有用說來告訴我,卻是用咬的來讓我醒來,這隻螞蟻幫了我大忙;然而,我還是因為太痛了而把這隻特別的螞蟻給捏死了。
魔鬼也藉著“說”來行事:“說”可以說是很中性的動詞,上帝會說,上帝也會藉由受造物來說,從聖經記載中可知,魔鬼也會說,但是他卻是藉著說來誘惑耶穌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路加福音四章3節)
由此可知,上帝會說,魔鬼會說,動物也會說,我們更是愛說話,值得提醒的是:我們是要說出上帝要我們說的話呢?還是我們會說出不應該講的話呢?說這句話,最應該要反省的應該是我,因為傳道人的角色,應該是要說出上帝要我說出來的話,這也是常常讓我想跟上帝請假的最大原因。箴言十章19節這麼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說這個字,在聖經時代的人看來其實是很神秘而且是帶有能力的,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學習“說”上帝的話語、有能力的話語、有創造力的話語。
學習說上帝要我們說的話語,提摩太後書3章16節說: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或作:凡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整本聖經可說都是神的話語,神的話語也是帶給這世界改變的重要因素。
三、 聖靈之光的祝福:聖靈之光,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是要給人祝福。
1. 神人摩西的祝福:
在這個摩西的祝福裏,摩西是按著各支派的名字來叫各支派;它很像雅各的祝福(創四十九章),和雅各的祝福最大的不同,在於摩西沒有斥責的話。「神人」這兩個字是舊約聖經中第一次使用,表示摩西是屬上帝的人,是聽從神話語的人。以色列人真是有福氣的一群,因為他們能得著這麼優秀的長輩(領袖)的祝福。說到這裡,我們就很感謝上帝,我們教會有許多年長的長輩,這些長輩對於信仰認真,將信仰實踐在生活中,而且也常常為後輩祝福,中原教會有了這些長輩的祝福,相信中原教會的未來不是夢。
2. 神做王:不分裂
「百姓的眾首領,以色列的各支派,一同聚會的時候,耶和華(原文作他)在耶書崙中為王。」(申命記33章5節)
耶書崙是正直的人、公義的人,當以色列人成為正直的人,願意將上帝居首位;那麼,上帝自然就會在當中作王,幫助以色列人,有上帝幫助的以色列人,自然不會分裂,會有上帝的保守與看顧。
3. 各支派都得祝福:(每個人都得祝福)
祝福的話是指著每一個支派來述說的,有些是輕輕的帶過,有些卻是詳盡的宣告,雖然祝福的話是這樣的不均衡,但很突出的一件事,就是沒有咒詛,只有祝福。
請大家和旁邊前後的兄姐說:「願上帝祝福你」。
結論:光可以帶來光明,可以帶來溫暖,更可以指引方向。聖靈的光可以帶給我們內心光明,帶給我們內心滿有溫暖,更可以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聖靈的光就是要來幫助我們,不過我們要先將主權交給祂,讓上帝來掌權,讓上帝來作王,那麼我們就可看到上帝滿滿的祝福。
1. 在哪一種情況下,最需要光的幫助?你最喜歡光的哪種功能?
2. 巴蘭山發出的光輝是甚麼?為什麼會有這光輝?要如何彰顯上帝的光輝?
3. 聖靈之光有甚麼獨特之處?聖靈之光能帶來甚麼祝福?如何幫助別人也看到聖靈之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