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2011.7.10.宣教之最

題目:〈宣教之最〉
經文:馬太福音3章1~10節
聖詩:288首(客語178首)、123B首(客語70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3篇
前言:約翰捨去繁華的城市生活,卻走向貧瘠的曠野生活;約翰放棄穿祭司的衣服,卻穿上駱駝毛的衣服。雖然約翰走的不是一條易路,卻是一條義路。
一、 未得之地:
1. 一般的曠野:
按照國語辭典的解釋“曠野”是「空曠的原野」。可以說是一望無際的荒野,是個資源缺乏、人煙罕至的地方。
當我說到曠野生活時,教會有一位姐妹回答說:「物質缺乏,環境淒涼,生活孤單,處境困苦」這幾個字正敘述了一般人觀念中的曠野。曠野是沒有人要去的地方,可能是白天很熱、晚上很冷,地上到處都是石頭,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不管是誰,到了曠野地,就會想到一部廣告片的台詞:「你累了嗎?」
走在曠野地的人生就像是進入「低谷期」,做甚麼都怪,渾身不對勁,就像是另一個廣告台詞:「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做這個也不是,做那個也被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走到曠野地的經驗?一般人走到曠野地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要逃避」,如果逃不了就學以利亞先知告訴上帝說:「你讓我死了吧!」總之,在人生的曠野時期,每個人都想要趕緊逃離。會想逃離曠野時期的弟兄姐妹請舉手,感謝主,大家都還很正常;那麼我們要如何逃離曠野時期呢?有一個民族在曠野時期待過很久的時間,他們可以說是:「曠野達人」,或許我們可以問問他們。

2. 猶太的曠野地:
這個民族就是以色列民族,今天的聖經說:「猶太的曠野」地理位置位於死海的北面和西面,包括約但河谷之廣大地區。猶太人出埃及之後,曾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很特別的是這四十年是猶太人接受神帶領與施恩最明顯的時候。可見得,一般人說的曠野時期,對於以色列人有不同的感受。為什麼以色列人對於曠野的感受不同呢?這和她們的經驗有關,曠野地是許多以色列人遇見上帝的地方。
雅各在騙了長子的名份之後,母親利百加叫雅各去他舅舅家避風頭,等他哥哥以掃的氣消了再回來,逃跑的過程中雅各以石頭當枕頭睡,當天晚上雅各就遇見了耶和華梯子,有上帝的使者在那上上下下;另外一次是當雅各要從舅舅那返回時,在雅博渡口時,整晚和上帝摔跤,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於是上帝就祝福他。
摩西在曠野牧羊時,看到荊棘被火焚燒,上帝要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耶穌在開始服事前也被聖靈引導,進到曠野禁食四十天,從上帝得著力量。
所以,曠野是以色列人遇見神的地方,是以色列人蒙受上帝祝福的地方,是以色列人重新得力的地方,是以色列人承接上帝使命的地方。親愛的弟兄姊妹,曠野是否也可成為我們生命中最大的轉折呢?
在曠野的時候,我們要學習雅各的精神,「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我們一起和自己心中的上帝說:「上帝你給我祝福,不然我不讓你走」。

3. 在猶太的曠野地傳道:
教會有位姐妹說的很好:「在曠野地時,仍要專心與神同行,靠神而樂,過得勝的生活,享受禱告,默想,以神為滿足的豐盛 ! 」
的確,每個人都會經歷曠野時期,在曠野時期我們要學習努力尋求上帝,求上帝帶領我們走這曠野路。
施洗約翰是徹徹底底過著曠野生活的先知,他不只是住在曠野地,就連穿的衣服也來自曠野,穿駱駝毛的衣服,這種衣服在一般人看是窮人的衣服,在猶太人看卻是先知的衣服;吃潔淨的蝗蟲、野蜜;可見得,約翰是從各方面學習過著與這個重視物質的世界有所區別的生活,是分別為聖的。施洗約翰不是自己好就好的只顧到自己,而是傳揚上帝的道:「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帕克(1729-1797), 英國政治家及作家 說:「不要絕望。果真如此,在絕望中繼續工作。」
傳揚上帝的道就是我們的工作。

二、 未得之民:
1. 尚未認罪悔改的人:
那麼我們要向誰傳揚上帝的道呢?
施洗約翰在曠野傳道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我們要向那些處境在曠野中的人傳道,有誰會願意來到曠野呢?雅各是騙了長子的名份之後,往曠野逃跑;摩西是殺了人之後,躲在曠野。以現在的眼光來說,就是在都市生活下去、遭受到挫折的人、是社會的邊緣人、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人們,就是那些會說:「我累了」的人。
曠野除了表示處境與地點的意義之外,從曠野的時間來說,就是深夜、凌晨的時間,是大部份人都在休息的時間,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辦法睡覺的人,我們要關心她們。
在美國佛州的東南海岸 ,每年約有28000隻「氣頭海龜」(loggerhead turtle)上岸產卵。牠們會挖一沙坑,每隻約產下一百個比乒乓球略小的蛋,然後掩埋,等待孵化。但離海水太近的,可能遭巨浪吞噬,而且天敵太多,例如鬼蟹(ghost crab)、皖熊、野豬、狐狸等,再加上人類破壞其生態,所以存活率極低。
根據生物學作家凱洛琳亞諾(Caroline Arnold)研究,有幸被孵出的小海龜通常在午夜間爬出沙坑,但是方向搞不定,還好牠們具有分辨光暗的本能,月光或星光所投射的陸地比較暗,海面比較亮,就會往光亮的方向爬去,游入大海。
所以,我們要幫助那些能夠順利孵化的海龜,讓他們可以回到屬於她們的大海中。
這也說明了教會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將上帝的真光帶給世人;即使是深夜不回家的人,教會也要盡量幫助他們。
感謝主,教會有了LED跑馬燈之後,就可以在深夜、凌晨時,也告訴這些人們,「耶穌愛你,中原教會關心您」。
1. 有悔改的心,沒有結出果子的人:
施洗約翰在猶太的曠野中傳道,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我們要向那些雖然生長在基督徒家庭中,但是已經迷失了方向,已經離開了上帝的親人傳道。這些人有悔改的心,會說:「我是基督徒」,卻很久沒去教會了,也不曾向別人分享見證,從來不帶人來教會,那麼這種悔改的心是虛假的,這種人需要我們去向他傳上帝的道。我們不只是要承認「我是基督徒」,更要成為會結果子的人,成為可以帶領人信主的人。
拿破崙是法國的英雄,是個偉大的將領,他和屬下有很好的關係,有一次他在點名時來到一個士兵的面前,問他說:「你叫甚麼名字?」這個士兵緊張的說不出話來,拿破崙再問一遍,這個士兵就結結巴巴的說:「報告…長官,我的…名字叫…亞歷…山大(Alexander)」,拿破崙看他那副緊張的樣子,就對他說:「你應該換個名字,不然就改變你的行為。」(Change your name, or change your behavior.)亞歷山大是何等人物呢?同樣的,基督徒是何等人物呢?我們不要改變我們是基督徒的名字,我們要改變我們的行為,讓我們成為為主做見證的基督徒。

2. 結出好果子的樹:
施洗約翰用好果子的比喻,告訴我們:「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所以,我們不只是要結果子,更要結出好果子。沒有人喜歡有支斧頭在我們旁邊,沒有人喜歡在壓力下生活;然而,很殘酷的是,沒有壓力的生活,所帶來的常常是隨便與散漫。這也告訴我們,我們不是一受洗成為基督徒,就拿到了天堂的入門票,我們還是要努力的讀經、禱告、傳福音,學習成為結好果子的樹,才不會成為斧頭下的犧牲者。

三、 宣教之最?
1. 有曠野的眼光,看見並承認自己的罪:
我們常常依靠自己的知識、依靠自己的才能、依靠自己的錢財;卻忘了依靠上帝的大能,這是宣教最困難的地方,卻是只有在曠野才能學到的東西。曠野的眼光,就是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罪,願意重新等候上帝,期待看到上帝的大能。甚至是願意像施洗約翰一樣,活出與這個世界不同的價值觀,為上帝發出聲音,而不是成為世界的傳聲筒,世界說甚麼,我們也說甚麼。

2. 脫去宗教的外衣,心口合一,接受洗禮:
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是猶太教的派別之一,可惜的是他們有宗教的外衣,卻沒有活出該有的行為。法利賽人非常重視聖經,而且會自己增加一些需遵守的事情,裝做很敬虔,所以耶穌會罵他們為「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撒都該人則是不相信靈魂不滅和復活,藐視口傳的法律,所以施洗約翰罵這些人為毒蛇的種類,就是專門傷害別人、毒害別人,讓別人沒辦法認識真神上帝。
只有當我們脫去這些綑綁人的律法,我們才能得以自由。如此一來,接受了洗禮,生命才能更新,而不是仍舊被宗教的重擔壓著。

3. 跳脫祖先的光環,活出個人生命的色彩:
以色列人總認為他們就是上帝的選民,所以,他們以他們為以色列人為榮。我們能以祖先為榮是好事;然而,當祖先的光環勝過了我們該尋求的真理、勝過了上帝,那麼我們情願是在曠野般,甚麼都沒有,心中只有主耶穌,如此才能活出個人生命的色彩。才不會一直活在過去祖先的光榮事蹟當中,不可否認祖先的好我們要傳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好東西可以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
真正「光宗耀祖」的不是一再的敘述我的祖先曾經做了甚麼,而是我做了什麼;真正「光宗耀祖」的不是一再的提誰是我的祖先,而是我的祖先受了誰的影響;真正「光宗耀祖」的不是一直活在過去的光環中,而忘了我們也需要活出生命的色彩。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每個人都是祖先的寶貝,重點不是我是誰的後代,重點不單是活在祖先的光環中,更是願意活在上帝的光照中。


結論:約翰對於真理的堅持,對於罪惡的厭惡,是我們信仰的模範,讓我們一同學習約翰的宣教精神。




◎小組討論問題:
1. 在我們周遭是否有未得之地?在這未得之地是否有信主的基督徒?我們要如何向這群人傳道?
2. 在我們周遭是否有未得之民?這些未得之民的特徵是?要如何得著這些人?
3. 宣教最困難的地方在哪裡?祖先是我們的幫助還是我們信仰上的阻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