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2011.7.24...社區宣教

題目:〈社區宣教〉
經文:馬太福音9章1~13節
聖詩:197首(客語105首)、321首(客語20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5篇

前言:一個教會是否一定要有宣教事工呢?如果一定要有社區宣教那麼何種事工才算是宣教事工呢?「社區宣教」常是評估教會是否有做宣教的標準。「社區宣教」可以說是教會宣教事工的主流事工。現時代的教會該如何做「社區宣教」呢?讓我們一同回到聖經中,看看耶穌怎麼說。

一、 社區的人:
1. 助人者(有人):
自從耶穌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之後,聖靈引導耶穌去到曠野禁食禱告40晝夜,接著耶穌帶門徒上山教導他們,下山後,耶穌曾經進入迦百農 ,並且在迦百農醫治了百夫長的僕人,耶穌輾轉坐船到加大拉人的地方,後來又上了船,渡過海,回到自己的迦百農城裡。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人物,那就是「有人」,眼尖的讀者可能會有一個疑問,耶穌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迦百農,為什麼「有人」沒有很快地帶癱子到耶穌跟前呢?莫非這個「有人」是後知後覺型的,耶穌上一次在迦百農時還不知道耶穌可以行醫治的神蹟嗎?還是說「有人」早就想帶癱子去見耶穌,只是剛開始時癱子不答應呢?那為什麼癱子會不答應呢?是否「有人」與癱子之間的信任關係還未建立,不論問題是出現在「有人」還是癱子。總之,感謝主,最後癱子還是接受「有人」的幫助去找了耶穌。可見得,「有人」成功的幫助癱子,而且癱子也成功的接受了耶穌的赦罪與醫治。
我們要如何成為成功的「有人」呢?我們要如何順利的邀請癱子到耶穌的面前呢?成功的助人者與那些接受幫助者要有甚麼關係呢?要怎樣才能夠幫助這些癱子,願意去見耶穌呢?這是個很有意識的主題:
首先、助人者必須學習「尊重」(Respect)受助者,什麼是尊重呢?那就是Carl Rogers 在1956年所說的:「用無條件的積極性關懷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來表達」,我們要把受助者當成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允許他有屬於自己的感受與經驗,無論這感受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也就是說,尊重受助者真正的樣子與其獨特性,接受他是與別人不一樣的。所謂無條件的意思是無論「他說了什麼」、「已經做了什麼」或「感覺怎樣」,助人者都不批評地接納他,「接納」是指接受當事人的「人」與其「感受」,接納他「擔心」或「後悔」的感受,而不是贊同他的錯誤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如此一來,受助者就可以感受到安全感與溫暖,有助於兩方互信關係的建立。
當我們面對的是我們所喜歡的人(最少是我們不會覺得討厭的人),要接納他們比較容易;然而,當助人者面對的受助者是個很讓人討厭的,比如說謊的、消極的、逃避的、不負責任的、不遵守社會規範的……等等,遇到這些看到就要後退三步的人,我們要如何克服內心的障礙去幫助他們呢?還是,就當作沒看到呢?
遇到這些情況,助人者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檢討自己是否將太多對他人的期待加諸在他身上,比如:「他應該用功讀書」、「他應該認真工作」、「他應該要誠實」……等等。或者是受助者讓我們想到一些之前所討厭的人,如果把他當成討厭的人,那麼我們就沒辦法心平氣和的幫助他。
所以,助人者對於受助者的態度,就是要尊重受助者,無條件的關懷他。
其次、要學習「真誠」,助人者要發自內心的幫助受助者。
Carl Rogers 認為如果助人者本身是真誠的,則受助者也能感受到真誠,這有助於彼此關係的建立;如此一來,受助者才會願意放下防衛心理,更願意接受助人者的幫忙。
由此可知,助人者也需要學習尊重與真誠的功課,才可以真正幫助人。
請大家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尊重且真誠的幫助人。
2. 無行為能力者(癱子):
根據馬可福音第二章與路加福音第五章的記載可知:這些「有人」就是大家所讀過的,為了讓癱子可以接受耶穌的醫治,不惜把屋頂拆了,將癱子從屋頂上縋下來到耶穌跟前的人。
由此可知,「有人」是非常積極的、甚至是突破傳統的、用獨特的方法讓癱子可以到耶穌的跟前;那麼為什麼癱子沒有在耶穌一來就到耶穌跟前呢?很有可能是癱子還在考慮中,癱子可能覺得耶穌才30出頭,那麼年輕而且他的父親只是個木匠,耶穌有可能行醫治的神蹟嗎?癱子想了又想,就錯過了耶穌上一次在迦百農的機會。
在我們的四周圍,有許多需要幫忙的人;這些人當中,有大部分的人不願意告訴別人他需要幫忙;有些就像這癱子一樣,即使「有人」要幫助他,他也可能會反對。明明就是需要別人幫忙的人,為什麼就是不願意開口呢?或者是為什麼總是拒絕別人的幫助呢?
癱子的情況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在他發病之後,一定有許多人會帶他去找醫生;然而,癱子的病非但沒有好轉,更可能的是花了許多的錢,甚至會被批評犯了甚麼罪被神明處罰。經過了這些負面的事情之後,只要有人要帶他去給醫生看,他內心中一定非常的掙扎,到底去好呢?還是留在家裡好呢?免得又欠人人情了。
從信仰的角度來說,癱子就有像是沒有能力尋求上帝的人,也可以說是沒有力量來教會敬拜上帝的人;對於這些人而言,我們所要做的不是去責備他們、更不是去探討他為什麼會受傷;而是要更懂得安慰他們、鼓勵他們、扶持他們;期待他們從新得著力量,願意前來耶穌基督的面前,接受耶穌的幫助與醫治。
3. 見神大能者(眾人):
當癱子的病得著醫治之後,眾人看見就驚奇,將榮耀歸給上帝。因著「有人」和「癱子」的合作,讓上帝的大能彰顯在其中。很多時候上帝要動工,上帝希望我們可以和祂一起同工,更希望弟兄姐妹之間可以彼此一起同工。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呼召大家和祂一起同工,如此一來就有更多的神蹟奇事發生,就有更多人將榮耀歸與上帝。
舉例:北加洲有一種紅木杉,可以生長的很高,這種樹的根都是淺的。為甚麼呢?原來它們的根不是往下延伸,而是往四周延伸生長;這種樹有一個特色,它們絶不會是單獨一棵生長,而是以整片森林的方式繁衍生長,它們的根彼此盤根錯節,交叉相連在一起。因著這樣的生長方式,它們可以站立得穩,因此,就算長的很高,根很淺也是不怕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教會可以同心時,教會的力量可以改變中壢,甚至是可以改變桃園這個地方。
更特別的是,愛我們的上帝願意將權柄賞賜給人,原文的人是複數的,也就是多數人的意思,經文告訴我們:上帝將赦罪的權柄賞賜給多數人。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8章18節)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約翰福音14章12節)
當我們為弟兄姐妹禱告時,我們可以綑綁那惡者,我們可以使我們的兄姐得著釋放,這是上帝何等大的恩典,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千萬不要讓上帝給我們的權柄睡著了,上帝給了我們釋放的權柄,上帝給了我們綑綁的權柄,所以我們絕對不要任憑我們的親戚朋友繼續被魔鬼撒旦管轄,我們要釋放他們,而且要將那惡者綑綁。
請大家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釋放大家,我要綑綁惡者。

二、 社區的環境:
1. 愛批評的環境:
耶穌幫助癱子,告訴癱子說:「你的罪赦了」;卻被人批評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而且說這話的人是有學問的文士,他不說:「耶穌說僭妄的話了」,而是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文士用:「這個人」稱呼耶穌,表達出文士對耶穌的不尊敬,甚至是心懷惡念。當然按照文士的了解,他說出這見解,也不能說錯,只可惜文士不認識耶穌,不知道耶穌是上帝之子。不只是文士很沒禮貌,就連法利賽人也是一樣沒有禮貌。
當耶穌和稅吏馬太一同坐席時,法利賽人就批評說:「你們的先生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馬太福音9章11節)
文士和法利賽人都是有學問的人;然而,他們同樣都沒有禮貌,一個是說:「這個人」、一個是說:「你們的先生」。可見得,學問並不見得可以使人謙卑;反而容易使人驕傲。
現在有許多復興的教會被批評為成功神學,批評者甚至拿著一份「邪教檢查表」,來對比於該教會的復興狀況,其中的一項說到:「領導者有神祕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是有上帝的地方,一定存在著聖靈的力量,聖靈的力量對一般人來說是神祕的,當然這種力量不是只限定誰才有,而是只要有聖靈同在的地方,這種神秘力量一定存在,就如同耶穌醫治癱子一般。如果以這類型的指標當成是「邪教檢查表」的指標,就會讓我懷疑,那沒有神秘力量的地方,會是教會嗎?我們的上帝真的是大能的上帝嗎?
我們現在的台灣社會,就是喜歡互相批評的社會;就連教會與教會間,有時候也會互相批評;在這個喜歡批評的社會與教會中,我們所需要的是學習如何互相尊重。讓我們不再是互相批評,而是互相鼓勵,彼此幫助。
2. 犯罪邊緣的環境:
耶穌呼召坐在稅關上的馬太,馬太的工作是稅吏在當時是被看不起的工作,是常常會欺壓百姓的工作,可以說是很容易使人犯罪的工作,耶穌就是呼召這種罪人。這就是上帝的心意:
「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太福音9章12~13節)
上帝的心意就是喜歡憐憫人,甚至超過我們敬拜他。
從信仰的角度來說,沒有任何一種行業是被排斥在外的,即使是做我們所厭惡的工作者,我們也要呼召他們來信主。
3. 接納對方的環境:
耶穌用甚麼方式表達出對馬太的重視呢?就是和馬太一同吃飯,從古至今吃飯都是讓人很放鬆的時候,所謂的:「吃飯皇帝大」。耶穌就是善用這種機會教導門徒,我們也要學習用這種方式來教導門徒。
近來我認識一位退休的范老師和他的太太朱傳道,朱傳道從拓荒神學院畢業,要從拓荒神學院畢業很困難,因為他們規定,一定要開拓一間教會才能畢業,於是朱傳道試過很多種傳福音的方式,比如:前往陌生人的家叩門,用陌生拜訪的方式傳福音,到市場發福音單張傳福音……等等,試用過許多種傳福音方式,效果都非常不好。於是,朱傳道就向上帝祈禱,求上帝給她一個比較好的環境,讓他可以傳福音,也讓更多人能夠信主。後來,上帝給他靈感,就是中壢火車站前面的麥當勞二樓,麥當勞放著輕音樂,在這種燈光好、氣氛佳的地方,大家心情都很好,連帶傳福音的效果也很好,有許多人信主了。
這位朱傳道所做的,就像是耶穌所做的,和馬太一同坐席吃飯,在吃飯中門徒更能體會耶穌所傳講的內容。
所以,教會可以組個麥當勞傳福音小組,聚會方式就是去麥當勞傳福音。

三、 社區宣教:
1. 真正的教會:
說了耶穌所作的神蹟奇事,我們不得不問關鍵的問題:「什麼是真正的教會?」教會要宣講的是甚麼?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祕。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哥林多前書2章1-2節)
保羅傳的是:只有這位上帝所預備的救恩──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才是得救之道、永生之道,這就是教會要宣講的。
神學家巴文克指出:「宣教聖工,或佈道工作,若要成功,必須先挑起那些不信的人的羡慕。」教會必須要做到讓人家羨慕,要有好的榜樣,彰顯耶穌的大能,這樣的教會才是名副其實、真正的教會。 所以,教會不能沒有宣教,宣教不能不說社區宣教。
2. 教會與社區:
耶穌來來去去傳福音、醫病、趕鬼,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城裡;不論我們去哪裡傳福音,我們不能忘了我們的附近,還有許多人還沒有信主,我們免不了要為了我們附近的社區做一些事,讓社區的人能夠感動。
來教會這幾個月以來,我發現我們教會太含蓄,我們有好的東西都不好意思告訴人。聖經告訴我們,做善事時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這告訴我們不要誇耀、吹噓自己所做的;然而,教會不是這樣就甚麼都不說,教會要讓社區的人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可以為社區做甚麼?讓社區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可以有機會來教會尋求幫助。
聖經中「四個有人」把屋頂拆了,讓癱子可以到耶穌跟前;我們教會要努力成為沒有圍牆的教會,讓更多人可以不用拆屋頂,就可以進到教會來敬拜上帝。
3. 社區宣教的可能流程:
感謝上帝的恩典,教會的長執同工都體認到社區宣教的重要性,所以在上次的長執會中通過了一個議案,就是今天的週報所寫的,我們要開始學習做社區宣教。有這個議案不代表我們之前都沒有做社區宣教,而是要更努力學習做社區的宣教。
社區事工預計分為四期:第一期為評估期、第二期為計劃期、第三期為廣告招生期、第四期為實際操作期。依此循環尋得最適合的社區事工。

結論:「社區宣教」簡單的說就是「走出教會,走入人群」的過程。但願我們的教會也能成為進入社區的教會、影響社區的教會、更重要的是帶來真理的教會。

◎小組討論問題:
1. 你覺得教會一定要做社區宣教嗎?為什麼?不做社區宣教的教會可以嗎?
2. 教會要如何做才可算是社區宣教呢?社區宣教包含哪些層面呢?
3. 成為一位社區宣教的宣教師會不會很困難呢?如果教會要做社區宣教,你可以負責哪方面的服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