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2011.8.28...分殖...讚美.禱告.醫治...

題目:〈分殖〉
經文:馬太福音21章12~22節
聖詩:123B首(客語70首)、321首(客語20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40篇

前言:耶穌對於上帝的聖殿與上帝的城市有著特別的要求,當我們違反耶穌的要求時,我們將會被耶穌趕出聖殿,甚至如無花果樹一般,往後不再結果子。
一、 神的殿:
1. 禱告的殿:
原文字典指出,所謂“兌換銀錢之人”,是與小錢粘在一起的人;而“賣鴿子之人”, 正是保羅所斥責的以敬虔為得利門路(提前六5)。耶穌潔淨聖殿發生了兩次,一次是耶穌傳道事工開始時,記載在約翰福音2章13~17節;今天的經文是耶穌第二次潔淨聖殿,正值耶穌傳道事工快要結束時。耶穌潔淨聖殿,為的是要使聖殿成為禱告的殿,而不是成為賺錢為主的商業場所。我們從耶穌激動的翻桌可知,耶穌非常反對聖殿商業化;耶穌要做的是:聖殿恢復為禱告的殿。
人們在教會不是一昧看經濟狀況,倘若如此,反而會攔阻我們親近神;如果教會也有此現象時,我們要學習耶穌,將攔阻清除,使人們更容易親近神。只有當我們除去不潔淨之物(攔阻)時,我們才有安靜的心來到上帝面前,才能夠安靜的向上帝祈禱,正如耶穌所說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這節經文記載在以賽亞書56章7節:
「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上帝的殿是禱告的殿,是許多人禱告的殿,更是萬民禱告的殿。耶和華所說的萬民,就如以賽亞書56章8節所記載的:
「主耶和華,就是招聚以色列被趕散的,說:在這被招聚的人以外,我還要招聚別人歸併他們。」
上帝除了會把以色列被趕散的人招聚回來之外,上帝還要招聚別人歸併她們。這邊所說的“別人”,就是非猶太人,就是我們這些信主耶穌的人們。

當教會成為禱告的殿時,就會有著許多神蹟奇事的發生:教會上星期六和昨天(連續兩個星期六)都各有兩個人來找教會,上星期六打電話給我的是,我之前認識的會友,另外一位是台神的學弟。昨天早上晨更祈禱會結束時,有一位住板橋的謝松輝先生,幫他的姪子找教會,希望教會可以幫助他;另外一位是中午時,來了一位聚會所的張致芬姐妹,他也是幫他的姪子找教會,希望可以來教會認識神。當「晨更祈禱會」開始快一年時,我們漸漸看到人心在改變,讓人的心不再被世俗的事物所纏累,能夠被釋放出來敬拜上帝。

2. 醫治的殿:
當耶穌看到瞎子和瘸子,耶穌就治好他們。當我們禱告時,屬靈的惡者被捆綁,人們得著釋放,可以前來尋找上帝。當有需要的人來到聖殿時,這時的聖殿不單單是祈禱的殿,聖殿也是醫治的殿。
這兩個禮拜中,來了六個新朋友,其中的兩個人就是因著疾病走進教會,希望教會可以幫助他們。在聖經中確實有著許多的經文記載,敘述著上帝是醫治我們的神。
最常被提起的經文就是: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 神擊打苦待了。那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53:4-6)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前2:24)」
我們可以得著醫治,因著耶穌基督所受的鞭傷,是上帝用重價將我們買贖回來的,讓我們不再受疾病的苦楚,可以勝過疾病。
「耶和華我的 神阿、我曾呼求你、你醫治了我。(詩30:2)」
「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拯救他們。他發命醫治他們、救他們脫離死亡。(詩107:19-20)」
「因為他沒有藐視憎惡受苦的人.也沒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他就垂聽。(詩22:24)」
上帝付了代價,就是要醫治我們,除了需要從神而來的醫治之水,也要呼求、哀求上帝時,上帝垂聽我們的祈禱,上帝發命要醫治我們的疾病;不過上帝並不一定是按照我們的想法,上帝有他的一套方法,我們不只是要向上帝呼求,更要學習聆聽上帝的聲音,了解上帝在我們心中的旨意為計劃何?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太10:1)
「…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主耶穌和他們說完了話、後來被接到天上、坐在 神的右邊。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阿們。(可16:17-20)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4-16)
有人認為牧師祈禱比較有能力,從經文的角度來說,耶穌的門徒、信的人、義人……等,這些人是聖經給予權柄,可以為病人祈禱的。

跟隨基督耶穌的人,上帝都賜給了我們為人祈禱的能力;問題只在於如何成為願意跟隨耶穌的門徒呢?是否真心相信耶穌?是否是那義人?接下來就是要問我們是否願意幫人祈禱?

3. 讚美的殿:
聖殿是禱告的殿、是醫治的殿、也是讚美的殿。
小孩子有單純的心,看到主耶穌行神蹟就感謝讚美主。上帝要我們讚美祂。
「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祂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啟十九5)
「但祢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或作:居所)的。」(詩廿二3)
當我們讚美時,上帝的寶座就在這裡建立。
我們來到上帝面前,我們要懂得時時的敬拜讚美他。

二、 神的城:
1. 無花果樹:
當耶穌進耶路撒冷城時,耶穌餓了,看到無花果樹,想摘無花果來吃,無花果樹在夏天時葉密蔭涼;秋天結果。在巴勒斯坦一帶,無花果樹會在三月長出葉子和一些細小球狀物叫「taksh」,六月才結出果子,若沒有「taksh」就表示這樹長不出無花果。主耶穌在四月份來到樹前「竟找不到甚麼」(13節),就是找不到「taksh」,表示將沒有果子。
耶穌就對無花果樹說:「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
在舊約也有類似的記載:「耶和華說:我必使他們全然滅絕;葡萄樹上必沒有葡萄,無花果樹上必沒有果子,葉子也必枯乾。我所賜給他們的,必離開他們過去。」(耶利米書8章13節)
無花果樹象徵著以色列國
無花果樹象徵猶太民族,只有葉子的無花果樹代表著:空有各式各樣的禮儀條文,和宗教的敬虔外表,卻沒有屬靈的本質;長滿了宗教信仰的葉子,卻結不出公義的果子。因此,主耶穌咒咀無花果樹,象徵神最後要刑罰以色列。第二日,那棵無花果樹,連根也枯了。我們不只是外在的改變,不是只有外在的好看,就像是葉子多一樣,卻沒有果子。

2. 無花果樹有信心:
門徒看到沒有果子的無花果樹,耶穌使她枯乾了,門徒就驚訝,對門徒來說,多少會有些壓力,怎麼沒果子就枯乾了呢?耶穌則說:最大的問題是「信心」,如果有信心時,甚至可以將整座山投在海裡。當我們沒有信心時,我們就沒辦法結果子,親愛的弟兄姐妹,大家有信心嗎?
我們一同和旁邊的弟兄姐妹說:「我可以將山投在海裡」。我們有這麼大的信心,就沒有不可能的事情了。

3. 無花果樹有果子:當我們有信心時,我們自然可以結出果子;當我們信心不夠時,我們可以向上帝禱告,求上帝給我們信心。如果我們沒有結果子,我們的根都有可能會枯乾。

三、 分殖:
1. 結果子:分殖就有如結果子,我們要建立上帝的國度,將上帝的國度建立為禱告的殿、醫治的殿、讚美的殿;當我們擁有健康時,自然會吸引多人來到我們中間,自然可以成為結果子滿滿的人。

2. 憑著信心:要成為結果子的人,不是倚靠身份、地位、錢財,而是憑著對上帝的信心。相信上帝會聽我們的祈禱,會醫治我們的疾病,上帝是我們應該頌讚的。

3. 召聚眾人:上帝的國度是讚美的國度,我們召聚眾人不是為了好玩,不是為了展現個人魅力,也不是為了業績壓力,更不是要和別人比較。我們召聚眾人是為了讓眾人脫離孤單無助的生活,深知我們有著愛我們的父上帝,祂定意要幫助我們、醫治我們,他是配得讚美的主。

結論:上帝的聖殿需要會結果的人、有信心的人;當我們體會上帝的恩典時,將更懂得要禱告。



◎小組討論問題:
1. 一般人為什麼會來到教會?我們為什麼來到教會?教會對於我們有何意義?
2. 在上帝的城市中,哪些人是被上帝揀選的?上帝的選民須負擔甚麼責任?
3. 我們要如何結福音(信仰)的果子?我們要如何才能成為結果子的人?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2011.8.21...小組分殖...馬太福音18章15~20節...

題目:〈小組分殖〉
經文:馬太福音18章15~20節
聖詩:444B首(客語299B首)、218首(客語12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9篇


前言:面對著做錯事情的弟兄,我們的心中總是覺得很無奈,該不該告訴他?要由誰來告訴他?要怎麼告訴他?要說到甚麼程度?對於做錯事的弟兄,我們祈求上帝將他們從罪惡的誘惑與捆綁中釋放出來。
一、 得著弟兄的方法:
1. 單獨告訴他:
當弟兄得罪你時,要找單獨相處的機會,將他所做的錯事告訴他。單獨相處的機會,代表著只有兩個人在一處時;只有兩個人討論事情比較不會延伸出其他問題。由此可知,弟兄得罪我們時,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找個只有兩個人的時空,將事情說清楚講明白,倘若對方願意接受我們的講法,那麼我們就得著了這個弟兄。
耶穌很清楚告訴我們,這種彼此有所嫌隙的事情,一定要先告訴當事者;但是,現今的社會充斥著「爆料」文化,水果報紙有著“爆料投訴”的版面,專門接受讀者們的爆料,爆料的優點是許多事情不再被隱藏在檯面下,爆料卻也使得社會充斥著謠言與不信任感;讓人憂心的是社會的「爆料」文化已經進入了教會中,弟兄姐妹彼此有所嫌隙時,沒有按照耶穌的教導:「先單獨告訴對方」,反而是向自己的教會好友訴說,使得教會瀰漫著彼此不信任的氣氛。
「爆料」對於教會的殺傷力很大,不但會使我們失去弟兄,也會讓非教會人士感受到教會和社會一樣,彼此之間非但沒有互相信任,卻有著彼此的傷害,無形中使得非基督徒信主的路更加的漫長。
昨天是很特別的一天,有兩個人主動打電話給我,一位是壢新醫院的家醫科醫師,他是我之前認識的朋友,他希望教會可以幫忙關心他的同事;另外一位是之前台神的學弟,他有一個朋友是龍潭營區的軍官,租房子在中原大學旁,正在找教會,於是就介紹她來我們中原教會。當新朋友來到教會時,他們最先感受到的是「教會的氣氛」。如果教會的氣氛很喜樂,自然他們就會感覺很輕鬆、釋放;如果教會的氣氛很凝重,會讓新朋友產生無形的壓力,這會成為隱形的牆,阻擋新朋友走進教會。
「教會氣氛的營造」是我來到中原教會第一件想做的事情;但是,我的能力不夠;所以,我開始了「晨更祈禱會」,求上帝來幫忙教會,可以成為溫馨感人的教會。感謝主的保守與帶領,經過了10個月,已經有許多人告訴我,中原教會已經變的不一樣了;雖然,還沒有達到我預先設定的情況,感謝主中原教會已經開始改變了。
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兄姐互相鼓勵說:「中原教會好還要更好」。
2. 兩三個人告訴他:
這讓我們看到,如果想要解決事情,單獨告訴他是第一步;如果對方不接受,那怎麼辦呢?耶穌教導我們,要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一同去向他說,勸他悔改。耶穌沒有說帶一大群人去,而是說帶兩三個人去,告訴我們不是要刻意張揚,而是要解決問題。接著我們要問一個問題,誰是那兩三個人呢?誰願意和我一起去勸說呢?這個問題是今天講到最重要的主題。
我們可以想想,我們會找誰一起去勸說弟兄姐妹呢?是長老執事嗎?還是牧師呢?依我的了解,這兩三個人最好是了解我們的人,如果以小組來說,這個人就是小組長和副小組長,組員每個禮拜參加小組,心情好不好、是否遇到甚麼事情,小組長和副小組長最清楚。當遇到問題時,小組長和副小組長是那最好的兩三個人,是最適合一同去幫忙的。或許會有弟兄姐妹認為,那兩三個人不就是長執或者是牧師嗎?這個問題講對了一半,耶穌的意識是如果兩三個人去講之後,弟兄可悔改,那麼問題就解決了。如果問題還沒解決,那麼接下來就真的要找牧師或者是長執。
3. 由教會告訴他 :
原則上,找長執或者是牧師,是一樣意識的,因為找了牧師,牧師會尋求長執來協助處理;找了長執,長執是協助牧師治理教會的重要職位,也就是長執也必須將事情告訴牧師。只要事情告訴了長執與牧師,那就代表著從教會的角度來處理事情。
這時候,牧師會召開小會,由小會一同來思考,如何協助處理,弟兄姐妹有嫌隙的問題。那如果是長執之間有嫌隙怎麼辦?按照社會上解決問題的方法,長執各自尋找支持者,尋求更多人贊成自己的想法,最後用舉手表決方式處理;然而,教會和社會不一樣,教會不要學習社會的處世原則,教會要學習聖經的處世原則,舊約教導弟兄之間不可彼此仇恨、報復,而應該彼此糾正,新約中的耶穌則更進一步,要求其跟隨者要彼此寬恕與和好。教會不是要活出你錯我對的生活,而是要活出你我都在上帝的法則中,你我都願意遵守上帝的法則。所以,沒有問題基督徒,只有被問題困擾的基督徒;沒有不遵守聖經的基督徒(長執、牧師),只有不夠瞭解聖經的基督徒(長執、牧師)。
當教會處理事情時,倘若對方還是不願意悔改,就要將他視為「外邦人或稅吏」,這不是從此不理他、放棄他,而是把它當作稅吏那樣去重新幫助他回轉到神面前。

二、 耶穌的法則:
1. 奉主的名聚會:
當我們奉主的名聚會時,主就在我們中間。是奉主的名,不是某個人的名,也不某個物體的名。
上帝是恩典的上帝,上帝不會拋棄我們,讓我們獨自面對困難,上帝會與我們同在,就像是沙灘上的腳印一般;上帝愛我們,上帝也尊重我們,所以當我們沒有邀請主時,上帝不一定要在我們當中。這也是為什麼每個聚會、活動、開會前都要禱告,就是要奉主的名聚集,邀請主耶穌來到我們中間。當主耶穌來到我們當中時,我們的聚會就會變得不一樣,我們也會更願意參與聚會。
2. 兩個人同心合意:
根據猶太信仰傳統,兩人以上共同研讀「法律」(妥拉)時,天主便臨在於他們當中。耶穌基督也是這麼說:「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耶穌不是說兩百個人同心合意,而是說兩個人同心合意;這也是為什麼教會要一直努力鼓吹,邀請大家成立小組,因為只有在小組中,才容易有兩個人,可以同心合意祈求,就可看到上帝的成全。
3. 釋放與捆綁:
當我們奉主的名聚會,兩三個人同心合意祈求時,主就與我們同在,主也必成全我們。當有弟兄姊妹得罪我們時,我們要求主捆綁那誘惑兄姐犯罪的惡者,求主釋放我們不再被罪所捆綁。我們有著釋放與捆綁的權柄,我們有著從上帝來的能力,在地上所做的,在天上也是一樣。
當兄姐們的身體病痛、心靈憂傷時,我們都要做釋放的禱告,求上帝釋放使大家得以自由。當我們被工作、惡者捆綁時,我們也要求上帝捆綁那惡者,釋放我們得以自由釋放。基督徒千千萬萬不要忽略主耶穌告訴我們的話語,主耶穌不是說牧師、長執才可以捆綁惡者,也不是說只有牧師長執才可以釋放被擄者,耶穌說:「你們」,這包含者所有信主耶穌基督的人,我們都可以做捆綁與釋放的禱告。
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兄姐互相鼓勵說:「我可以做捆綁與釋放的禱告」。

三、 小組分殖:
1. 建立主的小組:
從今天這段經文,可以了解小組要如何分殖?小組是主耶穌的,就不會有捨不得分殖的情況。有時候,小組長會認為小組員們都是因為小組長的關心,才會來到小組,這種觀念是不健康的;既然小組是主耶穌的,那麼我們就是幫耶穌牧養這些小組員,如果來的小組員很多,我們要感謝讚美主;如果來的人不多,我們也要感謝讚美主。
既然小組是主的我們就不要受到人數的捆綁,昨天主日學的老師、學生、學生家長、志工,以及臉書團契的契友們,前往木柵動物園戶外教學,當報名只有10幾位時,同工很煩惱,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時我心裡很疑惑,人數少為什麼煩惱呢?是擔心人數少很沒面子嗎?還是人數少很可惜?早禱會時,我向大家說明:「聚會人數不在多寡,而在於是否有主的同在」,主說:「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只要有兩三個人就有主的同在,那麼我們還煩惱甚麼呢?如果上帝認為只要給我們10幾人,要感謝讚美主;如果上帝要給我們20幾人,也要感謝讚美主;如果上帝要給我們30(40)幾人,我們還是要感謝讚美主。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會因為「晨更禱告會」人數太少而給長執們壓力,因為我知道「晨更禱告會」是上帝的,上帝希望有多少人來,上帝自然會安排,這都不需要我們擔心。
當我們將人數多寡的負擔放下時,聚會時得失心才不會太重;因為我們是要將大家帶到上帝的面前,而不是將大家帶到我們小組長或者是牧師的面前。
木柵動物園籌畫中,當報名只有20位時,教會就有信心訂了一台遊覽車,感謝主的恩典,昨天總共有41人前往木柵動物園;憂慮(擔心)不會使參加的人員增加,只要交托給主,上帝自然會成就他的事工。
2. 建立關係密切的小組:
小組不是只要在小組聚會才見面的團體,小組是日常生活也可以常見面的團體,可以一起吃飯,可以一起遊玩,這樣的小組關係才密切;如此一來,大家才會喜歡參與小組的聚會。
只有關係密切的小組才有真正的互相關心與代禱。
3. 建立釋放的小組:
小組不只是建立直向與神的關係,也要建立橫向與弟兄姐妹的關係,更要有突破撒旦攻擊的能力,成為有上帝能力的小組,可以從上帝得來那屬天力量的團體。一個有屬靈力量的團體,自然人數就會增加,需要幫助的人自然會來到小組。

結論:小組是屬於上帝的,所以小組人數多與少都不需要擔心,上帝必定負責。我們要努力
建立良好關係,學習做釋放的事,分殖更多小組來完成上帝的使命。
◎小組討論問題:
1. 當你發現弟兄做錯事情時,你如何幫助他走出迷網?你會請求誰幫忙?
2. 為什麼我們要參加小組?小組如何幫助人走出迷網?
3. 小組為什麼需要分殖?如何建立功能性的小組?小組如何完成上帝的使命?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2011.8.14.分殖之最...被拒絕怎麼辦?

題目:〈分殖之最〉(被拒絕了怎麼辦?)
經文:馬太福音15章21~28節
聖詩:346首(客語219首)、464首(客語318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8篇


前言:耶穌為什麼起初拒絕迦南婦人的請求?後來卻又願意接受婦人的請求?
一、 被拒絕的人生:
1. 被法利賽人和文士拒絕:
馬太福音15章21節說:「耶穌離開那裏,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
耶穌為什麼會離開那裏呢?那裡又是哪裡呢?從聖經可知,耶穌離開「革尼撒勒」(Gennesaret),革尼撒勒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北岸,意思是富裕的花園。耶穌曾經在這個地方呼召彼得、雅各和約翰,並醫治患血漏病的女人。這是一個物質上、屬靈上都富足、是耶穌興起門徒的地方。耶穌為什麼要離開富足的地方呢?
因為法利賽人和文士質疑耶穌的門徒「飯前不洗手」,以心看巧虎的節目,巧虎有教導吃東西之前要洗手,所以不論在家裡或者是出去吃飯,以心都會主動說:「我要洗手」,洗手這件事情是很基本的衛生教育,如果耶穌的門徒飯前忘了洗手,耶穌大可回答說:「對不起,我錯了」我沒有巧虎教的那麼好;然而,耶穌沒有這麼回答,耶穌知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的用意,不在於提醒門徒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而是藉著挑剔耶穌門徒屬世的不良習慣,挑剔耶穌的屬靈教導,同時質疑耶穌的屬靈權柄。
法利賽人和文士藉著罵耶穌的門徒,轉個彎的罵耶穌,簡單的說就是:「耶穌你的門徒,這麼沒有衛生,你大概也好不到哪裡去」;這時候,耶穌回答說:「入口的不傷害人,出口的汙穢卻會傷害人」。
雖然,「革尼撒勒」對於耶穌是很特別、很受祝福的地方;然而,當這個地方有人反對耶穌、拒絕耶穌時,耶穌就離開這地,前往「推羅、西頓」的地方。
2. 被門徒拒絕:
耶穌和門徒離開了「革尼撒勒」到了推羅,推羅在古時是希臘的主要港口城市,周圍都是相信神明的異教徒;然而,在那裡有人認識耶穌,她主動來尋求耶穌。門徒剛剛在「革尼撒勒」被法利賽人批評「飯前不洗手」,害得耶穌不得不離開大家都喜歡的地方,門徒正為這件事情心情不好時,卻有人向耶穌訴苦;就門徒很煩的時候,耶穌又沒有說話,門徒就告訴耶穌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他走吧!」言下之意就是:「趕他走吧!」
有個發生在解放黑奴前美國南部的故事。一天,一名黑奴想要進入教堂,有個白人看見,就跑出來阻止,不讓他進去。黑人就看著白人,說:「老爺,我現在來教堂掃地。」這位白人就雙眼瞪著黑奴說:「若掃地可以進去,但絕對不可以禱告!」
我們可以說:門徒被法利賽人和文士拒絕,這事情使得到門徒不願意接待迦南婦人,甚至是請耶穌趕她走。或許我們可以說:門徒也是人,會受到心情的影響,是很正常、很自然的;然而,出乎意料的,耶穌面對這個痛苦的迦南婦人,卻一句話也沒說。
3. 被耶穌拒絕:
通常我們不說一句話,代表著我們對這件事情:「不想回應、懶得回答」、或者是「沒有意見」。根據耶穌之後說的一句話:「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可見得,耶穌不是「沒有意見」,而是不想回應這迦南婦人;被生命不成熟,連飯前洗手都不懂的門徒拒絕就算了,如今卻被耶穌拒絕;甚至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後書3章9節)
上帝的心意是要人人都悔改,為什麼耶穌會有這反常的表現呢?沒有幫助這迦南婦人就算了,還說話來刺激她、傷害他,把她比喻為“狗”。罵人是狗,這件事情在現今的社會來說,是要被判罰金的。
耶穌為什麼會有這麼失常的反應呢?
按聖經的脈絡可推測,耶穌心中還想著被法利賽人和文士批評這件事情;只能說這名婦人來的不是時候,甚至是很倒楣,就像是一般人說的,掃到颱風尾,運氣很不好。如果是個性差、脾氣不好的人,早就向耶穌和門徒開罵了,罵耶穌和門徒沒有愛心、沒有良心,怎麼可以把外邦的可憐人說成狗呢?

二、 從被拒絕到被接受:
1. 喊叫主耶穌:
當我們被拒絕時,我們常常會選擇離開,就像是耶穌和門徒一樣;當我們被咒罵時,我們常常會選擇罵回去,就像是耶穌一樣。很特別的是,迦南婦人並沒有離開,更沒有咒罵耶穌和門徒,而是選擇繼續呼喊耶穌,為什麼迦南婦人要這樣做呢?她難道沒有羞恥心嗎?人家都擺明不願意幫忙了,為何還不死心呢?難道沒有脾氣嗎?被罵卻不還口。
我想迦南婦人不是聖人,她和我們一樣有羞恥心,當然也有脾氣;不同的是,她有一個可憐的女兒,她深深愛著的女兒被鬼附的很痛苦;在這之前,她帶著她的女兒走遍各廟宇、尋遍各地的名醫,除了花盡了錢財,甚麼也沒得到。她告訴耶穌說:「可憐我」,她不是說:「可憐我的女兒」,而是把女兒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她說:「可憐我」。
我們為他人禱告時,常會說:「主啊!求你救救她,幫幫他」,我們很少會說:「求你可憐我」。
聖經中直接教導信徒「呼求主名」的經節有七十處之多。在詩篇中,詩人們更是提到「呼求主名」達三百三十次之多。在使徒行傳裡,彼得引用舊約聖經約珥書上預言基督的一句話,「那時,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所以,一個得救基督徒的明顯表現就是求告主名。這位迦南婦人雖然對上帝的話語一定了解;但是她願意喊叫主耶穌,祈求主的幫忙。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像這位迦南婦人一樣,深刻體會旁人的痛苦,甚至是把這些痛苦當成是自己的痛苦時,才知道要如何為人祈禱,如何喊叫主耶穌。怎麼喊叫呢?我們一同喊說:「主耶穌啊」。
2. 跪拜主耶穌:
迦南婦人不只是喊叫:「主啊」,更是跪在主的面前,深切懇求的說:「主啊!幫助我」。
我們不只是用我們的語言求告主,我們也要用我們的行為跪拜主,希望我們的教會不只是用語言來求告主,更是願意跪在主面前謙卑的來求告神。
主說:「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七8)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一同學習:站著能喊叫主耶穌,跪下來能禱告。今天的講道,大家只要記得兩件事情,就是:「站著喊叫主耶穌,跪下來禱告」。
3. 勇於和主耶穌對話:
看到迦南婦人愛女兒的心,讓我十分感動;大部分人被拒絕後,都會選擇離開,迦南婦人卻還願意和耶穌對話。可能是這婦人已經被拒絕太多次了,已經被騙太多次了,耶穌的拒絕對她來說已經不痛不癢了,迦南婦人真的了解主耶穌,她知道只剩耶穌可以幫助他了。我們只能說,一般人常常禱告個四、五次,主沒有成就,就放棄禱告;或者是禱告個一兩個星期,主沒有成就,就放棄了。
看到迦南婦人,讓我深刻體會到:「與主對話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決心」不管旁邊的人說甚麼,我們都要緊緊抓住主耶穌,即使主耶穌不答應,我們還是要學習迦南婦人的智慧與精神,就算是被看成狗,也要求主耶穌施憐憫。

三、 分殖之最:
1. 轉移陣地:當我們看到這段經文時,我們可以思考教會要如何分殖?教會分殖的過程,一定會碰到從人來的阻礙,這時候不一定要正面衝突,也可以選擇先暫時轉移陣地。如果是上帝還沒有施恩時,我們要學習迦南婦人,不斷的呼求主耶穌,直到上帝動工。
要轉移陣地到哪裡呢?就是轉移到有上帝百姓的地方,轉移到有人願意接受上帝的地方。只要有人願意接受上帝,就會不斷的看到上帝的大能。
當我就讀神學院時,神學院幫每一位學生安排心理師的諮商,幫助神學生了解自己,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告訴那位心理師說:「如果讀神學院會讓我看不到上帝的作為,那我情願不讀神學院」,這句話也是我的信仰告白。
經過這幾年,我深刻體會到,上帝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上帝;上帝常常會用我所能了解的方式告訴我,祂要如何帶領我。親愛的弟兄姊妹,我相信上帝也會用大家所能了解的方式,告訴大家上帝的帶領,關鍵點在於:無論我們在哪裡都要經歷這奇妙的上帝。
2. 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教會分殖過程碰到阻礙時,除了轉移陣地之外;我們也可以選擇有所為,或者是有所不為;不是每件幫助他人的事情,都必須我們來完成,就像是昨天「晨更祈禱會」時,有一位更生人來到教會,他從台中來中壢工作,因為有著酗酒的習慣,常會昏迷,所以老闆要他休息;他要回台中,教會就幫他打電話給警察,請警察協助他回到他的故鄉。
當我們受到刺激、打擊時,我們不用勉強自己一定要做甚麼,可以先休息一段時間;因為上帝喜歡甘心樂意的服事。
或許有人認為教會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才叫做教會,不然只是「睜眼說瞎話」,自己欺騙自己;教會的確有一定要做的事情,甚麼是那一定要做的事情呢?就是「睜眼說神話、睜眼看神的作為」,我們要來看上帝的話語,我們要來經驗上帝大能的作為,這才是真正的教會。
3. 碎渣兒的信心:
迦南婦人謙卑自己,就算是被說成狗,也沒有關係;當大衛被掃羅王追殺時,他曾說自己是「死狗」。這代表著我們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帝的恩典。我是微小的,只要神一點點的恩典就夠了。
耶穌對門徒說: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太福音16章24節)
捨己包含著:捨去我們的脾氣、甚至捨去我們的自尊、捨去我們自己;重要的是:「背主的十字架」,將主耶穌救恩的故事傳揚開來,那麼我們就會看到上帝的大能。
韓國愛的原子彈,孫良源牧師的故事。
捨己就是情願自己被踐踏,背十字架就是努力只為主救恩。
結論:受傷害時,我們會不願意幫助人;直到發現了有信心的人,將再次成就上帝的大能。
◎小組討論問題:
1. 在原生家庭中,是否有被傷害的經驗?要如何面對這些從家庭而來的傷害?
2. 當我們不被接受時,要如何轉換我們的心情?我們要以何種心態幫助他人?
3. 我們的心情狀態會影響服事嗎?服事的效率重要,還是個人感受重要?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2011.8.7.分殖之美

題目:〈分殖之美〉
經文:馬太福音13章18~30節
聖詩:479首(客語324首)、127首(客語72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7篇

〈分殖之美〉
前言:今天是「父親節主日」,父親與孩子最大的差別在於父親總是能給出去;除了母親之外,父親可說是分殖的另一項重要因素。一般教會分殖出子教會,大都稱分殖者為「母會」;在「父親節主日」中,是否可以說分殖者是「父會」呢?接著要問:何時可以成為「父會」呢?認為教會五年後可以分殖的請舉手。10年後可以分殖的請舉手。上帝什麼時候才能讓我們教會分殖呢?我很想知道,不過我知道這是個奧秘,平常人所說的奧秘,是神秘的意思,人所不易明白的;就像是媒人常會說的一句話:「只管牽線結婚,不包生小孩」,有些夫妻很想要有小孩,無奈一直沒辦法懷孕?牧師就是這一類型的,結婚五年後才有小孩。中原教會何時會有小孩呢?我真的不知道,不過教會弟兄姐妹可以互相鼓勵,「教會應該要生小孩了」。
當門徒聽到耶穌用比喻告訴大家時,門徒就走到耶穌面前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門徒的想法是要告訴耶穌說:「你就講清楚,說明白就好了,為什麼要說的有些模糊呢?為什麼還要賣關子呢?為什麼要用比喻呢?」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你們”代表著門徒,就是那些願意走到耶穌面前的;“他們”代表著門徒之外的人,就是不願意走到耶穌面前的人;耶穌的意識是天國的奧秘只有願意走到耶穌面前的門徒才知道。
耶穌在馬太福音13章總共講了七個比喻,這七個比喻都是在講“天國的奧秘”;耶穌所說的奧秘和一般人說的奧秘不同,天國的奧秘是有關上帝要透過耶穌基督要來拯救世人的計劃,這個計劃在舊約時代的以賽亞先知也有說過,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可見得,走到耶穌面前的人,願意當耶穌門徒的人是有福氣的人,因為聽可以聽見,看可以看見。說到這裡,就希望勉勵大家,就連耶穌所說的天國的奧秘,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了解,更何況是我們呢?如果我們向親戚朋友傳福音,她們一直都不願意相信時,不要覺得很沮喪;因為天國的福音是給那些願意走到耶穌面前的人聽的。那些願意來到耶穌面前的,耶穌會向他解釋的更清楚,我們來看耶穌對於第一個比喻的解釋:
一、 不分殖的理由,沒有辦法結實的原因:
1. 撒在路旁的,被惡者奪了去: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種子不小心撒在路旁,什麼是撒在路旁的?就是這個人的心已經有了既定的想法,有可能是這個人已經有了他的宗教,或者是這個人對於天國的觀念是錯誤的,也已經不願意接受天國的道理,這些人可以說是種子被惡者奪了去,種子被飛鳥吃掉了的人。這也說明了,當我們傳福音時,那些完全不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的人,就像是她們的心已經被惡者所綑綁,面對這些可憐人不要再去責罵她們。這就很像是小李已經被關在監獄裡了,我們還一直邀約她出來聽講道,這對他來說是種折磨,讓人覺得不受尊重。
2. 撒在石頭地上的,信仰沒有根,容易跌倒:還有一種是撒在石頭地上的,有些微的土壤可以長根;可惜的是,根太淺,太陽一曬就乾掉了。有些人聽到福音時很高興,回到家面對著不相信福音的家人,在家人面前不敢提到自己已經決志信主的事情。對於這種已經接受福音卻對福音沒有信心的人,就有如小王去五星級飯店吃歐式自助餐,餐廳的大廚師剛好是他的國小同學,好同學很久沒見面了,大廚就教他煮五星級的菜;雖然小王已經學會了,可是家中平常都是王媽媽在煮菜,只好每次都吃王媽媽煮的菜,五星級料理法都沒有機會使用。
3. 撒在荊棘裏的,受世界迷惑,不能結實:第三種是有長出來,可惜的是在荊棘的環境中,不只是成長的速度很慢,成長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就像是信主很久了;屬靈的生命還是像小孩子一樣,不認為信仰很重要,做事情還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做,沒有交託給上帝;像這種成熟度不夠的基督徒,就沒辦法結果子了。這就很像是小明,小明他是一個藥師,當個藥師除了要會調配藥品之外,也要學習各種藥物的主要功能、次要功能和副作用、或者是新藥的認識……等等專業技能,光處理工作上的事情,就已經佔滿了所有的時間,所以,小明沒時間每天看聖經,對於信仰也一知半解,說到教會的事工,都用“最近很忙”來拒絕,像小明這樣對信仰不熟悉,聚會也常會向上帝請假,當然就不可能帶新朋友來教會了,即使帶來教會了,自己也沒辦法餵養,新朋友很快就會夭折了。

二、 從不分殖到分殖的解決方案:耶穌提出了許多對於福音的反應與情況,耶穌不是要讓大家對福音失去信心;耶穌是要大家能夠了解,面對不同情況時,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
1. 惡者V.S.特種部隊:當我們面對第一種類型時,重要的不是我們向他講甚麼,因為當我們向他講福音時,他的耳朵是關起來的,等於我們說甚麼都沒用。那我們要怎麼辦呢?這就像是10年前發生在美國的911事件,造成2998人死亡,面對基地組織的恐怖攻擊,美國採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作法,派遣了特種部隊中的「海豹部隊」,24名成員乘坐兩架直升機,將基地組織的首腦賓拉登擊殺。「海豹部隊」是從海軍陸戰隊分出來的軍種,相當於台灣的兩棲部隊,一般人說的蛙人。
海豹特種部隊受過特別的訓練,顯而易見的是他們對於體能的要求,500碼的長泳7分鐘至8分半內完成、8分半至10分鐘內跑1.5哩 (約2公里)、2分鐘內100下伏地挺身、2分鐘內100下仰臥起坐……等等。
以教會來說,甚麼是信仰的特種訓練、體能訓練呢?就是參加教會的「晨更祈禱會」;當我們參加教會的晨更祈禱會時,就是接受信仰的特種訓練,求神將惡者綑綁。
2. 跌倒V.S.路平專案:面對著在信仰上跌倒的人,可能是因著路不平跌倒,我們可以採取「路平專案」,將路鋪平,讓行人能走在安全的道路上。荷蘭有一種用來鋪設地磚的機器,叫做 Tiger Stone,是由荷蘭的Vanku BV所開發出來的。這部機器的特點是可以讓鋪設地磚的工作,變得更加簡單。原本需要工人們辛苦地頂著大太陽,蹲在地面上一片一片地把磚塊放好,現在工人們只要站在機器上面,把面前的磚塊放在機器裡面,機器就會自動移動把排好的磚塊放在地面上。整個感覺,就像是在「拼圖」一樣,把指定好的樣式拼上去,剩下的就交給機器來完成。輕鬆到連阿伯都能夠邊聊天邊工作,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更多對於造福人類有熱情的屆退大叔們,讓他們可以繼續服務社會。
以信仰來說,甚麼是路平專案呢?我們要如何使信徒們的信仰道路更平坦呢?那麼我們要先來思考,新朋友在哪裡比較容易跌倒?哪裡就是我們要把路鋪平的地方,如果新朋友在家裡容易跌倒,哪麼我們要想辦法得著他的家人,建立家庭的祭壇;如果新朋友在學校或者是在公司容易跌倒,那麼我們就要開始計劃,想辦法得著他的老師或者是同事,建立職場的宣教;如果新朋友在教會容易跌倒,那麼教會要更重視祭壇的建立。當我們把路鋪平了,那麼信仰跌倒的情況就會減少了。
3. 迷惑V.S.勒戒所(避靜):面對著有信仰卻被迷惑的情況,這就有如毒癮者或者是酒癮者一般,需要進入勒戒的階段;勒戒的用意不是要控制人,而是教導人們真正重要的是甚麼,教導人們邁入身、心、靈健康的狀態。
根據德國漢堡大學的統計報告(2003年),德國約有六十萬青少年沈迷電腦網路,且有漸增趨勢。基督教衛恆之家在德國北部海邊玻騰哈根,成立德國第一家電腦網路勒戒所,可容納六十人,收容十到十七歲的青少年,治療期間約四至六星期。

為了幫助青少年離開虛擬世界,重新發掘周遭人事物和個人才華領域,回復正常的人際關係,勒戒所提供的課程很多,例如美勞、團康、舞台劇、游泳、騎馬、太極拳、靜坐、呼吸操、蒔花、種菜、三溫暖、蒸汽浴、食療,到海邊運動、玩耍……等等。希望青少年勒戒結束回去後,參加學校的體能相關社團,從日常生活中找到樂趣,就不會再沈迷電腦。通常電腦族還會不知不覺吞下一堆垃圾食物,再加上缺乏運動,而有過胖的問題,因此,飲食調理、運動和行為舉止都列入主要的學習課程。
勒戒所本身並不禁用電腦,而把電腦當成一項工具,例如以電腦寫劇本、運用Excel畫圖表,每天定時開放,讓學員上網收發電子郵件、寫功課、交作業。
要讓孩子戒除電玩網路癮,家人的支持至為關鍵。因此,課程中請家長參加座談,甚至親自操作,體驗電玩或網路世界,以具體討論研究對策。
學員托瑪斯說:「第一個星期很難受,每天想翻牆越獄,奇怪!現在已經不想念家裡的電腦了。」
勒戒所的用意,不在於剝奪人們的自由,而在於使人們清楚知道,甚麼才是最重要的;讓人們懂得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如何照顧自己。當我們的信仰停止成長、或者是我們開始不想去教會聚會,那麼我們就需要某種程度的勒戒,或許是來教會參加信仰造就課程,比如MTS課程,藉由造就課程使我們有正確的信仰,讓我們能走在上帝所祝福的道路上。

三、 分殖之美:
1.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太13:12):從神來的賞賜。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的想法和我們不同,我們會用經濟學的角度,想要達到公平、公正;然而,耶穌卻是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太13:12),這個意思是說:當我們知道天國的奧秘時,才知道如何使用上帝的恩典;如此一來,上帝的恩典就像是泉源一般,湧流不停,越用越多;如果上帝的恩典,我們不會用,那不如收還給上帝,才不會白白浪費上帝的恩典。為什麼教會需要分殖,就如耶穌所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太13:12),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覺得教會需要分殖嗎?請大家和旁邊的弟兄姐妹說:「中原教會要分殖」。
2. 「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13:23):個人的成長。不只是教會要分殖,我們個人也要成長、要結實,我們要加倍的成長,要在哪方面成長呢?聚會次數的成長,以前一個月只參加兩次的主日禮拜,要慢慢成長到一個月參加四次的主日禮拜;以前一個星期只參加主日禮拜,要慢慢成長到一個星期可參加一次的小組;以前一個月只參加五次的晨更祈禱會,要慢慢成長為一個星期參加五次的晨更祈禱;以前一個禮拜只看一次聖經,要慢慢成長到一個星期最少看三次聖經;以前一年帶一個人來教會,要慢慢成長為一個月帶一個人來教會;以前一年關心親戚朋友一次,要慢慢成長為一個星期最少關心親戚朋友一次……等等。當我們的生命改變時,我們就會更有力量,更能聽到上帝的聲音,很自然就會結實百倍。
3. 「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裏」(太13:30):成為珍貴的、值得珍藏的。當耶穌說麥子和稗子的比喻時,告訴我們先讓麥子和稗子一起長,等到收割時,天使自然會將麥子和稗子分開;這告訴我們,分開麥子和稗子是天使的責任,我們不要搶了天使的工作,我們要做的是自己努力成長,而不是只看別人怎麼沒有結果子;稗子在收割時,自然會被綁起來丟在火裡燒,卻只有麥子可以收在倉裡。
要如何成為有價值的麥子,就是努力結實滿滿,讓我們自己成為珍藏品。
天國的奧秘是甚麼呢?我們常常會不了解,甚至會有所誤解;當我們還不了解時,要努力追求了解;當我們有所誤解時,我們可以進入勒戒所(避靜),重新思索生命的意義在哪裡?當我們軟弱時,學習仰望上帝,倚靠上帝帶領人信主,清楚知道使人信主的不在於我們,而在於上帝的大能。
結論:上帝有著獨特的思考邏輯,和我們所了解的不一定相同;當我們跟隨世人走,不免走入死胡同;當我們跟隨上帝的話語走,祂會帶我們進入「豐盛的生命」。
最後講一個故事作結束,根據麥哥登所言,所有的團體可概分為四種人:第一類是VIPs,「非常重要人物」,這些人是團體中核心奉獻人物;第二類是VTPs,「非常受教人物」,雖然不是現在,但終有一天她們會成為組織的核心人物;第三類是VNPs,「非常和善的人」,這類型的人不會引爆問題,但也不會奉獻;第四類是VDPs,「讓人枯竭的人」,她們要求領導者給他們許多的關心和時間,並引發許多問題讓人枯竭。
麥子就像是VIPs,稗子就像是VDPs;然而,我們不知道何時VDPs會改變為VIPs,所以,我們自己努力成為VIPs,盡量避免問那些使人枯竭的問題,讓我們努力做我們能力範圍內,上帝所喜悅的事情,其他事情求上帝來動工完成。

◎小組討論問題:
1. 中原教會即將邁入四十年,在這四十年間,為何中原教會還沒有分殖教會?
2. 中原教會如果要分殖,最適合用解決方案中的哪一條?為什麼?
3. 我可以親眼看到中原教會分殖嗎?為什麼?我渴望看到中原教會分殖嗎?分殖有多美呢?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2011.7.31.教會分殖

題目:〈教會分殖〉
經文:馬太福音12章9~21節
聖詩:480首(客語325首)、218首(客語123首)
頌榮:512首(客語342首)
啟應文:36篇

前言:現在教會主日聚會人數約60人,在人數少時提到「教會分殖」,就像是空想、妄想、胡思亂想一般,不切實際;然而,耶穌在諸城中來來去去,不外乎是幫助更多的人,讓上帝的公理得勝。
一、 進入會堂:
1. 耶穌進入會堂:
根據猶太教律法,成年男人一天必須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祈禱三次,猶太教堂最早就是為了讓猶太人能聚集在一起祈禱而設立的;除此之外,會堂也是為了讓眾人能研究猶太教的經典。所以,一般的會堂由一個主要的祈禱房間和另外幾個比較小的研究和學習猶太教的經典《希伯來經》的房間組成。簡單的說:「會堂是猶太人聚會的場所」,就像是現在的教會。
前年我參加台、日、韓三國聯誼,到韓國光洲第一長老教會參訪時,牧師介紹教會的祈禱室:「韓國的教會很注重祈禱,所以大部分的教會建堂時最先考慮的就是祈禱室。」可見得韓國教會的設計,比較接近聖經中所說的會堂。
聖經四福音書中多次提到耶穌進入會堂: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馬太福音4章23節)
「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鬼。」(馬可福音1章39節)
「於是耶穌在加利利的各會堂傳道。」(路加福音4章44節)
「這些話是耶穌在迦百農會堂裡教訓人說的。」(約翰福音6章59節)
耶穌進入會堂的原因有幾種:傳道、醫病、趕鬼。
今天的經文提到「耶穌離開那地方,進了一個會堂」,為什麼耶穌會離開那個地方呢?因為耶穌和門徒在安息日經過麥田時,門徒拿起麥穗來吃,正巧被法利賽人看到,法利賽人就對耶穌說:「看哪,你的門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對於這個指控,耶穌用大衛逃難時也吃了只有祭司才可以吃的陳設餅,用來解釋門徒所做的並不是沒有前例可遵循的,況且上帝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雖然耶穌對於這件事情有所解釋,耶穌還是離開了那個被懷疑、不被接受的地方。
耶穌來到許多猶太人一起祈禱的會堂,這個地方的人可能有聽過耶穌對於安息日的解釋,所以會堂裡的人拿有關安息日的問題,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耶穌用羊掉在坑理,我們尚且會把羊拉出來的說法,表明:「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做善事(醫治人)是可以的。」當然,耶穌不是說說就算了,耶穌就在當日安息日時醫治了手枯乾的人。耶穌進入會堂中,就將上帝的大能帶入會堂中,當有人不了解安息日真正用意時,耶穌也教導他們,甚至做給他們看。
2. 病人進入會堂:
除了耶穌會進入會堂之外,有病的人也會進入會堂,希望在會堂可以得到醫治。今天的經文是有一個手枯乾的人進到教會中,結果他來的不是時候,他不應該在安息日來;因為就法利賽人對安息日的了解,在安息日是不能醫治疾病的,所以在安息日來教會的人,基本上應該沒有希望自己的病能好;由此可推測,這個手枯乾的人,他來教會的目的很可能不是為了手能得到醫治,而是要聽上帝的聲音,耶穌在一般人所不接受的時間(安息日)說:「伸出手來!」手枯乾的人一聽到就馬上把手伸出來,因著他願意將手伸出來,因著他的信心,他的手就復原、得到醫治。
「伸出手來!」以今天的話解釋,就是將自己的問題告訴上帝;當上帝要醫治我們時、當上帝要看我們的傷痛處時,我們是否願意「伸出手來!」給上帝看。親愛的弟兄姊妹,我知道來到教會的人,不是只有生病想得醫治的人,有許多人來教會是希望得著真理,希望能知道生命的意義,希望可以得著盼望;即便如此,當我們有需要上帝幫助時,我們還是可以謙卑下來,請求上帝的幫助。換個角度說:當弟兄姐妹看到我們的困難想為我們祈禱時,我們是否願意「伸出手來!」呢?聖經告訴我們:「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和那隻手一樣。」這就是上帝的恩典,上帝不要求我們付出甚麼大代價,不用我們去採天山雪蓮,上帝就會白白的賞賜給我們。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要向上帝伸出手」。相信當我們伸出手時,就如詩篇所說的,上帝會用笑臉幫助我們(詩篇42篇5節)。
3. 有人進入會堂:
耶穌進入會堂是為了傳道、醫病、趕鬼,為了教訓人、幫助人;有些人進入會堂是為了得著幫助、病得著醫治;法利賽人進入教會,卻是想看看耶穌是否做錯了甚麼事,也就是有些人進入會堂,是為了找教會的麻煩。
每個人因著不同的理由走進教會,因著不同的理由相信基督;當然也有人因著不同的理由走出會堂,因著不同的理由不相信基督。
每個人對於事情的看法不同,有些人喜歡當男女主角,有些人喜歡當男女配角,有些人永遠只想當路人甲、乙,只想當個事不關己的旁觀者;有些人喜歡演正派的角色,有些人喜歡演反派的角色。
當我們面對觀念、想法、理念和我們不同時,我們不一定要反對,不一定要據理力爭;我們可以學習耶穌和法利賽人,先暫時離開現場、先走出去。

二、 走出會堂:
1. 法利賽人走出會堂:
法利賽人看到耶穌的想法和他們不同,他們心中就非常的不高興,於是他們離開會堂。當人們離開了禱告的會堂,就開始學習用自己的理智,用自己認為對的方法來處理事情,這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然而,當我們的出發點不對時,整個思考邏輯就都錯了。
會堂是大家可以分享心得想法的地方,在會堂遇到想法和我們不同時,我們頂多是為他們祈禱,求上帝幫助大家了解上帝的律法;而不應該是像法利賽人一樣,商議怎樣把耶穌除掉。由此可知,法利賽人在會堂懂得講道理,在會堂外卻不講道理,只想排除異己。
人們的想法、意見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這不會帶來會堂的分裂;然而,走出會堂,不用信仰的角度想時、出發點不對時、甚至是要把別人除掉時,這將產生嚴重的撕裂傷,將帶來更多的傷害與痛苦。當我們從俗世的角度看事情時,我們不應該走出會堂;應該繼續留在會堂內祈禱,直到清楚了解上帝的旨意時,才走出會堂。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我不要走出會堂」,當我們不清楚上帝的旨意時,千萬不要走出會堂。
2. 耶穌走出會堂:
當耶穌了解他的想法不被法利賽人接受時,耶穌沒有繼續辯解,耶穌的選擇和法利賽人一樣:「走出會堂」;不一樣的是耶穌沒有學法利賽人般排除異己;不一樣的是耶穌始終如一,耶穌不管在會堂內或者是離開會堂,耶穌所做的都一樣,傳道、醫病、趕鬼。
耶穌的想法和法利賽人不同,耶穌不會找他們麻煩,耶穌只是選擇離開。耶穌在會堂內講道理,耶穌在會堂外也講道理;耶穌不會在會堂內講一套,在會堂外又做另一套。
由此可知,甚麼時候我們可以離開會堂呢?就是當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時,當我們可以成為基督的門徒,可以為基督擺上時;當我們不論在會堂內或者是在會堂外,所說的和所做的都合一時,那就是我們隨時可以離開會堂的時候了。
3. 有許多人走出會堂:
當耶穌走出會堂時,有許多人跟著耶穌。這些跟著耶穌的人,有病的都被耶穌醫治好了。這些跟從耶穌的人,是追求真理的人,是尋求幫助的人,是願意謙卑順從的人。他們是耶穌的見證人,是接受耶穌幫助的人,是可以為耶穌做見證的;然而,很奇特的是,耶穌告訴他們:「不要告訴別人」。
是否耶穌知道還有一些人是不適合走出會堂的,已經走出會堂的人,不要去干擾那些還沒走出會堂的人,讓他們在會堂內多學習?不要太快離開會堂。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屬於哪一種人?
我們是否還不能離開會堂?需要上帝繼續改變我們。
還是我們早就可以離開會堂了?只是我們眷戀會堂的總總,而不願意離開?
當我們已經可以離開會堂了,我們是否會取笑那些還在會堂學習的人,認為他們很不成熟、很傻、很笨,自己在家裡讀聖經就好了,為什麼一定要到教會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學習耶穌的精神,進入會堂只為了傳道、醫病、趕鬼;走出會堂一樣為了傳道、醫病、趕鬼。讓我們成為上帝的大使徒,成為上帝的僕人;而不是成為自己情緒(心情)的使徒,成為情緒(心情)的僕人。

三、 教會分殖:
1. 揀選:
耶穌出出入入會堂,正好應驗以賽亞先知所說的話:「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馬太福音18章18~21節)
耶穌是上帝的僕人,耶穌是上帝所揀選的,是上帝所喜悅的;教會明年即將邁入四十週年,在這過去的四十年,中原教會還沒有分殖任何一間教會,或許有人認為教會為什麼要分殖?這個問題就像是你問一個婦女,為什麼要懷孕一樣。一個健康的細胞,分殖是必然的;一個健康的教會,分殖也是必然的。就生育率來說,台灣已經是全世界最低的;就教會的分殖率來說,如果像我們教會將要邁入40歲了還不分殖,那麼我們教會將是拉低台灣教會分殖率的教會。我們要拉高分殖率呢?還是我們要拉低分殖率呢?就看我們願不願意成為主所喜悅的,當主喜悅我們時,上帝會說:「所親愛(the one I love)」,就是主所愛的,當教會成為上帝所愛的,上帝怎麼可能不祝福教會呢?當教會接受了上帝的祝福,教會怎麼可能不分殖呢?
2. 賜給他神的靈:
雖然耶穌只有30幾歲,上帝仍然揀選耶穌、愛他、將靈賜給他。與眾不同的耶穌理當可以:「大聲告訴大家」;然而,「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耶穌不隨意告訴人他的身分,耶穌遇到不接受他的法利賽人,耶穌也沒有強加解釋,耶穌只是將上帝的話語告訴法利賽人;當法利賽人不願意聽時,耶穌選擇主動離開,耶穌不會勉強人接受;但是,願意跟從他的人,他一定傳授道理;願意跟從他的人,他一定醫治他們的疾病,他一定幫他們趕鬼。
教會要如何才可以分殖?不是去尋找聖靈已經離開他的掃羅,而是要尋找聖靈降臨在他身上的大衛。
有上帝的靈,就看的到盼望;有上帝的靈,就能看到人的需要;有上帝的靈,就懂得追求上帝自己,而不是追求自己的名與利;有上帝的靈,就聽的見上帝的聲音。
3. 公理得勝: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馬太福音12章20~21節)
教會是我們的避難所,教會是我們的磐石,教會是我們的盾牌;教會是上帝彰顯他旨意的地方,教會是施行公理的地方。
教會為什麼要分殖?當教會分殖、興起時,上帝的公理得勝;當教會分殖、興起時,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我們教會明年將邁入四十週年,親愛的弟兄姊妹,教會之前沒有分殖,不代表以後都不會分殖,你有這個異象嗎?你能做異夢嗎?你願意花多少時間、才能給教會呢?當教會分殖時,你是那個還要在會堂內的人呢?還是,不論在會堂內還是會堂外,都可以傳道、醫病、趕鬼的人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和旁邊前後的弟兄姐妹說:「在會堂內外,我都要傳道、醫病、趕鬼」。

結論:為了完成基督的使命,「教會分殖」是教會一定要走的一條路。這條路需要我們一起來努力。

◎小組討論問題:
1. 我相信中原教會可以分殖嗎?為什麼?
2. 教會明年即將邁入四十週年,教會還要幾年才能分殖教會呢?
3. 如果教會要分殖,我可以為教會做甚麼?我願意花多少時間、才能給教會?